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性話語的又一次狂歡

2020-12-15 青瞳視角

◎李壯

1

前天午夜,我正在小區樓下商圈的MR.BROWN酒吧獨自一人喝酒,《北京青年報》的L老師忽然發來微信,約我寫一篇關於凡爾賽文學的文章。L老師肯約我寫,自然是相信我能夠談出些不一樣的東西來的。我當即認真做起功課,卻發現一夜之間已有多家媒體一擁而上,不僅用知識考古學的方法追溯了概念譜系,還展開了文本結構分析和文化內涵闡釋,甚至連當下研究成果綜述都做出來了。這樣一個並不算大的話題,轉瞬間已經被談論得如此充分,我若是動筆,又能搞出多大的突破呢?彼時我的心情,大約真的就像手中的那杯coffee martini一般苦澀罷。

好在這篇文章我心底是願意寫的,那便不妨把它「玩起來」——用刻意戲仿「凡爾賽文學」的方式來談談凡爾賽文學。為此,我甚至不惜承擔一種可能的風險,那就是沒有讀懂這種「戲仿」的人,會覺得我很自戀,並且腦子有病。無所謂,我向來是一個敢於拿自己開玩笑的人,雖然平日總有女孩子問我,像您這樣的人,難道不應該背著大大的偶像包袱嗎?

2

網上有人總結,凡爾賽式話術的精髓可以被總結為三大基本操作。第一,先抑後揚、似貶實褒。第二,靈活運用自問自答。第三,熟練借用他人評價。

我以為,這樣的總結雖然清晰明白,卻還沒有抵達事情的本質。「抑」和「貶」,其實不就是「自謙」乃至「自嘲」嗎?至於自問自答,其實就是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效轉移敘事焦點,或者把一件事情引向另一件事(如先說「今天早餐好難吃」,再說「是不是因為沒給管家漲工資」,這就把早餐話題轉移到了管家話題),或者通過對已有元素的過度強調,暗示大家從反面去理解這一元素(如先上一張數字很小的體重圖片,然後再反問一句「最近胖了,是不是吃得太多啦」)。至於借用他人評價,那就是引入客觀評價證據,來反駁自己的「抑」和「貶」,畢竟群眾的眼睛才是雪亮的:大家都這麼說,我也很無奈嘛,怎麼我自嘲一下都沒人附議呢嚶嚶嚶。

連起來看,所謂凡爾賽式話術,其實就是「自嘲」的自我解構過程。「抑」和「貶」是豎起靶子,「自問自答」是包抄身後,最後讓「他人評價」來背後捅刀。短短一條朋友圈的篇幅,我們已經見證了一場「自嘲」由生到死的完整過程,或者說,見證了對這種解構的「故意暴露」。這是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死者是「自嘲」,也是那些隱藏在話術背後的、原本自卑的自我。

但是我以這種方式來進行分析,是不是大家反而聽不懂了?看來朋友們說得對,我的職業病真的要改一改,最近寫了太多C刊的約稿,下一篇說什麼也不能再接了。唉!

3

老實說,凡爾賽這個名字的本尊,其實跟「自嘲」及其自我解構這件事情,是搭不上太多關係的。

十多年前,還處在少年時代的我,就親身遊歷過法國的凡爾賽宮。那些高懸在頭頂的巴洛克式壁畫,鋪展於腳下的斑斕大理石,身邊鱗次櫛比的水晶燈盞和古希臘式的石膏塑像,深深地震撼了我年幼的心靈。許多年後,我又遊歷了聖彼得堡的葉卡捷琳娜宮和西班牙的馬德裡大皇宮。這兩座宮殿的裝潢品質和藝術品位雖然不如凡爾賽宮,但在風格上彼此近似、檔次上相差不多。我不由得聯想,當沙俄的女皇或者西班牙的國王走進凡爾賽宮,或者當法國國王造訪沙俄或西班牙,他們的心內一定是舒適和愉快的。因為他們的生活環境是如此相似,他們在踏入宮門的一瞬間便可以輕鬆確認,彼此是身處同一文化譜系內的「同段位玩家」。

老實說,我自己是不願意住在這樣的宮殿裡面的,太多的壁畫掛在頭頂上,不僅容易花眼,還容易做噩夢。但路易十六肯定不會在乎我的感受,因為我不會是他的朋友。他的朋友只能是其他的皇帝們,換而言之,他們的朋友圈是一個根深蒂固的「熟人社會」(有興趣的朋友們不妨去查閱一下歐洲皇室的通婚史)。他們只需要大大方方直接「秀」,而不必彎彎繞繞想法「裝」。

相較而言,今天的「凡爾賽」們就要辛苦得多。彼此熟知的皇帝們炫富,是一件既很「日常」又能「秒懂」的事情。今天,當有些人似乎摸到了華貴生活的大門,他們便想要展示自己的「新位置」和「新資本」。然而,這種展示所試圖抵達的對象,卻不僅僅是能夠「秒懂」的同類人,而是還有大量被自己「甩在身後」的「打工人」。這些人,很多時候幾乎是「陌生人」——塑料姐妹,酒肉朋友,或者點讚之交。因此,才要先精心自嘲(以免觸發對方的情感防禦機制),然後再瓦解自嘲、暗示真相、把光環秀出來(圖窮匕見)。甚至,因為害怕對方真的「get不到」,還需要再引用一下別人的評價點明「中心思想」。

因此,真正的「凡爾賽式話術」只能出現在當代大都市生活圈裡: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就只為了讓別人以正確的順序「觀看」你,這種擰巴的方式,註定是「陌生人社會」的產物。這也算是我近來重讀費孝通先生《鄉土中國》之後的一點收穫吧!

4

同樣的,對於「凡爾賽」和「文學」的組合,我也感到有些不可思議。

幾天前,就在「凡爾賽」剛剛走紅的時候,我和著名評論家Y老師一起去三裡屯吃飯,她在車上向我詢問了對於「凡爾賽文學」的看法。我當時吃了一驚,以為又出現了什麼新興的文學思潮流派。細問之下,才知道此「文學」非彼「文學」。我不由慚愧,想起自己雖然經常同各種文學界權威前輩們交往,卻很少與他們探討文學,偶爾聊到文學,竟還是加引號的「文學」。罪過罪過!

書歸正傳。「凡爾賽文學」當然不能認真當作文學來看,它們是網絡媒體上的一系列社交性文本,以及由此而生的大量衍生品——對「凡爾賽話術」的狂歡化仿寫,說到底也只是一些以「玩梗」的遊戲精神為精髓的「段子」。但無論如何,說「凡爾賽文學」與許多傳統意義上的文學作品有相關之處,我認為還是講得通的。

例如,許多評論文章都提到了兩部作品,那就是菲茨傑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和郭敬明的《小時代》。這兩部作品都寫到了紙醉金迷的生活,但其內在精神,卻與「凡爾賽文學」大為不同。《了不起的蓋茨比》具有某種內在的省思姿態和批判性(當然你也可以說,這種省思和批判本身也不乏虛偽之處)。《小時代》在本質上則是「造夢」,它向我們系統性地展示出消費主義語境下那些淺薄卻刺激的「青春幻想」,並極力召喚我們的「共情狀態」和「自我代入感」。

無論「省思」還是「共情」,都是需要將讀者不斷「拉近」。然而,「凡爾賽文學」的關鍵,卻是要以看似親近的方式,將文本的期待讀者們用力「推遠」:表面看,我跟你是一樣的,我也要吃雞蛋,我的男朋友也特別直男審美;實際上,我吃的雞蛋是管家給我端上來的,我男朋友送的禮物雖然難看,但它畢竟是一輛跑車。我的生活跟你可不一樣,我可是比你優越得多的人!

或者舉一個更具文學史格調的例子。當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在鹹亨酒店的櫃檯上排出九文大錢,他其實是在為後文的「摸出」九文大錢做準備——到那時,這九文大錢,將會有力地拍在讀者內心最柔軟的部位上。而「凡爾賽文學」作者的九文大錢,卻是結結實實地拍在了讀者的臉上:你滾吧,我可是上等人!

因此,這種所謂的「文學」說到底是「反文學」的,在它極度的浮誇背後,其實是極度的冷漠。支配它的不是對人類共有情感世界的熨帖關切,而是對貨幣邏輯和成功學思維的臣服(即便那些諷刺性的仿寫,很多時候也並未真正脫離這種邏輯思維框架),是對凌駕於其他同類之上並令其無望憤恨的渴望。

這麼說來,我作為一個長期從事純文學專業研究的人,沒有第一時間關注到這種現象,也就情有可原了:它們太不嚴肅,也太不純粹啦!

5

真正同文學有關的,倒是由此牽連出的、關於「話語」的某些思考。

在文學的歷史上,廟堂話語(或曰官方話語)和民間話語之間的複雜關係,曾被反覆討論過。前者是正式、嚴謹、「剛性」的,後者則是隨性、自由、「柔性」(或者說「彈性」)的。這兩種話語之間的張力關係在今天依然普遍存在,而在此基礎之上,新媒體時代又給我們締造出一組進階性的撕裂對子——它其實同時存在於廟堂與民間兩種話語之中,又比二者的張力關係遠更前衛——那就是應用性話語和表演性話語。

應用性話語是用來有效傳遞信息、表達所思所想的,表演性話語卻在相當程度上拋開了信息交流這一傳統功能,而專攻於主體虛擬形象(也即「人設」)的塑造。以常規的標準看,「凡爾賽」式的話語無疑是「不好好說話」的典型,然而在被群嘲之前,它的確是一種有效的自我表演、塑造、營銷手段。如果把前不久的熱點話題「拼夕夕名媛」同今天的「凡爾賽文學」比照來看,我們會發現,在自媒體時代,表演性話語正越來越多地佔領我們的嘴巴、耳朵、腦袋乃至整個生活。真實與仿像之間的界限正在消弭,話語的質地變得渾濁而可疑,隨之而來的,是我們對世界的想像力正變得越發粗暴、單一、平面化。

在此意義上,所謂的「凡爾賽文學」狂歡(我在這裡是從反諷的維度上去指稱這一範疇),的確具有某種積極意義。就像「凡爾賽話術」解構了「自嘲」(事實上,自嘲往往是建立在真正的自信與高貴之上)一樣,「凡爾賽文學」也解構了「凡爾賽話術」,它用諷擬性的話語將「凡爾賽」打造成特定的、具體的形象——「語言在這裡變成了語言的形象,直接話語的形象」。在此之後,這種癌細胞般的存在才能被指認、鎖定、扔出自己的培養基,在陽光下風乾死亡。

聊到這裡,我不得不做一條手動注釋:前一句裡的引文出自俄國文學理論家巴赫金。巴赫金在分析現代小說話語的發端問題時,曾經專門談到過諷擬。他說,「諷擬不是作虛無的否定。要知道這裡諷擬模擬的,全然不是主人公其人……而是他們在史詩中的英雄化」,並且「這嘲笑是以它們自身無力容納的矛盾著的現實生活為背景的」(巴赫金《長篇小說話語的發端》)。這樣的論述似乎也適用於今天的「凡爾賽文學」,畢竟當人們調笑「凡爾賽」的時候,也並非是真要去否定跑車、管家和大house本身——人們否定的只是它們的「凡化」。問題在於,今天的雜語世界背後,是否依然存在著一個話語所「自身無力容納的矛盾著的現實生活」?還是說,消費主義價值觀早已經一統天下、包納眾生,我們諷笑「凡爾賽」時的所思所想,其實與催生「凡爾賽」的最初動機並無本質不同?

在巴赫金的語境裡,古典史詩的消亡,接引出現代小說的發端,而黑格爾將小說稱為「市民社會的史詩」。如今,當我們的話語世界再次變得駁雜、曖昧、鬼影幢幢、歧義叢生,接引而來的,又將是什麼呢?

——好吧,你當然可以認為,這種憂思深重的提問,也是一種「凡爾賽化」的戲仿諷擬,正如我在這篇文章的許多細節裡有意所做的那樣。

——畢竟,談論曇花一現的熱搜話題,還要引經據典、手加注釋,這本身就很像「凡爾賽」的話語表徵。

相關焦點

  • 幼兒舞蹈的分類,自娛性與表演性,你知道多少!
    表演性舞蹈  是指編導者通過對幼兒生活的觀察,經過藝術加工,提煉出的一種表演性來反省幼兒生活的舞臺藝術作品。  (1)、傳緒舞蹈:如幼兒舞蹈《向前衝》通過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抬腿、擺肩、扭腰等動作。表現那股鬥志昂揚、奮發向上的情緒。
  • 臺軍演習被曝將演練「蔡英文被劫持」,臺媒諷刺:表演性強,應派艦護...
    對於臺軍的演習內容,臺灣《聯合報》6月16日發表評論稱,表演性強,評論還稱如果臺防務部門在演習中能因應國際情勢變化,派艦前往釣魚島海域宣示主權更有戰略意義。臺軍演習資料圖(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據臺灣《聯合報》6月16日報導,臺軍「漢光演習」長期以來,假想敵皆設定為解放軍,作戰地點也以臺灣本島為主要戰場設計。
  • 高考之後不僅僅只有狂歡
    老教師說到結果還嘆息不止,「那小子考得真的挺好的了,全校第一,全市第九,我還記得最後一次模擬考試的時候他跟我說,「老師,我每次考試都是好一次,差一次,這次我考差一點,高考就好了!」都白瞎了!」這樣的故事,讓剛剛參加工作的我不勝唏噓,心生悲憫的同時也讓我不禁思考,高考之後,到底有什麼,難道只剩下狂歡?
  • 新媒體事件的話語生產類型及敘事模式 (2)
    如官方意見、愛國主義、公民性力量和戲謔、狂歡的後網際網路精神。動力是推動事件發展的內在邏輯,這些邏輯表現並不足以歸納或較好抽象「事件類型」,「籮筐」的描述必須能揭示動力背後的話語主體。由此,我們以國家話語、公共性話語、民粹主義話語和文化話語來演繹四類新媒體事件(表1)。
  • 話語和話語分析
    在沒有進行關於話語和話語分析法討論之前,先來明確一下自己探討問題的前提和出發點,以便於以後開展進一步的深入討論。在《話語的含義》一文中,對什麼是話語進行了探討,並得出探討的結果:現實存在或曾經現實存在的個人,他說出來的能夠表達他的思想的聲音,或者把這種聲音記錄下來的文字,就是他這個人的話語。
  • 統景溫泉狂歡來襲 溫泉門票低至48元
    4月9日,統景溫泉狂歡月正式拉開帷幕,這個四月,統景溫泉集結了園區內的「溫泉、皮划艇、湯院、溶洞、蹦極」五大經典項目,為廣大粉絲帶來多重優惠福利,讓大家充分感受「放下手機、泉然不同」的春遊出行體驗!在這個泉暖花開的4月,統景溫泉「放下手機、泉然不同」主題活動邀您來統景溫泉,放下手機,陪一陪家人、孩子、伴侶、朋友,說一句很久沒說的暖心話語。粉絲大回饋 門票特惠、湯院秒殺
  • 朱大可:王朔小說中的話語反諷
    但痞子的反諷與知識份子截然不同,它是建立在對正諭話語體系的踐踏上的。它像一個大院父輩那樣言說著正諭話語,卻又像不肖子弟那樣對這種官方用語大肆嘲弄。痞子的事業就是揮霍並顛覆著他的話語祖業,並且要在這種顛覆中獲得復仇的快感。
  • 一、建構強勢的中國話語
    沒有話語就會很被動,和西方談人權,有點像匯報工作,和他們說我們的人權和民主建設正在取得進步,然而由於中國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所以很多方面還達不到你們的水平。這樣談人權還是在西方的話語語境中談人權,只會越來越被動。我們要掌握主動,要超越西方僵化的話語體系,從人類良知的角度,以中國人自己的認知和話語來回應西方的話語挑釁。
  • 從理論話語到大眾話語:新媒體話語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話語轉換思考
    從挑戰看,新媒體話語「生活化」表達挑戰馬克思主義理論話語的科學性表述,新媒體話語「娛樂化」傳播挑戰馬克思主義理論話語的權威性傳播,新媒體話語「後現代性」建構挑戰馬克思主義理論話語的輿論場域。因此,新媒體環境下,馬克思主義理論話語要從學科話語、實踐話語和表達話語等進行全面轉換。
  • 陶原珂:《粵謳》的話語構成形態試探
    這些研究使人們對《粵謳》語言面貌的局部認識日益清晰,也為本文從話語構成的整體形態試探提供了重要參考。筆者(1998年)[3]曾通過與普通話比較來描述粵方言的存在形態,如表Ⅰ所示。表Ⅰ其中,「粵音書面普通話」是以粵語方音讀出普通話的書面形式,「粵方言口語」即日常粵方言的口語形式,「書面粵方言」則是以文字記錄的粵方言形式。
  • 臺灣美食狂歡節空降蚌埠,承包你2017年的最後一次狂歡!
    『 重 磅 消 息 』2017蚌埠(國禎廣場)臺灣美食狂歡節高品質的「吃貨盛會 」如果有,那麼,來臺灣美食狂歡節吧!說到寶島臺灣,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首屆臺灣美食狂歡節火爆來襲!!趕緊來看下本屆活動多給力吧~臺灣最正宗最傳統風味,讓您口水直流。
  • 看懂花生日記3周年雲盛典,快來領取花生日記抽獎碼,狂歡贏大獎!
    花生日記3周年雲盛典共分為4個活動:  一、預約領取入場券,贏花生三周年錦鯉  二、花生三周年直播狂歡,好友助力贏大獎  三、花生三周年祝福牆,點讚拿豪禮  四、818直播間狂歡,十多輪抽獎豪禮相送,十多輪抽獎豪禮相送,最高贏寶馬!
  • 讀書筆記:《屠貓狂歡——法國文化史鉤沉》
    隨著生產的資本化與經營的擴大化,傳統的印刷業從同吃同住的平等師徒結構變為吃住分離,師父單方面指揮上百個徒弟為其效力。在沉重的生活壓力下,不堪重負的幾個徒弟殺死了師母的愛貓,並進行了匪夷所思的屠貓狂歡。    我覺得這章初讀起來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由於巨大的文化差異,我對他們的行為無法理解,還覺得有些滑稽。
  • 聖誕節祝福語簡短一句話 祝聖誕快樂暖心話語唯美句子
    明天就是2019年的聖誕節了,在這裡小編為大家整理並分享一些聖誕節祝福語,祝聖誕快樂暖心話語唯美句子。  聖誕節祝福語暖心話語簡短一句話(一)  1.平安是人們百說不厭的詞彙,平安是人們生活溫馨的示意,平安是人們一生中的福氣,平安更是人們想往的意境。「平安夜」祝您全家年年平平安安!天天快快樂樂!
  • 用20年換一次狂歡的理由
    而弘陽廣場豐富多彩的遊樂項目同樣值得期待,現場還有巨型蛋糕分享、戶外酒吧狂歡晚會、精彩的「海盜·趣味PK賽」等你來挑戰。還有巨型蛋糕分享會、戶外酒吧狂歡晚會等精彩活動。另有歡樂世界推出全新力作「海盜船」和超大海洋球池,新鮮體驗,抄底價格。海洋球單次體驗30元/次,5次卡120元/張,10次卡200元/張(成人另加5元/人);海盜船單次體驗50元/次,5次卡200元/張,10次卡350元/張(成人另加5元/人)。
  • 掌上WeGame一周年狂歡慶典來襲 海量福利派送
    遊戲豪禮、海量Q幣暴擊、各大平臺主播聯動等內容紛紛加入本次狂歡熱辣活動。從11月22日-11月24日,為期三天整的滿滿福利內容「重拳出擊」,掌上WeGame一周年推出了3大福利活動回饋玩家。  活動期間,各大主播直播間還會定時發放「神秘代碼」,登錄掌上WeGame周年慶「主播來狂歡」頁面,輸入這串神秘代碼,即可開始抽獎狂歡。海量Q幣已經就位,只等你來!
  • 字母縮寫文化造就的流行語狂歡裡,我們還能不能好好說話?
    值得思考的是,這場關於網絡流行語的狂歡會不會也反過來影響人們的語言習慣甚至語言體系呢?「聽說今天qmp又更新啦!」「我剛剛才看完,U1s1寫得確實不錯,我都想順手轉一波pyq了!」這句話你看懂了嗎?看懂了的當屬時刻衝浪的網際網路常駐民,看不懂也不用擔心,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轉載羊村傳播文章,帶你一起簡單了解字母縮寫文化流行背後的原因和造就的現象!
  • 拉康式主體|四大話語
    它是一種話語,因此在這個世界上發揮著影響力。它只是眾多話語中的一種,但並非那種決定性的終極話語。當今世界,佔支配地位的話語無疑是權力話語:權力作為一種實現甲乙和丙目的的手段,但最終是為了權力而權力。拉康派精神分析就其本身而言,並非一種權力話語。
  • 掌上WeGame一周年狂歡慶典來襲,海量福利派送
    遊戲豪禮、海量Q幣暴擊、各大平臺主播聯動等內容紛紛加入本次狂歡熱辣活動。從11月22日-11月24日,為期三天整的滿滿福利內容「重拳出擊」,掌上WeGame一周年推出了3大福利活動回饋玩家。Q幣遊戲禮包激活碼盡在掌上WeGame飛行棋購買半價皮膚道具點券不夠?等了N久的遊戲猶豫是否入手?
  • 超開森的萬聖節狂歡趴,不萌算我輸!
    小玩忍不住好奇心便悄悄地跟了上去不去不知道,一去嚇一跳小玩居然鬼使神差地進入了「妖魔鬼怪」們的狂歡派對中!不招待,便使壞,不給糖,就搗蛋這也許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威脅話語了可愛的南瓜燈、女巫的帽子,魔法鬥篷,主題桌遊這是屬於小玩+的狂歡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