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18日電 日本外務省最近對今年4月以後入職的新進職員提出要求:必須帶著100分以上的託福成績單或7分以上的雅思成績單入職,否則一概拒收。負責國家公務員選拔任用事務的日本人事院也引入新機制,對通過託福等英語考試的公務員考生採取加分獎勵的辦法。
日本官方這兩年緣何突然重視起公務員的英語水平?相比之下,中國很多公務員崗位在選拔考生時參考的四六級證書又有多少含金量和實用性?
【「閉嘴」不是笑話】
日本外務省下此刻薄「死命令」,讓人不禁聯想起日本外交官近年來在國際舞臺上因為英語水平問題而鬧出的笑話。
2013年5月,在聯合國反對虐待委員會一場國際會議上,一名來自模里西斯的代表批評日本的司法制度,諷刺日本在審問嫌疑人時不允許律師在場的規定「有點像中世紀的做法」。結果,在場的日本人權事務特使上田秀明把諷刺當了真,他立即站起來辯解道:「日本現在已經不是中世紀國家了,日本是這個領域裡最先進的國家!」
上田的辯詞引起鬨堂大笑。上田再一次被激怒,他大喊道:「別笑!你們笑什麼?閉嘴!閉嘴!我們確實是這個領域最先進的國家,我們以此為榮。」在說「閉嘴」一詞時,他使用了英語裡的「Shutup」,讓在場的不少外交官感到驚訝。
這一幕後來被日本媒體大肆炒作,用以自嘲國人的英語水平。幾個月後,上田辭去在外務省擔任的人權與人道主義特使的職務。
因口出不遜而辭職的日本外務省官員上田秀明。(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也許是「國際笑話」的發酵,讓外務省動了真格。外務省在新規定裡,不僅對自己的新職員設定了嚴苛的英語水平門檻,還要求今後派駐日本駐外使領館、派駐國際機構的外部門官員也必須具備相應的英語資質,以適應海外工作的需要。
託福、雅思這些考試,被外務省等日本衙門正式引入人才選拔機制。
【分數亞洲墊底】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日本外交官在國際舞臺上會更加口齒伶俐,因為他們都是「託福百分」。
那麼,日本人目前的英語水平如何呢?
在託福考試官方發布的2014年各地考生平均分統計中,滿分120分的考試,日本考生的平均分是70分,低於新加坡(98分)、印度(91分)、巴基斯坦(90分)、斯裡蘭卡(84分),也低於韓國(84分)、朝鮮(82分)和中國(77分),在亞洲國家中幾乎墊底。
對於英語不好的原因,日本人早有研究,結果各式各樣。有人把問題歸結於日本「天性害羞」,不喜歡與外國人交流;有人認為日語發音、語法與英文迥異,因此存在學習難度;還有人把問題「美化」,稱「因為日本沒有被殖民過,所以沒有英語學習的環境」;更有一些保守勢力,在所謂的「精英場合」或民族主義色彩濃鬱的一些場合排斥英語。
但是,外界普遍承認,日本是一個最擅於學習外來文化的民族。
擅於學習,但外語卻非常差,這聽起來非常矛盾。
【不是剛性需求】
「老一輩日本人意識到西方知識的重要性,翻譯了大量西方著作,極大程度地幫助了日本後來的迅速發展。在那個年代,英語是老輩人獲取知識的手段,所以他們非常重視學習英語的方式,重視文法、語法,」日本「聚焦亞洲」信息社社長伊藤英樹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但是,新一代日本人遭遇了日本經濟失落的20年,他們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就業和興趣,他們想進大公司,想當公務員,他們為了就業而學習專業知識,極少有人把英語當做愛好,」伊藤說,「日本沒有類似中國四六級考試那樣的國家英語水平測試,大學生也不存在通不過英語考試就拿不到畢業證的問題。」
日本外務省對職員提高英語門檻,雖說成了新聞,但在不少人看來,卻未必能帶動全社會學習英語的熱情。由旅日華僑創辦的日本中國通訊社社長姜德春說:「外務省是涉外部門,經常用到英語,所以這樣的新規定不具有廣泛的社會性。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人做事非常務實,外務省這個舉動明顯就是想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發出更直接的聲音。他們把西方的考試直接拿來,目的就是為了克服『啞巴英語』的現狀。」
【技能還是知識】
相比日本把託福、雅思引入國內人才選拔機制的「拿來主義」,中國四六級、專四、專八、職稱外語、考研外語等土生土長的外語考試品種繁多。到底是「原生」的好,還是「本土」的好,恐怕很難說清楚。
虎勁鑽是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教學管理部副總監。在他看來,「中國初高中英語教學還是將重點集中在知識點的教授,強調語法精讀。不是說這些不重要,但是長期這樣環境培養出來的孩子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相對薄弱,就會出現面對託福、雅思這類考試時不容易考出高分的現象」。
新航道留學服務中心總經理冉維解釋說,人們對四六級等英語考試有誤解。很多人認為四六級是中國人「生編硬造出來的考試」,但事實上,早期四六級考試中很多聽力題都是從託福考試中移植過來的。過去的託福考試重視技能點同時也考察知識點,2005年改革後的「新託福」則更加偏向能力點的考察,但四六級考試則更加傾向於考察知識點。「這是對待英語的觀念問題,是要把英語當做一項技能來學習還是當做一門知識來學習的問題」。
【聽懂才是核心】
面對知識與技能之爭,虎勁鑽表示,教育界其實早就認識到這一點,但是初高中英語教育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這就要求學生自己要多多培養自身對英語技能點的把握。
虎勁鑽說,以託福為例,託福考試表面上是對聽說讀寫的全面考察,但是其核心是聽力。聽力考察不僅表現在聽力考試板塊中,也表現在其他板塊中。例如,寫作考試時考生需要先聽懂一段文字後才能著手去寫,口試時也得先聽懂考官的問題才能應答。所以聽力技能決定了「高能高分」的境界,聽力好了一般就不會出現「高分低能」或「低分低能」的狀況。
回到日本外交官鬧出的那個笑話,究其原因是他沒有聽懂別人的問題。先有聽不懂,後才答不對。
曾在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就讀的冉維建議中國學生,不要簡單應試,而要把託福這類考試當做是能力提高的階梯,因為在留學生涯中,筆試往往只佔成績的一部分,而是否參與討論、是否發言等對於考生評估至關重要。「學生如果長期不發言還有可能被老師約談」。(記者孫晶,編輯凌朔,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