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轉瞬即逝;三年,對於一個ASD孩子的陪讀媽媽來說,箇中有苦有甜。
湖南南南坨媽媽是一個ASD孩子的媽媽,三年的陪讀生涯,用「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來形容南南坨媽媽毫不為過。
三年的日子裡,有苦、有甜、有酸也有辣。南南坨媽媽把三年的陪讀心路歷程分享給大家,希望給更多家長以信心。
口述 | 南南坨媽
轉眼又要到開學季,又將有孩子邁入學校的大門。作為過來人,我非常清楚在這個時期裡新家長的焦慮和不安。分享將從六個方面展開,希望可以讓大家對校園生活有所預見,更加坦然地面對。
1
自理常規、未雨綢繆
生活自理
一個具有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能在集體生活中擁有更多的自信和自由。生活自理上,從如廁和吃飯兩個方面來重點入手。
如廁
從三個方面培養和訓練。
吃飯
小學後,孩子們都是獨立用餐,老師們不會像幼兒園那樣再給孩子一口口餵飯,因此孩子要能在學校獨立用餐。
課堂常規
基礎能力——安坐能力,集體環境下的動作模仿能力。主要用於體育、音樂、美術等科目,文化課裡也會用到這些技能。
高階能力——舉手答問的能力,觀察同伴行為並跟隨的能力。
邊看邊讀、邊聽邊寫、邊寫邊說、邊看邊聽邊寫邊說的能力,這是比較高階的要求。根據自身孩子能力決定是否有必要設置這個能力在學前進行強化訓練。
視覺提示和輔助的服從性技能很重要。陪讀家長或老師在輔助孩子時,如果孩子足夠配合,那麼孩子就能更快更好地在集體環境中習得更多技能。
給孩子建立良好的代幣體系也非常重要。一旦用好代幣系統,家長就可以嫻熟地在課後使用後備強化物,而不需要擔心在課堂上使用實物強化物,被老師或同學另眼看待。
內務整理方面,孩子要能獨立或在家長輔助下保持自己課桌在恰當的位置,課桌內和桌面上,課堂上通過做自己的事保持安靜的能力。如果孩子能力不足,課堂的跟隨有困難,但是他能夠保持安靜做自己的事,也是一個恰當並且容易被老師接受的行為。
在學校融合課堂上,最基本的要求是孩子能坐得下,然後才是坐多久,最後才是坐得好。同時,課堂上能做到不擾人。
2
校園日常、有序有綱
校園生活豐富多彩,集體環境要求多多。剛入學時,孩子和家長難免會應接不暇,但總的來說,校園生活涉及的方面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到校
我們要幫孩子努力做到遵守學校的作息時間,準時到校,在校門口家長輔助或者孩子獨立與認識的老師同學打招呼.
如果學校沒有設置早餐時間,到校就要開始早讀,那麼要輔助孩子在進校門之前在家或者在早餐店用完早餐,避免車上用餐弄髒衣服、書包或者是帶早餐進入校園影響早讀或是班級評分。
紅領巾的佩戴
一年級上學期會有一批孩子加入少先隊,如果孩子沒有在第一批加入少先隊,需要幫助他接受有些人可以戴紅領巾,有些人不戴紅領巾的事實。
在孩子加入少先隊後,每天佩戴紅領巾上學,並在學校考核紅領巾佩戴情況的時間裡保持好紅領巾的佩戴。
書包的放置
按照老師的要求放在固定的位置,並保持書包內物品整齊有序。到教室後,第一時間將全部的家庭作業交給對的人、小組長或者老師。如果孩子的作業有進行特殊調整,就要跟收作業的同學進行溝通。
集體活動
學校會常規進行課間操,在星期一天氣允許情況下舉行升旗儀式。要輔助孩子在不同天氣情況下跟隨大家部分或者全程參加課間操升旗儀式,活動中儘量保持安靜。
如果孩子不能全程跟隨集體參加這些活動也沒關係,作為陪讀的家長或者老師,可以根據孩子的能力循序漸進設置幹預目標,幫助孩子融入這些活動。
午餐時間
午餐時排隊打飯或是領餐獨立用餐,適時適地倒餐。也許孩子一開始並不能很好的按照要求排隊適應,逐漸訓練步入正軌就好。
午睡
學校的午睡是孩子們在桌上趴桌午睡,午睡期間需要孩子保持安靜,如果孩子午睡困難,可以跟老師商量一個合適的安置方案。
放學
放學應遵守學校的規則,與同班級同學排隊從校門出去,完成一天的課業生活。
3
師生「衝突」、花樣百出
例如課堂上孩子沒有按老師的要求做課前準備,老師提醒或批評教育;孩子舉手回答問題,老師沒有點名讓孩子回答問題,或者沒有第一個點名回答問題;課堂上臨時發放作業本需要一些同學幫忙,老師沒有把作業本給孩子;老師聽寫的速度孩子跟不上等等。
以上所列舉的孩子與老師之間的「衝突」只是冰山一角,還有非常多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因此我們在課堂上陪讀的時候,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關注孩子的行為。
4
同伴「衝突」、出其不意
相比與老師的相處,孩子與同伴相處的時間會更長,所在的環境也會更多樣,可謂是隨時隨地、出其不意。
比如
——課堂上
同伴要協助我們的孩子坐好,但是孩子不配合;
同伴協助我們的孩子翻書,提醒聽課,孩子不配合;
孩子的文具掉在地上,被同伴撿走,沒有及時交給他;
孩子向同伴借文具被拒絕;
同伴向孩子借文具,邊說邊拿,還沒有完全獲得孩子同意的時候,就把文具給拿走了。
——同伴交流時
孩子說到某個話題或者措辭的時候,引起同伴的鬨笑;
孩子看到某個同伴的不恰當行為,大聲向老師舉報;
同伴唆使孩子做不文明的行為、說不文明話語;
同伴向孩子丟紙條或讓孩子傳遞紙條。
——課間遊戲
同伴拒絕孩子加入遊戲的要求,孩子強行加入遊戲或拿走遊戲使用的物品;
同伴提出某個遊戲規則,孩子不遵守,或者刻意不遵守;
同伴與孩子不小心產生了肢體衝突,孩子瞬間反擊;
同伴故意通過肢體動作或語言來撩撥孩子,導致情緒爆發。
在與同伴的相處過程中,陪讀家長一定要眼疾手快。孩子在學校能走多遠,能獲得怎樣的環境支持,與家長和學校的溝通狀況密不可分,家長能做到愛心澆灌、潤物無聲,就能幫孩子更好地搭建融合環境。
老師和學校是孩子校園環境中最重要的部分,老師和學校的支持會引領同伴對孩子的接納程度,也決定孩子在集體生活中能獲得怎樣的表現機會,獲得老師和學校的支持重要性可見一斑。
5
家校融合、潤物無聲
回望三年的陪讀時光——
從最初在校園裡的孤單憂慮,到遇到瓶頸時老師們幫我出謀劃策;
從孩子們一開始對我稱呼某某同學的媽媽,到稱呼我陳老師;
從班上家長對我陪讀的不解和疑惑,到教師節班委會送老師鮮花和禮物,也會為我準備一份;
從校長以前建議最好儘快地放手,到後來校長坦然地跟我說,什麼時候放手,什麼程度放手,由你們自己來決定,畢竟你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
南南坨小學期間的融合路,我知道現在是完全走通了,如果要問我這條路是怎麼走通的,主要還是有賴於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尊重相識相遇的師長。
良好的關係建立在尊重的前提下,陪讀家長作為需要爭取老師理解接納的一方,要不遺餘力地主動出擊,充分尊重老師和學校。
從陪讀的第一天開始,就要有非常清晰的定位,無論是哪樣的老師都要用真誠感化他,也許付出不一定有你想要的結果,但是真誠對待才有可能得到真誠的回應。
遇上了老師困惑鬱悶的時候,共情安慰,那是人之常情,無需刻意,真誠就好。班級事務繁多,照顧自家孩子之餘,在老師能接受的範圍內施以援手。又或者老師置身於教學中,有些事宜急需處理,無法分身,這時候我們能分擔一二也是好的。
第二,團結可以團結的人員。
每個班級裡總有那麼幾個特別熱情有愛的家長,能夠積極地看待陪讀,看到我們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他們樂意與我們同行,樂意讓他們的孩子從小成長在有愛善良的氛圍裡,這些家很能接納我們孩子的不足。
團結這樣的家長,就會在校外多了一股融合的力量。放學後周末假期裡與這些同學的小聚,或是與這樣的幾個家長形成小的圈子,小圈裡同伴的生日甚至家長的生日都可以成為相聚的充足理由。這些能給孩子多帶來很多小範圍的社交練習機會。
第三,保持需要保持的距離。
作為陪讀的家長與老師班上其他家長的關係再好,也需要保持充分的界限。在學校不吐槽同班家長的不足,與家長不吐槽老師的缺點,凡事不搬弄是非,保持本心,適當沉默,才能成為老師家長都願意靠近的可信賴的人。
第四,藉助可以匹及的力量。
班級裡哪個孩子水杯打不開,文具找不到了,跟同學鬧不愉快,向老師告狀,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或者有誰摔了磕了碰了,或有人擔心考試沒考好,被家長責罵等等。同學們都會或多或少地來尋求幫助。這時候,我們可以做他們的傾聽者,給他們支持和幫助,做他們的朋友。
我曾希望尋找懂事的孩子,讓他們給予南南坨及時的輔助,或者在他有不恰當行為時及時給予阻止。但後來發現,畢竟都是孩子的想法和做法,他們常常拿捏不好,往往到最後彼此都很不開心,而讓他們反饋孩子的情況,最後很容易演變成各種投訴,告狀,對孩子的影響也非常負面。
因此,調整了策略只讓同伴在他們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做他們願意且擅長的事,適時提醒我的孩子。如此一來同伴們容易獲得成就感,也很容易得到強化。
6
堅持練習、水滴石穿
孩子上學需要掌握的技能需要不斷地重複練習,只要在學校裡他不能獨立流暢完成了,我們就需要回家拆分練習,也可以設置為互動的小遊戲來進行練習和訓練。
熟練技能關鍵在于堅持,才能水滴石穿。例如書包的整理,每個上學日服裝、紅領巾等準備都可以在家進行單獨的練習。
融合最重要的目標不是學業,但學業卻是一個良好的推動,是孩子認知理解、社交能力、規則意識等多方面能力提升的載體。
因此,孩子能做的儘量讓孩子按老師的要求做,實在是難度太有挑戰的,我們要幫孩子減壓,與老師進行溝通,幫助孩子進行學業難度的調整。
孩子的諸多技能需要在家堅持練習,這個過程最好能夠可視化、結構化,行事曆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工具,所有技能的掌握貴在堅持,唯有堅持得永恆。
每個地區每個學校政策不同,接納度也不同,孩子的融合度無法複製。孩子們的問題其實沒有標準答案,陪讀要做的事情就是未雨綢繆和見招拆招,我只是一個家長,我的觀點僅供將要開啟陪讀之路的家長和老師參考。
願每一位陪讀的家長、老師都有好的狀態,
用最堅韌的心態和最堅定的行為,
帶著孩子乘風破浪。
-END-
整理 | 玻璃洋蔥 編輯、排版 | G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