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
這年頭的騙子都是「演員」
今天是「你領導」,明天是「你爸」
後天又成「公檢法」
簡單點~ 騙人的方式簡單點~
你又不是個演員
別設計那些情節
相比於詐騙套路
小編覺得傳銷更加防不勝防
譬如這種
誘導式「暴力傳銷」↓
今年3月底,武漢26歲的彭先生通過微信「漂流瓶」認識了一位22歲的女子劉某梅。對方主動添加微信聊天,很快,雙方開始網戀。4月底,劉某梅邀請彭先生來長沙遊玩,甚至讓他來長沙找一份工作。4月30日,彭先生趕到長沙,劉某梅帶他吃飯、看電影後,邀請他去看一看她的住處。不料,彭先生剛跟隨其進入芙蓉區高嶺小區一套房內,就被多名男子摁到牆上。在隨後的幾天裡,他身上財物被搶走,還遭受毆打,並一直被非法拘禁在該房內。直到5月6日,他以自殘方式咬傷自己的手腕,血流不止,該團夥在次日才將其放走。
當月,長沙市公安局芙蓉分局馬王堆派出所打掉一個涉嫌傳銷、非法拘禁、搶劫、詐騙的涉惡團夥,抓獲團夥成員18人,依法刑事拘留18人,破獲系列案件12起,成功解救受害人13人。
這種
微信群理財騙局↓
2017年3月18日,農業銀行寧鄉玉潭支行工作人員發現有多名年齡較大的群眾來支行要求開通網銀,問其原因均是通過朋友介紹進入了所謂「中國夢」的微信群,入群後被要求開通網銀且還要向卡內存錢。這引起了工作人員警惕,並及時通知玉潭派出所民警到現場進行勸阻。經查,早在2016年已有群眾通過警民聯合網絡詐騙舉報平臺—獵網平臺舉報「中國夢項目」涉嫌傳銷。該騙局使用微信作為傳播路徑,以高額回報作為誘餌,吸引受害者主動上鉤。
大家都知道,傳銷活動危害巨大,被國家明令禁止,但在利益的驅使下,傳銷活動仍然屢禁不止。
雖然傳銷的模式並不複雜,但普通人往往難以辨別,而網際網路與傳銷的結合,則進一步增加了識別難度。
傳銷是指組織者發展人員,通過對被發展人員以其直接或者間接發展的人員數量或者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或者要求被發展人員以交納一定費用為條件取得加入資格等方式獲得財富的違法行為。
傳銷的本質是「龐氏騙局」,即以後來者的錢發前面人的收益。往往是披直銷的外衣來吸引參加者騙取財物。
目前出現新型傳銷,不限制人身自由,不收身份證手機,不集體上大課,而是以資本運作為旗號拉人騙錢,在微信朋友圈發布豪車、奢侈品、穿金戴銀等方式,用金錢吸引,讓你親朋好友加入,最後讓你達到血本無歸的地步,就是一種新型騙局。
傳銷是社會的毒瘤!!
為了避免讀者上當受騙,
根據騰訊新聞、微信安全、
較真平臺等權威內容,
歸納發布以下涉及傳銷名單。
民警提醒廣大市民:
這些都是傳銷!
沾上就血本無歸!
千萬別「入坑」
如果發現你的家人或者朋友
參與了這100多家傳銷
也應該提高警惕
第一時間選擇報警
擴散出去,讓更多人看到!
來源:綜合寧鄉公安、福建日報、長沙晚報
編輯:杏子
——END——
湖南日報社旗下新媒體,湖南人專屬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