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11日連任臺當局領導人後,蔣介石銅像遭了殃。位於臺灣桃園火車站前、有半個世紀歷史的蔣介石銅像在選舉後被火速拆除。引得民眾質疑,民進黨是否在秋後算帳?
蔣介石銅像連夜被拆(中評社)
臺灣「大選」後 蔣介石銅像被連夜拆除
據中評社等媒體報導,有臺灣桃園民眾發現,位於桃園火車站前圓環的蔣介石銅像在選後被悄悄拆除,且周邊並未設立相關工程告示牌。蔣介石銅像如今僅剩基座,周邊還有拆除後留下的瓦礫未清除,對比先前的蔣介石像,場面「不勝唏噓」。
據悉,這尊蔣介石銅像,是在1969年豎立,有50年歷史,一直是桃園市地標,蔣介石銅像面對的道路,就叫做「中正路」。
銅像突如其來的消失,引發臺民眾質疑,是否與選舉結果有關?
桃園市政府:配合捷運工程
桃園市捷運工程局副局長陳智仁給出的解釋是,捷運綠線G07車站已經開始興建施工,範圍涵蓋桃園火車站及圓環區域,將陸續進行樹木、銅像及地上物體的遷移與拆除工作。目前預計2月底拆除站前圓環、人行道及公車站牌新設等作業,「蔣介石銅像,已先配合施工先行拆除」,將於21日搬遷至大溪兩蔣文化園區設立。
中評社認為,桃園市長鄭文燦是民進黨籍,捷運工程預定時間是2月底才要拆除站前圓環,蔣介石銅像卻在選舉後隔幾天就拆除,時機相當敏感,這同時也反映出桃園市政府對待歷史的態度。
市議員質疑:民進黨秋後算帳?
針對此事,桃園市議員黃婉如痛批市政府手法粗糙,稱站前的蔣介石銅像是老桃園人的成長回憶,桃園市應該先預告讓大家知道怎麼回事,而不是讓民眾天一亮發現銅像不見了。
黃婉如說,現在正值選後國民黨頹敗之際,選在此時拆除銅像,難免讓人質疑是否是秋後算帳,連蔣介石的銅像都不放過?此舉也會讓市長鄭文燦背上「政治操作」的黑鍋。
民進黨當局借「轉型正義」搞鬥爭
蔡英文當局上臺後,標榜「轉型正義」的目標是「和解」,不是為了鬥爭。但在所謂「轉型正義」口號下,蔣介石在全臺各處的銅像雕塑屢遭破壞,甚至被「斬首」。
位於陽明山公園的蔣介石銅像2017年4月遭人「斬首」(聯合報)
臺當局行政機構「促轉會」也辯解稱,他們不是要「去蔣」,而是要去除所謂「威權象徵」。但民進黨所定義的「轉型正義」,不僅包括清算國民黨黨產,斬斷臺灣與大陸之間共同的歷史聯繫也是其重要內容。北京聯合大學臺研院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朱松嶺曾直言,「促進轉型正義條例」通過後,蔡當局會打著「轉型正義」的旗號,落實民進黨的一系列理念,包括把整個臺灣島往「臺獨」方向引導。
延伸閱讀:
蔡英文勝選後真面目露了出來,讓人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蔡英文在勝選當天提出了所謂的八字訣:「和平、對等、民主、對話」。這話聽起來很好聽,但對於蔡英文的連任,島內不少人表達了對兩岸未來前景的憂心。他們擔心蔡英文面對八百多萬選票的支持,會在兩岸政策上採取更強硬的姿態。日前蔡英文在接受英國媒體採訪時便大放厥詞,將之前還若隱若現的「臺獨」真面目露了出來。
在採訪中,蔡英文公然聲稱,「臺灣已經是『獨立』的國家了」「局勢已經改變了,模糊已經無法再奏效了」「對中國(大陸)來說,侵略臺灣或試圖侵略臺灣將付出很大的代價」這樣的表態。如此荒唐又強硬的表態,蔡英文把勝選夜八字訣的四平八穩徹底打翻了。
有臺媒認為,蔡英文如此強硬的態度,可能的原因為:一是蔡英文自認為有島內八百萬選民的支持,於是自我膨脹,朝著更激進、瘋狂的方向一條道走到黑;二是蔡英文當初與島內的「獨派」妥協,邀請賴清德擔任副手,她必須在此時刻表態,向「獨派」有所交待。
蔡英文自認為這次選舉是島內選民強烈意志的表現,於是有恃無恐,但她恐怕忽視了民眾最真切的需要。蔡英文要知道,票投她的人,並不是票投「臺獨」,不是票投動蕩和不安,選民最希望的仍然是當選者能給自己帶來和平安定。更何況,島內還有500多萬票投國民黨的人,還有更多沒有投票的人,蔡英文自認為能代表「主流民意」,恐怕只是一廂情願。
蔡英文大概認為,既然「仇中」「恐中」牌可以幫她贏得選舉,就應該繼續大打特打,打得越多越用力,她的執政地位就越穩當。這是非常危險的思維,也是嚴重的誤判形勢。
島內一些人指望蔡英文勝選後會採取行動去彌合臺灣社會裂痕,希望民進黨在未來四年帶領民眾去「拼經濟」,甚至盼望民進黨能修復兩岸關係。而蔡英文的這一挑釁舉動,無疑讓這些想法和期望徹底幻化為泡沫,並且被一一擊碎。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16日針對蔡英文接受英媒採訪涉及兩岸關係的談話表示,臺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臺灣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妄圖挑戰這鐵一般的事實,只能碰得頭破血流,落得身敗名裂。我們警告民進黨當局領導人,不要自我膨脹,誤判形勢,進一步製造臺海緊張動蕩,把臺灣帶向危險的境地!
此前報導
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果揭曉 蔡英文連任
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投票11日下午4時結束。當晚出爐的計票結果顯示,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賴清德當選臺灣地區正、副領導人,得票817萬餘張,得票率為57.1%。
另兩組候選人中,中國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張善政得票552萬餘張,得票率為38.6%;親民黨候選人宋楚瑜、餘湘得票60萬餘張,得票率為4.3%。
同時舉行的臺灣地區民意代表選舉結果也於當晚揭曉。在臺灣地區立法機構總共113個席次中,民進黨獲得61席,國民黨獲得38席,臺灣民眾黨獲得5席,「時代力量」獲得3席,「臺灣基進」獲得1席,無黨籍及未經政黨推薦者獲得5席。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綜合 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臺灣網、新華社
流程編輯;TF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