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相信大多數中國觀眾進電影院看《攀登者》就是直接衝著吳京去的。確實也是,吳京這兩年拍的電影給中國觀眾帶來的太多的震撼,可謂是屢屢創造了奇蹟。
究其根本,無非是吳京拍戲時的拼搏態度。
《攀登者》吳京的敬業精神
這部電影從類型上看是一部登山片,登山過程中自然會遭遇各種天災人禍,造就很多危險激烈的動作場面。
電影中,吳京幾乎攬下所有最危險激烈的動作設計。
開場那一場戲,60年中國登山隊的首次登山,走到中途突然遭遇雪崩。
老隊長因此而犧牲。當時隊友曲松林(張譯飾演)因為保護攝影機遇險,方五洲(吳京飾演)立刻飛身救下曲松林。
後來,三名隊員攙扶繼續登山,當來到第二階梯的時候已經沒有梯子。吳京甘願站在最下面成為人梯,被隊友的釘鞋踩得肩上崩裂鮮血。
最後曲松林光腳踩著兩名隊友人梯上山,三人相互攙扶終於登上封頂。
電影開場三人危險的登山場面,便將整部電影的基調給鎮住了。
電影後面還有三個大的動作場面,方五洲(吳京飾)和曲松林(張譯飾)訓練好了新隊員,先登珠峰旁邊的山峰預演。結果因為一名隊員遇險,其它新隊員沒有經驗以為雪崩,恐慌中四處奔逃。
方五洲果斷出擊,讓老隊員穩住慌亂新隊員,同時將雪梯當滑雪板,像一支利箭追上遇險的隊員。當時下方有著一道冰裂縫,方五洲梯子重重插入雪中,整個梯子都架在冰縫上,險之又險的救下遇險隊員。
下一場是登山隊正式攀登珠穆朗瑪峰,登上第二階梯前在雪山的斜坡紮營,卻遭遇大雪暴。凌厲的雪暴不但刮飛登山隊的所有帳篷,連同登山隊員都被吹飛。
其中一名登山隊員為了保護拍攝設備,導致一條腿被刮飛的帳篷繩子纏住,整個人連同帳篷即將被吹走。是方五洲衝上前救下了隊員,後面帶領所有隊員利用梯子,在斜坡躲避從山上滾落的巨石。
後來登山隊在珠峰再次遭遇了雪崩,方五洲冰裂縫前的驚天一躍。
這個場面確實驚險萬分,看得觀眾驚嘆連連。
《攀登者》背後的專業細節
《攀登者》從類型上是講是部登山片,這種攀登人跡罕至,自然條件惡劣的世界最高峰,也就需要大量專業的登山知識,和登山專業設備支撐。
如同電影裡大量精彩的動作戲,觀眾驚嘆之餘,難免感嘆登山隊設備質量是真好。
國產影視劇的專業性一直是飽受詬病,比如大量的國產商業職場劇,職場的專業性漏洞百出,什麼職場最後都只剩下談情說愛。
伯光對於《攀登者》設備有些好奇,查證資料後找到幾張幕後照片。
吳京身穿的登山設備有著品牌Logo,再去查閱過後,發現給《攀登者》提供登山設備的是一家名叫凱東石的中國戶外設備公司。
這家凱樂石的中國戶外設備品牌,名稱是源於「岡仁波齊」一山,向全世界大量頂級運動員贊助過設備。
比如在國內知名的女「攀登者」羅靜,是全球首位登頂13.5座8000+山峰的華人女性登山者。以及43年5次嘗試,69歲圓夢珠峰,世界上登頂珠峰最高齡的殘疾人夏伯渝。
根據資料顯示,他們使用的戶外品牌都是中國品牌凱樂石。
可能是歷史的巧合,身有殘疾的攀登者夏伯渝,正是片中楊光(胡歌飾)的歷史原型。
伯光再深入查證凱樂石的宣傳,發現這家中國戶外品牌在現在的珠峰大本營,帳篷就佔據了一半以上。同時提供大量專業7000+,8000+高海拔專業設備,絕對是中國專業度第一的戶外品牌。
中國品牌?戶外設備第一?
再聯想吳京過去大賣電影,一直就對國產品牌無償的支持著。
眾所周知的《戰狼2》植入了好幾個中國品牌,從國酒茅臺,再到千辛萬苦船運到非洲的北京吉普車。吳京不但沒有收取任何費用,還大量採用近景、特寫鏡頭,對優秀國產品牌進行宣傳推廣。
吳京對植入還說過這樣的話。
「沒收取廣告費,希望所有的中國產品都能橫行世界。」
「就想趁這個機會好好推廣一下國貨,讓世界看看中國力量。」
《攀登者》這樣一部彰顯中國登山隊艱難攀登珠峰的歷史故事,植入中國第一戶外品牌凱樂石,似乎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伯光實在好奇,再去調查凱樂石的影視植入,然而沒有和電影《攀登者》開展合作。吳京與凱樂石的合作是在電影之外,也許吳京也心存為國產品牌宣傳的心思。但是,電影並沒有直接的植入。
伯光起初不太了解,後來發現原因十分簡單。60年代、70年代中國條件非常艱苦,當時根本不可能有專業的戶外設備支持登山隊。
同時因為歷史原型設備的時間,都在半個多世紀之前了。
即使當年採用的國外品牌都很難重新做出當年的「古董」,電影就只能做道具。
《攀登者》沒提及的細節思考
《攀登者》首次將中國從北坡登珠峰的歷史拍成電影,由於珠峰前所未有的惡劣條件,專業設備不但幫助登山隊攀登的利器,同時也為登山人的生命提供保障。
《攀登者》歷史時代中國戶外品牌,不用想根本沒有。歷史上的登山隊員們攀登珠峰,用的戶外設備是從瑞士蘇黎世所採購的。
當時發達國家的歐美不但最先登上了珠峰,戶外設備也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60年代中國登山隊高價購買瑞士戶外設備,是無奈也是必須。
《攀登者》重要劇情發生70年代的第二次登山,歷史上1975年中國登山隊再次攀登珠峰,所有設備都已經是國產了。
但有個細節很有意思,這些戶外裝備全都是仿製的「蘇式」衝鋒衣。所採用的是尼龍綢的面料,其中有一款高山睡袋充絨量達到2500克。
這個肯定比60年代好了很多,但細節設計很不到位。比如充絨睡袋實在太熱了,在冰天雪地的珠峰大本營,人居然熱得睡不著覺。
電影《攀登者》延伸到中國戶外設備品牌的發展歷程,與中國各行各業(包括影視產業)發展歷程都是一致的。
畢竟中國發展歷史不變,後來所有市場經濟冒出的民間品牌,自然是市場經濟後的事。
中國什麼時候進入市場經濟?
答案是2001年中國正式籤署WTO後。
中國戶外品牌也在2001年後開始迅速發展,與早期中國製造業充斥著模仿山寨相同。當時國產戶外品牌同樣模仿山寨居多。即使沒有模仿和山寨,國內消費者對於中國戶外品牌天然不信任。
這麼一來,與2001前後佔據中國市場就是國外品牌。中國消費者多花錢買外國品牌除了質量,也有一種發達國家品牌更高級的精神優越感。
反正和2010年的國貨一樣,「中國製造」成為低端山寨的代名詞,亦是中國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一個固定印象。
中國戶外品牌真正崛起,包括前面提及以為《攀登者》提供戶外設備的凱樂石,真正崛起的時間是2010年後,與中國影視產業崛起時間完全一致。
2002年,張藝謀的《英雄》開啟中國大片時代;2012年,徐崢導演的《泰囧》,掀起國產商業大片票房高速增長時代。
與攀登者一起攜手登珠峰,吳京拍戲時的態度竟和它殊途同歸但彼時國產商業大片充斥「小鮮肉」混亂時代,料想中國的戶外品牌,應該與小米,華為等手機品牌一樣。雖然迅速發展開始擺脫「低端「「山寨」等負面印象,逐漸在高端品牌上面嶄露頭角。
但中國公司產品的自主研發、科學設計、營銷推廣、品牌的商業效應等等,與國外高端品牌仍有直觀差距。
2015年,吳京拍出了《戰狼1》大獲成功。
2016年,林超賢導演的《湄公河行動》國慶檔拿下10億票房。
2017年,吳京導演的《戰狼2》創下接近57億的票房神話。
2018年的《我不是藥神》《紅海行動》,2019年的《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再到國慶檔的《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和《攀登者》。
中國正能量電影全面的崛起,口碑質量進而到票房包攬國產電影排行榜。
華為、大疆、海康威視等中國企業,先後經歷自主創新、科技研發、技術積累、產品爆發,再到某大國公然打壓,一舉成為國際知名的中國品牌。
相信中國第一戶外品牌如凱樂石,其它中國戶外品牌的發展趨勢都是一模一樣。
《攀登者》代表的中國攀登精神
回到電影《攀登者》,歷史上中國登山隊兩次攀登珠峰。
60年是首次攀登珠峰,以當時國內生產力和科技狀態,只能購買國外品牌。70年代是仿製蘇式國貨,但技術卻是很不成熟。
這個最新的時代,中國戶外品牌已經崛起成了國際知名品牌。
《攀登者》裡有個重要致敬歷史的情節,楊光(胡歌飾)因帶著父親遺願登上珠峰。
但身體被檢查出可能存在遺傳病,和醫生趙虹(何琳飾)發生朦朧的情感。後來登山隊正式攀登珠峰,在第二階梯遭遇大雪暴。安營紮寨後,醫生趙虹給一名隊員看病,楊光不小心踢翻開水燙傷趙虹的小腿。
當登山隊避開山上滾落的巨石,所有人將身體裹進保暖袋躲避風雪。
楊光因為愧疚,將自己保暖袋剪破綁住趙虹小腿。天亮後,楊光的一條腿被嚴重凍傷,最後只能截肢,終止攀登珠峰的夢想。
電影的最後,年老楊光安裝了假肢,憑藉更加專業設備和其它人成功登上珠峰,完成了自己的夢想。
1975年中國登山隊衝頂時,楊光原型夏伯渝為了幫助隊友,導致雙小腿被凍傷截肢。2018年5月14日,69歲的夏伯渝憑藉專業設備成功登上珠峰,成為中國第一個依靠雙腿和假肢登上珠峰的人。
60年代、70年代中國登山隊攀登珠峰,不但面臨珠峰惡劣的自然條件,更多面臨的是國家貧弱下,專業設備上的匱乏。
《攀登者》背後登山英雄們抱著樸素的愛國思想,便完成不可思議的登峰壯舉。
登山英雄們攀登之信仰,無外乎是為國為民。
這種簡單樸素的愛國信仰,不但給後世文化藝術留下歷史原型,同時還代表中國登山戶外品牌,再到電影產業自主發展的歷程。
最後,「攀登者」們永遠照耀後世中國人不停向上攀登的愛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