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別盲目跟風!專家:應禁止三個月以內的嬰幼兒遊泳

2020-11-19 北京日報客戶端

不久前,湖南株洲一名剛滿月的嬰兒在家人監護下,使用脖圈遊泳窒息身亡。無獨有偶,浙江溫州一家嬰遊館發生意外事件,嬰兒在遊泳時側翻並從遊泳圈裡掉了下去,溺水掙扎數分鐘才被發現,僥倖的是孩子經過積極搶救後得以生還。

隨著水育項目開展得如火如荼,遊泳早已成為嬰幼兒的「時尚」運動,然而接二連三的意外事件敲響了警鐘。專家提醒,遊泳只是一項普通運動,應理性看待商家的過度吹捧,以安全和孩子意願為先,不盲目跟風。

現場

家長不敢「離池半步」

「來寶寶,咱們左手一下右手一下往前划船好不好……」下午五點半,九龍山附近的一家嬰兒遊泳館裡,王蕊一邊拿著手機拍攝,一邊招呼著泳池裡的女兒小萌。泳池旁,小萌爸爸用手扶著孩子的遊泳圈寸步不離。

小萌已經兩歲半,今天是第一次來上遊泳體驗課。共同上課的還有另外兩個年紀差不多的孩子,他們的家長也在泳池旁時刻緊盯。三個寶寶正在遊泳館老師招呼下,做一些划水動作,或完成一些水面上的小遊戲。

傍晚時段並不是客流高峰,周末上午,一些嬰遊館顯得更加熱鬧。周日上午十點,小屯路附近一家嬰遊館內,六個年齡不同的孩子正在泳池裡玩鬧。小寶寶用的是趴式遊泳圈,大一些的則會用套在手臂上的臂圈。泳池邊站著許多家長和員工,館內熱氣開得很足,有的家長頭上直冒汗,還在不斷跟自家孩子互動。

據嬰遊館館長介紹,因為來遊泳的孩子比較多,必須提前預約時間,每個時段最多接待六組家長和孩子。館內除了員工會時刻照看外,每個孩子也要求至少有一名家長在旁看護。

此外,記者特別留意了這家嬰遊館的遊泳圈,發現大小種類比較齊全,即使孩子身材不同,也能找到一款相對合適的遊泳圈。小寶寶們用的趴圈,兩側還有一些防側翻設計,在水面上漂浮得比較穩定。

採訪中,針對外地嬰遊館發生的側翻導致嬰兒溺水事件,多位家長均表示,無論遊泳館是否有專人看護,自己肯定要全程跟在旁邊,不會玩手機或中途離開。記者在南二環附近一家水上世界看到,即便是有教練帶領,在大水池中真正開始學遊泳的幼兒園階段孩子,家長也會守在池邊,饒有興致地拍攝孩子踢水、憋氣等畫面。

較之偶發的溺水事件,家長們普遍更為關注水質問題。在記者走訪的多家嬰遊館中,工作人員大多表示館內「每天都會換水」,一家遊泳館甚至稱每天會換兩次水。如果家長確實在意水幹不乾淨,建議「可以一早來,肯定是新換的水。」

質疑

「領先一步」只能聽聽

安全方面有家長和員工在旁看護,鮮少出現問題。水質方面,也很難靠肉眼分辨,家長只能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信任態度。不過,對於店員推薦辦卡時聲稱的遊泳有助於孩子神經系統快速發育、大大提前運動發育、增長智力和抵抗力,讓寶寶「領先一步」等說辭,家長們大多表示,「聽聽算了,就是宣傳手段吧」。

王蕊告訴記者,選擇讓女兒小萌學遊泳,主要是因為此前沒給她報過任何早教和運動班。「想著快上幼兒園了,應該提前報個班讓她適應適應,想來想去,就遊泳對報班的年齡限制低一些。」

至於遊泳的好處,王蕊倒沒有特別在意。「如果有什麼好處,任何運動形式都有,並不一定是遊泳才行。」在她看來,嬰兒遊泳這項活動興起的時間還不長,機構所聲稱的各種「特殊」好處,既沒有實驗數據支撐,也沒有個人實例來佐證。「像我身邊報過嬰兒遊泳的,最多也就遊一兩年,能看出什麼來?除非有孩子原來動都不愛動,遊泳之後一下變活躍、愛運動了,那才有點說服力。」

「我覺得別想那麼多有用沒用的,就是當玩兒。」一位帶外孫來遊泳的姥姥表示,只要水質乾淨,孩子不得病,在水裡玩得開心,就沒有別的要求了。「現在天冷,有時候遇上霧霾,不好在外面溜達。他還不會走路,去商場還是遊樂場也玩不了什麼。」

不多時,小傢伙洗完澡,被放置在浴巾上塗抹護膚油。老人笑言,「每回還能洗個澡,我自己可弄不了。這兒比家裡暖和,沒來暖氣那會兒,都是他要洗澡了我才帶來遊泳。」

擔憂

「學藝」不成反增抗拒

雖然店員表示理論上新生兒肚臍長好就可以遊泳,但在嬰遊館很少能見到一兩個月的「超小寶寶」。王蕊稱,自己身邊朋友有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帶來遊泳的,但她並不贊同。「小寶寶抵抗力比較差,如果水不太乾淨可能會生病。最重要的是孩子沒到一定年齡,沒法表達感受,如果哭鬧了,你不知道他是害怕還是不喜歡。」

「我們剛過百天的時候體驗過一次,說實話有點後悔。」雖然女兒笑笑已經三歲,笑笑媽媽回想當時帶她遊泳的經歷,記憶依然清晰。「買的團購券,用的是脖圈,內側鋪了一層毛巾,單獨放在一個類似洗衣機大小的玻璃水池裡,放下去的時候我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而放進水池後,笑笑媽媽從側面看到,孩子並不似想像中開始歡快地撲騰,而是手腳老實垂放,一動也不動。店員解釋可能因為孩子接觸不到池壁,會有點緊張。「後來我牽著她的小手,算是在池子裡『泡』了10分鐘,但覺得她可能並不享受,也沒達到鍛鍊目的,更不知道脖圈勒不勒。建議還是孩子大些,至少戴腋圈的時候再玩吧。」

而在個別家長看來,嬰遊館還有一個很需要關注的問題,就是教練的專業性。劉晨的孩子小曼今年兩歲,早在小曼三個月時,劉晨就報了遊泳課。一開始,小曼在水裡玩得很開心,但隨著教練布置的活動越來越難,她出現了牴觸情緒,甚至一說到上課就會大哭。此後劉晨就沒再帶小曼去上過遊泳課,至今手裡還剩下十幾個課時。

「其實我就是帶孩子來玩的,也不要求她真能學會遊泳,但教練總想教出點效果,弄出各種花樣,到頭來孩子反倒接受不了。」回想起來,劉晨認為是教練不懂寶寶的心理,也不懂家長的心理。「還不如當初報一個『陸地』上的早教班,等孩子大些再去接觸遊泳,也不知道孩子以後敢不敢再學遊泳了。」

建議

嬰幼兒遊泳尚無標準

據了解,嬰幼兒遊泳目前屬於新興行業,泳池的水溫、遊泳時間、服務流程以及泳池的消毒等,尚無統一行業標準。擅長兒科方向的全科醫生姚彌認為,嬰幼兒遊泳從醫學角度來看,並不存在什麼問題,不過要看水的質量和乾淨程度。當然不遊泳,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目前沒有比較高質量的科學研究能夠證實遊泳比其他運動更有好處,或者遊泳有什麼壞處。如果要說有什麼壞處的話,最明顯的肯定就是因為接觸造成的感染,各種病毒或細菌的傳播。另外,特別小的孩子,使用脖圈的質量可能會造成安全隱患。」

浙江大學附屬邵逸夫醫院新生兒監護室主任姜舟,在短視頻平臺發布視頻稱,應禁止三個月以內的嬰幼兒以任何形式進行遊泳。「三個月以內的寶寶,因為骨骼肌肉沒發育完全,尤其頭套式遊泳圈,可能導致椎骨受壓與肌肉韌帶損傷的問題,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缺氧窒息。孩子成長不在一朝一夕,拔苗助長只會適得其反。」

至於商家宣稱遊泳能夠特別促進孩子動作協調、變得聰明強壯等「額外」好處,姚彌稱沒有嚴謹的證據能給予支持,「孩子的大腦發育到每個階段自己就會開啟,醫學上如果的確肌肉或者神經或者大腦出現問題,一般推薦的也是康復理療,不會推薦遊泳,因為一旦窒息問題更大。」

姚彌建議,家長應以平常心看待遊泳,不必賦予太多期望,也不要去跟風。重點看孩子是否有興趣,玩耍的時候注意安全。「好比踢足球,能鍛鍊體魄,增加免疫力,增加肌肉力量,但不是每個人都喜歡。」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魏婧 莫凡

編輯:王雯淼

流程編輯 邰紹峰

相關焦點

  • 家長別盲目跟風!專家:應禁止三個月以內的嬰幼兒遊泳
    隨著水育項目開展得如火如荼,遊泳早已成為嬰幼兒的「時尚」運動,然而接二連三的意外事件敲響了警鐘。專家提醒,遊泳只是一項普通運動,應理性看待商家的過度吹捧,以安全和孩子意願為先,不盲目跟風。「我覺得別想那麼多有用沒用的,就是當玩兒。」一位帶外孫來遊泳的姥姥表示,只要水質乾淨,孩子不得病,在水裡玩得開心,就沒有別的要求了。「現在天冷,有時候遇上霧霾,不好在外面溜達。他還不會走路,去商場還是遊樂場也玩不了什麼。」不多時,小傢伙洗完澡,被放置在浴巾上塗抹護膚油。老人笑言,「每回還能洗個澡,我自己可弄不了。
  • 家長別盲目跟風!專家:應禁止3個月內嬰幼兒遊泳
    隨著水育項目開展得如火如荼,遊泳早已成為嬰幼兒的「時尚」運動,然而接二連三的意外事件敲響了警鐘。專家提醒,遊泳只是一項普通運動,應理性看待商家的過度吹捧,以安全和孩子意願為先,不盲目跟風。建議:嬰幼兒遊泳尚無標準據了解,嬰幼兒遊泳目前屬於新興行業,泳池的水溫、遊泳時間、服務流程以及泳池的消毒等,尚無統一行業標準。擅長兒科方向的全科醫生姚彌認為,嬰幼兒遊泳從醫學角度來看,並不存在什麼問題,不過要看水的質量和乾淨程度。當然不遊泳,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目前沒有比較高質量的科學研究能夠證實遊泳比其他運動更有好處,或者遊泳有什麼壞處。
  • 嬰幼兒水育是過度宣傳,家長別盲目跟風!專家這樣建議
    專家提醒,遊泳只是一項普通運動,應理性看待商家的過度吹捧,以安全和孩子意願為先,不應盲目跟風。回想起來,劉晨認為是教練不懂寶寶的心理,也不懂家長的心理。「還不如當初報一個『陸地』上的早教班,等孩子大些再去接觸遊泳,也不知道孩子以後敢不敢再學遊泳了。」嬰幼兒遊泳尚無標準據了解,嬰幼兒遊泳目前屬於新興行業,泳池的水溫、遊泳時間、服務流程以及泳池的消毒等,尚無統一行業標準。
  • 專家:嬰幼兒水育是過度宣傳 3月齡以下應避免遊泳
    專家提醒,遊泳只是一項普通運動,應理性看待商家的過度吹捧,以安全和孩子意願為先,不應盲目跟風。  至於遊泳的好處,王蕊倒沒有特別在意。「如果有什麼好處,任何運動形式都有,並不一定是遊泳才行。」在她看來,嬰兒遊泳這項活動興起的時間還不長,機構所聲稱的各種「特殊」好處,既沒有實驗數據支撐,也沒有個人實例來佐證。「像我身邊報過嬰兒遊泳的,最多也就遊一兩年,能看出什麼效果來?」  「我覺得別想那麼多有用沒用的,就是當玩兒。」
  • 理性看待嬰幼兒水育 專家:3月齡以下應避免遊泳
    專家提醒,遊泳只是一項普通運動,應理性看待商家的過度吹捧,以安全和孩子意願為先,不應盲目跟風。  現場  家長不敢「離池半步」  「來寶寶,咱們左手一下右手一下往前划船好不好……」下午五點半,九龍山附近的一家嬰兒遊泳館裡,王蕊一邊拿著手機拍攝,一邊招呼著泳池裡的女兒小萌。
  • 嬰幼兒水育是過度宣傳 專家:3月齡以下幼兒應避免遊泳
    專家提醒,遊泳只是一項普通運動,應理性看待商家的過度吹捧,以安全和孩子意願為先,不應盲目跟風。  至於遊泳的好處,王蕊倒沒有特別在意。「如果有什麼好處,任何運動形式都有,並不一定是遊泳才行。」在她看來,嬰兒遊泳這項活動興起的時間還不長,機構所聲稱的各種「特殊」好處,既沒有實驗數據支撐,也沒有個人實例來佐證。「像我身邊報過嬰兒遊泳的,最多也就遊一兩年,能看出什麼效果來?」  「我覺得別想那麼多有用沒用的,就是當玩兒。」
  • 隨著水育項目開展得如火如荼,遊泳早已成為嬰幼兒的「時尚」運動...
    專家提醒,遊泳只是一項普通運動,應理性看待商家的過度吹捧,以安全和孩子意願為先,不應盲目跟風。建議嬰幼兒遊泳尚無標準據了解,嬰幼兒遊泳目前屬於新興行業,泳池的水溫、遊泳時間、服務流程以及泳池的消毒等,尚無統一行業標準。擅長兒科方向的全科醫生姚彌認為,嬰幼兒遊泳從醫學角度來看,並不存在什麼問題,不過要看水的質量和乾淨程度。
  • 備受追捧的「嬰兒遊泳」,也存在這3點弊端,家長們可別盲目跟風
    本文由Ainee媽咪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父母們對孩子的教育成本也越來越高,一句「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家長們付出了很多的時間、金錢和經歷,甚至有些孩子從嬰兒時期就開始參加各種各樣的課程了。
  • 1歲女嬰浴缸溺亡,家長的行為令人髮指:別再盲目跟風,真的會出人命!
    美國兒科學會說,1歲以內的嬰幼兒不建議遊泳。主要原因有兩點:1、特別容易勒到脖子。脖圈一般是塑料材質。嬰兒一次又一次用生命的代價,證明遊泳不安全。但還是有家長不斷踩雷。遊泳館固然可恨,但家長的無知更可怕。沒有研究證明,嬰兒遊泳有助於潛能開發。嬰兒也不具備在水中生存的能力。讓嬰兒學習遊泳,也只是為了防止溺水。
  • 不要盲目跟風!要錢還要命!80%的嬰幼兒遊泳就是江湖騙子
    夏天到了後,看著寶寶渾身滿頭大汗,很多家長陸陸續續把目光投向了最近漸漸興起的「寶寶遊泳」,為此我家安安媽媽也跟我提議過,秉承著一貫多方驗證的態度,個人查了一些資料並去實地觀察了幾家「小遊泳館。個人堅決反對帶著寶寶去遊泳。遊泳館的銷售人員還是很厲害的,基本上都是」鍛鍊身體「」提高肺活量「」增加免疫力「」促進腸胃能力「等各種話術。嗯,聽的還是挺小心動的。
  • 嬰兒遊泳將2個月大的寶寶送進了重症監護室,你還敢盲目跟風嗎?
    ,感興趣的家長可以看看這篇文章☞: 寶寶遊泳的好處與弊端 。(案例來自:新聞晨報)寶寶一出生就被父母帶進了遊泳館,其實很多家長自己都不知道帶寶寶遊泳對不對,其中的利弊也沒有經過權衡,只是道聽途說,盲目跟風罷了。事實果真如此嗎?咱們接著往下看。
  • 帶娃遊泳好處多?父母可別跟風,除了水溫水質,這三種情況不能遊
    導讀:帶娃遊泳好處多?父母可別跟風,除了水溫水質,這三種情況不能遊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帶娃遊泳好處多?父母可別跟風,除了水溫水質,這三種情況不能遊!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海口多家嬰幼兒遊泳館給寶寶用脖圈 專家:嬰幼兒戴脖圈遊泳應注意這些問題
    海口網11月5日消息(記者李佳佳 陳家煜 攝影報導)近年來,嬰幼兒遊泳早教項目火爆,越來越多的家長帶著孩子參與這項運動,但其中暗藏風險。湖南株洲一名剛滿月的女嬰在家中戴脖圈遊泳,雖然外婆和母親都在身旁,但該女嬰因缺氧時間過長,最終死亡。那麼,嬰幼兒到底該不該遊泳?該不該戴脖圈遊泳?
  • 盲目跟風給娃瘋狂補鈣鋅
    盲目跟風給娃瘋狂補鈣鋅 家長們考慮過其他微量元素的感受嗎? 天府早報記者調查發現,成都的確有不少學齡前兒童都在飲用補充鋅鈣的口服液,有的是因為做了微量元素檢查缺鋅鈣,有的甚至僅僅是因為家長跟風為孩子購買。  對此,西南兒童醫院普兒科副主任醫師童利直表示,「不同元素在腸道吸收的時候都是有競爭關係的,一種元素多了,就會對其他元素的吸收帶來影響。因此建議不要盲目去選購保健品,防止破壞孩子體內元素的平衡。」
  • 孩子學英語家長請別盲目跟風
    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的早期教育很重要,於是早早地就讓孩子進行英語學習,重視是沒錯,但是也不能盲目跟風,要根據孩子的語言發育狀況和學習興趣來安排,否則只會引起孩子的反感,牴觸學習。
  • 滿月女嬰戴脖圈遊泳身亡,嬰幼兒遊泳隱患多,別拿孩子生命換教訓
    為什麼有那麼多家長選擇讓孩子遊泳?因為遊泳的好處被吹得天花亂墜:他們大肆誇大嬰兒天生會遊泳這個點,認為新生兒遊泳時,潛入水下會暫時閉氣,有利於鍛鍊寶寶心肺功能,提高寶寶肺活量。「一歲以內的嬰兒,由於不能獨立行走,水中遊泳是寶寶最喜歡、最自然、最安全的一種運動,堅持一段時間嬰兒遊泳的寶寶,不僅吃得飽、睡得香還能長得快、長得高、免疫力強。」
  • 新生兒能不能遊泳?育兒專家:寶寶這樣遊泳,越遊越健康聰明
    文 | 小書蟲媽媽今天育兒群裡一個媽媽分享說,她家寶寶三個月了,自從出生後,每周堅持帶寶寶遊泳兩次,現在寶寶很好帶,吃得飽,睡得香,長得快。新生兒遊泳的原理是上嬰兒在類似母體的羊水中做自主運動。具體來說,嬰兒遊泳是新生寶寶到2周歲內的寶寶在專業的護理人員或者父母的看護下,進行的水中嬰幼兒早期健康保健活動。專業護理人員會有技巧的幫助嬰幼兒做遊泳操或者在看護下讓嬰幼兒自主遊泳。新生兒能不能遊泳?
  • 關於嬰幼兒要不要遊泳,看看權威專家怎麼說的吧
    最近,網上關於嬰幼兒要不要遊泳的爭論十分激烈,因為有不少非專業、非權威媒體的煽風點火和蹭流量,讓家長對嬰幼兒遊泳產生了懷疑。之前嬰遊網已經有寫過相關內容和針對事故的分析,今天我們來聽聽權威兒科專家的看法。
  • 鯨魚堡課堂 | 親子水育運動風靡育兒圈,是家長盲目跟風?
    近年來,親子水育運動掀起巨大風潮,行業不斷湧入新品牌、市場不斷出現新門店,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帶孩子參與其中,其中不乏一些看到「別人家的孩子」玩轉水下世界覺得酷炫,因此選擇帶孩子參與其中的。但親子水育運動如此盛行,只是家長的盲目跟風嗎?不是!
  • 嬰兒在家長監護下遊泳窒息死亡:世界正在狠狠懲罰,這一類父母
    可惜很多家長不知道,遊泳除了給寶寶帶來了諸多好處之外,還給寶寶帶來了各種皮膚病、角膜潰瘍、感染,甚至死亡等安全隱患。 醫生也在最後提醒:嬰幼兒佩戴脖圈遊泳存在眾多不安全因素,需在專業人員陪同下進行。 在這個新聞案例的留言區,有個評論被將近3萬名家長頂到了第一名——「也不知道嬰孩遊泳怎麼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