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圖書館借的書,能直接在四川省圖書館還了……為共同提升公共圖書館服務效能,促進全民閱讀推廣,10月26日上午,四川省圖書館聯合成都圖書館,在廣大讀者的見證下共同籤署了《四川省圖書館與成都圖書館關於融合服務合作框架協議》。此番合作開啟了公共圖書館全川服務一體化和成渝雙城服務一體化的新徵程,不僅極大地方便了讀者,更是省市兩館創新聯動、融合服務的重大突破。
籤約儀式現場
服務效能疊加 探索圖書館協同發展新模式
記者在現場看到,作為本次「同城融合系統」的主要成果之一,能實現讀者身份互認、支持身份證和社保卡操作的自助借還機已經在兩個圖書館亮相。今後,無論是四川省圖書館讀者,還是成都圖書館讀者均可藉助這套設備享受到來自兩館的融合服務,實現通借通還。
「發揮各自優勢,通過業務合作與服務融合,實現兩館服務效能疊加」,據成都圖書館有關負責人介紹,四川省圖書館和成都圖書館共同推出的「融合服務系統」主要包含六個方面的合作內容:流通閱覽服務合作、信息化合作、文獻建設合作、文創開發合作、讀者活動合作和人才交流合作。下一步,「融合服務系統」還將推出面向館員窗口操作的子系統,從而將融合「通借通還」服務面向全域成都21個區(市)縣圖書館和各區縣服務網絡節點推開。
融合服務系統自助借還書機
借閱標準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四川中心圖書館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鄭蜀介紹說,融合服務系統開通後,四川省圖書館也將進一步優化借閱服務規則,將可外借文獻從5冊提高到8冊。這就意味著,一個讀者可借閱紙本圖書總量兩館累計可達16冊,還可另外借閱期刊4冊、光碟1冊。同時省圖還面向讀者擴大了借閱範圍,新增了幼兒文獻外借服務。
聯通數據孤島 省市牽手推出貼心服務
「這是全省公共圖書館跨區域互聯互通、協同發展的一次積極探索,也是省市兩館共同落實國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推進成渝地區公共圖書館服務一體化的基礎性工程。」據四川省圖書館黨委書記、館長何光倫介紹,近年來,四川省圖書館和成都圖書館充分發揮各自資源優勢,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讀者活動、開通了身份證及社保卡免押金註冊借閱,並積極打造館店融合、文旅融合等圖書館特色服務品牌,在推廣全民閱讀、提升服務效能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此次合作,省市兩館攻克了行業異構業務管理系統孤島,甚至國內外異構系統間相互兼容、互聯互通至今沒有成功案例的難題,啟動融合服務合作,促進兩館服務效能疊加,實現從形式到內容的一體化,這是創新發展的一次成功實踐。
工作人員演示自助借還機操作
記者了解到,長期以來,四川省圖書館和成都圖書館同城同區,主體館相距僅一公裡,服務系統、資源相互隔離,各自分開服務,既造成資源浪費、利用效率低下、讀者借閱不便,又不能互為補充、形成合力。
造成這一現狀的主要問題是兩館使用的核心系統不一樣,四川省圖書館使用的是國外的ACEH500系統,成都地區22個館使用的是Interlib集群系統,兩個系統標準不同,從而形成了異構系統的數據孤島。讀者、文獻從哪裡來,只能回到哪裡去,數字閱讀與各類讀者活動無法共享。面對這一難題,兩館合作進行了技術攻關,開發了數據交換平臺,克服了不同系統之間不兼容、無法連通的問題,推出了「跨異構系統」的融合平臺。目前已實現兩館讀者身份互認、社保卡與身份證互認,借閱權限增加,通借通還以及數字資源的服務共享。
「這只是第一階段的成果。」據何光倫介紹,隨著成都平原城市群的一體化發展,特別是成德眉資同城化作為成渝一體戰略的先手棋,四川省圖書館與全域成都融合服務很快覆蓋其他幾個同城化城市,這必將為實現全川服務一體化、與重慶市實現雙城一體化打下堅實的基礎。(王雪娟/圖)
責編: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