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淘氣幫》改編自法國是家喻戶曉的經典漫畫《小淘氣尼古拉》,因為形象太過深刻,如此熟悉的小尼古拉搬上熒幕,必須經得起千萬讀者的審核。找個稱職的導演,靠譜的編劇,符合形象的演員,這仨關鍵一個都不能馬虎。電影版《小尼古拉》的導演人選,最終選擇洛朗·迪哈德,這位曾執導過《莫裡哀情史》的賣座片導演身上,尼古拉的扮演者是馬克西姆·戈達爾顯得有些稚嫩,但這也正好顯出了原作為小尼古拉定位的質樸性格。
就在這簡單的劇情中,編劇把原著裡各個小段子串了起來,體檢,買花,測驗,請客,掃除等等十來分鐘的小鬧劇繼而連三的上演,一個多小時的影片流暢歡快,在孩子們旺盛的活力和想像力下大團圓結局!此部電影真人版的問世,影壇全明星陣容的友情出演,老牌笑星米歇爾·加拉布,一頭白髮了,也來友情客串教育部長;班主任則選了比原著中年輕不少的演技派女星,桑德琳·吉布蘭。
還有不少法國影壇的熟面孔在影片中悄然出現,譬如《放牛班的春天》裡的愛心老師傑拉爾·朱諾,就突然冒出來,又教孩子們合唱,兩手一攤「我也沒辦法了」,調侃了自己的代表作。《淘氣包小尼古拉》的故事誕生於戰後,五十年代的法國,社會體系已經恢復,正在準備政治穩定後經濟騰飛的「黃金年代」。1959年3月29日出版的《西南部星期日報》上,由故事大王勒內·柯西內和插畫大師讓-雅克·桑貝共同創作一個短篇故事「復活節彩蛋」,詼諧的短文,配上生動親切的插畫,一經推出,便深受讀者好評。
在此之後的六年裡,打著領帶,套著紅背心,身穿西裝小短褲的尼古拉,伴隨著讀者身邊,一同長大,幾乎每周都定期出現在報紙專欄裡。在柯西內和桑貝的整個合作生涯中,一共完成了兩百多個故事,出版社陸續結成五本書,幾十年來不斷的續寫重印,成就了與「小王子」齊名的兒童形象。沿著三代法國人的成長軌跡,小尼古拉和夥伴們的淘氣和善良,在兩位作者的筆下顯得真實不帶誇張,迅速在全世界範圍內擁有了無數粉絲。和小尼古拉童年的孩子們早已長大,身為人父母,再讀起原著來,還有份老友重逢的親切感,依稀記得自己就是班上的某某。
應該說,在這部由短片故事集改編的影片中,還是清晰但不濃重的突出了主線-一個孩子式的心理歷險。小尼古拉誤以為自己將要有個小弟弟,會被父母嫌棄了。他趕緊聯合死黨們商量對策,一群小傢伙居然鋌而走險,琢磨各種方式攢錢,想僱個「壞人」搶走未來的小弟弟。爸媽知道了孩子們的古怪念頭,自然是哭笑不得,小尼古拉也最終明白了當個哥哥是多麼的「帥呆了」。
就在這簡單的劇情中,導演把原著裡各個小段子串了起來,體檢,買花,測驗,請客,掃除等等十來分鐘的小鬧劇繼而連三的上演,一個多小時的影片流暢歡快,在孩子們旺盛的活力和想像力下大團圓結局。一個個熟悉的故事串起愉悅的90分鐘,色調溫暖,節奏緊湊,都是以孩子們的視覺來展現,毫無成年人的拘謹和沉悶。
孩童的天真永遠是最溫暖的,電影中孩子的單純,孩子間的友誼,與老師之間的愛,與父母的愛,都這麼簡單地展現在我們眼前,給人的感覺就是暖暖的。電影開頭是一群小孩子在照班級相,結尾也是以照相鏡頭結束,首尾呼應,同時又給人一種時光定格在那一刻的感覺。我想我們最溫暖的日子已經定格在時光的隧道裡,雖然回不去了,回憶起來依舊幸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