問: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吵架是種怎樣的感受?答:如果不小心問候了對方的親戚,我會被揍得更慘~
執筆:歐陽比文
現在不少家庭都步入了二胎時代,趕上放暑假,兩娃在家,「劫數難逃」,經常搞得家中狼煙四起。如何調節兩個孩子的紛爭,成為很多寶媽的一項修煉。
別看平時兩個孩子好得像一個人似的,指不定哪個點爆了,瞬間就成為了「仇人」。家長處理得當,皆大歡喜;處理不當,遠的不說,這一天就很難消停啊!
暑假來了,正是小朋友們的開心時刻,老母親的苦難日。來自陝西寶雞的一位媽媽,分享了家裡兩個孩子吵架的日常,笑翻網友,不少媽媽表示感同身受。
原來,這段視頻拍攝於放暑假的第一天,哥哥和妹妹都休息了,頓時在家裡撒了歡。開始看他倆玩得好好的,結果玩著玩著就開始「揚沙子」。
兄妹兩個人吵架,哥哥年紀大一些,一通唇槍舌戰下來,愣是給妹妹說得啞口無言。妹妹氣不過,隨手拿來了一個按摩儀,要對哥哥使用「暴力」。
好在哥哥眼疾手快,慌不擇路地躲進了廁所裡,還將廁所門反鎖了,本想著能鬆一口氣了。可是倔強的妹妹乾脆拿了一個小板凳,苦守在廁所門店等哥哥。
這一等就是2個小時,妹妹一邊等一邊哭,委屈極了。媽媽本想勸勸她,可看女兒的樣子,還是等氣消了再說吧。
眼看著過去2個小時了,哥哥始終不敢出來,妹妹也沒放鬆警惕,不過心情已經平靜許多了。媽媽這才走上前開始做調節工作。
兄妹倆經過調解,彼此取得了諒解,兩個人冰釋前嫌,坐在一起,一邊看電視劇一邊吃飯,終究是沒逃過「真香定律」。
媽媽將經過上傳到社交網絡,笑翻網友。「哥哥嘴上不饒人,贏得了天下輸了她!」「像極了我們小時候的樣子,床頭打架床尾和」。
① 「誰先開始的?」
爸媽說出這句話,其實是在給孩子打小報告的機會,用以證明對方的錯誤更大。孩子們拼命地回憶,絞盡腦汁,而大部分情況則是模稜兩可,不知道從何開始的。
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如果父母一直糾結於這個問題,就會造成孩子相互推卸責任的局面。你可以換種問法「妹妹為什麼會哭呢」,從而進一步搞清楚事實。
② 「你是老大,要讓著弟弟妹妹」
如果僅僅以年齡的大小作為評判標準,恐怕會加深兄弟姐妹間的誤會,天長日久就會成為一根刺,扎在彼此的心裡。而且這樣做會扭曲是非判斷標準,並不可取。
③ 「你們兩個等著挨揍吧」
父母以暴制暴,會造成兩個結果,一是給孩子灌輸了用蠻力說話的邏輯,二是孩子因為怕挨打,從而什麼都不和父母說,問題仍然沒有解決。
所以在孩子發生爭吵時,父母不要感情用事,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再來處理孩子間的紛爭。
國家衛健委曾發聲:人們在生育養育過程中確實存在一些顧慮,主要反映在住房、就業、女性勞動保護、產假、嬰幼兒照護等方面。
許多家庭仍然保持獨生子女的結構,就是自認為無法勝任照顧兩個孩子的重任,無論是從經濟上、精力上,以及「一碗水端平」這件事上,都感到有心無力。
多子女的家庭,學會處理爭端是一件勞心勞力,還容易出力不討好的事情,所以你真的準備好了嗎?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