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生孩子、養孩子,幾乎是每個女人的人生必修課。時常有人提到女性生育的最佳年齡,很多家庭更是以此為標尺,來計劃【生育】這件事。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往往是計劃趕不上變化。
前段時間,一位【走路生子】的年輕媽媽登上了熱搜。據報導,這位年輕媽媽今年18歲,正走著路,孩子就毫無徵兆的從裙底「掉落」。
對此,很多網友都在討論:「這生的也太快了吧!」「太幸福了,都不用經歷宮縮疼痛」......在感嘆生孩子快的同時,很多人忽略了這位年輕媽媽只有18歲。
網絡上被報導出來的「未成年人懷孕」、「未成年人成為爸爸媽媽」的事件比比皆是。
據《中國青少年生殖健康調查報告》顯示:15歲~19歲女孩中8%有性經歷且多次懷孕率高於20歲~24歲。
可女性到底多少歲生孩子最好呢?據某婦產科專家介紹:年齡太小或太大,都不適合懷孕生子。女性懷孕儘量避開這兩個年齡段,否則傷身體不說,胎兒也跟著遭罪受苦。
臨床醫學從優生優育的角度來講,女性在最佳生育年齡懷孕,可以最大程度降低不良結局的發生率。
從產婦、胎兒的健康角度來說,女性在23-30歲之間懷孕率更高、流產率更低。據了解,20多歲的女性,每個月懷孕的機率為20-25%;而自然流產率只有5-10%。此年齡段出生的胎兒更健康。
而超過35歲以後,女性的生育能力會下降,每月的懷孕機率大致為10%;同時自然流產率會增加到25%左右。
因此,要生娃,得趁早,20多歲真正好,再晚也別超35歲。畢竟,女性懷孕年齡太小或太大,都不好,原因在於:
01、孕婦:懷孕年齡太小或太大,產後併發症風險高
據美國研究人員對700多萬住院人口統計,發現出現併發症的孕產婦與年齡息息相關:年齡很大或年齡很小,出現產後併發症的風險都會增高。而在【最佳生育年齡】期的女性,發生風險的概率相對較低。
從孕產相關併發症與年齡的曲線圖上,可以明顯看出:11-14歲懷孕的女性風險最高(未成年懷孕需謹慎);其次是大於等於40歲的女性;而30-34歲懷孕的女性,風險最低。
·關於低齡女性(低於20歲)懷孕
從理論上來說,女性月經來潮後即有懷孕生子的能力。在古代,女孩子一般在13-15歲左右就開始結婚生子,但此階段的女孩子,大多身心發育不成熟,因此並不適合生孩子。
究其原因:①骨盆發育不完善,若胎位不正,很容易出現難產,同時也不利於產後恢復;②心理不成熟,同時經濟較拮据,在照顧孩子和養孩子方面壓力大;③易患婦科病,據統計:生育過早的女性,患各種婦科疾病的概率會明顯增加。
·關於高齡女性(高於35歲)懷孕
在臨床醫學上,無論是否為首次懷孕,只要年齡超過35歲,就會被劃為高齡產婦的範疇。據相關資料顯示,高齡產婦懷孕,產後併發症風險增加,比如患高血壓、糖尿病的概率幾乎為適齡孕婦的2-4倍。
據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表明:首次生育年齡高於35歲的女性,乳腺癌的發生率就明顯高於適齡孕產婦。同時,高齡產婦因為盆腔、子宮及產道的收縮力不夠,很容易發生難產。
02、胎兒:懷孕年齡越大,胎兒畸形概率越高
有研究人員就染色體異常發生率與年齡的關係,調查了眾多孕產婦,做出了【染色體異常發生率與年齡】的曲線分布圖。可以明顯看出:
19-21歲懷孕的女性,染色體異常發生率最低;35歲之後懷孕的女性,染色體異常發生率呈持續增高的趨勢。
·關於高齡產婦(高於35歲)生下的胎兒
有人將女性的卵子比作食品,女性的年齡比作保質期。[出廠]20年和[出廠]35年的卵子質量不一樣,[出廠]45年的卵子基本上就已經過了保質期。
臨床醫學也表明:隨著女性年齡的增長,生育能力會下降,自然流產及唐氏症候群比率會增加。據相關資料顯示:35歲以上女性的流產率高達4%-5%,40歲以後的流產率高達13%-15%。
女性年齡越大,卵泡在卵巢中積存的時間就越長、染色體發生異常的概率就會增加。據資料顯示:先天痴呆兒的發病率在25-34歲孕婦中僅為1/1350,而在35-39歲孕婦中,則高達1/260;40歲後懷孕時,胎兒的染色體異常發生率為1/62,47歲是1/10,49歲是1/6。
換句話來說,就是49歲後懷孕生下的孩子,每6個中就有1個染色體異常。
·關於低齡產婦(小於20歲)生下的胎兒
生育過早的女性,由於自身發育不完整,雌激素尚未穩定,懷孕後早產、胎兒畸形的概率明顯高於適齡產婦。
同時,低齡產婦對孕產知識匱乏,不注重飲食營養,很容易造成胎兒發育不良,造成出生後體重過輕。
總而言之,為了產婦不遭罪,胎兒不受苦,女性懷孕儘量避開[低齡,即20歲以前]或[高齡,即35歲以後]兩個年齡段。準確的說,最好在25-35之間懷孕生子。
互動話題:你是多少歲生的孩子呢?
聲明:配圖均來源於網絡,與本文內容無關;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