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各地七夕習俗

2020-12-22 獸哥奇葩說
牛郎織女

七夕是我國傳統節日,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小夥伴們都知道牛郎織女的故事。那你知道各個地方有哪些習俗嗎?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

1、香橋會

在江蘇宜興,有七夕香橋會習俗。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長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裝上欄杆,於欄杆上紮上五色線製成的花裝飾。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後將香橋焚化,象徵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這香橋是由傳說中的鵲橋傳說衍化而來的

2、接露水

浙江農村,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3、拜七姐

七月七的七娘會,廣東多稱「拜七姐」,閩臺即稱為「拜七娘媽」。在新中國成立前,「七夕」是靚女們的盛大節日。舊時代靚女們向七姐「乞巧」,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其實所謂「乞巧」不過是「鬥巧」。廣東舊時過七巧節是非常熱鬧的。宋人劉克莊曾有詩詠道:「瓜果跽拳祝,喉羅樸賣聲。粵人重巧夕,燈光到天明。」在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各種奇巧的玩品,用通草、色紙、芝麻、米粒等,製成各種花果、仕女、器物、宮室模型等物。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浸,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或組織大家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豔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繡等,琳琅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製作精巧。傳統「七姐誕」慶祝儀式由農曆七月初六晚開始,為期一至二晚。不同地方慶祝「七姐誕」的儀式各有不同特色。「七姐誕」乞巧習俗在東南亞地區也很流行。

拜七姐

在廣州,無論貧富之家,姑娘們都會梳妝打扮,點上香燭,「先期備辦種種奇巧玩品,並用通草、色紙、芝麻、米粒等,製成各種花果仕女器物宮室等(見《廣州歲時記》)。廣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參加,但新婚後的新娘在過第一個七夕時,要舉行一次「辭仙」儀式。據《廣州市志》卷十七所載,初七日,舊俗還有女子泛舟遊石門沉香浦的活動。遊艇用素馨花、茉莉花裝飾,稱為花艇。她們信此日為「仙女淋浴日」。東莞七夕拜七姐」,民間傳統的乞巧拜七姐祈福儀式,儀式包括上貢品、淨手、上香、拜祭等環節。有的地方在七夕之夜,靚女們在月光下擺上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瓜子等祭品;又有鮮花幾朵,束紅紙,插瓶子裡,花前置一個小香爐。圍坐在桌前默念自己的心事,像織女星許願。「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裡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合舉辦。約好參加拜織女的少婦、少女們,齋戒一天,沐浴停當,準時都到主辦的家裡來,於案前焚香禮拜後,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著織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等,都可以向織女星默禱。廣州天河區、番禺區、黃埔區一帶把七夕節稱為「七姐誕」,又叫「七娘誕」、「擺七娘」、「拜七娘」,是嶺南古老乞巧民俗的存續。七夕之日,由社區組織「拜七娘」儀式,祭拜對象除了牛郎、織女二星,還有織女的6個姐妹。社區女性展示手工藝製品,是「擺巧」活動的主要內容。

在福建閩南、浙江溫嶺和臺灣等地即稱為拜「七娘媽」,七娘媽又稱七星媽、七星娘娘、七星夫人、七娘夫人等,為織女星化身。七夕是「七娘媽」的誕辰日,民間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媽這一被奉為保護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每年這天,人們三五成群到七娘媽廟供奉花果、脂粉、牲禮等。這天,臺灣民間還流行一種「成人禮」,即孩子長到滿15歲時,父母領著他帶著供品到七娘媽廟酬謝,答謝「七娘媽」保護孩子度過了幼年、童年和少年時代。在這一天,臺南地區要為16歲的孩子「做十六歲」,行成人禮。有的家長除了在七夕節這天祭謝「七娘媽」之外,還專門為孩子舉行成人禮的事而宴請親友,慶賀一番。閩南、臺灣民間七夕雖不很重乞巧,但很看重保健食俗。每到七夕之際,幾乎家家戶戶要買來中藥使君子和石榴。石塘七夕習俗流行於浙江溫嶺沿海的石塘、箬山一帶,為16歲以下兒童於七夕節之日向七娘媽祈福的傳統民間活動。石塘先民於三百多年前從閩南遷入,此習俗隨之而來,存續至今。主祭者為女性長輩

拜七娘媽

相關焦點

  • 2017七夕情人節是幾月幾日?七夕的習俗民俗有哪些盤點
    2017七夕情人節是幾月幾日?七夕的習俗民俗有哪些盤點  2017年七夕情人節是幾月幾日,2017年8月28日星期一,是中國的情人節。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是我國最浪漫的傳統節日。在古代,人們對「七夕」的重視程度更勝於今天。
  • 七夕被認為是中國最浪漫傳統節日 各地習俗盤點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 「尋愛日 情味濃」兩岸七夕習俗盤點
    「尋愛日 情味濃」兩岸七夕習俗盤點 原標題: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七夕又至,這一首《鵲橋仙》吟來令人動容。
  • 七夕是哪一天?七夕情人節由來及傳統習俗盤點
    原標題:七夕有哪些習俗? 七夕情人節由來及傳統習俗盤點   拜七娘媽   閩南和臺灣的七夕節又是「七娘媽」的誕辰日。民間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媽這一被奉為保護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
  • 各地七夕習俗-七夕—上海頻道-東方網
    臨近七夕就更加忙碌,要湊起一些錢,請家裡人幫忙,用竹篾紙紮糊起一座鵲橋並且製作各種各樣的精美手工藝品。   到七夕之夜,便在廳堂中擺設八仙桌,系上刺繡臺圍(桌裙),擺上各種精彩紛呈的花果製品及女紅巧物,大顯女兒們的巧藝。
  • 各地七夕習俗_讀書頻道_鳳凰網
    各地七夕習俗 廣東——七娘會在廣東,最重視七夕節的是清代、民國年間,並流傳有許許多多有趣的風習。臨近七夕就更加忙碌,要湊起一些錢,請家裡人幫忙,用竹篾紙紮糊起一座鵲橋並且製作各種各樣的精美手工藝品。到七夕之夜,便在廳堂中擺設八仙桌,系上刺繡臺圍(桌裙),擺上各種精彩紛呈的花果製品及女紅巧物,大顯女兒們的巧藝。
  • 尋愛日 情味濃 兩岸七夕習俗盤點
    七夕又至,這一首《鵲橋仙》吟來令人動容。七夕節在當代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含義,這一天大街小巷滿是鮮花和濃情蜜意的小情侶。但是回到最初,其實七夕節與愛情無關。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始於漢朝,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
  • 尋愛日 情味濃——兩岸七夕習俗盤點
    七夕又至,這一首《鵲橋仙》吟來令人動容。七夕節在當代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含義,這一天大街小巷滿是鮮花和濃情蜜意的小情侶。但是回到最初,其實七夕節與愛情無關。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始於漢朝,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
  • 七夕的由來和習俗
    在七夕節到來之際,我們就一起來說一說七夕節的由來。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 七夕情人節由來及傳統習俗盤點
    為牛慶生  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又叫「賀牛生日」。因為傳說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分開後,老牛為了讓牛郎能夠跨越天河見到織女,讓牛郎把它的皮刨下來,駕著它的牛皮去見織女。人們為了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便有了「為牛慶生」的習俗。
  • 2019年七夕是幾月幾號 七夕情人節的由來及傳統習俗盤點
    2019年七夕節是幾月幾號,8月7日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七夕,七夕節的來歷是什麼,七夕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在飲食方面,七夕節有哪些傳統的食物嗎?七夕節的由來及節日起源每年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七夕節始於中國漢朝。
  • 2020年七夕節的習俗由來是什麼?七夕情人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七夕」又名乞巧節起源於中國,是古代一個非常重要的民間節日。七夕節的起源於中國漢代。傳說每年這個晚上,天上的織女和牛郎在鵲橋相會。相傳織女是個心靈手巧的仙女,這一夜,凡間的婦人們便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祈求有美滿姻緣。庭院裡的女人向織女星乞求穿針乞巧,所以被稱為「乞巧」,後來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之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
  • 2017年中國情人節七夕是幾號? 七夕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2017年中國情人節七夕是幾號? 七夕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時間:2017-08-19 11:38   來源:火車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7年中國情人節七夕是幾號? 七夕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2017年中國情人節七夕是幾號?
  • 2019年七夕情人節是幾月幾日 七夕情人節的由來及傳統習俗盤點
    2019年七夕節是幾月幾號,8月7日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七夕,七夕節的來歷是什麼,七夕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在飲食方面,七夕節有哪些傳統的食物嗎?七夕節的由來和起源七夕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
  • 七夕有什麼風俗?趣看各地的七夕風俗
    趣看各地   七夕風俗  每年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七夕源於漢代,盛行於唐宋,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歷史。  七夕節又稱「乞巧節」或「女兒節」,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我國幅員遼闊,因此七夕夜也呈現出了各地不同的精彩。  浙江——七夕香橋會  在浙江嘉興,每年七夕,人們會搭制香橋。
  • 七夕習俗:少女拜織女 讀書人拜魁星
    節日夜晚,人們要抬頭觀看牛郎織女的鵲橋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偷聽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由於地域文化的差異,同一個七夕節,在各地的節日活動內容也各不相同,反正是豐富多彩。不過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這裡略加闡述。
  • 日本的七夕可不是情人節,看了他們的習俗後才知怎麼「過七夕」
    導語隨著七夕將至,中國已經將七夕變成了「中國情人節」,各類商家摩拳擦掌企圖將這個「中國情人節」變成「購物節」。如今中國的七夕已經沒有過去的習俗,然而我們隔壁鄰居日本,則很好的將七夕這個傳統節日傳承下來,現代日本人仍然非常重視七夕節,更視之為每年的五大節日之一。日本七夕是每年陽曆7月7日,不按中國曆法計算。
  • 七夕習俗祈福祭 浙江溫嶺歡度傳統「小人節」
    央廣網台州8月25日消息(記者 謝夢潔 魏煒 通訊員 張欣)8月25日,一年一度的「七夕節」如約而至。當各地都瀰漫著浪漫的氣息時,在浙江溫嶺的一個海邊小鎮上,未滿16歲的漁家孩子們卻過起了屬於自己的「小人節」。
  • 七夕習俗一起學習一下吧
    習俗一穿針乞巧女人們在七夕有向織女乞巧的習俗。舊時,漳州的女人們七夕陳瓜果七盤,茗碗爐香各七數,用針七根,取繡線穿之,以能否穿過及穿過的針數評巧。誰的手藝更好,就能「乞到巧」,獲得好姻緣。清代的《四時竹枝詞》中描寫道「巧在天孫不用猜,女人乞巧亦痴哉。
  • 七夕節的習俗 你知道多少
    七夕節的習俗 你知道多少時間:2020-08-25 11:3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七夕節的習俗 你知道多少 其實在這個節日並非只有約會,它最早是為了祭拜七姐而形成的,老農民都說講究很多。西漢時七夕就流傳起來,到了宋代時則是進入鼎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