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圩區崛起現代化新城 帶你了解規劃視角下的南京城市變遷

2020-12-23 華夏經緯網

    19日,南京市規劃局組織「開放日」活動。一組組數據,勾勒出南京城市空間有序拓展、品質不斷提升、活力更為彰顯的發展「畫卷」。

    跳出明城牆,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大近6倍

    「改革開放初期,南京城市發展空間主要集中在明城牆之內,重在主城內『填充補齊』」。南京市城市規劃編制研究中心副主任官衛華介紹,進入新世紀,在「一疏散三集中」「一城三區」城市發展戰略引導下,南京城市發展框架逐步拉開,並向都市區格局擴展。

    像河西地區,過去是農田和圩區,「加快河西副中心的建設步伐」首次在1991版南京城市總體規劃中提出;在2001版南京城市總體規劃中,確定河西地區為重點建設地區,正式拉開了河西地區大規模建設的序幕。如今,集商務、文體、居住、旅遊為一體的河西現代化新城區已躍然眼前。

    像仙林大學城,曾經是一片農牧場地。1997年,以南京師範大學新校區建設為標誌,仙林大學城的開發建設才正式啟動。現在,仙林地區已初步建設成為功能結構日趨完善的生態科技城。南京也已由開放初期的單中心(新街口)逐步發展成為「新街口-河西-城南」三個市級中心、「江北-仙林-東山」三個市級副中心構成的城市公共活動中心體系,輻射範圍覆蓋全市甚至更大區域範圍。

    來自南京市規劃局的統計數據顯示,1978年到2017年,南京城市建成區面積從116平方公裡拓展到近800平方公裡,擴大近6倍,年均增長17平方公裡左右。伴隨城市的拓展與品質提升,南京常住人口也從開放之初的338萬人增長到833.5萬人,城鎮化率從48.6%增長到82.29%,初步形成「多心開敞、軸向組團、擁江發展」的現代化大都市空間格局,邁向「山水城林有機融合的大南京」。

    從「我想有間房」到「我想住好房」

    據統計,改革開放之前,南京市有10餘萬缺房戶。當時建設了一批「臨時住房」,也有一些企事業單位為職工建「筒子樓」,但居住擁擠、環境不佳、缺乏配套。上世紀80年代初,南京制定「新區開發與舊城改造相結合,以舊城改造為主」的城市建設方針,先後改造建成瑞金新村、南湖小區等一批住宅小區,使「住房難」矛盾逐步得到緩解。「南湖新村是當時全省規模最大、配套齊全的居住區,可居住9322戶、3.3萬餘人。」官衛華說。

    為提高居住小區的規劃設計質量和水平,上世紀90年代,南京開始對多個居住小區規劃設計採用方案徵集方式。1997年經過統一規劃、整合完善,南京市月牙湖花園建成環境優美的高檔住宅區,後來被評為「國家小康住宅示範小區」。

    家門口就可以逛公園,有完善的市政配套、成熟的物業服務……人們有房住,還想住「好房」,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也更加得到重視。黨的十八大以來,南京市集中建設了岱山、上坊、花崗、丁家莊四大保障房片區,成為該市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民生實事工程。截至2017年底,全市累計超過58萬戶家庭改善了居住條件。

    記者了解到,1978年南京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為5.03平方米,如今已達36.7平方米,40年增長了6.3倍;2010年人均居住建築面積為33.02平方米,規劃到2020年將達35平方米,實現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總體目標。

    「老百姓住房願望不斷提升,規劃也要適應老百姓需求,從內容、方法等方面進行深化與細化。」官衛華說,相比老舊小區,現在的小區規劃建設更注重營造方便居民社會交往的空間,為居民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務設施。

    「上天入地」四通八達,出行更便捷

    南京城市幹道網,從初期的「經三緯八」已發展到現在的「井字三環、軸向放射、組團快聯」高快速路和「經六緯十」主幹路。

    南京市重視過江通道的規劃建設,現行城市總體規劃確定了22處24條過江通道方案,目前已建成9處11條過江通道,其中公路6條、鐵路2條、軌道3條。

    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 南京先後完成了6版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不斷擴大軌道交通服務範圍。黨的十八大以來,南京地鐵在之前開通的1號線和2號線基礎上,又陸續開通了3號線、4號線等8條線路,運營裡程總長378公裡,僅次於北京、上海和廣州,位居全國第四位……

    南京市民劉振洋至今記得,2005年在南京讀研時與同學去六合區的村莊調研,從學校出發要換乘好幾次、路上耗了近3小時;如今,交通便捷,開車不到1小時就到了。改革開放初期,南京僅有滬寧、津浦、寧蕪3條鐵路,現在已形成「一環十五線」國家級特大型環行鐵路樞紐。南京南站中心區過去是城郊結合部,房屋低矮逼仄,基礎設施配套滯後,如今正重點打造「樞紐型商業商務核心區」。官衛華說,2003版南京城市總體規劃中便預留了南京南站建設空間和用地。

    改革開放初期,南京僅有一座軍民合用的大校場機場,難以滿足居民的航空出行需求。上世紀90年代,南京市規劃建設祿口國際機場,後來又規劃建設六合馬鞍機場和祿口機場新航站樓,形成「一主一輔」總體格局。數據顯示,機場旅客吞吐量已由2000年的244萬人增長到2016年的2236萬人,增長了8.2倍。(白雪)

來源: 新華日報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惠陽新中心崛起在即,洋納攜「三帶四區」優勢,南站新城片區將加快...
    雙城記:從深圳城市變遷史,看惠灣未來中心發展  城市的發展,總是伴隨著不斷的變遷,尤其是處於快速發展進程中的中國大城市,其變遷對城市的轉型及經濟發展,意義更為重大。  南站新城區域:惠灣未來中心不二之選  惠陽老城區在新的格局下,依然會承擔一部分政府服務中心功能,所以新的城市中心必然是和老城區連片發展的。
  • 總體規劃出爐揭開南京板橋新城未來20年神秘「面紗」
    「一張圖紙繪出一座新城」,在城市發展過程中,規劃往往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板橋新城的發展亦是如此。2004年5月南京市政府就《板橋新城總體布局調整方案》的正式行文批覆吹響了板橋新城城鎮化發展的號角。  走過9個春秋,南京人心中曾經偏遠的小鎮——板橋新城正在完成華麗轉身。
  • 2014河西新城將成南京「第一窗口」-河西新城 城市綜合體 建築節能...
    2001年底,南京提出「一城三區」的發展戰略,吹響了河西新城開發的號角。10年間,河西從一片荒蕪河灘變身如今的高樓林立,拉開了現代化都市格局。下一個10年,河西新城將何去何從?昨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加快河西新城現代化建設動員大會。
  • 70年滄桑巨變——地小信帶你看西安歷史變遷
    70年滄桑巨變——地小信帶你看西安歷史變遷 2020-08-13 17: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江騰「後浪」 龍袍崛「新城」
    起筆不凡,大江北崛起「新增長極」4月28日,六合區舉辦「四新」產業招商發布會暨重點項目籤約活動。會上,一則重磅消息引發各方強烈關注:龍袍新城規劃正式發布並向社會推介。作為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的九個新城之一、國家級南京江北新區兩大新城之一,此番借力「四新」行動東風,六合龍袍新城終於揭開「面紗」,迎來突破性進展。
  • 常州發布高鐵新城規劃
    在時代發展、產業轉型升級需求之下,常州決定以高鐵新城建設為主要抓手,全面提升城市能級和區域競爭力。高鐵新城建設指揮部按照「規劃有高度、建設有厚度、管理有力度、城市有溫度」的工作要求,迅速啟動規劃設計工作。
  • 用鏡頭見證濟南西部新城十年崛起
    宋金葉正在對一段西部新城的宣傳片進行反覆檢查。齊魯晚報訊(記者 於悅)轉眼間,宋金葉已經創業4年了,4年前她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會從循規蹈矩的上班族蛻變為傳媒公司老闆。談起創業的艱辛,宋金葉總是淡然一笑:「我覺得我很幸運。」她相信,正是因為城市的變化,給了她創業的機會。同時她也在這個過程中為城市的變化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 2012板橋新城崛起長江之畔
    金陵晚報記者 汪明宇【金陵晚報報導】根據雨花臺區「十一五」規劃思路,板橋新城將成為其未來發展重點,記者昨日從有關部門獲悉,原來於2001年通過的「板橋新城總體規劃」已經不再適應周邊區域的發展,於近期重新調整並通過政府審批,根據新調整的規劃。到2012年底,一座擁有35萬人口,面積約為60平方公裡的全新現代化生態新城將展現在市民面前。
  • 長三角一體化經濟發展論壇·南京峰會6月2日在南京板橋新城舉行
    樊綱對中國未來大型城市的發展及城市群的形成做出展望,認為人口遷移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未來人口會進一步向東南沿海城市聚集;同時在2050年,長三角與珠三角都將發展為1.5億級的大型城市群。黃春曉表示,從以新街口為核心的主城規劃,到以河西為新中心的泛城南片區規劃,「共生板塊」理念將會是未來城市發展的主旋律。樊綱表示,以南京為圓心的多個「城市經濟圈」的形成,不僅對城市的發展具備長足的拉動意義,也對每個人的經濟、資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新城崛起,西寧的老城區路在何方?
    西門和大十字,算是全西寧最繁華的地方,她們見證了西寧城市的變遷。然而,最近幾年,隨著西寧市不斷發展,西寧城市發展向西向東也向南,西區一片火熱,東區和城南也一路崛起。放眼如今的海湖新區和城南片區,高樓聳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越來越齊備,城市規劃也越來越成熟。
  • 湖州吳興東部新城 一個崛起的「城市新客廳」
    東部新城西山景區鳥瞰圖。  站在歷史的節點上,由「建新區」到「造新城」的轉變連接起吳興東部新城的昨天與今天。  一座總部經濟園,在浙北大地耀眼崛起;一個西山漾溼地風景區,讓人體會到真正的江南水鄉風光;「八縱六橫」的寬闊道路,貫通著新城的南北東西。東部新城,那些發展的格局和情懷,已經初具雛形,奔走在路上。
  • 中冶·錦繡華府|武林新城,下一個城市中心的崛起
    世界上每一座偉大城市的發展史,本質都是一部城市的更新史。對於「後峰會,前亞運」時期的杭州而言,城市版圖加速裂變,城市更新方興未艾,原有的城市價值格局隨著時代的變化,正在被重新建構。2014年12月中大銀泰城盛大開業,2017年杭州新天地開業,大型商業配套強勢崛起;2015年12月22日杭鋼正式搬遷,城市風貌煥新,區域規劃啟動;2017年中冶·錦繡華府落子,緊接著九龍倉、陽光城、綠城等品牌房企紛紛進駐,板塊人居價值蛻變躍升;還有地鐵3/4/5號線的相繼開建和部分通車,交通網絡越來越健全;出道較晚的武林新城,以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標杆商業+更完善的配套+品牌房企加持」,佔據杭州當下新興板塊的
  • 溧水空港新城發布最新規劃——七大功能板塊打造宜居宜業新城
    其中核心區規劃面積22.7平方公裡,規劃中央商務區、會議展貿區等7大功能板塊,打造宜居宜業空港新城。   今年2月獲批的國家級南京臨空經濟示範區,規劃面積81.84平方公裡,空間布局規劃為「一核一帶兩翼六區」,即以南京祿口國際機場為核心,依託秦淮河綠廊等方面打造的生態保護帶,包含江寧和溧水兩個片區、發展臨空產業等六個承載區。    南京臨空經濟示範區溧水片區位於溧水經濟開發區,與溧水空港新城重合。
  • 空鐵聯運+城市軸線,廣州北「珠江新城」崛起
    同時,在廣州極力建設國際大都市的背景下,打造一條海納磅礴經濟能量、創新要素和文化象徵的城市軸線,成為它的生命線。  花都作為北大門,其城市中軸線匯聚千億產業集群,與廣州北站、廣州空港經濟區共同締造花都「黃金三角」,坐擁時代發展核⼼資源將全⾯爆發。  11月19日,「立空鐵時代,掌灣區未來」——廣州北中軸CBD發展高峰論壇在廣州恆大悅府圓滿落幕!
  • 遊學假期雲課堂帶你走進北京規劃展覽館俯瞰北京城市脈絡研學旅行
    在正式參觀北京的名勝古蹟之前,同學們應該走進北京規劃展覽館進行研學活動的預習課程,這裡高度濃縮了城市的精華,以立體的視角,讓小營員們從上而下可以俯瞰北京城整體的布局和城市脈絡,從而理解這些建築的意義和作用。位於北京前門東大街的北京市規劃展覽館是在原前門商業大廈建築基礎上改造而成。
  • 爭創國家中心城市 福州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
    (經濟觀察)爭創國家中心城市 福州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中新社福州1月7日電 (閆旭)繼瀋陽、杭州、南京等中國多個城市角逐「國家中心城市」後,地處中國東南沿海、臺灣海峽西岸的福建省會城市福州也開始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發力爭創國家中心城市。
  • 城市向東!未來的濱江新城,會爆發怎樣的能量?
    今日(11月4日),由寧波日報報業集團主辦,「城市向東 新城崛起——2020濱江新城發展高峰論壇」以甬派直播的方式在寧波報業傳媒大廈融媒體中心成功落幕,北侖區小港街道黨工委書記胡斌、北侖區生態溼地建設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吳技能、寧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北侖分局黨組成員黃俊峰、寧波濱江新城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方立平、寧波東方電纜股份有限公司項目辦主任何行高、奧園寧波區域公司總經理楊帆等作為嘉賓
  • 125億投入,南京這裡強勢崛起!今天現房樓盤首次曝光
    近幾年,南京城市板塊不斷擴張,主城外擴「江北向北、江南向南」的趨勢日益明晰。國家級江北新區獲得國務院批覆,建設如火如荼;江南向南發展,南京臨空經濟示範區獲批,祿口空港新城也飛速崛起!今天更是迎來了區域內第一家現房銷售樓盤首次公開,由千億級房企打造!
  • 寧波甬江門戶將崛起濱江新城 接軌東部新城
    昨天,在「2012濱江新城城市發展高峰論壇」上,記者了解到,北侖將崛起一座濱江新城。這座新城以北侖小港和戚家山街道為主體,其目的是接軌寧波東部新城,若干年後將變身為一個「濱江綜合服務樞紐區,濱水宜居生活區」。據悉,濱江新城將在十二五末建成。
  • 佛山高明:城市門戶,挺立灣區的樞紐新城
    城市的發展是變化的,是流動的。如果用一把標尺來衡量城市形態的發展變遷,新城崛起無疑是最重要的選項之一。造城十幾年來,高明用濃墨重彩的筆觸,描繪出西江產業新城的圖景,更希冀以此為支點,撬動高明人期待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