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時「貪玩」沒關係,若他有四個特質,未來多半會成為學霸

2020-12-22 西紅柿媽媽

|西紅柿媽媽

今年孩子上五年級了,學習上到了分水嶺的時候,家長們一個個猶如偵察兵,格外關注孩子們在班級的排名。

這不,原本在班級排名中等的小柯同學,今年一下子竄到了班級前五名,令全班家長大跌眼鏡。班主任夏老師在家長會上好好表揚了小柯一番,小柯可是班裡出了名的貪玩的孩子,一二年級時讓老師傷透了腦筋。

夏老師是學校年級組的學科帶頭人,能得到夏老師認可的孩子,未來大都很有出息,我和兩外兩個寶媽私下找夏老師聊了起來。

夏老師告訴我們,小學是孩子學習興趣和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家長們不必過於焦慮孩子們貪玩,若孩子有這樣幾個特質,大多未來會成為「學霸」。

特徵一:有強烈的好奇心

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兩類孩子,有些孩子玩過的玩具可以保存得完好無損,而有些孩子卻三下五除二把玩具拆得四零八落。在大多數家長的眼裡,前者是個好孩子,後者卻是「敗家子」。

然而等孩子們長大後,這兩種孩子的未來就很不一樣了。那個把玩具保存得完好無損的孩子,通常過著循規蹈矩的生活,成績平平穩穩。而那個喜歡拆玩具的孩子卻能成為後起之秀,給人意外的驚喜。

這是因為那個喜歡拆玩具的孩子是有著強烈的好奇心的,強烈的好奇心是驅動成功最為重要的品質之一。有了強烈的好奇心,孩子們不僅會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習,還會根據自己的探知需求,將零散的碎片時間疊加起來學習。正可謂是,「日子是不值錢的,可疊起來便成了黃金。」

特徵二:時間管理能力強

有些孩子做作業特別磨蹭,做半個小時就去上個廁所,或吃點東西,原本預計兩個小時可以完成的作業,硬是拖到了四個小時都做不完。

而有些孩子看似比較貪玩,做起作業來卻一點兒都不含糊。原本需要兩個小時完成的作業,他一個半小時就做完了,自己省下來的時間用來玩耍,這又何嘗不可呢?

夏老師說,從小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非常重要。家長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著手:

1. 幫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日常生活中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孩子們的日常洗漱穿衣吃飯等生活習慣就要養成速戰速決的習慣,拒絕拖拉懶散。

2. 學會情緒管理

孩子們如果能從小養成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可以減少由於不良情緒導致的學習效率低下的情況。

科學研究表明,那些高智商的孩子表面上往往表現得比較健忘,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大腦會自動屏蔽一些他們認為不重要的事情,從而不讓這些事情幹擾自己的情緒,讓自己能夠更加專注地學習。

這裡夏老師也給大家推薦了一套名為《別插手讓孩子獨立合理安排時間》的書籍,這本書共分為3冊。這不僅是一套教會孩子們如何做好時間管理的書籍,更是一套兒童情緒健康管理全書,讓孩子從情緒健康時間學習,獨立的自我管理。

這套書對0-12歲的孩子都非常適用。這套書分為三大模塊:

時間管理,培養孩子良好生活習慣,高效率完成自己應做的事情,積極解決孩子學習拖拉的問題。讓孩子學會作息管理以及排序管理,成為時間的主人,在有限的時間內創造奇蹟。

情緒管理,書中科學解析兒童九大情緒問題,作者以情景還原的方式巧妙地指導父母在生活學習中如何妥善處理孩子的各種棘手問題,從而培養出處事高效的好孩子。

這套書原價126元,現一本39.9元,三本活動價68.8元,感興趣的家長朋友們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特徵三:會自我反思

其實孩子們本不會撒謊的,孩子們撒謊往往是自我保護的表現,他們害怕受到家長的責備,因此常常將自己做錯的事情推脫出去,久而久之就養成了撒謊的習慣。

而有些孩子卻絕然不同,他們會做自我反思,總結事件中自己和對方的錯誤,選擇更為合適的處理方法。

比如一次考試結束後,班上三分之二的孩子會認為自己的問題在粗心上,然而老師們認為粗心是孩子們學習上最大的藉口,粗心的實質就是知識掌握不牢固。

而那些具有學霸潛質的孩子卻從不把粗心當作理由,他們會認認真真在錯題本上反思具體哪個知識點掌握不牢固,從而提出解決辦法,讓同樣的錯誤不會犯兩次。

特徵四:抗幹擾能力強

大表哥是清華大學的高材生,他從小的生活環境卻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好,大姨和姨父早年下崗後一直從事夜市生意,晚上總是帶著表哥出攤,表哥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擺上一套桌椅便可以安心學習。

很多孩子常常抱怨沒有清淨的學習環境,而那些有學霸潛質的孩子卻能鬧中取靜。抗幹擾能力強實質上是孩子們的專注力較強。

而專注力的培養更要從娃娃抓起,可以嘗試以下辦法來提高:

①限定時間: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完規定的事情,潛移默化地向孩子傳導「要一心一意完成任務」的信念,一旦孩子養成了專注的習慣,未來學習上自然會事半功倍。

右腦開發練習:比如大聲閱讀訓練,讓孩子每天大聲朗讀20分鐘,漸漸做到不漏讀,不錯讀,不斷句。這個過程實際上是在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口眼協調能力,從而提高孩子們的專注力。

②做遊戲:家長們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們做一些專注力訓練遊戲比如找差異,走迷宮,比大小等等,在遊戲中給予孩子充分的鼓勵和適當的幫助,不但有助於增進親子關係,更有助於孩子專注力的培養。

這裡推薦一本名為《99遊戲提升孩子專注力 早教書 打好學習基礎增強觀察力》,這本書由著名臺灣兒童心理師設計,家長們只需要每天堅持至少練習10分鐘,就能看到孩子明顯的變化,使孩子們注意力更持久,抗幹擾能力更強,培養全神貫注。

本書遵循專注、持續調控、提升注意力三部曲,讓孩子在愉悅的情緒中反覆練習和學習,啟動大腦的專注力培養系統。

這套書大中童都適合,三歲以上的小朋友們都很喜歡。

它包括:

1、99個迷宮遊戲。讓孩子通過自行觀察迷宮,找出路線,從發現錯誤到自行改正的模式中培養起獨立思考的能力。

2、99個塗色遊戲,本書在遊戲區內由左至右,從上到下的搜尋同一個數字,就可以將所有的數字區塊都塗到,非常有趣,不僅可以培養持續專注力,還提高控制衝動的能力。

3、99個連連看遊戲,旨在鼓勵孩子邊連線邊說出數字,學會正確的認數並記憶方,從而鍛鍊孩子們的專注力,增強手眼協調能力。

這本書原價75元,現活動價格68.8元,通過下方連結便可購買。

寶爸寶媽們,你們家娃有以上學霸的潛質嗎?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如果孩子從小有這4個特質,即使平常很貪玩,未來也可能成為學霸
    夏老師告訴我們,小學是孩子學習興趣和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家長們不必過於焦慮孩子們貪玩,若孩子有這樣幾個特質,大多未來會成為「學霸」。 特徵一:有強烈的好奇心 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兩類孩子,有些孩子玩過的玩具可以保存得完好無損,而有些孩子卻三下五除二把玩具拆得四零八落。在大多數家長的眼裡,前者是個好孩子,後者卻是「敗家子」。 然而等孩子們長大後,這兩種孩子的未來就很不一樣了。
  • 孩子身上若有以下特徵,將來很容易成為學霸,即便貪玩也沒關係
    不過,孩子能不能成為學霸,可和家長有沒有時時刻刻監督、不讓孩子玩沒多大關係。若是孩子身上有以下特徵,即便貪玩也可能是學霸。孩子的好奇心越重,他就對獲得知識越感興趣,也就是會有較強的求知慾。所以好奇心重的孩子,往往更喜歡主動看書、查資料、學習,而知識是無窮無盡的,好奇心重的孩子會越學越好奇,學到的東西也就越多!
  • 有以下特徵的孩子,大多是「潛在學霸」,就算現在貪玩也沒關係
    像我家孩子剛上小學的時候,就比較貪玩,雖然我嘴上說著孩子年紀小貪玩也正常、孩子開心比什麼都重要之類的話,但是每次考試前後也還是會著急、上火、焦慮……對虧了孩子的班主任特別負責任,經常和我們這些家長溝通,還特意跟我說了一些「潛在學霸」的特徵,讓我放心了不少。
  • 有這3個特徵的孩子,天生就是學霸,貪玩也沒事!父母不用擔心
    幾乎所有地家長都很關注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孩子學習好不僅意味著他更優秀,也可以代表他的未來或許會有更多的選擇,所以家長們都想讓自己的孩子變成學霸。在督促孩子成為學霸的過程中,家長們採取了各種各樣的方法,給孩子報興趣班、啟蒙班、買各種啟智用具等,一切的目的都是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讓孩子變成名副其實的學霸。
  • 有這些特徵的孩子,大多是「隱藏學霸」,就算小時候貪玩也沒事
    有資深教師表示,孩子將來能否成為「學霸」,我們是完全可以通過孩子小時候的一些表現看出來的,哪怕孩子非常貪玩,其實也沒有太大的關係。舉個例子,記得在我以前做老師的時候,就有這樣一個學生。這個學生和其他孩子不一樣,從小就非常調皮,讓他媽媽操碎了心。
  • 孩子從小有這些特質,很可能是潛在的「學霸」,家長要注意培養
    人人都知道,王思聰有個富翁老爸,甚至不少人暗地裡嘲諷他,投胎技術好,「不就是有個有錢的爹嗎,有什麼了不起?」然而,打臉的是眾人並不知情,王思聰不止是「熱搜釘子戶」,更是實打實的學習精英。那麼,他成為學霸,獲得事業上的成功,這些都是早晚的事。其實,不止是王思聰,在我們身邊的一些小孩子,只要具備一些素質,有著一些典型的特質將來都有可能成為學霸,成為某個領域的佼佼者。身為家長,要在發現後,及早引導孩子,幫孩子規劃好個人發展方向,陪孩子進步。
  • 孩子從小有這些特質,很可能是潛在的「學霸」,家長要注意培養!
    文|西紅柿媽媽學霸這個詞,作為網絡用語,指著是一些刻苦學習,學識豐富,並在某一領域取得某些成績的人。真沒想到,一直以「富家公子」身份,活躍在網上的王思聰,竟然是個典型的學霸。人人都知道,王思聰有個富翁老爸,甚至不少人暗地裡嘲諷他,投胎技術好,「不就是有個有錢的爹嗎,有什麼了不起?」
  • 別不信,天生是學霸的孩子,從小都有這些特質,對照你家看看
    同是一個班的學生,老師傳授同樣的課程,為什麼孩子的學習成績有這麼大的差異呢? 有的孩子成為的學霸,有的卻成為了學渣,而且家長們總喜歡將原因歸於孩子不努力學習,總想著為他報各種各樣的補課班,但最後的結果也不盡人意。
  • 孩子有這4種表現,學習能力通常不錯,即使貪玩也後勁十足
    孩子貪玩成學渣,到高年級後竟逆襲成學霸,老師:學習效率更重要小明是一個很貪玩的孩子,剛上小學的時候,小明媽沒少因為孩子的成績差,而被老師請喝茶,小明媽上學時可是名副其實的學霸,也不知道怎麼到兒子這就「基因突變」了。
  • 孩子會不會成為學霸,就看這3個特質,你家孩子中槍了嗎?
    孩子會不會成為學霸,就看這3個特質,你家孩子中槍了嗎?但其實往往能成為學霸的孩子,都是有以下3種特質的。1、 善於思考,不懂就問。這類孩子從小父母就會告訴他們不懂的問題就要勇敢問出來,不要害怕問題太簡單,讓自己出洋相,因為人對所有的事物都有一個陌生到熟悉的過程,父母要多多鼓勵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有信心,這類孩子經常在上課的時候也會主動問老師問題,並且每天老師在講課的時候,會思考課題的內容,這比死記硬背好太多了,並且孩子經常思考對腦力發育也非常好。
  • 「學霸」孩子大多都有4個特徵,偶爾貪玩也不要緊,你家娃佔幾條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學霸,畢竟學霸這個稱呼,就說明學習能力優異於同齡人。只不過,也正是因為學霸的可貴之處,因此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成為學霸,不過最近就有育兒專家表示,其實要成為學霸要有以上幾個關鍵特徵。
  • 「學霸」孩子大多都有4個特徵,偶爾貪玩也不要緊,你家娃佔幾條
    只不過,也正是因為學霸的可貴之處,因此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成為學霸,不過最近就有育兒專家表示,其實要成為學霸要有以上幾個關鍵特徵。這名育兒專家觀察過數百名學霸,從他們身上的共同特徵得出這樣的總結:學霸孩子大多都有這四個特徵
  • 擁有這3種特質的孩子,更容易成為學霸
    能成為學霸,比較好的孩子底層特質大抵相同。 1.耐心 沒有耐心的孩子,無法忍受學習漫長的痛苦,甚至堅持背誦幾天英語單詞都做不到。
  • 小時候有這3個「特徵」,將來多半能成「學霸」,你家孩子有幾個
    ,為將來成為學霸打下良好的基礎。多的學霸都有三個共同的「特徵」,也就是說你家孩子若有這三個特徵,那麼好好培養,長大後多半是個學霸。所以我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會為他進行專門的記憶力訓練,像一天當中孩子會有2個記憶力最好的時間,分別是早上起床後和晚上睡覺之前
  • 能成為「學霸」的孩子,從小就有這4個明顯特徵,家長要多留心
    在這個社會中,孩子長大想要出人頭地,在沒有錢沒有背景的情況下,只有學歷才能讓你走上人生巔峰,所以,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都很看重,俗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上學能不能成為學霸從小就有徵兆,如果你孩子有這4個明顯特徵,家長偷著樂吧!
  • 一個有大格局的人,會有這3個特質,你若有一兩個就不會差
    那麼,何為「有大格局」者呢?通常來說,一個有大格局的人,會有這3個特質,你若有一兩個就不會差——特質1:大氣做人,灑脫做事非大氣無以駕馭,非大氣無以大成。只有視野開闊,理念創新,思路清晰,行動堅定,就能大氣做人,灑脫做事。
  • 不必成為學霸,擁有這種特質的孩子,長大後更加幸福
    導讀:不必成為學霸,擁有這種特質的孩子,長大後更加幸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不必成為學霸,擁有這種特質的孩子,長大後更加幸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爸爸若有這4個特質,不僅孩子將來有出息,妻子也會倍感幸福
    而有這4個特質的父親,不僅孩子將來會有出息,妻子在家裡也會倍感幸福,來看看你家佔了幾個吧!爸爸身上若有這4個特質,培養出來的孩子將來會很有出息1. 會抽出時間陪伴家人抽出時間陪家人,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當爸爸這麼做的時候,全家都會感覺到溫馨,孩子也會更有安全感。2.
  • 身上有這幾個特質的孩子,未來會大有作為
    一個人是否成功,除了努力還需要天分,努力誰都可以堅持,但是天賦並不是誰都有的,孩子身上有這些特質,說明未來會大有作為。"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需要依靠父母來生存,潛移默化,父母的思想舉止會複製到孩子的身上,但是當你發現,與孩子溝通中,孩子會反駁你,提出自己的想法時,說明你的孩子十分的有主見。有主見就代表著,有獨立的思考和判斷能力。而有主見的孩子在未來,會如磐石般穩紮穩打,不會隨別人的想法目光改變自己,內心堅定,大有作為。
  • 「我現在就期望TA能做個快樂的普通人,不是學霸也沒關係!」
    父母一時難以面對這樣殘酷的打擊,更難以接受這樣的現實。虹的母親最後說:「現在,我只希望女兒能做一個身心健康的普通人,不是學霸也沒關係。」02、患有「三高」的家長和這位好友一樣,我也心痛不已。03、身心健康的普通人「現在,我只希望女兒能做一個身心健康的普通人,不是學霸也沒關係。」痛定思痛之後的幡然醒悟,虹母親的這句話,在我接觸的父母中,不是第一次聽到,但我真的特別希望是最後一次聽到。「明老師,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