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到塑料製品,這種不可降解的材料在農業生產中有廣泛的應用,在設施大棚中塑料用量非常大,造成環境汙染,汙染土壤、水體,焚燒又會汙染空氣,為了改善農村的生活環境,國家政策也在加大宣傳,給農民培訓農膜回收利用技術,杜絕了白色汙染。
那麼有沒有一種材料能夠替代塑料呢,別說還真有,經過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小不點的蘑菇(小孢盤多毛孢)能「吃」塑料,這種真菌能夠消化和分解聚氨酯塑料,即使垃圾填埋場的底部沒有空氣也能發揮作用。目前的技術不是很成熟,無法大範圍推廣,但我國有位農民大哥做了一件變廢為寶的大事。
農民大哥名叫王大川家在甘肅蘭州,經營種植了5座大棚蘑菇,每個大棚購買的菌種費用約500元左右,由於種植技術好,每平方蘑菇的產量達到40公斤以上,每個的大棚的收益3-5萬元,王大哥心比較細,有一次將蘑菇菌种放在了一個長方形的容器裡,經過一周的生長菌體變成了長方體,比較結實耐用,於是萌發想把蘑菇的塑料包裝盒換成了菌體盒子。
經過大量的試驗,王大哥將蘑菇種植變成了副業,也將自己的積蓄拿出了購買了高溫殺菌設備,先將製作蘑菇的秸稈經過高溫殺菌切碎,在裡邊加入微量元素和水,將它們和菌絲混合後放入專用的模具中,由於菌絲在生長過程中極具黏性,在專用的生長室生長3-5天後,就長成了模具的形狀,在經過高溫殺死菌絲,這樣的菌絲包裝盒不變形,比起塑料更不怕火,用完後只需180天就能在土壤中分解。
王大哥的菌絲產品有紅酒包裝盒、雞蛋託盤等,菌絲材料不僅能「種」出包裝盒,還能「種」出各種家具,例如個性檯燈、椅子、桌子等,這些不僅具有防水防火的功能,材料本身比較輕、強度高,極具黏性還能替代傳統纖維板中的化學粘合劑,對人體無害。王大哥還有一個大膽的想法,做出一個自我修復功能的房屋材料,以後蓋房子只需將模具做好,將材料放入模具內,經過5-7天一套房子就生長出來了。
農業生產中,農藥瓶散落在田間地頭,經過長時間的風吹日曬,殘留的農藥會對土壤造成汙染,農藥塑料瓶在土壤中降解需要上百年,使用菌絲可以製成各種容器,掉落的在田間的農藥瓶會作為肥料經過3-6個月會降解在土壤中,有效防止了農藥包裝品的二次汙染。
王大哥告訴我,菌絲製品現在不光在國內已經實現,國外發展比較快,美國一家公司的終極目標是將菌絲「種植」出一個肺,將菌絲體和肺細胞結合形成毛細血管網絡後,最終做出能移植到人體中的肺。各位網友是不是很神奇,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想聽更多百姓故事,點擊右上方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