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分娩的產房,總是寬闊又冰冷,除了在一旁鼓勁的醫生和助產士,好像只有產婦一人,在孤獨地面對這場戰鬥。
門外的親人在焦急等待,產床上的產婦媽媽汗如雨下、筋疲力盡,這樣的感覺有點難過,也有點悽涼。
其實,媽媽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腹中的小寶寶,也在拼命努力呢。看一看分娩前寶寶的狀態,感覺非常暖心。
調整胎位,不讓媽媽辛苦
進入孕晚期,準媽媽的身體是越來越笨重了,這是因為肚子裡的小寶寶越來越大,逐漸佔據了整個宮腔,已經大到翻滾不開了。
在孕期的30~32周,是胎位調整的最佳時間段;等到34周以後,宮內環境越發擁擠,寶寶再怎麼努力,也難以轉換過來了。
在實際分娩的時候,90%以上的寶寶都是頭位,是最有利於順產的胎位。
有一些寶寶比較調皮,可能處於橫位或臀位,這些胎位不僅不利於分娩,還會造成難產,給寶寶和媽媽帶來危險。
寶寶努力:在孕期30~32周左右,寶寶也會努力地調整自己的胎位,讓大頭朝下,這樣分娩的時候就可以實現頭先露,有利於媽媽生產。寶媽努力:胎位不正的寶寶,通過孕期B超檢查就可以看出,媽媽們可以在醫生的幫助下調整姿勢,幫助寶寶轉過來,改變成最佳的胎位。積極入盆,離分娩更進一步
在孕期的36周左右,寶寶頭部下降入盆,為後續的分娩做好充足的準備。入盆的時間不是絕對的,頭胎寶媽在36周入盆,而二胎寶媽要晚一些,直到臨產前才會入盆呢。
這個時候,寶媽會有明顯的感覺,胃部的壓力減輕了不少,食慾一下子就好了起來;同時,膀胱壓迫更強了,寶媽是越發地尿頻了。
▼ 寶媽注意:
胎兒入盆意味著離生產的日子更近了,假性宮縮會越來越頻繁,媽媽需要提前做好準備,最好是把待產包提前備好,隨之準備發動;
雖然食慾好了,但也不能吃太多,此時是胎兒的一段「猛長期」,寶媽吃太多,小傢伙就會長得飛快,長胖的寶寶可不利於分娩的進程。
器官逐漸成熟,胎脂脫落
孕期的33~36周是胎兒肺部發育的關鍵期,因此滿36周以後,寶寶的身體器官已經基本發育成熟,寶寶入盆,就好像在說:「媽媽,我準備好了!」
實際上在預產期出生的娃不足10%,不過絕大多數寶寶都是在39~40周出生的足月兒,身體發育非常完善。
隨著寶寶接近足月,身體表面的胎脂、胎膜開始脫落,把羊水弄得一片渾濁。此時胎盤也已經完成了使命,開始成熟老化,只等待娩出的一刻。
宮縮和分娩,寶媽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孕期的生活已經盡數過去,寶媽宮縮越來越強烈,是寶寶開始發動了!
1. 宮縮
寶媽感受:肚子的疼痛越來越明顯、越來越頻繁,逐漸感到肚皮發緊,有種下墜的痛感。可以明顯感覺到,寶寶在發動了。寶寶視角:周圍的一切都在規律地收縮,自己的身體也在隨著宮縮下降,寶寶在努力地向前移動,順應宮縮的進程,想要儘早見到媽媽。
▼ 需要注意:
宮縮是臨產的信號,當宮縮非常明顯,接近5~6分鐘一次,就意味著寶寶快要出生,媽媽們需要儘快到醫院去待產。
2. 分娩
分娩的產房又寬闊、又冰冷,不過別擔心,寶寶始終和媽媽一起戰鬥著,媽媽不是孤單的一個人。
① 寶媽感受:伴隨著宮縮的起伏,宮口在逐漸打開,疼痛的感覺也更加頻繁了。終於,寶媽進入產房中,聽著醫生的口號,規律地呼吸、用力,感覺寶寶在慢慢下降。
② 寶寶視角:在狹長的產道當中,寶寶也在努力地調整姿勢,奮力地先行,向前探索著。
前面似乎有一段軟軟的道路,有點擁擠;經過了軟產道,前面是一個硬骨頭組成的門,這就是終點了嗎?
一束光照射下來,寶寶被明亮的光線刺得睜不開眼,終於成功了嗎?助產士託住了寶寶的頭,熟練地幫助寶寶娩出。
護士仔細地給寶寶剪臍帶、清理身體。寶寶閉著眼睛想找媽媽,一張嘴卻「哇」地哭了出來。
【寫在最後】
寶寶終於出生了,寶寶在找媽媽:媽媽在哪?
媽媽虛弱地躺在床上,汗水打溼了頭髮,正溫柔地看著寶寶呢。
【留言板】
生娃途中,寶媽們有暖心的瞬間嗎?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