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樹木,百年育人」,在唐河教育振興大潮中,湧現出了一大批勤奮好學、自強自立的優秀學子。他們自信樂觀、奮鬥不息,獨吟「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他們志存高遠、豪情萬丈,合奏「千帆競發,百舸爭流」。他們用勤奮和汗水構成校園一道最絢麗的風景。 他們就是唐河品學兼優的學子代表。
他叫朱代代,唐河縣友蘭實驗高中2017屆學生。在今年的高考中,以632分的好成績被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錄取。
金秋時節,在唐河縣東王集鄉前崗村委邱窪村一戶普通的農家小院裡,即將奔赴大學校園的朱代代一早起來,走到院外的豬圈裡,動作嫻熟地餵起了豬。不遠處的農田裡,秋莊稼已進入成熟期,一年一度的秋收就要開始。在這個收穫的季節,拿到通知書的喜悅和對父親的不舍交織在朱代代的心裡,讓這個17歲的靦腆少年更加懂事,總是默不作聲的幫父親分擔著更多的家務。當得知朱代代是村裡第一個考入985高校的學生後,村鄰們個個讚不絕口。
朱代代家是2016年建檔立卡貧困戶。他的母親患有嚴重的類風溼性關節炎,長年臥床不起,後因突發心臟病在2015年不幸去世,留下年僅12歲的朱代代和父親朱平森相依為命。看著原本沉默寡言的父親整日抽菸,愁眉不展,當時正上初中的朱代代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用優異的學習成績讓父親寬心。
從初一到初三,每次離家去學校,朱代代都是自己收拾行李,獨自騎著自行車去上學。崎嶇不平的上學路,二十多裡的路途,朱代代摔過跤,流過淚,爬起來,繼續走,從未耽誤過學習課程。他每學期帶回家的大紅獎狀,漸漸喚醒了頹廢的父親。朱代代家的幫扶責任人王永傑也多次走訪,根據戶情實際,陸續實施了危房重建、種養殖業技能培訓、教育補貼、安排公益崗位等幫扶措施。慢慢的,這個家開始重新煥發出生機和活力。
2017年秋,朱代代從東王集鄉二初中考入了縣友蘭實驗高中宏志班。生活的艱辛讓他深知,只有堅持學習,才能擺脫困境。當同學們沉浸在課間休息打鬧之際,他翻書背單詞;當同學們在操場歡快打球時,他在教室裡攻克數學難題。疫情期間,朱代代用父親的手機蹭著鄰居家的網絡流量進行網課學習。高中三年,作為一班之長的朱代代在學習的同時,還協助班主任管理著班裡大小事務,多次為班級贏得「優勝班集體」的榮譽。在班主任鄭斌的眼裡,朱代代陽光,堅強,自律,善良,執行力強,學習上刻苦踏實,成績名列前矛,工作中以身作則,處處榜樣帶動,是一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高考成績揭曉,收到錄取通知書,朱代代有些擔憂自己上大學的費用會給家裡帶來不小的負擔。中國社會扶貧網唐河縣誌願服務隊了解到這個情況後,為代代爭取到了一對一金秋助學項目的名額,讀大學期間可以獲得愛心人士長期定向資助。同時,縣裡、鄉裡也及時啟動了助學項目,從教育資助、助學貸款、路費補貼、獎助學金等多個方面向朱代代提供幫助,確保他順利完成學業。
「永憶江湖歸白髮,欲回天地入扁舟。」是朱代代的座右銘。憧憬著即將開始的大學生活,他動力十足。朱代代說,這次能考上夢寐以求的大學,離不開社會這個溫暖大家庭的關懷,他一定會珍惜這個機會,專心讀書,爭取學有所成,回報社會,不辜負所有關心他的人。
生活的貧困不是前進路上的絆腳石,而是人生奮發的奠基石。朱代代,這個來自貧困家庭的優秀學子,經歷了生活的苦難,毅然在求學的道路上堅定前行,用自強不息的奮鬥去成就光明燦爛的未來。
來源:唐河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