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是教育信息化的升級;2018年6月27日,國家標準委發布《智慧校園總體架構》GB/T36342-2018,規定了智慧校園建設的總體框架。
正元智慧基於國家宏觀政策、技術和實施規範,結合自身的技術特點和市場特色,提出了以物聯網一卡通應用為基礎、以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為引擎、以雲端服務為支撐,向學校提供面向主題的場景化服務型智慧校園的整體解決方案。
為了實現公司制定的產品願景,產品委員會規劃了「三個中心、六大平臺、N個場景化應用」的產品體系架構(即易聯、易通、易校園),以期為校園客戶打造物、人、數據、流程深度融合的智慧校園生態體系。
一、三個中心
1、公共數據中心
依據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標準》(YJ/T1001~10062012)系列標準,結合智慧校園建設的實際需要,形成學校元數據標準、基礎數據代碼集和各類業務數據集。通過ETL(數據抽取、轉換與加載)技術,從各種原始的業務系統中,將分散、零亂、標準不統一、碼制不一致的數據,提取後按一定規則進行數據轉換,存放於中心業務庫,再通過數據預處理和數據分發流程進入基礎數據集、共享資料庫和主題數據倉庫。
所有集成到數據中心的數據以及通過數據中心實現數據共享的數據都要經過數據治理,從而保證數據質量。公共數據中心的數據最終通過權限控制,服務於全體師生、服務於業務部門、服務於學校領導。
2、統一身份認證中心
隨著學校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各個部門、學院都建立了各類信息系統,這些系統各自互相獨立、採用不同的技術標準和設計模式,導致系統整合的困難。傳統的單點登錄模式,無法滿足學校數據標準統一、數據共享、身份傳遞、角色分配等實際需求。
統一身份認證中心是實現系統間無縫整合,在保證整體安全性和可用性的前提下實現身份認證的一種有效機制,為各類應用系統以統一接口的方式整合到智慧校園體系架構之中,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統一身份認證中心提供對用戶信息的集中存儲管理;用標準的、統一的、規範的認證方式(提供Web Service接口、REST API接口等),對用戶的身份信息進行識別和確認;對通過認證的用戶提供相應的權限。
3、統一校園服務中心
統一校園服務中心將分散、異構的應用和信息資源進行聚合,通過統一的訪問入口,實現各種服務的無縫接入和集成,提供一個支持信息訪問、傳遞、以及協作的集成化環境,是公司智慧校園解決方案中面向師生的服務入口。
易校園App不但集成校園一卡通面向師生的充值服務、對帳服務、虛擬卡服務等,同時提供校內的智慧報修、訂餐、訪客預約、場館預約等公共服務和網際網路資源服務。
一站式服務大廳通過信息化手段支撐了學校從管理向服務的轉變,是對所有面向師生的服務的集成和匯聚。一站式服務大廳採用微應用、微服務架構,通過業務流程的梳理和重構,全面整合應用系統數據資源和業務部門服務資源,實現跨部門的業務流程整合,為師生提供全程、快捷、公開、透明的線上服務。
圖智校園是在三維空間上提供綜合的數據服務、IT運維服務、協同服務,提供基於地理位置的相關信息的綜合分析和展示,是公司智慧校園解決方案中可視化服務的入口。
二、五大平臺
1、標準化的物聯校園開放平臺
物聯校園平臺是物聯網技術在智慧校園中的應用,智能設備使用標準化的通信應用協議(MQTT、HTTPS等),可以快速地將物聯網終端設備連接到物聯校園平臺,實現設備和平臺之間數據採集和命令下發的雙向通信,對設備進行高效、可視化的管理,對數據進行整合分析。
物聯校園平臺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平臺,提供面向校園業務的強大的開放能力(REST APIs),可以快速開發各種創新的物聯網應用;通過流程引擎(BPM)與校園各種業務管理系統實現集成,實現快速的應用整合。
物聯校園平臺最終為智慧校園建設提供物聯網端到端整體解決方案。
2、支付校園能力開放平臺
基於校園一卡通的電子支付功能在權限令牌的支持下,以RESTful API和Web Service的方式開放接口,不論是第三方校園應用開發商還是校內師生,都可以基於支付校園能力開放平臺提供的校園卡支付、二維碼支付、刷臉支付、聚合支付等電子支付手段,開發校園創新應用。
正元智慧提供接口開放的各類消費POS機(同時支持校園卡、二維碼、人臉支付),與支付校園能力開放平臺一起,為校園全場景支付提供解決方案。
3、身份識別能力開放平臺
基於校園一卡通的身份識別功能在權限令牌的支持下,以RESTful API和Web Service的方式開放接口,不論是第三方校園應用開發商還是校內師生,都可以基於身份識別能力開放平臺提供的校園卡識別、二維碼識別、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等身份識別手段,開發校園創新應用。
正元智慧提供接口開放的各類門禁機、考勤機、通道機(同時支持校園卡、二維碼、人臉識別),與身份識別能力開放平臺一起,為校園全場景安防應用提供解決方案。
4、碎片化的元應用/微服務平臺
隨著學校從管理向服務的轉變,學校面臨原有信息系統的重構,實現基於用戶角色、面向服務的業務的重新整合。將傳統的適合業務部門協同工作的、模塊眾多、功能複雜的部門級軟體,碎片化為更小功能服務的小軟體,以適應移動互聯時代的從長流程變成短流程、線性協作變成點狀聚合的需求。
基於公共數據中心,在元數據驅動下,構建各類元應用,如學生類元應用、教師類元應用、領導類元應用等,最終構建成元應用倉庫。微服務平臺提供了基礎的開放能力服務和移動應用的管理服務,實現應用的集中管理、移動應用的部署和擴展的能力,是智慧校園的基礎數據平臺,解決了數據孤島和安全問題,同時為學校各類微服務的開發、上線、訪問提供良好的支持。
5、管理服務協同的校務整合平臺
公共數據中心和統一身份認證中心是學校業務處理流程化的基礎,對於跨部門的各類業務流程的應用,將不再是傳統的各部門管理信息系統的簡單綜合,而是基於業務流程的各部門協同工作的應用軟體平臺。各應用通過基於業務流程的運行,不斷為師生提供後臺服務,對基於數據標準的公共數據中心進行數據維護。
校務整合平臺支持BPMN2.0規範,提供工作流引擎,能很好地對業務部門的管理系統進行再造和集成,實現基於公共數據中心、以流程為導向、各功能應用協同工作的服務中心,最終達到數據標準化、服務簡單化、任務關聯化的管理服務協同目標。
6、校園大數據智能分析平臺
學校中的數據有很高的教學與科研價值,校園大數據分析和應用不但可以輔助學校的教學管理,還能改變傳統的授課模式、學習模式和管理模式。
通過數據標準的制定和公共數據中心的建設,採用Hadoop、數據挖掘、數理統計等相關技術,構建大數據分析模型和框架,提取數據中隱含的、未知的、極具潛在應用價值的信息和規律,為學校的教務管理、科研管理、學生管理、後勤服務等各項工作提供決策和指導。
通過校園大數據智能分析平臺,能提供教師畫像、學生畫像、專業畫像,能建立各類校園資源的利用率指數,通過聚類分析去發現具有某些特徵的特殊群體及其獨有的行為方式等,最終以數據可視化的方式呈現,為領導決策提供支持。
三、N個場景化應用
基於不同類型、不同數量的智能設備的聯動,提供場景化智慧應用,如智慧學生公寓(智能門鎖、水電控制、智能插座、出入通道、人臉識別等)、智慧圖書館(快速通道、自助借還書、閱覽室座位預定、自助咖啡等)、智慧食堂(網上訂餐、智能餐櫃、消費POS、智慧餐檯、自助結算、營養分析等)、智慧教室(電子班牌、課堂考勤、環境調節、多媒體教學設備等)、智慧實驗室(實驗儀器、實驗預約、環境監測、門禁控制、實驗數據分析和報告等)、智慧安防(訪客登記、車牌識別、智能停車、出入通道、電梯控制等)。
在智慧校園總體框架指導下,正元智慧堅持創新、協同、開放、共享、共建的設計理念,以移動互聯、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為依託,實現物、人、數據、流程深度融合的創新應用為核心,為學校在「未來教育」背景下的智慧校園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來源: 正元智慧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