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西安8月20日電(通訊員 李孟怡)2020年8月19日,第3個中國醫師節。對於青年醫師白鉑亮來說,這個節日既尋常又不尋常。尋常的是作為一名醫生他無論什麼時候都慎終如始,堅守初心,以解除患者病痛為使命;不尋常的是他收穫了「三秦最美醫生」這份沉甸甸的榮譽,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其實,對於交大二附院的眾多青年醫師來說,醫師節,更多的是黨和國家對青年醫師奮鬥精神的激勵。「拿什麼奉獻給你,我的節日?」他們用青春和汗水作出回答。
奔跑的青春:醫技醫心雙修煉
8月18日下午6點,工作一天的人們該下班了。而此刻,在交大二附院手術室,有24臺手術正在進行中、35臺手術尚在病房等待,200餘名手術醫護和麻醉醫師仍在奮戰。18號手術間內,骨關節外科副主任楊佩正在機器人的輔助下進行全髖關節置換手術,而婦產科、泌尿外科等團隊也都排好了運用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創新技術的臺次。
在心血管內科,剛剛成功開展了一臺主動脈夾層腔內隔絕術。患者周先生突發左側胸部、胸骨後壓榨性疼痛,大汗淋漓,持續不緩解。鄧捷主任醫師急會診後決定行主動脈夾層腔內隔絕術,他和團隊為患者精心測量主動脈錨定區的長度、錨定區到破口的長度、主動脈各段直徑,選擇好適合的覆膜支架,以最優化的手術方案,成功拆除了患者身上這一定時炸彈。這是科室介入手術的又一突破,為科室首例。
在急診科內,「吸氧、心電監護、建立靜脈通道、準備輸液泵快速給予升壓藥物維持血壓,留取血標本」內科當班醫生劉仲一邊檢查病人一邊準確迅速地下達著口頭醫囑,護士配合有條不紊。十分鐘後醫護人員已陪同患者做完頭顱CT、胸腹部CT。化驗結果陸續在回報,醫生守在床邊,患者突然抽搐,心電監護顯示室顫,立即除顫,在醫師「200J電除顫 一次、兩次、三次、四次」的口令下,患者的生命被從死神手中奪了回來……
此時的醫學影像科仍然有許多患者在檢查區等待。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胸部CT成為住院患者及門診發熱患者的常規檢查,檢查量呈井噴式增長,影像人的下班時間一再推遲。
新生兒科白鉑亮醫師忙完一天的工作,下班前他再次來到一個消化道穿孔的重症新生患兒身邊,查看了各項指標,直到確認都處於穩定狀態才放心離開。問及當初在全省首例新冠孕婦剖宮產現場抱出嬰兒有無考慮感染風險時,他直言「要考慮也是從專業的角度考慮,看自己如何做到最好。」
在交大二附院,這樣的馬不停蹄是每名青年醫生都要經過的修煉。在全院1082名醫生中,45歲以下青年醫師佔75.51%,40歲以下青年醫師佔64.05%,35歲以下青年醫師佔45.10%,這是一個託起未來的群體,德藝精進是他們的必修課。
奮鬥的青春:不負韶華勇創新
音樂課堂,讓心血管內科青年醫生範博淵成為醫學院校裡「別人家的老師」。他根據學生的興趣點,發揮自身音樂特長,將枯燥難記的專業知識原創出一首首旋律動聽的歌曲,例如《心電圖那些事》《心肺復甦之歌》《阿Q的告白》等,從此成為「網紅」醫生,也因此登上了央視的舞臺。把能救命的科普知識唱進了千家萬戶,在教學上肯花心思的範博淵,同樣收穫了業界大咖的肯定。在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上,其獨樹一幟的「音樂課堂融合多種藝術形式」教學方法,斬獲大賽二等獎,同時以第一名的成績摘得最佳教案獎和最受學生歡迎獎兩項單項獎桂冠。
4月10日出版的《科學》雜誌刊登了小兒外科36歲的黃強副研究員與杜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的合作研究成果。二附院為該論文的第一完成單位和共同通訊作者單位,黃強副研究員為論文的第一作者。該項研究實現了直視下觀察哺乳動物胚胎發育、以高分辨成像活體觀察胚胎發育的動態過程。在《科學》雜誌以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發表論著屬於醫學校區首次,實現了醫學校區在CNS正刊發表論著的零突破。本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留學基金委基金、陝西省科技新星等項目的共同資助。
7月24日,在2020年全國檢驗青年醫生健康科普演講大賽決賽上,檢驗科張彥平和殷鑑醫生的科普相聲作品—《肺炎克雷伯菌的前世今生》榮獲二等獎。他們用相聲這種新穎的形式,為大家展示了人體與肺炎克雷伯菌的生死較量過程,掀起了線上科普討論的熱潮。
擔當的青春:抗擊疫情衝在前
在抗擊新冠疫情中,二附院是陝西省新冠肺炎患者收治的4家省級定點醫院之一和全省新冠孕產婦收治的2家定點醫院之一。百餘名青年醫務人員聞令而動,第一時間奮戰在醫院發熱單元等抗疫一線。同時,醫院先後派出三批醫療隊共144名隊員援馳武漢,派出2名隊員赴塔吉克斯坦開展國際抗疫合作,1人馳援北京、1人馳援新疆開展核酸檢測,多名青年醫護在省內定點檢測點支援。援鄂35名醫生中45歲以下28名。在武漢市第九醫院、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都留下他們青春的印記。
2月17日22時許,同濟中法院區一位85歲高齡的新冠重症患者,吸氧狀態下氧分壓只有50mm汞柱,組織嚴重缺氧,乳酸嚴重堆積,老人危在旦夕。「氣管插管,上呼吸機!」二附院援鄂國家醫療隊隊長鞏守平書記作出了決定。「我去!」「我去!」麻醉手術科呂建瑞主任、醫療隊副隊長王崗立刻應戰。呂建瑞主任跪著插管,鞏守平書記俯腰協助,青年醫師王崗副主任調試呼吸機,團隊青年醫護密切配合,病人轉危為安。醫療隊制定的《疑似及確診新冠肺炎患者氣管插管流程及應急預案》被其他醫療隊推廣使用。同期,醫療隊還探索總結出「大劑量維生素C治療心肌損傷重症新冠患者的早期—足量—短程—聯合方案」「託珠單抗、大劑量丙球聯合CRRT三聯治療細胞因子風暴(CRS)復發的關口前移方案」「新冠確診患者顱腦手術救治流程」「兩群雙軌分層四段全方位醫學人文關懷方案」「採用中醫貼敷療法、中西醫結合改善情緒、提升免疫力」等「交二方案」,為抗擊疫情貢獻了交大智慧、陝西力量。
在醫院本部發熱單元內,很多青年醫師同樣無懼風險,衝鋒在前。NICU住院醫師白鉑亮,2月10日下午他接到省首例新冠肺炎產婦準備生產的通知,他匆匆道別即將面臨生產的妻子,緊急趕回醫院,17時37分,伴隨著新生兒第一聲響亮的啼哭和轉入隔離病房,他和三名護士一起開啟「隔離生活」。4月份,陝西省首例新冠產婦及家屬再次來到二附院,親自對白鉑亮以及整個救治團隊表示感謝。
當前疫情防控常態化,醫院預檢分診處、檢驗科、發熱門診等重點防控點位,處處都有青年醫師的堅守。
奉獻的青春:醫療援助傳大愛
8月6日,二附院歡送第六批「組團式」醫療援藏專家,出生於1982年的小兒外科龔偉副主任醫師和心血管內科朱參戰副主任醫師啟程援藏。
7月23日,心血管內科張春豔和全科醫學科肖佳佳兩名青年醫生赴吳堡縣寇家塬鎮慕家塬村開展義診扶貧。在74歲的村民李東俊家中義診時,她告訴兩位醫生自己無意間發現後背長出了一個疙瘩,心裡很害怕。經兩位醫生診斷為良性皮下脂肪瘤,建議住院進行切除,並為她開了藥方。「真是太感謝你們了!知道了病情,心裡踏實多了。」李東俊十分感激。在入戶義診結束後,兩位醫生還在當地村委會為40餘名村民進行了義診。
這僅是二附院青年醫生扛起國家使命,深入社區、鄉村、貧困地區開展義診的一個小小縮影。數年來,在西藏阿里地區醫院、新疆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在雲南迪慶、施甸、隴川,在陝西靖邊、子長、橫山、平利、柞水、華縣、戶縣等基層醫院,以及蘇丹、馬拉威等我國援非醫療點,只要是祖國使命和人民需要,二院青年醫生的身影從未缺席。
「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二附院的青年醫師們,肩負著祖國和人民健康的重託,用行動踐行著職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