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味是人類剛需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致歉

2020-12-18 鳳凰公益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18日發布聲明,對《野生動物養殖是人類祖先的偉大創舉》一文致歉。

該文稱,「因一次疫情就全面『禁野』將是武斷的,不科學、不理性」「對於人類而言,對野生動物產品的需求從未停止,某種意義上說已經成為『剛性需求』」。

蛙類養殖委的《野生動物養殖是人類祖先的偉大創舉》一文截圖

聲明表示,該文章出自協會保護繁育與利用委員會下屬的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自辦的微信公眾號。

協會已決定撤銷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並將加強對分支機構的監督管理。

記者發現,目前,名為中野協「繁育委蛙類養殖委」的微信公眾號,已緊急自主註銷。

在此公眾號上發表的《野生動物養殖是人類祖先的偉大創舉》及其他文章,已無法閱讀和查看。

據公開資料顯示,「中野協」成立於1983年,其宗旨是推動中國野生動物保護事業與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是國內最大的生態保護組織,擁有會員41萬多人。

「中野協」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於2019年3月29日在東北林業大學成立,國內多家養殖企業老闆在其中任職。

該專委會提出要堅持以「保護優先、規範利用、嚴格監管」的原則為根本出發點,用實際行動為野生動物保護與繁育利用事業做出新的貢獻。

拒絕「舌尖上的任性」

突如其來的疫情,將多年來屢禁未絕的非法野生動物交易,推至輿論的風暴眼。

網絡圖片

民間對於「食藥同源」理念的執念,讓野生動物頻頻上了某些人的餐桌。不少食客,並不了解個中堂奧,反而誤以為「吃啥補啥」。

「舌尖上的任性」,與一些人的不良消費習慣以及牟利衝動有關,而相關法律的漏洞和短板,也不容忽視。對野生動物保護方面的法律制度進行全面檢討、反思,也非常有必要。

堅決取締和嚴厲打擊非法野生動物市場和貿易,勢在必行。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如果將來在執法過程中「網開一面」, 非法行為仍舊會死灰復燃。

來源:北京日報(ID:Beijing_Daily)綜合中國新聞網、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官網、中國青年報

稱「野生動物產品是剛需」:傷疤沒好就忘了疼?

當我們決定不再吃野生動物後,我們的生活不會受到破壞性的影響,這便是我們拒絕食用野生動物的基礎,也是底氣。況且,食用野生動物,只是個別人的特殊癖好,又何談「剛需」呢?這種話從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分支機構說出來,還是讓人感到幾分錯愕。

雖然說「禁食野味」需要一步步來,科學論證、審慎施策,這當然是必要的。但是喊出野生動物產品是人類「剛性需求」,就大可不必了。畢竟,在食用野味這個問題上,我們已經付出過巨大的代價,而這也是食用野味帶來的不可承受之重。

常識告訴我們,野味並不是剛需。相反,拒絕野味,倒是可以獲得一份安全感。至於那些打著「滋補」和「治療」幌子的「不得不吃」,你首先難道不該論證這種「吃」的必要性嗎?

話已至此,吃與不吃,主要看法律,然後看人心。

來源: 新京報 作者: 與歸

食用野生動物已成多地傳統,專家建議建設懲罰性制度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此前調查發現,在全國21個大中城市中,50%以上的餐廳經營野生動物的菜餚,46.2%的城市居民吃過野生動物,2.7%的居民經常吃「野味」。

「食用野生動物在我國很多地方已經成為一種當地特色和傳統,有些人認為食用野生動物可以大補或者治療特定疾病,有些人把能夠食用野生動物當作身份的象徵,還有些人會因獵奇心理嘗試食用。 」公眾號「反盜獵重案組」的創辦人楊傑(化名)說。

食用野生動物雖有傳統,但終歸是一種陋習,更為可怕的是這種陋習可能導致病毒傳播。 既然如此,「野味」陋習為何還難以根除?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助理常傑中分析,山珍海味的中國傳統飲食文化對人們仍然有很大影響力。 在生產力不發達且物質不豐富的時代,「野味」進入飲食文化成為食材是歷史必然。 目前,我國已進入生態文明新時代和高質量發展的法治時代,人們可以通過經濟動物來滿足自身蛋白質需求,不再需要捕殺和食用野生動物。 但是,很多人仍然信奉野生動物口味好和大補的觀念,偷偷購買野生動物及其製品。

疫情暴發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聯合發布公告,至全國疫情解除期間,嚴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交易活動。 一些科學家也聯名呼籲儘快修改法律完善立法,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

北京大學保護生物學教授呂植認為,應從公共安全的角度規範所有野生動物利用。

「野生動物保護法應從理念上轉變,建立白名單制。 所有陸生脊椎野生動物都應納入管理範圍,不允許吃,挑出一些可以吃的納入白名單。 與現行法律下只列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不讓吃,其他大量動物都是讓吃的正好相反。 」呂植說。

在中國政法大學危機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永理看來,人們存在崇尚「鮮」「純天然」和「就是要與眾不同」的炫耀意識及獵奇心理,也缺乏敬畏意識,因此必須通過懲罰性制度建設帶動影響這種飲食文化。 嚴格執法,通過網絡曝光、內部舉報等多手段監管,一旦發現有食、養違禁野生動物的違法者,要從重處罰。

《動物星球-中國》網站創始人王太垚認為,現行法律法規並不完善,執法力度不嚴,對於違法者的震懾程度不足。 「應當嚴懲違法者,同時加強野生動物並沒有各種功效的科普宣傳,減少人們對於野生動物的需求。 」

來源: 新華網

相關焦點

  • 野味是剛需?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致歉
    近日,《野生動物養殖是人類祖先的偉大創舉》一文引發公眾關注。蛙類養殖委「逆流」發聲新冠肺炎疫情將「野味產業」推上前臺,禁食野生動物的觀點漸成社會主流。但16日,蛙類養殖委微信公號文章《野生動物養殖是人類祖先的偉大創舉》稱,「因一次疫情就全面『禁野』將是武斷的,不科學、不理性」「對於人類而言,對野生動物產品的需求從未停止,某種意義上說已經成為『剛性需求』」。據悉,該發文組織的全稱是「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保護繁育與利用委員會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簡稱「蛙類養殖委」),於2019年3月29日在東北林業大學成立。
  • 野生動物產品是剛需?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致歉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18日在其網站上發布聲明,對《野生動物養殖是人類祖先的偉大創舉》一文致歉。聲明表示,該文章出自協會保護繁育與利用委員會下屬的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自辦的微信公眾號。在當前全國展開抗擊疫情阻擊戰、公眾普遍要求禁止濫食野生動物的情況下,該文章給社會造成了不良影響,對此,協會深表歉意。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已決定撤銷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並將加強對分支機構的監督管理。
  • 野生動物產品是剛需?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致歉,並立即做了個決定
    來源 | 都市現場綜合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官網、中國新聞網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18日發布聲明,對《野生動物養殖是人類祖先的偉大創舉》一文致歉。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官網資料顯示,蛙類養殖委於2019年3月29日在東北林業大學成立,黑龍江省四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鳳春當選為第一屆主任委員。該專委會提出,要堅持以「保護優先、規範利用、嚴格監管」的原則為根本出發點,用實際行動為野生動物保護與繁育利用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 評論: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下怎麼有「野生機構」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下怎麼有「野生機構」 如果涉事機構沒有發出「野味是人類剛需」這樣的出格言論,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濫設分支機構的問題,又會否快速揭開蓋子?鼓吹「野味是人類剛需」的「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又進入了公眾視線。3月12日,民政部對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違規設立分支機構的行為,作出了警告的行政處罰。
  • 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怎能保護「野生機構」
    3月12日,民政部對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違規設立分支機構的行為,作出警告的行政處罰,並責令其撤銷相關機構。經調查,該協會在分支機構「保護繁育與利用委員會」和「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之下,違規設立「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蛇類養殖專業委員會」等三級分支機構。
  • 「野味是人類剛需」,這個組織為何要逆流發聲?
    專家表示,濫食、濫用野生動物,並不是什麼科學,而是披著科技外衣的野蠻行徑的泛濫。蛙類養殖委的《野生動物養殖是人類祖先的偉大創舉》一文截圖新冠肺炎疫情將「野味產業」推上前臺,禁食野生動物的觀點漸成社會主流。
  • 「地評線」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違規被罰,明知故犯要追責
    近日,民政部對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違規設立分支機構的行為作出警告的行政處罰。經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在分支機構「保護繁育與利用委員會」和「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之下,違規設立「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蛇類養殖專業委員會」、「大鯢專業委員會」、「鱘魚專業委員會」等三級分支機構。
  • 為了我們的生活健康和生態平衡,要拒絕吃野味也要保護野生動物
    雷神山火神山醫院開工建設中此次病毒疫情和野味脫不了干係。就是一些不法分子在利益驅使下,私下販賣野生動物,有些還有國家保護動物。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收入增加,對有錢人來說,普通人吃的雞鴨魚肉豬肉太普通,他們去吃野味,追逐潮流,顯耀自己的身份,我們都知道,野味的價格很高的。餐桌上做好的野味餐更不用說了。很多野生動物身上體內不是病毒就是細菌,人吃了後果可想而知。雖然說高溫可以殺菌,但你能保證全部殺得死病菌?在中國南方的一些地方,人們特別愛吃野味。
  •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決定撤銷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
    2月18日晚間,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就《野生動物養殖是人類祖先的偉大創舉》一文發布聲明,聲明指出,該文章給社會造成了不良影響,對此,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深表歉意,並已決定撤銷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  聲明指出,該文章發自協會保護繁育與利用委員會下屬的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自辦的微信公眾號。在當前全國展開抗擊疫情阻擊戰、公眾普遍要求禁止濫食野生動物的情況下,該文章給社會造成了不良影響。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協會積極倡導拒絕濫食野生動物,公布禁止野生動物交易舉報電話,同時還向武漢捐款50萬元人民幣和提供2.12萬隻口罩,參與抗擊疫情。
  • 觀點|讓野生動物的保護回歸「公益」
    當今人類新發傳染病大多與野生動物有關,且現代社會人類完全無需通過食用野生動物來滿足蛋白質的需求,所以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應徹底摒棄,永絕後患!果子狸 (圖片:新華社)世界動物保護協會一直堅信,野生動物屬於大自然,把它們留在野外才是真愛,才是對野生動物最大的保護。
  •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成立雪豹保護基金
    新華社北京11月21日電(記者侯雪靜)為加強雪豹及其山地生態系統的保護,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成立「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雪豹保護基金」,為公眾教育和社區參與等相關保護工作籌集資金。這是記者21日在中華世紀壇舉辦的「雪山之王—中國雪豹保護攝影展」上了解到的。
  •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志願者委員會成立
    本報訊 記者王鈺 孟路報導 7月12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志願者委員會在北京成立。新成立的委員會將著力加強自身建設和管理,吸納更多民間力量加入,以推動野生動物保護事業。        會議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野生動物保護上升為國家戰略,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仍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
  • 「禁野是武斷的,野味是人類剛需」,這個組織為何要逆流發聲?
    新冠肺炎疫情將「野味產業」推上前臺,禁食野生動物的觀點漸成社會主流。此時,一個商業協會16日發文稱,「因一次疫情就全面『禁野』將是武斷的,不科學、不理性」,此番言論引來不少爭議。16日,蛙類養殖委微信公號一篇原創文章《野生動物養殖是人類祖先的偉大創舉》,引發了人們對這一專業委員會的關注。
  • 怎樣保護野生動物
    野生動物中的任何一個種類的滅絕都將對動物界的食物鏈和食物網造成破壞,都將對生態平衡系統造成破壞,都會對大自然的環境造成危害,因而也就對我們人類自身造成威脅。我們要保護野生動物國家在保護野生動物方面制定了法律,建立野生動物保護區,並在財政上給以資助。
  •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正式去函!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正式去函!> ► 文 觀察者網 周弋博韓國女團這事,讓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出手了
  •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保護動物 中國走在前列
    中國是世界上野生動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近年來,中國採取的一系列保護野生動物的舉措,贏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讚揚。近日,世界動物保護協會中國辦公室負責人趙中華接受中國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動物保護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話題,對於促進國際交流具有重要意義,顯然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動物保護的引領者之一。
  • 藥友製藥籤署世界動物保護協會「野生動物友好型」企業承諾
    近日,藥友製藥正式宣布加入由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發起的「藥者仁心,保護瀕危動物」公益項目,並籤署「野生動物友好型」醫藥企業承諾書。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對此表示歡迎,並呼籲更多企業加入保護野生動物的行列。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科學家孫全輝博士表示,「在利益驅使下,每年大量野生動物被獵殺或圈養繁殖入藥,給動物造成巨大的痛苦,也嚴重威脅物種的野外生存。此次新冠疫情爆發則提醒我們,獵捕、養殖、運輸和利用野生動物會給公共衛生安全帶來巨大風險,野生動物入藥也存在同樣的隱患。
  • 食用野生動物給人們帶來巨大健康風險 堅決向濫食野味說「不」!
    中國疾控部門和專家的初步調查研究表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很可能是野生動物傳染給人類,並造成人際傳播引起的。疫情之下,少數國人濫食野味的陋習,對公共衛生安全構成了重大隱患。  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在京舉行。
  • 事業單位招考公告: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招聘公告
    事業單位招考公告: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招聘公告由北京事業單位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事業單位招考,事業單位招聘,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內容請關注北京事業單位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事業單位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國家公園及自然保護地委員會成立
    成立大會現場【本刊訊】2018年12月8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在雲南昆明舉行野生動物保護區委員會換屆暨國家公園及自然保護地委員會成立大會,標誌著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國家公園及自然保護地委員會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青文主持保護地委員會成立大會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出全面部署後,2014年1月,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成立野生動物保護區委員會,以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提升自然保護區的能力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