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裝修新家具!你可知「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有福氣

2020-12-22 中國質量萬裡行

文/UC資訊 家居

現在人們對自己家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重視了,而對自己新房的裝修無疑是許多人非常重視的一件事。現在許多人在自己家裝飾時外門會去選擇專業的防盜門,但是在房屋內部的門都喜歡自己請有一個師傅打幾扇木門,這樣既能體會到實木門的生享受,又比直接商場買實木門便宜的不止一點半點,而且整個流程,不管是材料選擇還是加工製作都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完成,其質量自己也是十分的放心的。

但是木門木桌這種傳統器物,可不僅僅是材料好,手藝好就行了的,想打造一款符合自己家的家居,還有許多傳統講究你知道嗎。而這些講究都是可以帶來福氣的哦。

其中,這句話一般是農村的木匠說的。在以前的時候,做木匠可是個比較體面的行當,而這句話我以前也聽木匠提起過,其原話是來源於《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指木匠在做活時,這些器具的尺寸!

雖說現成買的家具非常方便美觀,可家裡有木料的還是願意自己打一些家具。老木匠做的家具很結實,是賣的那些不能比的,自家的材料做的都是實木,這樣的能用一輩子。而老話說的「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指著就是老木匠做家具的尺寸。

這些數字,指的是木匠在做活時,這些器具的尺寸。過去人們一般都是請木匠到家裡製作家具,在那時候做木匠也是個比較體面的行當。

凳不離三:

木匠在做木凳時,長度一般以三結尾,如二尺三。這個「三」取自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有忠義之說。

門不離五:

指門的尺寸一般是以五結尾,「五」則代表著五福臨門的意思!

床不離七:

只要在做床時,尺寸都帶個七,就不怕找不到老婆了,有「夫妻和睦,同床偕老」的意思。

木匠打床的時候一般都會在尺寸和結構上留七,比如:床板由七塊小的木板做成、床的寬度二尺七等。古代做床的尺寸,也是很講究的。一般都為「三尺七、四尺七、五尺七,用現在的術語就是1米2多、1米5多、1米8多。

床不離七:七諧音通妻,只要在做床時,尺寸都帶個七,就不怕找不到老婆了,也有夫妻和睦,同床偕老的意思。所以,木匠在做床時一般都是二尺七寸,雙人床多為四尺五寸七!

棺不離八:在過去,農村做棺材都是八尺,八諧音通發。有升官(棺)發財的意思。也是圖個吉利!

桌不離九:古代的桌椅一般以八仙桌為主,無論桌子的邊長和高度都要講究九,且九諧音通酒,寓意著主人待客熱情,桌子上少不了酒的意思!

其外,還有凳不離三:木匠在做長條木凳時,長度一般以三結尾,如二尺三。這個三取自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有忠義之說!

門不離五:指門的尺寸一般是以五結尾,五則代表著五福臨門的意思!

怎麼樣,是不是不單純只是木製品家具那麼簡單,古人就知道,這些家具一做出了往往就是會陪伴自己一生的,在其中寄託了美好的願望和期許也是對自己以後生活一種期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信息,請以實際情況為主。首先感謝原作者的辛勤創作,轉載只是為了更好的傳播新聞資訊之目的,未與作者取得聯繫,如有侵權,請原作者速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刪稿

相關焦點

  • 流傳的俗語「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有何寓意
    流傳的俗語「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有何寓意小時候,二舅就常常給我們念叨「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些名句子,我們聽得耳朵都快起繭子了。二舅是個木匠,在八九十年代的農村非常地受歡迎,他走街串巷給人做家具,割門窗。在有點兒閒的時候,還會雕刻一些生活工藝品,比如月餅模,犀牛望月等等。二舅說,「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這是一種木匠文化,是從他們的老祖魯班爺那裡傳承下來的,說的都是各種木工活的尺寸講究。
  • 農村老話「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是何意思?
    這本史書記載了魯班發明的所有工具,和木器家具的製作過程以及規矩規格,成為歷史上的所有木工師傅的教科書。所以農村俗語「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都是依據魯班這本魯班書記載的木工製作家具的規矩,即木器家具的尺寸規格,而產生的一種農村老話。~~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講究?
    《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而這句過去老木匠在傳藝時經常說的「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其實就是說的是這些器具的尺寸講究。大多取自諧音,寓意吉祥。圖 | 方形抹角文竹凳 清中期「門不離五」,農村做門無論大小寬窄,其尺寸末尾數一般離不開「五」,象徵「五福臨門」之意。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講究?
    《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過去老木匠在傳藝時,經常說的「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其實就是說的是這些器具的尺寸講究。大多取自諧音,寓意吉祥。這些有趣的俗語老話,有一定的專業性,照此打出的家具不僅實用,也凝聚了歷代木匠的智慧。每個數字,都有其獨特的寓意,萬事圖個吉利,寄託了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凳不離三「凳不離三」,是指做長條木凳時長度的末尾一般要帶一個「三」數,如二尺三、四尺三等。
  • 農村老話「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如何理解?
    農村老話:「凳不離三、門不離五、箸不離六、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非常有道理,充滿了古人美好祝願與智慧。但是隨著現代西式的家具的引入,這些富有著美好寓意的文化正在逐漸消失。很多方言裡面是不分平翹舌的。是不是離了三的凳子真的會不穩,這個無從得知。但就以前卯榫結構不用一根釘子的木頭凳子,比現在很多靠膨脹螺絲組裝的西式實木桌椅要耐用得多。同理,國人忌諱四,所以很少有物品長度裡帶四的。「門不離五」,門的尺寸裡都得帶上五寸。
  • 農村木匠的老講究「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講的什麼?
    經常聽人們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最開始並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只當是生活中的某些規矩。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家裡面打造家具才知道了這句話講的是什麼。在農村裡依然還保留著木匠的這樣傳統職業,雖說現成買的家具非常方便美觀,可家裡有木料的還是願意自己打一些家具。老木匠做的家具很結實,是賣的那些不能比的,自家的材料做的都是實木,這樣的能用一輩子。
  • 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
    
  • 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
    1、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凳不離三:木匠做凳子的時候,長度以三結尾,比如二尺三。是說坐在一條凳子上的,都是兄弟,有桃園三結義的說法,象徵著團結友愛。門不離五:指門的尺寸一般是以五結尾,「五」代表五福臨門的意思!床不離七:木匠只要在做床時,尺寸都帶個七,有「夫妻和睦,同床偕老」的意思。
  • 農村人說「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有道理嗎?
    對我來說,最感興趣的還是關於手藝類的俗語,比如下面這則俗語「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農村的小夥伴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老話說的好「家有萬貫,不如一技在身」之前在農村,成年的男子基本上都要學習一本技術活,有學補鍋的,有學打鐵的,有學挖井的等等,不過在眾多的手藝中,最受到歡迎的一門手藝卻是木工,許多人十幾歲時就開始學習了這門手藝,畢竟在當時,這門手藝活多,賺錢多。無論板凳,桌子,木叉,木耙,簸箕,蓋房,都離不開木工之手。
  • 老祖宗的講究: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
    書裡面有一句話,「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經常被過去的木匠掛在嘴邊。這句話既體現了《易經》的原理,也有美好的寓意,老祖宗生活中處處講究吉利、吉祥,把追求幸福的願望寄托在身邊的一器一物上。
  • 古人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啥講究?處處皆學問
    古人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啥講究?處處皆學問在木匠行業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似乎這些數字代表了一項鐵律。再來看第二句「棺不離八」,出門若是遇到了喪事,想必你一定會想:真不吉利,其實棺材還真不是一個晦氣之物,棺材又稱喜材,暗合吉祥之意。
  • 農村木匠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有什麼講究?
    像每次做凳子的時候,老木匠量過尺寸後,這些數字的最後一定要有個三,例如二尺三、四尺三等,做桌子的時候,截取尺寸的最後一個數字一定是九,做床的時候,這個數字七出現的次數就多了,剛開始的還沒注意,不過聽得多了,總免不了好奇心,就趁著師傅不忙的時候問了一下原因。
  • 老話說:「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啥意思?
    1、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  凳不離三:木匠做凳子的時候,長度以三結尾,比如二尺三。  門不離五:指門的尺寸一般是以五結尾,「五」代表五福臨門的意思!  床不離七:木匠只要在做床時,尺寸都帶個七,有「夫妻和睦,同床偕老」的意思。  桌不離九:古代的桌椅一般以八仙桌為主,無論桌子的邊長和高度都要講究九,「九」諧音通「酒」,寓意著主人待客熱情,桌子上少不了酒的意思!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古人和7、8、9咋就槓上了?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古人和7、8、9咋就槓上了?喜歡有溫度和深度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歷史大基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一直在延續著,那麼數字的出現也是古代先輩們所提出來的。後半句的意思是這樣的,在古代能夠活到60歲已經算是比較高的壽命了,那麼9又是一個極數,所以到了60歲以後遇到9倍數的生日都認為是不吉利的,例如63歲和72歲等。除了上面的以外,還有這樣的一句話曾被古人說過「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怎麼又和7、8、9槓上了呢?在這裡所出現的數字既沒有指數量也沒有指年齡,那麼到底指的是什麼呢?實際上指的是尺寸。
  •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說的在理嗎?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說的在理嗎?俗語是一種比較口語化的語言,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運用到。它是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摸索不斷總結出來的,通俗易懂很容易被大家記住。俗語常常被大家稱為常言,俗話。
  • 民間有句順口溜:「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什麼意思?
    比如說這一句順口溜「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大家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了解了解!其實這句順口溜是以前的時候學木匠的人入門的時候,師傅們會傳授給這些徒弟們的一門技術語言!過去的時候,農村人家裡所用的家具基本上都是找木匠打造出來的,所以那個時候,木匠這個行業也十分是十分吃香的了,有的時候農民建房子也需要找木匠來幫忙。不少農村人都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學木匠,而在學木匠入門的時候,這句口訣是必須要知道的!最近才聽到這句,還挺新鮮的。
  • 農村人常說「凳不離三,床不離七,桌不離九」是什麼意思?
    在以前的農村,家裡面的家具基本上全都是請木匠來打造的,所以在那時候農村的木匠是個非常的吃香的,而木匠在打造一些家具的時候對大對數家具的尺寸一般都有一定的要求,特別是農村比較常用的桌椅板凳和床這人些物件,對於尺寸更是講究,在農村就有這樣的一種說法:「凳不離三,床不離七,桌不離九」這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和木匠有什麼關係?
    而有這樣一句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實際上這句俗語的由來還要從漢字諧音中開始,接下來我們把這句俗語分開來看,一段一段進行研究。首先是第一句「床不離七」。「床」這一物品的使用在我國是有著深遠的歷史的,在1957~1958年發掘的河南信陽長臺關中就出土了中國最早的床。
  • 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意思?數字外別有深意
    文/老吳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意思?有人認為農村的俗語也淺顯,根本不需要深入去研究,基本上一聽就知道在講什麼?但農民的智慧真的可以讓你這麼小瞧的嗎?老吳今天說的這句俗語,十個中有八個不懂得內在的含義,不信你來試試。這俗語就是「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 「桌不離三,門不離五」 為什麼是3和5?古人真實的意圖是什麼?
    在民間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你們有沒有聽說過呢?吶,為什麼是3579呢?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在民間,關於此的解釋很多,但是無論哪一種解釋,3579都指的是這些物件尺寸的尾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