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善真的被人欺嗎?孔孟:功利心在作怪

2020-12-17 顏小二述哲文

文|顏小二述哲文

當我們的善意被「辜負」的時候,當我們好心幫忙卻惹一身騷的時候,我們往往會抱怨兩句:真是人善被人欺。

其實抱怨歸抱怨,相信大家都沒有否定「人當向善」這一觀點的意思。

但是「人善被人欺」這句近乎「約定俗成」的話,有時候也會被有心人利用,作為自己自私的擋箭牌。於此,顏小二覺得有必要來議論一下,真的是人善被人欺嗎?

為了讓論證更有說服力,顏小二特地請來了孔子老人家和孟子老人家坐鎮,期待以他們的經典理論,來展現「善」的真正模樣。理解這些理論的過程中,其實也是眼界、心境提高的一個過程,希望各位可以耐心看完。

1、真正與「善」同行的人,不會去期待「回饋」

我們知道,在儒家諸位思想家中,孟子是明確提出「性善論」的,他指明人生來就有「良知良能」,人的「善」是天生的。孟子指出,當人看到陌生孩童落入井中,會心生憐憫,這是人良知良能在發揮作用。

而孟子認為,人與禽獸的差別,就在於人擁有良知良能,也就是所謂的善端。所以在後天生活中,人應當時刻反省勉勵自己,避免後世的物慾讓自己的善端被蒙蔽,繼而縮小自己與「野獸」的距離。啥叫縮小自己與「野獸」的距離?孟子這裡懟人還是很不客氣的,大家可以體會一下。

說了這麼多,其實是想表達一個觀點,孟子指明善是沒有「功利性目的」的,是先天就有的,更是人與禽獸的區別。所以,真正與「善」同行的人,她們對旁人的幫助,往往是自然而然的,不會去期待所謂回饋。

2、「善」是有原則的:即便我們對別人好,也要有原則

同時,古人所強調的「善」,不是無原則去幫助人,抑或者是兩邊不得罪的那種那老好人。早在幾千年前,儒家大先賢孔子就非常憤怒地指出「鄉愿,德之賊也」。

什麼是「鄉愿」?就是兩邊誰都不得罪,在哪兒都是好好先生的人。這樣的人往往沒有立場,無法堅守大是大非的原則。於此,對於「是」的一方,他是好好先生,對於「非」的那一方,他也是好好先生。這樣行嗎?這種「和稀泥」是最要不得的。

和稀泥的人多了,人身上表現出的是期待「美」的熱愛,還是「利己排他」的偏見,就未可知了。

有時候,偏見和熱愛本該涇渭分明,而讓二者模糊了界限的,大抵便是這種「鄉愿」了。有些東西,不可僵化固守,但是有些原則,必須涇渭分明。

所以面對鄉愿,孔子深知其「顛倒是非黑白」的危害性,於是便大罵其為「德之賊」。

於此,我們也能知道,一個與「善」同行的人,他一定是有原則的,在大是大非面前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

3、那麼人善被人欺嗎?功利心在作怪

通過上面的敘述,我們可以知道,首先,真正與「善」同行的人,是不會期待「回饋」的。那麼無「回饋」的期待,便無善意被「辜負」一說。

所謂「欺」,在善意上是不成立的。

只能說強弱關係對比之下,好說話或者說性格軟弱的人,容易被心地不好的而欺負,這是比較現實的一種問題。

其次,我們從上面的敘述也能知道,「善」並不是無條件的,也是有其原則的。

大是大非面前,真正的「善人」,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不會是非不分去幫不該幫的「糊塗忙」。既然一開始就不會去幫「糊塗忙」,何來後面的人善被人欺?

所以真的是人善被人欺嗎?這背後其實更多是自己「善意」被辜負的「功利心」在作怪。真正的善人,一開始就沒有所謂「回饋期待」,更不會去幫「糊塗忙」,所以,真正與「善」同行的人,不會被因善被人欺。

人與人之間的欺負與被欺負關係,往往建立在強弱關係對比之下,這於「善」有何甘?「善」並不弱小,相反很「強大」。

如果一定時期內社會中的「善」很弱小,這之中一定有什麼不正常,各位覺得呢?

《論語》是記錄孔子語錄的一本書,《孟子》則記錄了孟子思想,二位先哲影響中國千年,兩本書中書寫的不僅僅是過去的故事,還有各種修身養德的智慧。如果時間相對較多的朋友,面對時間紛亂有些焦頭爛額的朋友,可以試著讀讀這兩本書。

一來,這兩本書可以幫助我們看到約定俗成背後少數人的「自私」,比如「人善被人欺」背後的功利。有些時候,理解了「背後用意」,一些焦頭爛額的事情處理起來就輕鬆多了。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橫條獲得這本將《論語》和《孟子》合二為一的書。通俗易懂,作為閒暇時翻閱的讀物,還不錯。

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無授權一說,不問自取或做成視頻會全網維權。圖片來自網絡,侵刪(兩周內)。想持續了解更多蘊含哲理的國學知識,想持續從電影、文學作品、人生百態中體察更多人性的高尚與悲俗,可關注@顏小二述哲文哦~

相關焦點

  • 人善人欺天不欺 心善心好終有報!
    善良,是一種高貴,是一種簡單,是一種對人的體諒,實話實說人質樸。一個善良的人,一定是一個心胸寬闊的人。做什麼不會較真,沒有得理不饒人的嘴,沒有藏著齷齪的心。一個善良的人,一定是一個體諒他人的人。不會人前刁難人,懂得為人考慮心眼好,知道幫人難處體貼人。
  • 人善人欺天不欺
    善良的人心胸坦蕩,不會欺天瞞地,也不會耍陰謀詭計。 面對被人欺負時經常一笑了之,不會掛記在心,身心清淨心情愉快,因此也就生活在幸福之中。 邪惡的人卻正好相反,它每時每刻都生活在罪惡的陰影之中。 俗話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人善 人欺 天不欺(深度好文)
    善良的人心胸坦蕩,沒有私心雜念,不會欺天瞞地,也不會耍陰謀詭計,面對被人欺負時經常一笑了之,不會掛記在心,身心清淨心情愉快,因此也就生活在幸福之中。邪惡的人卻正好相反,它每時每刻都生活在罪惡的陰影之中。
  • 人善人欺天不欺 (深刻)
    善良的人心胸坦蕩,不會欺天瞞地,也不會耍陰謀詭計。面對被人欺負時經常一笑了之,不會掛記在心,身心清淨心情愉快,因此也就生活在幸福之中。邪惡的人卻正好相反,它每時每刻都生活在罪惡的陰影之中。此意境只有與天地自然合一之人,才會有深切的體悟。有一首偈頌:「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社會上常講:「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本來是:無度不丈夫!被人錯讀成「無毒不丈夫」,「度」就是度量、氣度。沒有度量的人不能稱為丈夫。
  • 愛不可功利,卻也最讓人功利!
    很多人都會覺得,愛情是自然而然產生的。因為激素和荷爾蒙的衝動,我們會對一個人產生天然的好感。並為了獲得這份悸動,而奮不顧身。 然而激素的分泌,荷爾蒙的衝動,簡單到每個人都可以實現。可真要去愛一個人,很多人卻犯了難。愛,的確是一種能力。所以也就衍生出了和愛情相關的職業。
  • 人善人欺天不欺 (深度好文)
    善良的人心胸坦蕩,沒有私心雜念,不會欺天瞞地,也不會耍陰謀詭計,面對被人欺負時經常一笑了之,不會掛記在心,身心清淨心情愉快,因此也就生活在幸福之中。兩柱有一副對聯是:「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讀過之後當時我就感到心靈深處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善良的人會受惡人的欺侮,但從因果規律看,他不會永遠被人欺侮。惡人得到「好處」也是暫時的。因果規律是客觀存在。不能看到善人被欺,就認為不能做善人。我們要少一些指責,多一份寬容,自己過得很自在,他人也會感到舒服。
  • 人善人欺天不欺 (深度好文)!
    善良的人心胸坦蕩,不會欺天瞞地,也不會耍陰謀詭計。有一句話叫:「是非日日有,不聽自然無。」當我們的心時刻能保持一份清靜自然,縱然別人在你面前講是非,你也當成是沒聽到一樣。兩柱有一副對聯是:「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讀過之後,當時我就感到心靈深處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善良的人會受惡人的欺侮,但從因果規律看,他不會永遠被人欺侮。惡人得到「好處」也是暫時的。因果規律是客觀存在。不能看到善人被欺,就認為不能做善人。
  • 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人善人欺天不欺,上天神明看眼裡,心存良善有福氣。一個善良的人,心胸坦蕩,為人本分,不會欺天瞞地,不耍陰謀詭計,坦坦蕩蕩,品行端正,待人真誠,做事靠譜。一個善良的人,再醜也有人靠近,再窮也有人喜歡。因為善良是最好的品質,善良之人,不做傷天害理的事,善良之人,不做卑鄙無恥的人。
  • 人善人欺天不欺(深度好文)
    善良的人心胸坦蕩,沒有私心雜念,不會欺天瞞地,也不會耍陰謀詭計,面對被人欺負時經常一笑了之,不會掛記在心,身心清淨心情愉快,因此也就生活在幸福之中。兩邊柱上有一副對聯是:「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讀過之後當時我就感到心靈深處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善良的人會受惡人的欺侮,但從因果規律看,他不會永遠被人欺侮。惡人得到「好處」也是暫時的。因果規律客觀存在;不能看到善人被欺,就認為不能做善人。
  • 所謂美好,便是擺脫了功利之心
    一個心靈貧乏的人,他看到的世界也必定是貧乏的,如果他只關心物質和利益,他在世界上也就只能看到物質和利益。只有內心世界豐富的人,才可能發現和欣賞世界的豐富的美。一是功利的境界,事情及相關的利益是唯一的目的,於是做事時必定會充滿焦慮和算計。另一是道德的境界,無論做什麼事,都把精神上的收穫看得更重要,做事只是靈魂修煉和完善的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做人。正因為如此,做事時反而有了一種從容的心態和博大的氣象。
  • 人善人欺天不欺,善良,永遠不吃虧
    做人做事,既不欺人,也不負人;既不怕吃虧,也不怕上當;既不哄騙人,也不貪小便宜,善良做事,善良做人。善良被人欺,天會還你。別人丟掉道德,你得來一個好名聲。心善,做人有決計,做事有誠心,對待別人是好意,不對別人使壞心,別人尊重你,天會幫助你。
  • 人善人欺,天不欺!(句句有理)
    文/飛魚記得有這樣一副對子: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想必,善良的人,天眷顧,作惡的人,天嚴懲。人在做,天在看,沒必要做得太過分,然後收不了場。邪惡的人不會認為自己做的事邪惡,所以也不會自責,倒是善良的人即使踩死一隻螞蟻,也會責怪自己不小心。所以又有好人不長命,禍害活千年。但有人說:常見人作惡沒有惡報,行善也沒有善果。 天道酬善,從惡如崩,因果輪迴,蒼天饒過誰?
  • 做人做事,堂堂正正,心有正道;人善天不欺,人好天賜福!
    做人做事,並不複雜;堂堂正正,活的踏實;不欺不騙,心有正道;人善天不欺,人好天賜福!人活一世:不僅能說,更要能幹,光明磊落,才是關鍵;不偽裝,不敷衍,不欺騙,懂寬容,懂尊重,懂體諒,這就是本錢,千金難買!人可以窮一點,但不能志短;人可以富一點,但不能臭顯;人可以傻一點,但不能窩囊;人可以精一點,但不能陰險;人可以懶一點,但不能沒承擔;人可以善一點,但不能沒底線。
  • 日本福澤諭吉:中國孔孟可恥
    可以說,他是第一個將國外風土人情帶入日本的人。 因他從小熟讀中國儒家經典,又幾次出國訪問歐美,因此此文一出,有理有據,讓人信服。 在文中,他斷定西方文明才是最高的文明,而孔孟將人分為愚智上下,以此來達成自己的統治目的,是為無恥。同時,將孔孟之道用於政治上,也有很大的弊端。
  • 善良的人,人欺天不欺;算計的人,人讓天不讓
    佛經曰:千算萬算,不如老天一算,你若善良,人若欺你,天會幫你!善良的人,不會怨天恨地,不會算計利用別人,不會去爭搶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得到了用心珍惜,失去了坦然從容,把得失看淡,不爭,也不屑去爭!其實,大可不必,佛曰:人若欺你,天會幫你,天意難違。所以,不用改變,繼續做個好人,自然有上天庇佑;那些做壞人的人,也會有命運去懲罰他,因為老天從來不會放過半個好人,也不會放過半個壞人。做人,不可太狡詐,一定要做個善良的人。
  • 人善人欺天不欺,善人者人恆善之
    人生,有一種品質能溫暖人的心,那就是善,人之初性本善。人善人欺天不欺,善人者人恆善之。善是一種美德,能淨化一個人的心靈,人貴在善良。做人就要做一個善良的人,這樣心裡才踏實,這樣才能心安一輩子,做個善良的人,就能坦蕩一輩子。
  • 人善人欺天不欺,傻人總有好福氣!
    ,真情那麼稀罕,我不想算計讓人心寒。做事,我喜歡本本分分,只要答應別人的事情,再難也不食言,我不想讓人把我看扁。人傻,但眼不瞎,我看穿不揭穿,只是不想彼此太難堪。我做人太心軟,卻不是誰都能玩一把。我選擇讓一步,並不代表我就好欺負!
  • 福澤諭吉評孔孟
    )把人分為智愚上下,而以智者自居,亟亟於統治愚民,所以參與政治的念頭也非常急切。這是我見過對孔孟最嚴厲的批判。作者是日本啟蒙思想家,日元紙幣最大面額人物,福澤諭吉(1834-1901)。1、為什麼批判孔孟福澤為什麼如此批判孔孟?美國打開日本通商口岸後,面對西方先進文明,日本陷入恐慌。福澤是立足日本進步的立場,發此議論的。這種批判在新中國早期階段,某個領袖做過,多數人不同意。
  • 去除功利之心 追求品位閱讀
    人不一定比海豚聰明,也不一定比獅子強大。人類之所以能主宰世界,在於其心智的容量可以無限增大。我們的祖先對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慾,這種對求知慾的踐行,推動了人類心靈日益成長,最終成為萬物之靈。讀書的原動力就是這種好奇心或求知慾,讀書的目的在於滿足心智成長的需要,最終為自己的心靈找到一個安頓。
  • 人品最好的5大生肖,有你嗎?人善人欺天不欺!好人總會有好報!
    人品最好的5大生肖,有你嗎?人善人欺天不欺!好人總會有好報!凡事有因果,萬物有輪迴。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惡人怕天不怕。善良是一個人的基礎。上帝從不眷顧壞人。一時的成功並不意味著一生的成功。人生,不能太貪婪,也不能太冷漠,感恩的人有好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