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西桂林一位父親發布一則視頻:4歲半兒子因為吃了葡萄過敏,成了全網最性感的「嘟嘟嘴」。父親表示:雖然很心疼孩子,但是看到「嘟嘟嘴」還是沒忍住笑了。孩子父親說,葡萄是自己家種的,兒子以前吃過黑葡萄,沒吃過這種青葡萄,剛吃了幾顆葡萄,才過兩三分鐘,嘴巴就腫了,趕緊跑去診所看,目前,孩子已痊癒,家人都不敢吃這種葡萄了。
網友紛紛表示:「原諒我笑出了聲,然後就是心疼~」「對不起,看封面就想笑~」
還有網友曬出了同款嘴唇:「想起我家那可憐又好笑的娃。」
也有醫生提醒:「嘴唇的『嘟嘟嘴』叫血管性水腫,急性過敏導致的,嚴重的時候可能有喉頭水腫,要重視,提高警惕。治療以抗過敏為主,主要是口服抗組胺藥物,兒童推薦仙特明滴劑或者氯雷他定糖漿。呼吸困難等需要立刻就醫。」
過敏猛於虎,對孩子來說,哪些東西容易導致過敏?家長應該如何防備?
■中國7歲以內過敏兒童約2100萬
兒童過敏如此可怕,那它在生活中常見嗎?常見!
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體驗:
「寶寶喝點牛奶就會咳嗽、身上起疹子......」
「撕了一點蝦給孩子吃,吃完沒多久,皮膚就發紅起疹子了,嚇得我都不敢給寶寶添加輔食了......」
近年來,我國兒童過敏性疾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2019兒童過敏基因檢測白皮書》的數據顯示,我國有超過40%的0-2歲嬰幼兒家長自報孩子曾經或正在發生過敏性症狀,19.8%受訪嬰幼兒曾就醫確診為四類過敏性疾病,包括食物過敏、哮喘、過敏性鼻炎、特應性皮炎。
數據來源:兒童健康專業委員會
據估計,我國近年來每年新增的過敏新生兒超過了600萬,0-2歲嬰幼兒為過敏反應高發群體,7歲以內過敏兒童總量保持在2100萬以上。
■為什麼有的寶寶特別容易過敏呢?
過敏反應實質上是一種免疫反應,導致過敏的原因很多。
其中,遺傳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從父母過敏和兒童過敏的發病率關係看,如果父母有過敏史,兒童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率也會高,而且過敏類型也比較相似。
另外,剖宮產、過早或過晚添加輔食、過多攝入維生素製劑、菸草煙霧暴露等,也可能會增加寶寶過敏的風險。
還有很多人天生屬於過敏體質。
過敏反應的表現很多,常見的有:
皮膚:溼疹、奶癬、皮膚紅疹、皮膚瘙癢、蕁麻疹等;
腸道:便秘、嘔吐、腹瀉、肚痛等;
鼻:打噴嚏、流鼻涕、鼻癢、鼻塞等;
肺:喘息、胸悶、呼吸不暢、咳嗽等;
眼:眼癢、熊貓眼、結膜充血、眼瞼疼痛、流淚等。
■容易導致過敏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容易導致孩子過敏的因素都有哪些?
按照過敏原與孩子的接觸途徑,可以將過敏分為食物性過敏、吸入性過敏和皮膚接觸性過敏。
食物性過敏:
引起食物過敏的東西很多,常見的有含麩質的穀物,如小麥、黑麥、大麥、燕麥;海鮮,如魚、蝦、蟹、貝類等;奶以及奶製品,包括牛奶,羊奶,奶粉,以及含奶的糕點、餅乾都算;蛋類,包括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都是蛋類;還有花生、大豆、堅果等堅果,芒果、菠蘿等水果,也可能引起過敏。
吸入性過敏:
通過呼吸進入人的身體,常見的有花粉、塵蟎、灰塵、真菌、動物皮毛、羽毛、冷空氣等。
比如,過敏性鼻炎就是一種主要由吸入性過敏原引起的疾病,在孩子中也很常見。
皮膚接觸性過敏:
皮膚直接接觸某些物質後,引起過敏。
如,有些人不能戴耳環、手錶、皮帶,因為對某些金屬過敏。此外,紫外線、油漆、化妝品、香精、酒精等接觸物也可能引起過敏。
■家有過敏娃,家長應該怎麼做?
預防食物性過敏,忌口是最好的方式。
寶寶有過敏史,對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要小心,家長注意備好抗過敏藥物,並叮囑長輩、老師、保姆等看護者。
不過,忌口不一定是終生的,隨著年齡增長,食物過敏有逐漸消退的可能。
預防吸入性過敏和接觸性過敏,最重要的就是採取有效措施控制環境中的過敏原,如:
保持室內環境清潔,注意除蟎,儘量不要用空氣清新劑;
衣服儘量選擇寬鬆柔軟、全棉質地的面料,枕頭、被子及玩具每周清洗消毒一次,儘量遠離毛絨玩具;
避免接觸汽車尾氣、霧霾、太過刺鼻的氣味或空氣,如確實需要外出,建議暫時戴上口罩;
花粉濃度較高的季節,注意關窗和減少戶外活動,逛公園儘量遠離花粉多的植物;
空調過濾器、空氣淨化機過濾網常常清洗或更換;
家中儘量不要養寵物......
此外,為了儘量降低寶寶過敏的可能性,家長們還可以這麼做:
至少保證純母乳餵養4-6個月,這裡的純母乳餵養是指不添加任何固體類食物和液體類食物,包括水。
根據孩子發育情況及時添加輔食,一般是滿6個月後開始添加,最早不要早於4個月。
另外,目前的研究不足以證實益生菌能預防過敏,但是,世界過敏組織2015年發布的《益生菌》指南中提到,益生菌對降低嬰兒溼疹發生的風險可能有一定幫助。孕期最後3個月、哺乳期媽媽可以嘗試。
過敏很常見,過敏也很危險,家有過敏娃,父母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不能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