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過文章,尤其是經常在網上發布文章的朋友,肯定都遇到過抄襲的問題。
雷同率的檢測可以查出自己文章的原創度,在一些場合也可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很多作者朋友們,在文章發表在網上或者期刊上以後,都不太重視雷同率檢測問題,等到要用的時候就會出現很多問題,所以一些小常識要記住:
1.發表在網上的文章,檢測是必須的。一份檢測報告上會有明確的檢測時間、雷同部分、作者姓名等字樣,如果遇到說不清文章歸屬問題的時候,這檢測報告可以用來作為證據。如果你沒有提前做好檢測,如果被別人先行檢測了,如果然後你才發現文章被抄襲了,就有可能會遇到維護著作權難的問題。
2.發表在期刊上的論文,檢測要趁早。很多作者發表論文是需要提交給相關單位的,提交的同時要提交一份檢測報告,很多作者都會犯同一個毛病,都是等著需要用的時候才會做雷同率檢測。這個時候就會發現超高雷同率,是因為自己的論文被一些期刊資料庫收錄後,那雷同率就是自己抄了自己的稿件,大部分的單位還是可以體諒這種情況的。如果在期刊發表到使用之前的這段時間裡,稿件被別人在資料庫下載並截取一段作為引用,那你的檢測報告中就會有多條雷同段落,被下載引用的越多,雷同多段就會越多,檢測報告看著就越麻煩。這樣的檢測報告很容易就會連累你的文章,導致文章不能夠成功被提交。因為雷同的段落要一條一條查和核實,增加了單位工作量,這是領導和相關部門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而且會降低對你的印象分。
3.雷同率檢測是機器檢測,早點檢測很必要。因為所有的檢索系統都是機器檢測,並沒有人為的參與。而機器是不能區分很多實際情況,只能根據設定好的程序來檢測。舉個簡單例子,比如在期刊的一個頁面上,有兩篇文章的各一部分,無論哪篇是你的,檢測的時候,都會把另一篇算成你文章的雷同率,而這根本就不是你的文章,也和你的文章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是出現在了檢測報告上,根本解釋不清為什麼會這麼顯示,這就是機器檢測的一個弊端。所以越早檢測越能避免這種情況,最好是在期刊出版前。
4.不同的檢測網站,就會有不同的結果。知網的檢測是國內最穩全面的,其他的檢測網站在檢索範圍上各有偏差,但是都不齊全。也正因為如此,知網的檢測費用也是最高的。如果只是為了應付差事上交用的,而且上級沒有特殊要求的,就用萬方、維普之類的檢測,是個不錯的選擇。
5.檢測要在各官方網站進行。一些作者為了圖方便就在淘寶店、百度廣告上的商家等地方進行了檢測,這樣很容易造成你的文章內容過早的外洩,如果被別人優先使用了你的文章,那你的文章就等同於作廢,給別人做了嫁衣。
這是幾點小看法,望可以幫助到一些人,很多常識,雖然很小很偏,但是每一個馬虎,都可以給你帶來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