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八五0農場位於虎林市境內,北依完達山南麓、南傍穆稜河畔,地處著名的三江平原。地理坐標為:132°15′—132°51′,北緯45°41′—45°54′。農場始建於一九五四年,是五十年代王震將軍(後任國家副主席)在北大荒創建的第一個鐵道兵軍墾農場,六十年代曾是農墾部實驗農場,現在已建設成為種、養、加、銷多元經濟結構的農工商聯合企業。
農場土地總面積為505平方公裡,現有耕地45萬畝,林地13.5萬畝,其中天然次生林8萬畝,森林覆蓋率為17.8%;現有草原牧地1.7萬畝,水面0.5萬畝。耕地的80%是低溼耕地,土壤類型以白漿土和草甸土為主,分別佔耕地面積的58%和33%。農場屬溫帶大陸季風性氣候,有效積溫2501℃,年平均降雨量540mm,全年平均日照2305小時,無霜期134天。
經過五十年的開發與建設,農場已具有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2002年末全場總人口15439人,其中從業人員7622人,擁有各類科技人員1039人。設有獨立核算單位58個,包括32個農牧生產隊以及科研所、林場、漁場、奶牛養殖場和職工醫院、高中、小學、幼兒園、物資、種子等單位。
建場以來,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5418萬元,固定資產原值12094萬元,淨值9690萬元。擁有各類聯合收穫機148臺,大中型拖拉機350臺,各類汽車252臺,其中載重汽車150臺,各類農業機械設施2010臺套,各類國產和進口噴灌機械155臺套;工業企業主要有日處理甜菜1000噸糖廠、年產萬噸顆粒粕廠、日處理鮮奶40噸乳品廠、日處理700噸、倉儲能力2萬噸的糧食處理中心、日處理小麥100噸麵粉廠、年產3000噸酒精廠、年加工處理4500噸的種子加工廠以及制油廠、葡萄糖廠、農用機械製造廠、紙箱廠、生物製造廠等企業,主要產品有奶粉、大米、麵粉、機製糖、豆油、農藥、生物肥料、農業機械。
到2002年,農場已發展種植水稻30萬畝,種植大豆、小麥、玉米和經濟作物15萬畝,其中綠色食品生產基地17萬畝,無公害食品生產基地10萬畝。主要農產品有小麥、水稻、玉米、大豆等,糧豆商品率達60%以上。現有優質黑白花奶牛存欄3028頭,年產鮮奶1萬餘噸。年產糧豆20萬噸,國民生產總值2.5億元,人均國民生產總值1.5萬元,人均純收入4500元。
農場境內環境優美,資源豐富。土特產品主要有木耳、蘑菇、猴頭、榛子、蕨菜、薇菜等野生山產品,野生藥材出要有人參、五味子、刺五加、冬青等,野生動物有鹿、野雞、野鴨、狍子、狐狸等。水資源豐富,地下水位平均為1.9~2.9米,可利用水量達9000萬平方米。境內建有一座可灌溉用水量0.47億立方米的雲山水庫,有鯉魚、鯽魚、鰱魚等自生自繁水產品。
農場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交通條件便利,通訊設施齊備,公共設施日趨完善,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哈爾濱至東方紅的鐵路線、方正至虎林的公路線貫穿全場,場部與生產隊之間全部鋪有場內公路,境內有六處火車站(其中衛星站距場部中心僅1公裡),建有貨物轉運站兩處,自有鐵路專用線1.8公裡,擁有12000平方米的農用飛機場一處。農場建有自動程控交換通訊網,已實現數控全球通訊。
農場注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形成科研、生產、銷售配套機制,具有全套農業試驗、檢測設施,「六五」、「七五」、「八五」和「九五」期間被國家定為科研攻關基點,取得了具有國內外先進水平的科技成果30多項。農場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改革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質量效益為中心,突出牛、稻主線,建好科技示範和工業開發兩個園區,全力推進結構調整、小城鎮建設、開放開發和素質工程四項工作。到2005年,實現農場經濟根本好轉,經濟總量位次前移,步入墾區經濟發展的前列。到2010年建成國內一流的現代企業集團和省內一流的農墾中心小城鎮,實現農業現代化,成為農、工、商一體化、種、養、加一條龍綜合發展的現代化新型國營農場。
八五0農場是一方充滿希望和尋求發展的熱土,是一塊有待繼續開發和具有無限潛力的風水寶地。農場將在小城鎮建設、生態農場建設、綠色產業開發區等方面進行廣泛的招商引資,重點集中在水稻精深加工、生物肥料(農藥)、作物秸杆綜合利用及文化、教育、衛生和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房地產開發、畜禽養殖。農場制定了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為投資者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熱忱歡迎各界朋友和有識之士前來洽談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