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潛伏期傳染性到人傳人可能:專家觀點如何左右新冠防控決策

2020-12-12 第一財經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方面專家對病毒和疫情進行了大量研究,發表了各種觀點。這些觀點,或多或少對防控決策產生了影響。事後來看,其中有的起到了積極作用,也有的,恐怕難言積極,甚至有誤導之嫌。

有關專家認為,對於新發傳染病的認知,往往遵從「疑是即是」原則,防控上也相應崇尚「防勝於不防」。這就要求,專家在發表有可能影響決策的研究觀點時,必須慎之又慎。回顧梳理這次疫情中的專家觀點,可以為未來應對類似挑戰積累有益經驗。

潛伏期是否具有傳染性

3月8日,在中華流行病學雜誌網站上,刊登了一篇專家高文靜、李立明的「預發表」文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潛伏期或隱性感染者傳播研究進展》。文章認為,目前有研究提示該病潛伏期患者或隱性感染者可能造成疾病傳播,但是研究仍然十分有限,而且近一半文獻尚處於未經同行評審的預印本狀態。對於「感染者能否在潛伏期傳播病毒、無症狀感染者是否可以傳播病毒、效率如何」,尚無明確且公認的回答。亟待在更大的密切接觸者或者一般人群中篩選感染者,並且評估他們傳播疾病的風險。目前的證據尚不能形成特別具有指導意義的實踐建議。

但同期中華流行病學雜誌網站也「預發表」了兩篇流調分析的文章:《天津市某百貨大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調查分析》、《一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家庭聚集性流行病學分析》。這兩篇文章都用流調和回顧的方式對詳細的發病時間、接觸時間進行了梳理,發現潛伏期的傳染事實上存在。

目前的一些流調顯示,潛伏期具有傳染性不止這兩篇論文所描述案例。但是到底有多大的傳染性,以及潛伏期何時開始具有傳染性,需要進一步研究。

「未發現明確的人傳人證據」

新冠病毒「未發現明確的人傳人證據」,始於1月6日,疾控專家、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李剛在接受《長江日報》採訪時的言論。他指出,「截至目前,初步調查表明,未發現明確的人傳人證據。」

而事實上,去年12月31日已經出現了家庭聚集性的病例,雖然數據並不充足,從科學角度難以判斷,但是病毒最初洩露的狐狸尾巴,被「科學」的眼光漠視了。

在「未發現明確的人傳人證據」觀點之後,人們看到了新冠病毒在更大範圍的傳播,包括一線醫護感染的事實。在3月6日國新辦疫情防控救治進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中央指導組成員、國務院副秘書長丁向陽表示,「不可否認,在這次疫情發生的早期,主要是今年1月份及之前,湖北省有超過3000名醫護人員被感染,其中40%是在醫院感染,60%是在社區,均為湖北當地的醫務人員,而且大都是非傳染科的醫生。如果說原因的話,我覺得初期是大家對病毒的認識還不足,防控知識缺乏。」

兒童不易感?

傳染病的流行必須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三個環節,保護易感人群是預防中的重要一環。

在新冠病毒剛肆虐的時候,臨床上看到更多的是老年患者,而非兒童和年輕人。

1月2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國新辦當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目前證據確實顯示兒童、年輕人對病毒不易感。就目前的流行病學認知來說,(該病毒)對兒童、對年齡比較小的人確實不易感。

這種認識讓公眾放鬆了警惕。隨後,1月2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通報的該區河池市2例新增確診病例中,就有一名2歲女童。陝西省衛健委通報的該省病例中也有一名9歲女童。

對於一種新病毒,人群普遍沒有抗體,這種全人群易感性應該天然存在。「雖然尚無兒童病例,但並不等於可以認為兒童對這個病毒不易感。」一位流行病專家之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1月27日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在易感人群中增加了「兒童及嬰幼兒也有發病」。至第五版方案,進一步改為「人群普遍易感」。

氣溶膠影響有限?

2月8日,有衛生防疫專家公開表示,目前可以確定的新冠肺炎傳播途徑主要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後導致感染。

但很快又出現了不一樣的聲音。《健康報》採訪的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指出,「目前缺乏明確的證據證明氣溶膠也是新冠肺炎的主要傳播途徑之一。」他解釋,如果是以氣溶膠傳播為主,那麼,在流行病學調查時會出現一種現象,即很多病例找不到明確的傳染源。

雖然的確有很多新冠肺炎的患者找不到發病的原因,但在2月9日發布的第五版診療方案修訂版中,氣溶膠傳播途徑依然被認為「尚待明確」。

「一般病毒和細菌在一定條件的環境都會存在氣溶膠傳播,這跟空氣的溼度、溫度有關。在病房內,是絕對存在氣溶膠傳播的。現在不能完全否認這個傳播途徑。」一位病毒學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

在10天後的第六版《診療方案》中,終於明確提出,「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

糞口傳播認定曲折

糞口傳播途徑的認定更是曲折:一度進入診療方案,又被剔除,後又進入。

2月1日,深圳市衛健委稱,在某些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第一財經當時就發文提醒:「糞口傳播是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之一。」

在2月2日的國家衛健委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專家認為,這兩天在武漢、深圳以及在美國的首例病例中,都從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到了新型冠狀病毒。這個現象說明病毒可以在消化道複製並存在,但是不是通過糞口傳播,或者通過含有病毒的飛沫形成氣溶膠的方式再傳播,需要經過流行病學調查和研究。

於是在2月5日發布的第五版診療方案中,其傳播途徑依然為「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播途徑尚待明確」。在2月18日更新的第六版方案中,關於「消化道傳播途徑不明確」被剔除了。

在3月3日發布的第七版診療方案中,則又變成了「由於在糞便及尿中可分離到新型冠狀病毒,應注意糞便及尿對環境汙染造成氣溶膠或接觸傳播」。

相關焦點

  • 人感染H7N9禽流感潛伏期縮至三四天 不排除人傳人
    通過對報告病例的深入調查研究,昨天,國家衛計委發布2014年版《人感染H7N9禽流感診療方案》指出,禽流感病毒或通過接觸病毒汙染的環境傳播至人,不排除有限的非持續的人傳人。病毒潛伏期也由去年定義的一周縮短至3-4天,各地將按照新方案將H7N9禽流感病例密切接觸者的隔離觀察期縮短至4天。
  • 新冠病毒潛伏期即有傳染性,發病後5天內傳染性較強
    新冠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發布:潛伏期即有傳染性,發病後5天內傳染性較強國家衛健委網站8月19日發布《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的通知》,為進一步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醫療救治工作,組織專家在總結前期新冠肺炎診療經驗和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及其他國家診療指南基礎上,對診療方案進行修訂
  • 警惕新冠「物傳人」
    根據Worldometer網站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11月29日6時30分左右,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62519948例,累計死亡病例1457137例,118個國家確診病例超過萬例。   當全球還深陷新冠「人傳人」的泥沼不能自拔的時候,進入冬季的中國,無疑正面臨著「物傳人」這一新的考驗。「防人亦需防物」——這是近期多位專家發出的共同提示。
  • 新冠肺炎傳染性最強時刻或在有症狀之前
    (新華社 詹尼·斯基基/圖)新的研究表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在產生症狀前2.5天就已經具有傳染性,發病前0.6天可能就達到傳染力的高峰。這表明許多國家只針對有明顯症狀的人才給予檢測和隔離的措施是有很大漏洞的,同時也解釋了新冠病毒為何能迅速席捲全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全球高發之後,確證案例升高的速度非常快。
  • 央視專訪 | 新型冠狀病毒如何區別於普通感冒?潛伏期也有傳染性!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馬曉偉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觀察情況看,新型冠狀病毒潛伏期大約在10天左右,最短的潛伏期有1天發病,最長的潛伏期是14天,潛伏期具有傳染性,這同SARS有很大的不同。(總臺央視記者史迎春 崔霞)
  • 新型肺炎潛伏期有傳染性嗎?如何區別於普通感冒?李蘭娟院士這樣說
    新型肺炎潛伏期有傳染性嗎?如何區別於普通感冒?新型肺炎潛伏期到底傳不傳染?冬季感冒高發,如何區別普通感冒和新型肺炎?網絡上醫生分享的在家治癒經驗可以效仿嗎…… 春節期間,總臺記者董倩對國家高級別專家組成員、著名傳染病專家李蘭娟院士進行了獨家專訪。今年73歲的李蘭娟院士曾在非典、甲流、H7N9禽流感等傳染病事件防控中有重大創新和技術突破。
  • 潛伏期?隔離?確診?新冠病毒必知英文
    最近國內的疫情算是控制下來了,可是歐洲很多國家的疫情卻不容樂觀,每天刷新聞都能看到國外很多關於新冠病毒的報導,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新冠病毒相關的英文單詞。首先,新型冠狀病毒的名稱是 Novel Coronavirus,大家為了方便會直接稱冠狀病毒為Coronavirus。
  • 疫情拐點何時出現——基於數學模型的新冠病毒傳播預測
    可見,潛伏期長和輕症患者多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難度,對病例的接觸者採取更早、更全、更嚴格的隔離可能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  2)當前新增確診病例數大幅攀升(日新增病例超2500)可能與檢測確診效率提高有關,預計將很快回落(模型中性假設下預測值是1700左右)。
  • 新型冠狀病毒潛伏期也有傳染性,潛伏期最短1天,最長約14天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馬曉偉在26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說,新型冠狀病毒潛伏期在十天左右,最短1天,最長約14天。潛伏期具有傳染性,這與SARS有很大不同。疫情發展速度加快,現在來看,疫情恐怕還要持續一段時間,今後一段時間內可能出現病例增長。隨著武漢採取人員管控措施以及全國各地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防控工作力度會進一步加強。在一段時間內,防控措施會陸續發揮作用,產生效果。
  • 專家談阻斷疫情:短期可放假到元宵節,長遠有效看疫苗
    在它尚未購買返程車票時,未來人類該如何與它共處?繼續隔離還是如何?潛伏期具有傳染性越來越多病例顯示出,新型冠狀病毒在潛伏期具有傳染性。這從14名醫護人員為一位尚未發病的新型肺炎患者做手術從而被感染就已經開始。
  • 新冠病毒感染力或增強,肺炎潛伏期也能傳染,武漢將再增5000床位
    2003年的「非典」疫情仍然讓很多人記憶猶新,這次的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和17年前的非典疫情太相像了,新型冠狀病毒nCoV-2019(或2019-nCoV)的傳染性極強,疫情蔓延的速度十分驚人,截止到2020年1月26日下午6點,全國確診感染人數約2762例(其中湖北1423例
  • 專訪李蘭娟院士:新型肺炎潛伏期有傳染性嗎,如何區別於感冒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情況是當下民眾高度關注的問題。根據相關部門通報數據統計,截至1月25日18時:29個省(區、市)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1372例。全國多地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新型肺炎潛伏期到底傳不傳染?冬季感冒高發,如何區別普通感冒和新型肺炎?
  • 新冠病毒潛伏期即有傳染性 發病後5天內傳染性較強
    國家衛健委網站8月19日發布《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的通知》,為進一步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醫療救治工作,組織專家在總結前期新冠肺炎診療經驗和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及其他國家診療指南基礎上,對診療方案進行修訂,形成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
  • 病毒潛伏期是否更長?如何看待超級傳播者?專家詳解來了
    病毒潛伏期是否更長?如何看待超級傳播者?但是我們要知道,所謂的長潛伏期,隔離14天以後又導致傳播的現象在整個入境解除隔離人員裡佔的比例非常低。下一步如何調整對入境人員落地檢疫隔離的措施,隔離時間如何更恰當,還在做進一步評估。Q:我國部分地區境外輸入病例中已經有英國發現的變異病毒,防控形勢更嚴峻了嗎?
  • 冬季新冠病毒物傳人如何預防?專家:口罩和洗手必須堅持
    (健康時報記者 韋川南) 進入秋冬季節,國內陸續出現了一些局部的新冠疫情,物傳人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物傳人風險如何?普通人該怎樣防範?國務院聯防聯控專家、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國之名醫王貴強在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防範新冠病毒,現在肯定是要防人也要防物,但普通人也不用過於恐慌。 王貴強解釋,通過青島疫情,新冠病毒可以通過物傳人已經坐實了,第八版診療方案也強調了接觸病毒汙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
  • 疫情|英國發現新冠病毒新變種,傳染性高出70%;世衛證實多國確認...
    「人物同防」是當前疫情防控重點,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物傳人一般病毒量小,感染症狀輕,但容易出現聚集性疫情,而人傳人,病毒量大,傳播效率高,是疫情擴散的最主要方式。」全球疫情持續蔓延,20日共有12個國家新增新冠確診病例過萬。
  • 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元旦春節即將到來,需要怎麼做好防空準備
    進入到冬季,呼吸道傳染性疾病不斷地高發,而且12月份以來全國有6個地方地疫情都有所反彈,我國出現了多點零星的散發病例。在12月19日,鍾南山提出了,新冠病毒出現了環境傳染人的新課題。指出最近我國在疫情防控方面需要面對的兩個風險,一個就是外部輸入病例,第二個是新冠病毒可以通過環境進行傳播。什麼是環境傳人?需要滿足哪些條件?我國流行病學專家吳尊有指出,環境傳人就是物傳人,也就是物品受到汙染後,人接觸汙染的物品造成的感染。目前對於我國來說,造成感染主要是由進口的物品造成。
  • 「潛伏期最長24天、不排除有超級傳播者……」,鍾南山領銜新論文...
    此前,中國疾控中心並沒有明確表示發現「超級傳播者」,即將病毒傳染給10人以上的病人,而這篇論文提出不排除「超級傳播者」存在。上述專家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武漢、江蘇、江西等地,都出現一名患者感染超過10人的情況,「超級傳播者」可能已經出現。
  • 英國驚現新冠變異新毒株!傳播力激增!鍾南山提出新課題:環境傳人!
    「(新冠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鍾南山指出,國內疫情防控面臨兩大風險,一是境外輸入,二是新冠病毒通過環境進行傳播。
  • 病毒潛伏期傳染性可能較低
    (健康時報記者 李超然)在6月28日下午舉辦的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27日新增確診病例中一男性為貨車司機兼送貨員,6月13日新發地市場關閉前每日從市場內運送貨物至大興區黃村鎮蘆城工業園區,6月13日之後先後居住在金色港灣商務會館和金洲御府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