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陽市融媒體中心綜合發布
記者 | 曹禮芹
圖片 |謝明剛谷成斌周雪簡陽之聲資料圖
編輯 | 唐藝月 侯佩茹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新發展催生新變化
新變化帶來新生活
在「名家看四川·再尋周克芹·走進三新簡陽」
文學交流活動中
來自全國的文學名家體悟了簡陽的「新」
紛紛有感而發 抒寫簡陽
大簡至美 由美麗到富饒
入蜀最宜遊簡郡,宋人王象之在《輿地記勝》早有讚譽。簡陽2100多年建置史形成了其最具特色的「三美」(壯美的歷史、至美的人文、秀美的風光)文化底蘊,這裡文脈傳承、薪火賡續。
名家參觀白塔園
凌雲的白塔笑看那歲月的輝煌與歷史的滄桑;
流芳的狀元矗立成堅毅的雕像和後世的榜樣;
張氏古琴、簡陽羊肉湯等十餘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代傳承;
「簡州八景」作為城市的記憶,沉澱在我們的血脈裡。
這裡「城山相映、人水共生」,晨曦的緋紅溫暖鰲山的胸膛;
落日的金黃灑落沱江的臉龐;
一江兩岸遍布幸福的足跡;
春天櫻桃紅,秋季瓜果香,夏日賽龍舟,冬天喝羊湯。
簡陽的美,引名家競相點讚
延河雜誌副主編、魯迅文學獎獲獎者弋舟在《再尋周克芹》中寫道:
「沱江悠悠,亙古綿長。千百年來,居於沱江中遊的簡陽因水而生,依水而興。此地曾經千舟待發。如今更是一派蓬勃,『國際範兒』已端倪初露。」
辦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的簡陽是美麗的,這樣的美麗從歷史中走來更是瑰麗。
《四川文學》編輯部編輯楊易唯在《大美至簡》中寫道:
「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白塔正是簡陽的重要歷史人文景點。白塔在外形上具有唐代遺風,高達五米的基座國內罕見;塔身雖為密簷式,但造型仍仿樓閣式;四面精巧秀麗的舍利塔造型,國內僅見。」
在交流活動中,楊易唯登白塔而小雄州,徒步平泉鎮荷橋村而知城鄉融合發展。
「夏日裡那溫婉又嬌豔的荷花,亭亭如蓋,一陣風吹過,滿塘擠擠挨挨搖曳舞動,捲起一波又一波富有節奏的長短綠浪……這長堤綠樹,藍天白雲交織在一起,是充實、是喜樂,是對收穫的美好的期盼。」
眼見這些大美畫境,楊易唯點讚:
「大美至簡,大簡至美。」
耳目一新 由陳舊變嶄新
從新中國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建成通車到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設;
從打通龍泉山、引水灌良田到三大產業功能區建設如火如荼;
從撤縣設市到劃歸成都代管;
從川中丘陵農業大縣到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強縣
……
一路走來,簡陽不斷發展。
如今,在成都東進中更是實現了「城鄉空間變開闊、城市形態變美麗、經濟結構變高端、幹部群眾變自信」的歷史性巨變。
簡陽發生的巨變,讓名家們深有體會
省作協黨組原副書記、簡陽籍著名作家傅恆在《雄州人的精氣神》中寫道:
「家鄉人不簡單,簡陽建設由陳舊變得嶄新,特別是近些年,仿佛一夜之間,一個打扮好的新娘被推到世人面前,華麗得令人驚嘆:這還是昨天那一位嗎!」
名家參觀平泉鎮荷橋村
傅恆在文中把東城新區比作簡陽市的開卷之作,沿江景觀帶和鰲山公園之間,鑲嵌著各式現代化建築,一副大都會氣派。
變化中的賈家鎮菠蘿村和平泉鎮荷橋村,其展示的人文關懷和不曾有過的農業發展方式,都是當下農村最需要且極有前途的新路。
眼前變化的迅速令他更來不及調整記憶,閉上眼,依然是熟悉的舊貌,睜開眼卻滿目陌生,令他不由得感嘆:
「這種新舊場景交替出現,是影視常玩的手法,但出現順序相反,越發顯出現實的強大。」
如果說簡陽城市的變化令熟悉她的簡陽人都感到「滿目陌生」的話,那麼對於初次來到簡陽的巴金文學院籤約作家格尼來說,簡陽則是「新城嶄新,剛從圖紙落地的樣子」。
格尼在《未來簡陽》中寫道:
「這新,氣派別致,看樓宇造型,街道寬窄,廣場設計,格局已顯現,是大都市的樣子。」
名家參觀唯品會(中國)西部總部基地
在簡陽規劃館,格尼見到簡陽的未來——高鐵、地鐵、快速大道縱橫交錯;「四張城市名片」正在加速創響
他文中的唯品會(中國)西部總部基地:「貨物在貨架上奔跑,貨物沒有眼睛,反而器械倒像長了眼睛,可在貨物到達屬於自己的位置時倏然墜落,仿佛無形中有雙大手操控」。
從名家筆下
可以看出
在「耳目一新」之餘
跨進新時代的簡陽,正在繼續向「新」奮進
使命擔當 由奮進到奮鬥
乘著成都東進的浩蕩春風,簡陽正迎來千年一變的歷史機遇。以新中國70華誕為新起點,主動擔當、集體奮鬥,創響「四張城市名片」,加快推進三大轉型、建設三新簡陽。
巴金文學院籤約作家尹向東在《走進簡陽》中他寫道:
「短短幾天時間裡,我就這樣走進了簡陽,從陌生到熟悉,從未知到了解。我深深感受到,簡陽是一顆新時代中耀眼的明星。」
《青年作家》編輯盧一萍《在成都東部新城想起周克芹》中更是記述道:
「自古以來,城市因人而聚,因商而成,因產而興。但現代城市,在產業帶動了各種要素的聚集後,常常忽略了人的生存空間。非常高興的是,未來的成都東部新城,將更好地做到回歸人本。這意味著,人的要素,必將成為這個新城的關鍵。我暢想,簡陽在新時代奮鬥中,必然是以人為本的生活之城。」
簡陽,一座讓人愛戀的城市,她讓人把這種愛以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一代一代感染給別的人。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編審王淑紅在《簡陽記》中祝福道:
「愛這裡的人多了,自然能感染各自性情相投的人,使這個地方變成了大家都嚮往的地方。但願迢迢沱江水,永遠清澈豐盈,流淌過簡陽的過去未來。」
在這場文學交流活動中
名家們感悟著、抒寫著
用文字表達了對簡陽的一見鍾情、愛慕之心
記錄下了與簡陽的相識相知、難捨難分!
公益廣告
覺得不錯,請點在看鼓勵下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