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康復後出現再陽性?專家稱只是個別情況

2020-12-20 網易新聞

作者 | 劉萬裡

出品 | 網易科技《態℃》欄目組

近期,有新聞報導稱新冠肺炎康復後出現再陽性的情況,引起了社會極大關注。對此,生命科學學院PI(教學科研系列研究員),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PI劉萬裡認為,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出現再陽性的情況,不是普遍現象,只是在個別地區,個別醫院,較低比例的出院患者中有報導。

「究其原因,較為複雜,我認為原因之一可能跟國家衛健委實行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早期版本中,臨床診斷標準對於病毒核酸檢測方法的過分依賴有一定的相關性。」劉萬裡表示。

以下為劉萬裡的具體解答:

劉萬裡,生命科學學院PI(教學科研系列研究員),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PI。

為何會有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出現再陽性的情況呢?後續應該如何應付?

近來出現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再陽性的情況,引起社會極大關注。但是必須說明,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出現再陽性的情況,不是普遍現象,只是在個別地區,個別醫院,較低比例的出院患者中有報導。放眼全國,乃至全球的新冠肺炎患者治療情況,康復後再現陽性比例不高(例如,全國範圍內的「復陽」案例只在康復出院者的千分之一的水平)。

究其原因,較為複雜,筆者認為原因之一可能跟國家衛健委實行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早期版本中,臨床診斷標準對於病毒核酸檢測方法的過分依賴有一定的相關性。

方法學上來說,基於核酸的病毒檢測方法,能夠快速建立,快速量產,快速應用於臨床實踐,因此能夠在抗疫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這是其優勢。但是任何方法,都有其局限性。

此類方法在之前主要檢測的是病人咽拭子採集的上呼吸道樣本,但是按照目前的科學認知,COVID-19病毒主要感染病人的下呼吸道及肺部,由於考慮到臨床大規模採樣的實際可操作性,目前主要是對病人的上呼吸道樣本進行咽拭子採樣,以此來間接的評價病人的下呼吸道及肺部的病毒存在情況,因此這裡存在病人樣本實際取樣部位和病毒主要事實存在部位的時空差異性問題。

另外,任何檢測方法,都有檢測靈敏度的下限。因此可以想像,當針對病人進行咽拭子採上呼吸道樣本包含病毒量達不到檢測下限的時候,病毒核酸檢測方法從理論上就會存在一定的假陰性問題。

這一問題,其實在我國抗疫早期,確診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時候也曾經出現過,一些臨床症狀(例如根據肺部CT檢測)非常接近新冠患者的病人,對其進行基於咽拭子的上呼吸道採樣,對這些樣本使用病毒核酸檢測方法檢測,卻無法確認這些病人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也就是之前臨床檢測,反覆提到的核酸檢測的假陰性問題)。

當時,國家衛健委及時更新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明確可以通過臨床症狀檢測,而非一定要100%的依賴病毒核酸檢測,予以確診新冠病毒感染者。類似的,在2020年3月4日,國家衛健委更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當日發布執行的第七版本中,在病毒檢測方面增加了血清學證據,明確提出「新冠病毒特異性IgM抗體多在發病3-5天後出現陽性,IgG抗體滴度恢復期較急性期有四倍及以上增高」;同時也改進了病原學檢查的證據,明確提出核酸檢測在咽拭子外,「檢測下呼吸道樣本(痰、或氣道抽取物)會更加準確」,同時也對臨床研究的最新發現(比如部分病人的消化道排洩物中檢測到病毒的情況等),明確了「血液、糞便等樣本中可檢測病毒核酸」的說明。

針對出院康復者的管控措施,升級為,「應繼續進行14天的隔離管理和健康狀況監測」。

因此,筆者認為國家衛健委針對此問題的後續應對是及時、科學和準確的,採用此更新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嚴把病人康復出院標準,病人復陽案例的比例應該會進一步降低。

下面,筆者結合基礎免疫學,介紹下IgM和IgG類型的抗體介導的免疫力在抵禦新冠病毒中的重要作用,進而解釋為何國家衛健委在更新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中明確加入血清學指標。人類社會一直伴隨著瘟疫的陰影,例如,古希臘歷史學家和文學家,修昔底德(希臘文Θουκυδίδης 、英文Thucydides),就曾經這樣描述發生在公元前430年的雅典的一場瘟疫,「染病而垂死的病人,只能被那些已經曾經染病但是僥倖康復的人給予照顧。

這些康復者雖然每天照料染病者,但是他們對此並不擔心,因為他們了解這次瘟疫的疾病特徵和進程。的確,他們很清楚,在這次瘟疫的襲擊中,倖存者將不會被瘟疫第二次感染,至少不會被第二次攻擊而喪命」。

根據筆者認知,這可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針對記憶性免疫力的描述。經過兩千年的漫長求索,現代免疫學研究已經較為系統深入地解析其中的生物學原理:某種病毒感染機體後,感染者的各種免疫機制被激活,尤其是獲得性免疫系統的抗體應答反應。

具體來說,患者在第一周內產生低親和力低水平的IgM亞型的抗體,通過血液中的補體系統等消滅病原體,這是第一波的特異性免疫力;在第二周開始產生高親和力高水平的IgG亞型的抗體,通過不同亞型IgG抗體恆定區的受體介導的免疫學效應,積極調動機體整個免疫系統高效的安全的清除病原體,進而保護機體健康。更重要的是,針對該種病毒的記憶性免疫力通常能夠長期存在在康復者體內,從而有效抵禦病毒的再次攻擊。在此免疫學原理的作用下,人類已經徹底清除天花病毒,接近根除脊髓灰質炎病毒,並且對其他一些類似的嚴重危害人類健康乃至生命的惡性傳染病,比如麻疹、風疹和白喉等,也給予了極為有效的控制。

B淋巴細胞是機體負責產生抗體並形成記憶性免疫力的效應細胞。它通過其細胞質膜表面的B淋巴細胞抗原受體特異性識別入侵病原體,啟動細胞活化和增殖,進而產生抗體,抵禦異己,並形成記憶型免疫力。因此抗原特異性B淋巴細胞免疫識別和免疫活化的分子機制及與相關疾病的研究,長期以來都是免疫學研究中的熱點和難點之一,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經濟、社會價值。

該領域抗體的自我非我選擇原理、抗體的蛋白結構解析、抗體的基因編碼機理以及抗體的單克隆化製備技術等相關研究和發現,多次被授予諾貝爾獎。針對康復者獲得的抗體介導的針對曾經感染過的病毒的記憶性免疫力,其長期保護機制雖然目前尚未研究透徹,但是一般認為以如下三種方式長期存在於機體內,從而長期的保護人體健康。

(1)包括血液在內的體液中能夠長期檢測到的病毒特異性的IgG類型抗體(例如,有研究報導,在接種疫苗預防天花疾病的人類個體,其血液中的識別天花病毒的IgG抗體半衰期為驚人的90年以上);(2)包括淋巴結在內的組織器官中長期存在且自我更新的病毒特異性的記憶性B細胞;(3)包括在骨髓中檢測到的長壽命的持續分泌病毒特異性IgG抗體的漿細胞。需要指出的是,針對此次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出現再陽性的情況,有臨床研究發現 「復陽」患者的共性之一就是其免疫系統未能完全恢復,這些復陽病人的外周血中的淋巴細胞的數量、絕對值比正常水平低20%~30%。

因此,筆者認為國家衛健委在2020年3月4日,及時更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在病毒檢測方面增加了血清學證據 「新冠病毒特異性IgM抗體多在發病3-5天後出現陽性,IgG抗體滴度恢復期較急性期有四倍及以上增高」,是必要,及時、科學和準確的。

最後,筆者需要說明,第一,上述觀點都是針對免疫力健全的主流人群介紹的,對於免疫力並未處在健全狀態者(例如有相關慢性疾病的基礎患者)情況會很複雜,並不能完全照搬適用;第二,上述觀點是針對病毒沒有發生大規模變異的情況下介紹的,如果該新冠病毒發生變異,而且變異程度超出了記憶性免疫力的識別能力(所幸,目前並未有科學證據說明這種情況已經發生),那麼情況也會變得更加複雜。

相關焦點

  • 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還會再次感染嗎?
    這些結果表明,感染新冠病毒的恆河猴在康復後不會再感染相同的病毒株,而且恢復後的猴子也沒有出現復發情況。因為,在初次感染的早期階段,猴子體內已產生的中和性抗體足夠抵禦新冠病毒。當然,這一試驗的對象是靈長類動物恆河猴,試驗結果是否對人類適用,並未可知。
  • 新冠肺炎治癒後是否會有後遺症?中央指導組專家解答
    新冠肺炎治癒後是否會有後遺症?中央指導組專家童朝暉的答案來了  新冠肺炎治癒後是否會有後遺症?核酸檢測結果陰性,也不能排除新型冠狀病毒感染?2月22日,總臺央視新聞《戰「疫」公開課》獨家連線全國知名呼吸重症專家、中央指導組專家、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為大家帶來權威解答。
  • ...美國死亡病例將達到「可怕程度」;韓國51名患者康復後檢測呈陽性
    (人民日報)國 際川普:美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將達到「可怕程度」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最新消息,當地時間周日(5日)晚,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召開的疫情簡報會上表示,美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會達到一個「可怕的程度」,但到了這個程度後情況會開始好轉
  • 康復也不是結束!已有新冠患者出院後復發,部分痊癒者會感染他人
    先前不少專家認為新冠患者痊癒後是不容易再復發的,因為其體內已經產生了針對致病病毒的抗體,使得病毒很難再有作為,漸漸的病毒也就會被全部殺死,患者也就完全康復了。
  • 香港新增98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有康復兒童現特殊症狀
    據港媒報導,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12月15日下午表示,香港新增98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其中89例為本地病例,30例源頭不明。新冠肺炎疫情襲港近一年,至今已出現逾7600宗確診個案。關日華指出,年輕患者大多症狀輕微,可靠自身免疫系統對抗病毒,不須用藥;但如患者出現發燒及咳嗽等症狀,院方會針對個人情況進行治療。不過,病毒會攻擊及破壞成年人的身體,故17至19歲、身體狀況接近成年人的患者情況會較令人擔心。早前歐美多個地區兒童患川崎症個案上升,有專家懷疑是由新冠肺炎病毒誘發。
  • 瀋陽兩名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但不離院!聽聽權威專家怎麼說
    1月9日,記者從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瀋陽中心了解到,當天,瀋陽中心有兩名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其中一名是新冠肺炎重型患者。此次治癒出院的重症患者為女性,年紀較大,70歲,因新冠病毒呼吸道標本(咽拭子)核酸檢測陽性於2020年12月25日轉至瀋陽中心接受治療。
  • 新冠肺炎康復後會留後遺症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北京新發地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已經有一些患者陸續康復出院。很多人關心,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與得病前相比,身體會發生哪些變化?康復後會不會留下肺部纖維化、味覺和嗅覺功能減退、股骨頭壞死等後遺症?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對人體有沒有副作用?
  • 香港新增98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有康復兒童現特殊症狀
    來源:海外網資料圖:香港(港媒)海外網12月15日電 據港媒報導,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12月15日下午表示,香港新增98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其中89例為本地病例,30新冠肺炎疫情襲港近一年,至今已出現逾7600宗確診個案。瑪嘉烈醫院兒童傳染病科顧問醫生關日華15日表示,至今有550名確診者為19歲以下人士,年紀最小的只有40日大,醫院針對年幼患者會採取酌情安排,允許患者的一名親友陪同接受隔離治療,院方還會為他們講解預防感染措施及檢測病毒。
  • 新冠患者康復後還會再感染嗎?梳理一系列研究,得出這個結論
    這些結果表明,感染新冠病毒的恆河猴在康復後不會再感染相同的病毒株,而且恢復後的猴子也沒有出現復發情況。因為,在初次感染的早期階段,猴子體內已產生的中和性抗體足夠抵禦新冠病毒。當然,這一試驗的對象是靈長類動物恆河猴,試驗結果是否對人類適用,並未可知。
  • 全球戰疫|韓國出現首例愈後再檢復陽病例
    上周末,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出院後再次病毒檢測呈陽性,成為韓國首個此類病例,引發了人們對治癒者再感染可能性的疑問。韓聯社報導,一名73歲的女患者在2月初被診斷感染了新冠病毒,經過治療後康復於2月22日出院。
  • 重慶三峽中心醫院100位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癒之路
    二月十六日,重慶三峽中心醫院百安分院,新冠肺炎患者楊某出院。當日,重慶三峽中心醫院新冠肺炎治癒患者達到一百例。記者 龍帆 攝「感謝政府!謝謝三峽醫院的護士醫生,都辛苦了!祝病友們早日康復、早日出院。」2月16日上午11時,重慶三峽中心醫院(下稱三峽中心醫院)第100例新冠肺炎治癒患者楊某出院。
  • 中國留學生在德國感染新冠肺炎,康復後他這樣說……
    近期,中國駐杜塞道夫總領館領區北威州2位中國留學生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目前,這2名同學業已康復!同宿舍的3名同學也安然無恙!在這裡,我們同大家一起分享一位康復同學抗擊病魔的經歷和感受。
  • 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有四種情況 如何做好防護
    新冠肺炎主要是通過飛沫和接觸感染,只要避免了這些,就能避免絕大多數的感染。鍾南山表示,據觀察,新冠肺炎病人康復出院後恢復得不錯。沒有基礎性疾病的,恢復得很快,就算有些基礎性疾病的,也比SARS那時要好一些。
  • 65歲巴西總統檢測呈陽性,曾稱新冠肺炎是「小流感」
    每經編輯:李淨翰據央視新聞7日晚間消息,巴西總統博索納羅確認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值得一提的是,在博索納羅之前,已有兩位領導人呈陽性。今年3月,英國首相詹森成為首位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的領導人。起初,他自我隔離並繼續工作,直到病情惡化被送入醫院,在重症監護室住了三個晚上,於4月12日出院。近日,宏都拉斯總統埃爾南德斯新冠病毒檢測結果也為陽性,在確診16天後出院。
  • 新冠肺炎「復陽」機率有多高?誰更容易「復陽」?治癒後抗體持續...
    近日,湖北荊州及上海地區接連通報兩例新冠肺炎患者核酸檢測復陽的案例,其中一名患者第二次被查出核酸陽性的時間,距離第一次治癒出院已過去6個月。由此,有人擔心,曾罹患過新冠肺炎,在治癒後,到底還有多少感染的機率?對此,紅星新聞對話兩名專家,深入分析新冠肺炎復陽的原因及誘發因素等情況。
  • 香港新增98例確診病例,有康復兒童出現高燒不退等特殊症狀
    海外網12月15日消息,據港媒報導,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當日下午表示,香港新增98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其中89例為本地病例,30例源頭不明。新冠肺炎疫情襲港近一年,至今已出現逾7600宗確診個案。
  • 兒童就醫、醫院複診、新冠肺炎患者康復、核酸檢測
    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後該怎麼繼續康復?核酸檢測能力是否足夠?5月16日,圍繞著疫情防控常態化後社會大眾關心的就醫問題,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專家們給出了答案。兒童就醫可選遠程會診、網際網路複診等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後,孩子生病了,父母該如何選擇醫院呢?
  • 血漿治療法讓新冠肺炎患者症狀好轉 專家:適用於急救危重病人
    中國生物稱,新冠特免血漿製品是由康復者捐獻的含高效價新冠病毒特異性抗體的血漿,經過病毒滅活處理,並對抗新冠病毒中和抗體、多重病原微生物檢測後製備而成,用於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治療。 不過此種療法在業內仍具有爭議。
  • 新冠肺炎英文簡稱NCP;新冠肺炎傳播途徑包括氣溶膠傳播;北京出現...
    在2月8日舉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曾群強調進一步加強家庭內部的疫情防控非常重要:衛生防疫專家強調,目前可以確定的新冠肺炎傳播途徑主要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
  • 新冠肺炎患兒治療有了「廣東經驗」
    廣州市婦兒中心新冠肺炎患兒治癒出院 羊城晚報記者 周巍 攝「在醫院住了51天,肛拭子核酸檢測終於轉陰,患兒目前在醫院醫學觀察14天。」近日,在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專家分享兒科抗擊新冠肺炎的「廣東經驗」的媒體見面會上,專家對新冠肺炎患兒的病情特點以及治療經驗做了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