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至25日,由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指導,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主辦的第二屆中國研究生機器人創新設計大賽決賽在西安交通大學創新港落下帷幕。天津大學醫學工程與轉化研究院代表隊——「天大醫工一隊」作為我校唯一挺進決賽的參賽隊伍,憑藉其參賽作品《腦肌電協同控制的柔性外肢體手指機器人》,從771支隊伍中脫穎而出,以優異的成績榮獲本次大賽的一等獎。
「天大醫工一隊」由醫學工程與轉化醫學研究院研究生黃帥飛、冀逢銳、王壯、王雯婕、程遷5位同學組成,劉源老師擔任指導教師。作為天津大學黎明創新創業基地-智能醫學創新實驗室孵化項目,團隊完成的集成組作品《腦肌電協同控制的柔性外肢體手指機器人》,從機械設計、電路設計、腦肌電控制、感知反饋和運動理解5個方面,以分布式模塊化集成為總體思想,創新設計了外肢體機器人手指系統(CMAOLM-Super finger),集機械、電路、生物傳感與算法處理於一體。相比於靈巧手、外骨骼機器人,外肢體能創新人類肢體存在固有形式,增強人體運動能力,凸顯肢體佔用下的腦控獨有優勢,實現穿戴者運動與神經層面的運動能力補充與增強。
第二屆中國研究生機器人創新設計大賽主要圍繞機器人技術及其應用等各個領域,重點考核研究生對市場需求洞察、創新性設計和關鍵技術實現等能力。參賽的771支隊伍按照創意作品的成熟度和技術特點分成仿真組、部件組和集成組三類,經過專家線上初賽,來自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天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69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54支隊伍進入複賽的激烈角逐。
據悉,中國研究生機器人創新設計大賽(以下簡稱「大賽」)是「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主題賽事之一。大賽以進一步引導廣大高校學生積極投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潮流為宗旨,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以行業企業參與為支撐的運行模式,打造政產學研合作的研究生創新實踐平臺。
博士,講師,天津大學碩士生導師,北洋學者青年骨幹教師,天津大學黎明創新創業基地-智能醫學創新實驗室項目負責人。主要研究方向為腦控外肢體/外骨骼機器人與腦神經重塑,通過人體運動功能理解/仿人運動機械生成/感知覺重建/腦肌體融合控制/神經重塑等研究,實現腦控機器人在助老/助殘/助特等方面的科學研究與轉化應用。授權發明專利10餘項,參編國內生機電一體化假肢的第一本專著《仿人型假手及其生機交互控制》。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等各類縱向課題5項;曾參與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等多個項目,課題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圖文來源 | 天津大學醫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