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一個聰明的小孩是每個家長都期望的,但要怎樣才能正確了解自己的小孩聰不聰明呢?有些家長認為小孩子性格活躍,活潑好動便是聰明的體現。活潑好動的小孩大腦會比其他小孩要活躍善於思考。雖然這也是有一定道理,但光是否活潑就判斷一個小孩的聰明,是否太片面了一點呢?其實曾經有過著名教育家書霍姆林斯基提出,可以通過小孩的指尖來判斷小孩的智力發展水平,這也不無道理。
許多家長經常容易忽視小孩子在手指上的精細動作,只在乎小孩語言,行動天賦的開發,這些都會錯過小孩子真正的大腦發育。許多家長不知道的是,小孩子精細動作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利於小孩子大腦的開發,甚至多小孩子大腦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
如果小孩子在小時候手指精細動作沒得到一定的發展,那麼會影響小孩日後學習的能力,例如:小孩在學習方面,在興趣班的學習等都會比其他同學慢,特別是精細的活也不會做,不會繫鞋帶,不會拿筷子,不會自己彈鋼琴等等。這些都會受到影響,甚至有時候會更嚴重。
不過父母也不必過於擔心,父母也是時刻能從小孩子的日常反應中看出小孩子的發育狀況。父母也只需通過觀察小孩子的手部,就能大致了解自己孩子的智商狀況,判斷出小孩智商的高低。
事實上,有許多父母都是不知道,小孩子在出生時也是有關於新生兒的考試的。如下圖:
很多父母其實並不了解小孩子出生後會有一場&34;名叫(新生兒評分)在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出,有一個項目是醫生通過檢測小孩子的手部握住物品的能力來評判小孩子的智力發展狀況,這是檢測小孩子身體發育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
我們其實可以通過生物的知識來解釋這種問題,我們每個人的手部都是有29塊骨頭,35塊肌肉,及123條韌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是可以感受到0.00002毫米的振幅,所以說是特別靈敏的。
但其實父母也不必擔心小孩子手指先天反應慢的表現,手指的反應也是可以通過後天不斷增加訓練而培養成的。父母在孩子小時候訓練小孩做精細的手工活,便能有效的提高小孩的手指靈敏度,例如玩橡皮泥、摺紙等手工活,都能提高小孩手的靈敏度。
其實,小孩智力發展高峰期是小孩3-6歲的時候,父母們都應該好好把握好機會,通過提高小孩子手工的精細度,不斷刺激大腦的開發。從而能提高小孩的動手能力,提高小孩的智力。
在小孩三到六歲的時候帶領小孩動手能力的增強,不僅有利於小孩智力的發展,而且還十分有利於小孩多方面思維的開發,創新思想的發展等等,十分有利於小孩未來競爭優勢的增強。
說到做手工,其實手工比賽是十分有利於提高小孩手部精細度的一個比賽。小孩子們通過自己的靈感,製作有創意的成品參加比賽,這不僅能激發小孩子的創新性思維,而且能提高小孩子的動手能力,提高小孩子手部的精細度這是一項十分有利於小孩子開發自己大腦的比賽。
在陪伴小孩子做手工的同時,父母也能自己與小孩子的溝通機會,能更加深入的了解自己小孩的喜好,興趣等等。有利於小孩一父母的情感溝通。
所以,提高小孩子的動手能力,手部精細度都是有利於小孩大腦的發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