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駐美機構改名,這個花槍很無聊

2020-12-11 新京報

▲圖/視覺中國

熱衷一件無聊的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熱衷一件無聊的事。

臺島的深綠分子一輩子最熱衷的一件事就是改名--把帶中國字眼的title 改成臺灣。似乎改個名就算大志得遂。

日前,臺灣當局宣布駐美機構「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改名為「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改名大業又進一步,部分臺島綠媒和綠營政客彈冠相慶,紛紛歡呼「臺美關係取得了重大突破」。

不過,這番自嗨姿勢遭到不少臺灣網友的嘲笑。有人問:「改個名改變了什麼?」有人說:「又當棋子了,看不懂嗎?」

不是自己看不懂,是希望臺灣民眾看不懂。這不過是為民進黨攢點人氣,為執政塗點口紅。

一、裝自嗨是為了虛飾政績

給執政塗點口紅,是蔡英文當局現在最著急的事。原因是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初選已經啟動,由於過去執政三年多,內政、兩岸關係被搞得一塌糊塗,蔡英文在多數民調裡都居最末。

如果政治行情始終上不來,蔡英文就將創造有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以來的一個紀錄:第一個只幹了4年被轟下去的人。此前,陳水扁、馬英九都幹滿了兩屆。當然,陳水扁的第二個任期是靠「兩顆子彈」才保住的。

低迷人氣讓蔡英文能創造的紀錄不止這一個。成為政黨候選人需經過黨內初選。此前,蔡陣營的判斷是,民進黨內不會有人出來與蔡英文爭初選。

孰料賴清德3月份在艱難地幫助民進黨贏得臺南「立委」補選後,突然登記參加民進黨初選,而且民調一度高過蔡英文兩倍有餘。

如此一來,蔡英文還將創下在任領導人卻過不了黨內初選的紀錄。

於是,著了急的蔡英文長袖善舞,以挽頹勢:自稱「辣臺妹」嗆聲大陸,扮演網紅,利用手中行政資源打壓對手,種種手段不一而足。

而大肆宣揚臺島駐美機構改名,是為了虛飾政績。把「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改名為「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想表達的意思是,只有我,能讓「臺灣」正名化,而且還能得到美國的承認。

改個「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的名,就想灌下這麼多迷魂湯,難怪不少臺灣網友表示喝不下去。

▲圖/視覺中國

二、玩弄概念如同說段子

臺島一些人出於政治考量玩弄概念,幾乎已經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境界。我們舉點最近的例子。

比如賴清德,公然自稱是「務實的臺獨工作者」,好像很有勇氣。但是最近為了在民進黨初選中能贏得淺綠、中間選民的支持,他把「臺獨」的內涵臨時改了。

他的解釋是,臺獨其實已經實現了,所以以後也不會宣布「臺獨」,他更願意把他的臺獨主張表述為「臺主」。

作為一個醫生卻想出了「臺主」這麼個新政治名詞,令人非常懷疑賴清德的語文課是體育老師教的。

又如,自兩蔣時代以來,就規定主管內政的負責人每年都必須祭拜位於臺南市東的延平郡王祠,即鄭成功廟。

民進黨上臺以來取消了這一傳統。民進黨行政機構發言人谷拉斯·尤達卡甚至聲稱鄭成功是中華民族的人,她不是中華民族,尤達卡是她有意保留的日本姓。

谷拉斯的言論惹怒了鄭氏後裔家族,宣稱要改到大陸祭祀。種種壓力之下,民進黨不得不去祭祀一下。

主管內政的徐國勇不情不願地去了。在祭文中,他公然篡改歷史,把鄭成功描述為主張臺獨的英雄,全然不顧大明王朝封的「延平郡王」的牌匾就在頭頂。

還有更厲害的,有深綠名嘴連中國的「中」字都聽不得。在節目裡公然號召把「古今中外」改成「古今臺外」,把「中肯」改為「臺肯」。連綠媒高管都看不下去了,只好停播了節目。於是名嘴現在辦自媒體去了。

不少大陸網友把這些歪曲事實、巧言令色的事當段子看,但其實透射出來的是臺島文化生態、政治生態的退化。

三、刷名稱是因為無路可走

玩弄概念之所以風行,說到底是因為沒有其他路可走,所以只能耍花槍。

自李登輝以來,臺獨做過各種試探,結果發現路都走不通。

李登輝先是搞「戒急用忍」,之後搞兩國論,引發了臺海危機,最後只能搞臺聯小團體去了;

陳水扁開始宣稱「四不一沒有」搞暗獨,後來搞明獨想推動臺獨公投,也走不下去,自己私下也曾承認臺獨成功不了;

蔡英文和陳水扁基本一個路子,先是宣稱「維持現狀」,之後在各個領域改變現狀,推動「去中」,導致政治行情一落千丈。

道路千萬條,沒一條能走臺獨,但又要維持深綠的支持,所以只能刷名稱、刷概念了。

不但臺獨無路可走,臺灣經濟也因此與多邊體系漸行漸遠。不少臺島人士經常感嘆,如果不是李登輝搞「戒急用忍」臺灣資本能夠西進,臺島經濟本可獲得同步增長動能;

如果兩岸服貿協定能夠通過,臺島就可借大陸跳板加入全球產業鏈,實現產業升級。

這些都是透徹之語。與其為「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裝自嗨,不如踏踏實實改善兩岸關係來得實在。玩概念,終究是騙不了人的,連進段子大全的可能都沒有。

□徐立凡(專欄作家)

編輯 王言虎 校對 劉軍

相關焦點

  • 推特改名的臺「駐美代表」承認,「駐美大使」不是美國官方承認的稱謂
    【環球網報導 記者趙友平】在推特改名為「駐美大使」引發關注後,臺當局「駐美代表」蕭美琴深夜在臉書發文承認,她在推特的簡介上用「Ambassador」(大使)不是美國官方目前所承認的稱謂,「駐美代表」仍是她對外的正式職銜。
  • 荷蘭駐臺機構改名,中國駐荷蘭使館嚴正交涉:臺灣問題涉及中方核心...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針對荷蘭駐臺代表機構改名為「荷蘭在臺辦事處」,中國駐荷蘭大使館28日表示對此嚴重關切,要求荷方做出澄清,並向對方提出嚴正交涉。據臺灣親綠的《自由時報》28日報導,臺「外交部長」吳釗燮27日與荷蘭駐臺代表紀維德會面時,紀維德當面告知荷蘭駐臺代表機構「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自當天晚7時公告更名為「荷蘭在臺辦事處」。紀維德稱,2019年荷臺貿易額激增41%,荷蘭躍升為臺灣全球第十大貿易夥伴;辦事處將配合荷蘭改變全球識別形象,發表專屬識別標誌、更新網站等。
  • 美國政客準備「玩火」,想要臺灣駐美機構改名,臺當局急了:鬧劇
    隨著川普卸任的時間越來越近,美國的反華勢力也開始無比囂張,在不停的對華打壓之下,有些美國政客試圖「玩火」,準備讓美國的國務卿蓬佩奧,把「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改名為「臺灣代表處」。這是公然地挑釁「一中」行為,違反了「一個中國」原則。
  • 臺當局高官證實:正運作臺灣駐美機構改名為「臺灣代表處」
    臺當局涉外部門高官曾厚仁今天證實,臺方正推動「駐美代表處」自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更名為「臺灣代表處」(TRO),是「進行中」的案子。
  • 臺灣駐美機構搞「更名」,欲再挑事端?
    川普政府尚有不足一月就會下臺,美臺正在加緊推動將臺灣駐美的「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改名稱為「臺灣代表處」。臺灣駐美機構「更名」,是搞官方化,提升臺美關係,一旦成事,對中美關係、兩岸關係將是新的衝擊。2016年,川普政府曾應允重新檢視美臺關係,考慮讓美臺官方交流突破一些原有限制。4年過去,川普敗選,「更名」一事延宕至今未真正落實。12月中旬美國聯邦眾議院78位議員聯名致函美國國務卿,重提「更名」之事,又炒熱此話題。民進黨當局昨天承認此事正在進行中,又說「進行中的案子是比較敏感」。
  • 臺「駐美代表」深夜發文承認:「駐美大使」這一稱謂美官方不承認
    在推特改名為「駐美大使」引發關注後,臺當局「駐美代表」蕭美琴深夜在臉書發文承認,她在推特的簡介上用「Ambassador」(大使)不是美國官方目前所承認的稱謂,「駐美代表」仍是她對外的正式職銜。臺灣「聯想合新聞網」報導截圖據臺媒9月20日報導,臺當局「駐美代表」蕭美琴最近在推特的簡介上改為「臺灣駐美大使」(「Taiwan Ambassador to the US」),引發關注,連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都被媒體問到此事。
  • 駐美機構改個名臺美關係就「升級」了?島內某些人怕是想多了……
    駐美機構改個名臺美關係就「升級」了?  據臺媒報導,78位美國眾議員日前聯名致函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以「臺北」無法確實反映所謂「美臺強健關係」為由,呼籲將「駐美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臺灣代表處」。
  • 臺當局企圖推動「駐美」機構「改名」搞「官方化」,再挑兩岸事端
    川普政府尚有不足一月就會下臺,美臺卻正在加緊推動將臺灣當局「駐美」的「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改名稱為所謂的「臺灣代表處」。臺灣當局「駐美」機構「更名」,是搞官方化,以為能提升臺美關係。但一旦成事,對陸美臺關係、兩岸關係將是新的衝擊。
  • 日駐臺機構改名要搞什麼鬼
    本報記者 吳亞明攝   日本負責對臺灣交流事務的民間機構「公益財團法人交流協會」, 1月1日起更名為「公益財團法人日本臺灣交流協會」。   自我麻醉   對於日方的做法,臺灣「外交部」隨即表示歡迎。有親綠媒體稱,「交流協會」改名的理由是「時代變了」。   臺灣與日本1972年9月「斷交」,同年12月日本成立「財團法人交流協會」,臺方成立「亞東關係協會」(「亞協」),作為雙方事務溝通與互動的平臺,繼續維持經貿、文化交流及技術合作等非政府間實務關係。
  • 國臺辦回應臺灣「駐美代表」稱呼變成「駐美大使」
    中新網5月25日電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25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馬曉光表示,臺灣在美機構及其負責人身份、地位的界定是十分清楚的。我們堅決反對任何在國際上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臺」和「臺灣獨立」的行徑。
  • 美「駐臺」機構發表聲明,民進黨被迫現形
    在臺灣民眾看來,肯定是一點都不能吃,而在民進黨看來,為了討好美國,民眾吃點又何妨?這就是兩者的矛盾根源,也是這個議題可以持續發酵這麼久的原因。最近,美國「駐臺」機構的聲明,民進黨被迫現形。美「駐臺」機構的聲明近日有一件事情的發生在臺灣島內引起了一片叫好聲,那就是臺中市市長盧秀燕在會見美國「駐臺」機構負責人酈英傑的時候,突然向美方人員嚴正表達了對「萊豬」的反對態度。並且還強硬表示即使「萊豬」最終進了臺灣地區,也絕對進不了臺中。
  • 臺美關係提升"三大動作"之機構變動
    25日,臺當局曝光了三大提升「美臺關係」的大動作,包括美方同意將「臺灣和美國對等放入(臺)事務機構名稱」、首次實現「臺美斷交」40年來的「國安首長」會晤、美臺官員首次共同與臺「邦交國」官員會面。蔡英文當局極力渲染「臺美關係的大突破」,炫耀這是「美挺臺新高點」。但在島內輿論看來,美國在名義上提升所謂的「臺美關係」,只是為了打「臺灣牌」,增加對大陸的籌碼,蔡英文當局緊抱美國大腿對臺灣而言危險重重。
  • 「駐美代表處」將臺北改臺灣?蘇貞昌叫囂:臺灣受到世界重視
    【「駐美代表處」將臺北改臺灣?蘇貞昌叫囂:臺灣受到世界重視】78位美國眾議員今天聯名致函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以「臺北」無法確實反映所謂「美臺強健關係」為由,呼籲將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臺灣代表處」,並支持雙邊洽籤自由貿易協定。對此,民進黨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表示感謝,聲稱這顯見臺灣不只在美國、在世界都受到非常大的重視。
  • 荷蘭駐臺機構「更名」,我使館嚴正交涉:涉及中方核心利益
    荷蘭駐臺機構「更名」,我使館嚴正交涉:涉及中方核心利益 2020年04月29日 15:40: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來源網絡)  荷蘭駐臺代表機構「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27日宣布更名為「荷蘭在臺辦事處」。消息一出,島內綠營一片歡騰,聲稱「臺荷關係大突破」等等,民進黨當局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還對新名稱「高度肯定」。
  • 「駐美代表處」將「臺北改臺灣」?蘇貞昌聲稱:臺灣受到世界重視
    78位美國眾議員今天聯名致函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以「臺北」無法確實反映所謂「美臺強健關係」為由,呼籲將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臺灣代表處」,並支持雙邊洽籤自由貿易協定。對此,民進黨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表示感謝,聲稱這顯見臺灣不只在美國、在世界都受到非常大的重視。
  • 民進黨當局證實推動「駐美代表處」更名「臺灣代表處」
    中國臺灣網12月21日訊 綜合臺媒報導,臺外事部門政務副手曾厚仁今日證實,民進黨當局正推動「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更名為「臺灣代表處」(TRO)。日前,以美國眾議院「臺灣連線」共同主席眾議員夏波為首的78位美國眾議員,聯名致函國務卿蓬佩奧,呼籲蓬佩奧應將「駐美代表處」更名為「臺灣代表處」。聯名信中提出了多項美臺關係間具有爭議性的議題,即臺「駐美代表處」的名稱、頒布新修訂的對臺交往準則,以及要求籤訂美臺「雙邊自由貿易協定」。
  • 日本改完臺灣改 臺對日交流機構更名"臺灣日本關係協會"
    從今年1月1日起,日本將對臺窗口「日本公益財團法人交流協會」更名為「日本臺灣交流協會」(Japan-Taiwan Exchange Association),島內有輿論更是大呼「『斷交』後最大突破」。隨後,臺當局表示,也要將對應機構改為「臺灣日本關係協會」。
  • 美駐臺機構搬家或有「大動作」 派駐海軍陸戰隊?
    據臺灣《聯合報》21日報導,AIT在官方臉書上公布視頻,由處長梅健華親自宣布夏天就要搬家的消息。視頻中,梅健華走出AIT現址,搭乘臺北捷運到內湖站,向臺灣民眾介紹新館所在地,提到新館將於今夏落成,最後預告「美臺合作更上一層樓」。《自由時報》21日稱,由於美國總統川普上周籤署「臺灣旅行法」,外界關注是否會有美國在任官員來臺參加落成典禮?
  • 偌大臺灣容不下「中正」二字 建築物和機構或被逼改名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民進黨當局再度借著「二二八事件」紀念日大搞「去蔣化」,「獨派」團體不斷出擊,中正大學首當其衝。與此同時,一些人還提出,蔣介石作為「二二八事件元兇」,後人都不能從政。據臺灣《中國時報》3月1日報導,「獨派」團體「阿扁聯誼會」要求當局全面拆除蔣介石銅像,並更改以其名字命名的街道、建築物和機構,包括中正大學、中正紀念堂等。據了解,中正大學是位於臺灣嘉義縣民雄鄉的「綜合國立大學」,其創立可追溯到1940年成立在江西的「國立中正大學」,校名取之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理念「大中至正」。抗戰勝利後,該校遷至南昌,1949年9月改名國立南昌大學。
  • 美議員敏感期拋臺駐美機構更名,民進黨唱和 專家解讀緣由
    中國臺灣網12月22日訊(記者 曹帥兵 李柏濤)日前島內親綠媒體披露,美國會78位眾議院聯名致函國務卿蓬佩奧,施壓美政府將臺駐美機構更名為所謂「臺灣代表處」。臺外事部門也不同程度證實確有此事,但也特別指出「尚無確切推動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