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啟動十大名牌農產品評選活動 打造嶺南特色
經濟網訊(記者 鄒錫蘭·黃雪麗)5月28日上午,「廣東省十大名牌系列農產品評選推介活動」在廣州正式啟動。活動將從與人民生活最密切的「米、豬、雞、鴨、鵝、果、茶、菜、魚、蝦」10大系列中各評選5個(共50個)產品作為推介產品,進入到年度重點宣傳推介範圍。對各系列評選前三名(共30個)產品授予「廣東名米」、「廣東名豬」等對應的稱號,並進行重點宣傳推介,打造一批承載嶺南文化、體現廣東特色、展現現代農業科技成果、受廣東百姓信賴讚譽的農產品。
據了解,評選活動由廣東省農業廳、省科技廳,省林業廳、省海洋與漁業局、省質監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社科院、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廣東廣播電視臺等單位共同發起。
本次評選推介活動以自願申報為原則,通過各地市推薦、專家評審、市場滿意度調查、公眾評選、評審委員會審核並投票確定和結果公示幾個步驟。結果經公示後在11月中下旬廣東現代農業博覽會上宣布和現場展示,並通過各大媒體向社會公布評選結果。廣東省十大名牌系列農產品實行動態淘汰制,每次評選結果有效期2年,有效期滿申請複評,複評未通過的予以淘汰。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和品牌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系列重要講話中,對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指出:要大力培育食品品牌。品牌是信譽的凝結。一個品牌一旦在老百姓心目中確立起來,就可以成為質量的象徵、安全的象徵,老百姓就會放心購買和消費。要保護和傳承食品行業老字號,使優秀品牌不斷發揚光大,發揮其質量管理的示範帶動作用。要加強品牌建設,積極爭創名牌,用品牌保證人們對產品質量的信心。
廣東省委省政府歷來重視農業品牌建設。廣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了明確要求,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庹震非常支持十大名牌系列農產品評選推介活動,省政府副省長鄧海光多次提出要注重品牌帶動和名牌戰略,抓好廣東名牌農產品建設,增強廣東農產品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要求啟動實施一系列帶有廣東特色的農產品品牌的組織評選工作,並支持運用現代營銷策略,加強策劃包裝和品牌宣傳。
推介會上,廣東省農業廳黨組書記、廳長鄭偉儀表示,本次評選推介活動是發起單位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加強農業名牌建設系列重要部署的具體實踐,也是一次由政府主導、著名專家擔綱、消費者參與相結合的評選活動,是一次有益的嘗試,必將在推動提升廣東農產品質量安全、樹立廣東食用農產品新形象方面起到積極的現實意義。
鄭偉儀指出,為適應新時期新要求,確保「舌尖上的幸福」,食用農產品名牌評選活動要創新標準、創新方法和創新機制。標準上,要增加消費者的權重,提高民眾認可度;方法上,加強宣傳發動,藉助現代化信息傳媒手段,提高社會宣傳彰顯力;機制上,將完全依賴社會中介機構組織評選轉變為既不幹預社會中介機構評審,又要加強對評選過程的傳媒監督、專家監督、社會監督,提高公平公正水平,確保評選出來的廣東十大名牌系列農產品質量信得過、安全靠得住,民眾廣泛讚譽,樹立廣東省農業品牌形象。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評選條件要求嚴格,要求參選產品除必須是有效期內的廣東省名牌產品(農業類)外,還應當是獲得「三品一標」之一認定的產品,要求參評產品三年內無重大質量事故、無抽檢不合格現象,產品質量管理實現可追溯。
據了解,申報單位即日起可登陸「廣東省名牌產品(農業類)網(www.gdmpxt.org)」進行註冊申報。活動後續將邀請媒體對候選產品及生產企業進行報導,組織開展一系列展銷推介對接活動,包括名牌農產品高峰論壇、名牌農產品博覽會、流動展覽、電子商城、名牌農產品攝影比賽展覽等活動,引領廣東農業企業拓展更廣闊的市場渠道,共同提高廣東省農業產品的品牌文化價值和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