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發布「發展中日關係的六點基本見解」

2020-12-14 日本頻道

原標題: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發布「發展中日關係的六點基本見解」

人民網北京8月26日電 (賈文婷)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承辦、為期兩天的中國社會科學論壇「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26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拉開帷幕。開幕式上,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所長高洪宣讀了作為國家對日研究智庫的「發展中日關係的六點基本見解」,全文如下:

一、正視歷史,面向未來。正確看待過去的歷史,深刻反省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戰爭罪責,是發展中日關係的重要基礎。只有汲取歷史經驗教訓,中日兩國才能攜手共進,建立起面向未來的國家關係。

二、恪守原則,積累互信。改善中日關係,關鍵在於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及四點原則共識精神,妥善處理臺灣問題等涉及中日關係政治基礎的重大原則問題。雙方應客觀看待對方的發展和面臨的問題,逐步積累政治互信,確保兩國關係不偏離正常軌道。

三、經濟合作,互利共贏。經貿合作是中日關係的「壓艙石」和「推進器」。中日互為重要經濟合作夥伴,相互依存,優勢互補,雙邊經濟交往已與世界經濟和區域經濟融為一體。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為中日經貿合作開闢了更廣闊的前景,未來雙方應繼續加強財政金融、節能環保、技術創新、旅遊和全球產業鏈及全球經濟資源配置等領域的高質量、高水平合作。

四、加強往來,和諧共處。「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間交流曾在中日邦交正常化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更需要發揮民間交流的優勢和傳統,努力消除誤解和偏見,進一步加強兩國社會、文化、教育及青少年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為中日關係賦予新的內涵。

五、求同存異,化解矛盾。中日互為重要近鄰,實現邦交正常化45年來,中日兩國在各領域合作的深度與廣度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同時,中日間也存在東海問題等影響兩國關係正常發展的不利因素,需要通過對話協商,加強風險管控,尋找妥善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

六、平等相待,世代和平。二十一世紀的國際關係正經歷著深刻變化,經濟政治中心向東方轉移的趨勢在加強,全球化推動國家利益高度互融,亞洲面臨著歷史性復興機遇。中國和平發展、永不稱霸的莊嚴承諾,不僅源自文化基因的天然引領,更是基於對世界大勢、時代潮流的科學判斷。

總之,今天的中日關係處於爬坡過坎、轉型發展的歷史關頭,雙方更需夯實新形勢下兩國間相互依存與合作的基礎,由此開創健康穩定、和諧相處、互利共贏的新階段,造福於兩國人民,為亞洲和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繁榮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責編:許文金、陳建軍)

相關焦點

  •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長談「中日關係」(圖)
    今天我們請到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長蔣立峰先生做客新華網,就中日關係與大家交流。蔣先生您好!  [蔣立峰]:  你好!各位網友大家好!我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蔣立峰,我在網上看到大家都稱呼我蔣所長,其實用不著這麼說。在所裡大家都稱呼我老蔣。我今天是作為一名長期從事日本問題研究的研究員跟大家進行交流的。
  •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考研路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由日本政治、外交、經濟、社會、文化等五個研究室和《日本學刊》編輯部、網絡資料室、綜合辦公室構成。日本研究所設有日本政治研究中心、中日關係研究中心、中日經濟研究中心、中日社會文化研究中心等四個非實體跨所研究機構,並承擔著中華日本學會、全國日本經濟學會等兩個全國性日本研究學術團體秘書處工作。
  •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長楊伯江一行訪問南京大學
    11月20日下午,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楊伯江所長一行訪問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副校長陸延青在中心會議室會見到訪客人。雙方就南京大學與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在機構建設、學術交流和學術會議舉辦等未來合作方面進行了深入交流。
  • 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一帶一路框架下中日合作前景廣闊
    2018年5月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楊伯江做客人民網,就中國總理時隔8年正式訪日以及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時隔兩年半召開作出解讀。中日韓重拾三國合作勢頭 抵制貿易保護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時隔兩年半召開,重拾三國合作勢頭,這對中日韓合作而言是一件大事。
  • 中國社會科學論壇「疫情下國際形勢與中日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在...
    10月27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主席團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承辦、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亞洲經濟研究所作為日方窗口單位參與的中國社會科學論壇——「疫情下國際形勢與中日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國際飯店召開。
  • 學者探討中國日本研究的歷史與未來
    來自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世界歷史研究所,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天津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東北亞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學者出席會議,北京大學、復旦大學、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天津理工大學等大學學者提供了會議論文。在與會學者中,有新時期親曆日本研究高速發展的德高望重的老一輩學者,也有成果豐碩的學科帶頭人,還有近年來加入日本研究行列嶄露頭角的新生力量。
  • 高洪、吳限:中日關係的既往、現實與未來
    參考消息網9月20日報導《日本學刊》2017年第5期發表《中日關係的既往、現實與未來——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全文約1.3萬字)。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高洪、吳限。高洪、吳限認為,中日實現邦交正常化至今的道路並不平坦。
  • 中日合作對衝經濟逆全球化
    南方網訊 近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日本東京訪問,接受日本首相菅義偉會見,同日本外相茂木敏充會談時,就中日關係以及國際地區問題,達成五點重要共識和六項具體成果。在這份含金量十足的清單中,經貿合作是「重頭戲」。
  • 中日關係面臨三大挑戰和三大機遇
    在新冠肺炎疫情未平、地區經貿合作取得重大進展、美國權力交接尚未完成的背景下,作為日本新內閣9月履新以來的首次中日高層面對面互動,雙方不僅再次確認穩定中日關係的戰略基調,更達成了五點重要共識和六項具體成果。未來兩國關係能否持續改善與發展,取決於雙方在當前複雜國際環境下的政治抉擇。總體上看,中日關係面臨以下三大挑戰與三大機遇。 首先,戰略互信仍有不足。
  • 「中國的日本研究——成果與方法研討會暨《中國的日本研究著作...
    該研討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和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主辦、《日本學刊》編輯部承辦。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長高洪、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主任高橋耕一郎在會上致辭。《日本學刊》前主編、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李薇代表日本研究所向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北京日本文化中心贈刊。
  • 菅義偉上臺100天,中日關係到底怎麼樣?聽聽專家怎麼說,一針見血
    事實上,早在11月15日,中日等國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隨後中國外長王毅訪日期間,中日兩國達成五點重要共識和六項具體成果。對此,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周永生24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以上成果是中國與日本新政府達成的,表明菅義偉政府重視發展同中國的關係,願意推動兩國關係持續改善。  笪志剛稱,疫情期間中日兩國「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民間交流讓人感動,但疫情重塑了全球政治經濟秩序,使得中日關係在穩定中也出現一些新變化。
  • 專家解析中日關係:改善現「窗口」 不確定因素尚存
    改善關係機遇出現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前所長高洪指出,目前中日兩國處在回到正常軌道的磨合期,但同時充滿諸多敏感、脆弱、複雜的問題。當前是改善關係的難得機遇,但未來走向還取決於改善勢頭是繼續增強或是相反。  高洪說,對於中方,改善中日關係是一貫的立場和持之以恆的願望。
  • 一場展示中日人文交流成果的盛會
    10月7日至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南陽師範學院共同主辦的「中日人文對話——神話傳說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河南省南陽師範學院舉行,來自中日兩國的60餘位專家學者圍繞中日神話、神話與文化、兩國人文交流等話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 中日關係輿論調查解讀 | 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該如何看待對方
    10月24日下午,由中國外文局和日本言論NPO共同實施的第十五屆北京-東京論壇「中日關係輿論調查」結果在北京發布。「中日關係輿論調查」自2005年首次實施以來,已成為反映中日兩國民意、增進相互了解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北京—東京論壇嘉賓討論的民意參數和討論話題。就今年公布的調查結果,我們特邀了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金嬴女士對其中的重點數據進行了分析解讀。2019年,在國際格局加速演變、全球治理體系深刻重塑的大背景下,通過兩國領導人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中日關係重回正軌並取得新發展。
  •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培勇升任社科院副院長
    高培勇 資料圖6月8日,中國政府網發布新一批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名單。其中,高培勇獲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官網簡歷顯示,現年59歲的高培勇出生於1959年1月,中共黨員,現為研究員、教授。1978年至1985年,高培勇在天津財經學院財政學系先後獲經濟學學士、經濟學碩士學位。1985年至1994年,高執教於天津財經學院,先後任助教、講師、副教授。1991年至1994年,他在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系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藍皮書(2020)》在京發布
    《日本藍皮書:日本研究報告(2020)》由總報告、政治經濟篇、對外關係篇、社會文化篇、中日關係篇和附錄構成,對2019年度各領域的發展情況進行了回顧,特別是圍繞日本「令和」開局與新時代中日關係等,進行了深入研討和分析,並收錄了該年度日本大事記。藍皮書指出,2019年是日本改元之年,「平成」時代落下帷幕,「令和」時代隨之開啟。
  • 傅高義先生與《日本學刊》
    傅高義先生與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及其主辦的《日本學刊》淵源可謂深遠:30年前,《日本學刊》的前身《日本問題》就發表過介紹他日本社會文化研究的論文;21世紀以來,《日本學刊》又多次刊發他關於日本研究及中美日關係的文章;日本研究所和《日本學刊》主辦研討會,多次邀請他蒞臨發表學術演講;在2021年第1期《日本學刊》的版權頁上,還印著他名譽編委的名字……傅高義先生與日本研究所和《日本學刊》有著不解之緣
  • 2019中日關係研討會在上海交通大學日本研究中心舉行
    在當今世界經濟和貿易體制面臨變革的當下,探索中日關係未來的發展方向有著深遠的意義。他還指出,本次中日關係研討會將為中日關係的研究帶來新的方向和思考維度,也希望日本研究中心能夠通過本次研討會搭建國內外專家學者的交流平臺,從而能夠更好的為中日關係的良好發展進言獻策。季衛東教授在致辭中代表主辦方上海交通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對參會者表示熱烈歡迎,對各方面的關心和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謝。
  • 林昶:傅高義先生與《日本學刊》
    傅高義先生與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及其主辦的《日本學刊》淵源可謂深遠:30年前,《日本學刊》的前身《日本問題》就發表過介紹他日本社會文化研究的論文;21世紀以來,《日本學刊》又多次刊發他關於日本研究及中美日關係的文章;日本研究所和《日本學刊》主辦研討會,多次邀請他蒞臨發表學術演講;在2021年第1期《日本學刊》的版權頁上,還印著他名譽編委的名字……傅高義先生與日本研究所和《日本學刊》有著不解之緣
  • 李克強總理訪日為中日經貿關係帶來新的亮點
    就此話題,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張季風在接受《人民中國》記者採訪時發表了他的觀點。——此次李克強總理訪日,在中日經貿合作方面,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成果?張季風:首先,我認為李克強總理這次訪問日本是一次「破冰之旅」。「堅冰」打破之後,中日經貿合作就開闊了。因此,李總理訪日的意義非常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