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網生態調查:一切都在「網」中央

2020-12-11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經營報

知網生態調查:一切都在「網」中央

本報記者/黨鵬/李向磊/成都/北京報導

「2020年,我們圖書館給知網的預算是110萬元,但是知網的業務員還說不夠。」國家民委直屬某高校圖書館相關負責人王女士頗有些無奈地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眼下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校編制預算的時候,知網漲價再度成為高校圖書館數據採購人員關心的話題。記者調查了解到,知網資料庫資源漲價已經成為每年高校相關採購的「保留節目」,不同層次的高校、不同子資料庫的採購,其價格也不盡相同,漲幅在5%~10%之間。

作為目前中國最大的數據資源庫,知網近年來也因陷入侵權、高收費以及損害消費者利益等事件引發廣泛關注。公開文件顯示,因多次收錄文章卻不付稿酬,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以下簡稱「文著協」)將知網告上法院。歷時兩年,終於在今年11月12日,法院二審判決知網賠償前者1萬元。

記者注意到,從前期刊物、論文收入,到後期向高校出售資料庫資源以及對用戶付費使用,知網已經形成了依託國內現有知識體系的生態系統。有多位專家在採訪中表示,在這個系統中,知網擁有絕對主導權,作為上遊的內容供應商和下遊用戶,在利潤分成以及價格談判方面,相對知網來講均處於弱勢地位。

必買的知網

12月份,是國內各大高校編制預算的時間,知網資料庫會不會漲價也成為高校圖書館、出版社、科研部門等採購人員關心的話題——按照「慣例」,知網數據資源庫服務價格每年都會有一定的漲幅。

據知網官網資料介紹,知網(CNKI)是國家知識基礎設施的概念,即CNKI工程,由清華大學、清華同方於1998年發起,隸屬清華大學直接領導。在教育部、中宣部等多部委以及全國學術界、出版界等社會各界的支持和配合下,經過多年發展建設,目前知網已經成為世界上全文信息量規模最大的「CNKI數字圖書館」。

另據天眼查股權信息顯示,知網運營所屬公司為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方知網」),同方知網的母公司為清華大學間接控股的同方股份(600100.SH)。

目前,知網作為國內最大的中文學術資源庫,用戶涵蓋全國各個領域和群體,在高校師生教學研究工作中有重要作用。但其也因高收費、較同行更高的毛利率以及在學術界的壟斷地位引起過諸多爭議。在其平臺上,公眾可免費獲取的資源是非常有限的,都必須支付一定的費用。為獲取更便利的閱讀通道,許多高校、科研機構等都願意花費大量經費為在校學生和老師訂閱知網。

上述王女士介紹,知網與該校圖書館是每年籤訂一次合同,但每次籤訂的漲幅差不多在7%。該校圖書館根據工作需要,主要購買的是知網資料庫中的部分子庫,有時候需要多採購一些比如期刊、統計年鑑等新增內容。而且這其中不包括查重,查重是另外一個系統,需要另行購買且價格不菲。比如高校的科研處、學報等需要購買查重系統,因此每個高校都有不同部門對接知網,費用都不一樣,需要獨立預算。

「我們之前也購買了萬方,但學校老師和學生都反映信息不全,因此只能再購買知網。萬方與知網有交叉的地方,但是萬方的資料庫沒有知網全面,價格為每年30多萬元,這些年也基本沒有增長。基於知網的漲幅以及需要新增子庫,學校圖書館的購買量從幾十萬已經增加到了100萬,所以2020年預算為110萬。」王女士說。

「知網資料庫價格每年都在上漲,漲價幅度在8%~10%,每個學校的使用價格也不一樣,具體漲幅多少就要高校具體和知網去談。」中部某高校圖書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知網把學校分為一般本科、重點本科、一流高校等不同層次,加上在校學生、老師人數不一樣,費用也從低到高。「好一點的學校做科研的多一些,使用知網的資源也就多些,訪問的次數多,所以收費就比較高。」該人士介紹說。

但頻頻漲價也引發高校的不滿。記者了解到,此前曾有包括北京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在內的諸多高校因知網漲價過高而停用,但最後因為老師、學生強烈的需求又不得不重啟購買。此外,四川省內高校還曾組織了一個聯盟與知網談判,但是最終不了了之。還有消息顯示,國內的圖書館對知網的高收費以及每年都漲價的做法都很不滿,但是都未能觸動知網的價格體系。

據了解,知網的用戶群從高校學生到教育工作者、科研人員、企業中層等,其用戶群有著「高學歷、高收入、高社會地位、高消費能力」等特點。這意味著,作為一個重要的學術平臺,知網的作用不可或缺。

一位去年畢業的研究生吳同學告訴記者,學校在考核學生學術成果時,論文是否被知網收錄和收錄數量是一個重要參考標準。

「如果知網不收錄我的文章我還不高興,因為現在都看引用率,引用率多少會影響一個人學術聲望的。它增加了引用率,提高了學者的學術聲望。」某高校老師對記者表示。

另一位中部高校的圖書館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因數據比較齊全,不管老師是在做教學、科研還是學生推薦的首先是知網。「從用戶角度出發,就購買了知網全部的資料庫,以方便老師和學生使用,價格不再是首要因素。」

此外,記者從一些從事發表論文的商業中介機構了解到,一般論文在國內各級期刊發表,如果要求收入知網,價格就要比普通期刊上發表貴300~500元/篇,而且文章必須保證符合要求。「能否被知網收錄,是很多作者在評選職稱、學術考核等方面的硬指標。」該中介稱,包括一些中小學老師,也要求稿件不僅要在相應期刊發表還要被知網收錄。

版權來源爭議

作為目前國內最大的中文資料庫,知網近年來也因陷入侵權、損害消費者權益等問題引發廣泛關注。

記者注意到,知網內容來源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相關學術期刊,一是高校畢業論文。在期刊方面,知網收錄了國內絕大部分期刊,然後向高校等用戶出售論文的電子版內容,所得收益和期刊雜誌社分成。

「我們與知網的合作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採購知網的查重系統,二是採購知網資料庫內一些出版社的電子書。」某大學出版社相關負責人劉女士對記者介紹,電子書的合作是由知網採購出版社的內容,放在其平臺銷售,銷售收入是六四分成,出版社為六成。知網會開放後臺,讓出版社可以看到相關的採購數據,雙方再根據收入進行結算,但是一年下來分成總量很小。電子書方面,出版社雖然是甲方,但是這些年從來沒有漲過價。

對於期刊論文、畢業論文等著作的收錄,一方面學生、老師在期刊雜誌上發表的論文版權歸期刊所有,知網主要與期刊達成採購和分成協議獲得論文的版權;另一方面學生的畢業論文版權歸學校所有,知網通過與學校合作獲得版權。不過,知網只收錄重點高校的本科畢業論文,普通高校本科畢業生的論文通常不收錄。此外,對於研究生畢業論文的收錄,知網會以一定額度的知網閱讀卡作為版權費。

記者了解到,碩、博士的學位論文被《中國學術期刊》收錄進知網資料庫,其支付的稿酬為不同面額的CNKI網絡資料庫通用檢索閱讀卡以及相應現金稿酬,又根據學位年度而有所不同。具體來看,2008年(含2008年)以後,博士論文著作權人一次性獲得面值為400元人民幣的「CNKI網絡資料庫通用檢索閱讀卡」和100元人民幣的現金稿酬。碩士論文著作權人一次性獲得面值為300元人民幣「CNKI網絡資料庫通用檢索閱讀卡」和60元人民幣的現金稿酬。

「知網收錄我的論文沒有稿費的,但下載需要成為知網的會員,成為會員是需要交費的。」吳同學告訴記者,上學期間論文投稿基本上都是投到期刊社,再由期刊社上傳到知網。「如果他們不給你上傳到知網,你這個論文就沒啥意義了,學校也會查刊發論文的期刊封面還有知網上的截圖,這代表著你的學術成果是否會得到肯定。」

但知網通過與期刊合作來獲取作者版權的方式也引發了糾紛。上述文著協公開表示,近年來文著協會員常常投訴知網等知識服務平臺,這些平臺未獲得作者許可,亦未支付稿費,便上傳他們的文字作品。為此,在2017年7月,文著協選取汪曾祺《受戒》一文正式起訴學術期刊公司和同方知網公司侵犯作者網絡信息傳播權。此案經過兩年的審理,近日由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在二審中判決維持一審結果,判決知網敗訴。這也是十多年來,知網侵權糾紛案中為數不多判決的案例。

文著協總幹事張洪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通過汪曾祺的《受戒》起訴知網並獲得勝訴,將引發一些後續影響,比如一些期刊雜誌不再和知網合作後,知網依然收錄了相關內容,一些作者、學者、專家就可以通過文著協來維權。

「壟斷」的學術生態?

毫無疑問,知網能夠快速發展得益於國家力量,而其原本主要為學術研究服務但高收費、高毛利也引發熱議。

公開數據顯示,知網運營主體為同方知網公司,作為同方股份(600100.SH)重要子公司,對母公司的業績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同方股份2016~2018年營收分別為271.74億元、259.89億元和248.3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47%、-4.36%和-4.45%。與母公司業績下滑相反,知網營收分別為8.34億元、9.71億元和9.99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76億元、1.96億元和1.98億元,呈現持續增長的態勢。

同時,知網也陷入涉嫌壟斷的爭議之中。記者了解到,在目前高校常用的數據資源庫中,主要有知網、萬方、超新星等。其中,知網以其建立時間較早,文獻資料更豐富,相對其他同類產品,佔有絕對優勢。

多位高校圖書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知網在師生教研中,佔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主要原因是數據資源比較齊全。另一方面,知網收錄與引用文獻數量也常常被用來衡量一個教師或學生的學術水平,這也是高校作為甲方,議價權卻處於弱勢的原因。但相比年年漲價的知網,萬方等數據資源平臺的漲價幅度較少或不漲價。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他們所說的壟斷,是指其他學術論文平臺沒有權利對一些碩博論文以及核心期刊雜誌內容進行刊載和轉載。而且所有的碩博學生在畢業之前向學校寫一個授權協議授權知網。讀者在知網平臺付費下載之後,按照著作權法,版權人應該得到相應收益。但是很多學生並未能從知網獲得分紅或者贈送閱讀卡等回報,這也可能涉及到壟斷。

在清華大學法學副教授崔國斌看來,高校要求畢業生以適當的方式公開畢業論文,接受公眾的監督和評議還是有必要的,但應該先在規章制度中說清楚,畢業生在入學的時候應該就能了解。

「具體到期刊網與各個高校的合作,如果涉及許可費收入,應該向論文作者分配,並無疑問。關於學位論文的版權許可問題,理想的做法應該有專門的立法,而不是任由各個高校制定自己的政策。高校很可能濫用自己的談判地位或準管理者角色。將來的立法,除了實現監督論文質量或為學術共同體作貢獻之外,應該儘可能地尊重作者的智慧財產權。」崔國斌說。

《中國經營報》記者就相關問題聯繫知網並發去採訪函,但截至發稿,對方相關負責人以年底較忙為由婉拒了記者的採訪。

相關焦點

  • 翟天臨不知知網引發「慘案」 知網逐漸成為焦點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翟天臨不知知網引發慘案 知網逐漸成為焦點 翟天臨終於發聲了。 一場直播引發的慘案 2月14日,翟天臨在微博發出一封致歉信。稱是虛榮心和僥倖心讓其迷失了自己,願意積極配合北京電影學院的一切調查,並正式申請退出北大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相關工作。
  • 從「知網、懂網」到「善於用網」
    當代青年大學生作為與網絡相伴的一代,其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維模式都呈現了與網際網路共生共融的新態勢,網絡素養成為影響其成長成才的重要因素。  為全面了解當代青年大學生網絡素養,筆者從媒介意識、媒介能力、用網情況等角度出發,對國內部分高校本科生進行了網絡問卷調查,發放問卷3442份,回收有效問卷3265份。
  • 免費知網可靠嗎?
    在開展論文查重層面,中國知網是運用數最多的,僅僅其花費較高,一些盆友會問知網免費論文查重是不是可靠?有關知網論文檢測,為讓大伙兒對這些方面內容有一定的了解,下邊是有關常見問題的詳細介紹,期待對大伙兒會有一定的協助。留意調查完全免費檢驗入口是不是可靠。無論是完全免費的檢驗入口,還是付錢檢驗,大伙兒必須對所挑選到的檢驗入口開展用心調查。
  • 翟天臨不懂知網,大學生們不懂知網有多貴
    儘管翟天臨曾在直播中問粉絲「知網是什麼東西啊」,但任何上過大學的人應該都對知網並不陌生。很多人可能沒意識到,雖然學生個人可以免費使用知網帳戶,但學校每年付給知網的版權費用則可能是天價。關於「翟天臨涉嫌學術不端」等問題,北京電影學院官方微博隨後發布情況說明稱:已聘請校內外專家,對有關材料進行了調取和初步審查,目前已進入正式調查階段並通知翟天臨本人。
  • 半月談網:知網,還要在壟斷之路上狂奔多久?
    最近,學術界關於知網的吐槽比比皆是: 下載一篇文獻只要7元,但是需要最低充值50元才能購買;漲價幅度每年都在10%以上,高昂價格曾令多地高校停用,最後卻又不得不屈服於知網的壟斷地位而無奈交錢;年收入近10億,卻把閱讀卡當作者稿酬…… 知網收費模式可謂槽點滿滿,歸根結底,都是重盈利性而無視公益性造成的。
  • 健康「網生代」,需要知網、懂網、馭網
    這也在提醒我們,提升「知網、懂網、馭網」的網絡素養在資訊時代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如何讓技術手段和教育手段相輔相成,共同幫助青少年提升網絡素養已成為當務之急。 網絡素養指在信息社會中不斷適應網絡媒介的發展,利用網絡發展自我和創造價值的綜合性品質。
  • 知網「免費攻略」火了!大家都跑到這兒下論文,結果卻……
    最近,最火的網站非「知網」莫屬,  很多人為下載知網上的論文充值  或者尋找免費的公共資源……  於是,有網友發布了一條「免費攻略」  沒想到立馬火了,  還獲得六萬多轉發!不僅不能下載,  有時候連網頁都上不去了!
  • 知網碩士論文查重是怎麼查的
    隨著中國知網系統的智能化和技術的升級,各高校碩士畢業論文查重系統一般採用的都是知網VIP5.1或是學術不端行為檢測(TMLC2)系統,其獨有的學術論文聯合比對檢測庫,能夠檢索到一年之前所有使用過知網VIP的論文。
  • 中國知網「紅與黑」
    為此,蘇州一名大學生將中國知網告上了法院。近日,蘇州市姑蘇區人民法院判決該大學生勝訴。   這樣的勝訴案例,或將成為這家學術論文參考數據平臺知網未來面臨的最大考量。不僅如此,包括北京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高校,都曾因知網漲價問題一度宣布停用知網。
  • 知網改了!
    小劉認為,中國知網設置了「最低充值金額限制」並不給自己辦理餘額退款是在侵犯消費者的自由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故將中國知網的運營商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知網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其撤銷最低充值金額限制,並退還帳戶全部餘額。
  • 中國知網助力智慧政府科學決策
    在改革全面深化的當下,為推進建設智慧政府,助力政府進行科學決策,中國知網推出了黨政行業大數據決策知識服務平臺,該平臺在由工信部、商務部、中國信息協會主辦、中國知網協辦的「2014中國城市信息化大會——全國行」中引起了各級政府相關部門的高度關注。
  • 調查|大學生知網查重帳號頻被盜 是誰盯上這門生意?
    而由於很多高校都是通過「知網」對學生論文進行查重檢測,所以學生們很依賴校方提供的服務——在正式答辯前,給學生兩次免費查重的機會。據了解,南廣學院多名學生最近在知網登錄時卻發現無法登錄,不僅當前帳號所綁定的手機號為陌生號碼,而且在聯繫學校的系統管理員更改綁定號碼、重新登錄後,發現查重機會已經被他人用掉了。
  • 從「知網、懂網」到「善於用網」——對我國部分高校本科生網絡...
    當代青年大學生作為與網絡相伴的一代,其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維模式都呈現了與網際網路共生共融的新態勢,網絡素養成為影響其成長成才的重要因素。  為全面了解當代青年大學生網絡素養,筆者從媒介意識、媒介能力、用網情況等角度出發,對國內部分高校本科生進行了網絡問卷調查,發放問卷3442份,回收有效問卷3265份。
  • 高考作弊被調查,仝卓發手寫信道歉,態度真誠卻一切都晚了?
    5月29日,據某媒體報導,針對仝卓「應屆生」改「往屆生」一事,山西省招生考試管理中心工作人員表示:此時教育部已介入調查。隨後媒體又與仝卓的母校中央戲劇學院聯繫,對方工作人員也表示:這個事情我們招生辦已經核實了,也跟教育部學生司進行了報備。甚至還有人爆料稱:仝卓自動提出取消中西的學籍和學歷,以及退團。
  •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進行時丨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移交海南省第八批群眾信訪舉報件辦理情況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移交海南省第八批群眾信訪舉報件辦理情況顯示 已依法辦結13件 正在辦理90件截至7月31日,對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向海南省移交的第八批群眾信訪舉報件118件,各責任單位按照要求上報的調查處理結果顯示,已依法辦結13
  • 貴州:實施大扶貧大生態戰略行動落實中央決策部署
    原標題:貴州 實施大扶貧大生態戰略行動落實中央決策部署 據貴州省委10月27日公布的關於巡視整改進展情況通報顯示,針對中央巡視組反饋的「落實中央有關重大決策部署不到位」問題,該省做出了深入整改。
  • 仝卓道歉願承擔一切後果,已向學校申請撤銷自己的學籍和學歷
    隨後仝卓向自己的母校中央戲劇學院道歉,隨後仝卓又向節目組道歉,稱因為自己增加了對方的工作量,造成了損失,隨後又向關心自己的人道歉。最後他還表示,接下來會閉門思過認真反省,以後努力學習提高自己,並願意承擔一切後果。不得不說,仝卓的這封道歉信還是非常誠懇的,深刻檢討了自己的問題,也向所有被自己影響的人道歉了。
  • 青聽午報|政協委員建議知網對國內用戶免費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說,載人登月和載人去火星,都是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只要具備了載人登月能力,一般具備去火星的能力。(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建議,把中國知網納入政府購買服務,在國內供用戶免費使用。他指出,隨著知網影響力的不斷增強,出現了收費貴、行業壟斷等方面問題。
  • 「知網」 被告
    「知網」被告文近日「知網」被告事件,一時霸佔了各大網站的熱搜。知網作為在1998年,被世界銀行提出了概念,次年6月,由清華大學、清華同方發起,「中國期刊網」開始上線服務。那麼到底什麼是「知網「呢?百度對知網的的解釋是」中國大部分院校的畢業論文,都要經過知網查重檢測才能判定通過。「這樣就對翟天臨事件好像沒什麼疑問了,」知網是什麼東西「堪比在今年春節大火的年度之問」啥是佩奇「。無可厚非,翟天臨作為已經考進北京大學博士後的翟天臨竟不知知網為何物,自然引起了廣大群眾的懷疑了。
  • 你知道提前在知網查重的論文,會被知網收錄嗎?
    論文查重你知道提前在知網查重的論文,會被知網收錄嗎?「同學,你的論文有問題,老師讓你改論文呢,快去。」但是很多同學在檢測論文的時候,都會擔心在知網上留下檢測記錄,或是擔心自己的論文被知網收錄,提交給老師後,就會發現是滿江紅。今天主要來看一下在知網檢測的文章到底會不會被知網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