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文明、現代化、價值投資與中國》
今年給我啟發最大的是李錄的《文明、現代化、價值投資與中國》。價值投資在於看待資產的長期表現,所以需要有對商業的洞察力。如何預見未來,歷史是一面鏡子。在本書的前半部分中,作者把時間拉到了文明的尺度,講述什麼是現代化。作者把文明分為三個階段,即狩獵、農業到如今的科技商業文明。科技與自由市場經濟的結合,使人類社會進入一個可持續的複合增長的階段,作者指出這就是現代化的本質。中國在現代化的歷程中會面對商業、文化上諸多的變化和挑戰,這其中往往蘊含著時代的機遇。 作者李錄是價值投資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本書中分析了價值投資的內涵,更有啟發性的是作者提出了許多價值投資人應有的修養。比如,把追求知識和智慧作為道德責任,真知即是意義,懂得自己的能力圈,等等。這些不僅是價值投資的理念,也是智慧的人生態度。在價值投資的過程中,獲取真知,思索時代,也能發現自己。通過追溯歷史,思考商業,作者還提出了對未來的構想。本書既連接歷史,又面向未來,值得推薦。《有限與無限的遊戲》
在2020年這個非常關鍵的時期,我首先遭受了強大的職場壓力,也遭遇了職場PUA後面逃出這個環境後,我開始思考我工作的意義和我生活的意義。其實在後面去思考各種事物的時候,我也開始會將任何事情都帶入到這個有限與無限的遊戲的框架中去思考,雖然在過程中都是有限的遊戲,都在一定的規則中進行,但是這就是這場遊戲的魅力所在,這也是我們生活中應該經歷到了所有的意義和價值。
但究竟是什麼,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信念能夠支撐著我們去完成這一個又一個的有限的遊戲呢?其實是一個非常標準的框架,那就是這個無限的遊戲,就如同我們人類的漫漫長河,也可能是你人生中的無限的選擇,支撐你玩下去這個無限的遊戲的,可能是你的社會使命感,也可能是你對家人的無限付出,也有可能是對你對目前所經歷的事情的執著,那更關鍵的當然是我對這個世界的愛。
03
作者:[法] 阿爾貝·加繆
譯者:劉方
今年讀了加繆的《鼠疫》。關於加繆只聽過他久負盛名的局外人,鼠疫是在新冠當下又被推到了公眾面前。此刻新冠給我帶來的恐懼又無奈,打亂生活節奏和心靈狀態的感受還尚存餘溫,趁這個假期我想在書中再尋找對災難更深刻和深入的理解,畢竟這種能趕上與劇情時代共情共通的機會太少了...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加繆細膩又冷靜精準的描述,關於鼠疫不同階段民眾心理的刻畫,奧蘭被賦予了疫情映射的四季描寫,最喜歡的是主人公們極度簡單克制又引人思索的對話。面臨每個人都無處可逃的公眾災難,它自然變成了每個人的生活,要明白在這之中出現的英雄並不能用純粹的英雄主義去做形容,這也是理解,共情,恪守職責的共同作用。每個人都是普通人,而鼠疫本來就是生活。明白生活,而依舊熱愛,不停止抗爭,我會選和主角裡厄醫生一樣的路吧。推薦人:迷失森林
作者:陳春成
2018年偶然在豆瓣看到一篇小說《竹峰寺》,豐富的意象,流暢的文筆,淡淡然鋪展開的故事,吸引著我迫不及待地讀下去,越讀卻越覺得它不是一篇小說,更像是一位老者告訴我的一段歷史,這個用恣意流淌的想像力構築起的古寺,仿佛真的就在那裡靜靜佇立。看完之後我喜歡得不行,繼而發現這位叫陳春成的作者寫就的其他小說同樣優秀,於是幾日閒暇時間將作者發布在豆瓣的文章一閱而盡。在我看來,用「才華滿溢」形容作者也不為過。很希望能不斷看到作者的好作品,然而作者似乎是個慢性子,每次要隔上三五個月才會發一篇新作。 最近一次追到更新是在2019年7月,看完之後陷入一個更長久的沉靜,我也就慢慢沒有那麼頻繁去關注作者主頁。前幾日,豆瓣更新2020年度讀書榜單,陡然發現這位作者出版了小說合集《夜晚的潛水艇》,並且成了豆瓣榜單上小說類書籍第一名,想來作者斷更的那段時間,就是在憋著這一個「大招」吧。原來好的寫作者,從來不會被埋沒。今年因為工作更迭,閱讀時間受到擠壓,但讀小說是刻在生命裡的,是少不得的。或許這本書不甚完美,但足夠吸引我再多讀一頁,所以我要將它推薦給每一位愛讀小說的人。《稀缺》
推薦人:布衣BABA
作者:塞德希爾·穆來納森 、 埃爾德·沙菲爾
譯者:魏薇 、龍志勇
推薦書單《稀缺》,我特別欣賞作者的是,他能夠在老生常談的東西上,去探究本源,儘管目前的發現還不足以解釋所有的稀缺問題或者為所有的場景找到答案。很多職場人都陷入忙碌,覺得時間不夠用,但是除了個人的悟性、能力,有沒有共性的東西,有沒有深層次的原因?對於「為什麼我這麼忙」,僅僅是了解一些時間管理的方法,依然無助於我們真正的改變,因為我們不知道我們忙碌的內在原因。探索人心智的內在原因,要求研究者必須拋開一些道德性約束,從人們習以為常的事情或者評論中挖掘、發現一些規律。在我看來,作者做到了。帶寬(bandwidth)不是什麼新名詞,我們天天在用,但是用帶寬的概念來解釋我們面對稀缺時候的心智變化,卻是獨到的。這個理論擴展下去,可以應用在各行各業的稀缺場景。如果任何一個管理部門真的去思考和嘗試應用這個研究成果的話,可以造福萬千人。推薦人:晉良
作者:[美] A·司各特·伯格
譯者:彭倫
推薦《天才的編輯》副標題:麥克斯·鉑金斯與一個文學時代。書中講的是一位天才編輯,在幕後協助菲茨傑拉德、海明威、託馬斯·沃爾夫,創造出眾多優秀文學作品的故事。讀完後的個人感受,除了學習到那位天才編輯細緻入微的功力,還有體會到了美國那個時代的文學氣息,就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了解到那些國外知名作家的另一面,也就是從作品和第三視角,對作家們具備了更深層次的認知,收穫很大,感覺適合普通人作為文學入門來讀,讀完這本書的效果,就像是打開了新世界的敲門磚,特別有啟發。07
《山茶文具店》
作者:[日] 小川糸
譯者:王蘊潔
偶然看到的這本書,本著好奇翻看,卻被書中溫暖的故事吸引。鎌倉有一家幫人代筆的文具店,每代店主均由女性擔任,只要有委託便會接受,即使是餐廳的菜單也會幫忙。主人公雨宮鳩子是文具店的第11代傳人,每天的生活漫長又平靜,用心選擇匹配的信紙、符合情境的筆,甚至信封和郵票都要費勁腦筋去挑選,給死去寵物的弔唁信、宣布離婚的公告信、拒絕借錢的回絕信、寫給摯友的分手信……一封封代筆信是客人們的寫實生活,也是一節節人生的課堂。即使已經離開了地面,即使不再進行光合作用,這些花仍然有生命。死亡的同時,或許也代表了永生。所有的生命,都有結束的一天。人生會發生什麼事,真的很難預料。的確是這樣。如果可以預測人生的一切,那麼一定很無聊。到了這個年紀,每天都像是在探險,因為會不斷發生有趣的事。大部分的人都認為,像機器印出來那種鉛字般的字很美,但活生生的人所寫的文字除了漂亮以外,還必須有味道。最後,這本書讓我感受到手寫信的魅力,讓我又有了給老友們親筆寫信的衝動。08
《目光》
推薦人:udunevenno
作者:陶勇
陶勇《目光》: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陶先生並沒有將「那次事件」中自己的苦難作為著筆的重點,只是在開篇作了簡短的描述,並再三向事件中的好心人致謝。主體內容則是——他所熱愛的哲學與行醫經歷之間的微妙聯繫。儘管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這部分並沒有開篇的「那次事件」來得動人,但沒有這部分,陶先生在那次事件後所表現出的冷靜和理性則是不完全成立的。這本書之於我,更像是後疫情時代的一種慰藉,提醒我,2020 過去後,還有人在認真活著。09
《美麗新世界》
讀完之後真的感觸頗多,這個社會馬太效應越發明顯,如何讓那些人民安於自身階層?書中的新世界人們沉醉於濫交和無內涵的感官電影,再不行就吸毒。感覺這不正是我們當前社會的現狀嗎?越來越多的人們沉醉於明星八卦娛樂視頻,性或者說性信息變得唾手可得,毒品正在被有些國家合法化。 書中結尾的那個來自舊世界的人,為了尊嚴他選擇了上吊自殺。而現實中的我們呢,我們也許意識到了愈發固化的階層問題,但我們卻依舊無能為力,只希望自己能在這個信息過載的世界依舊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10
《把時間當作朋友:運用心智獲得解放》
作者:李笑來
2020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 是李笑來老師的《把時間當做朋友》 作為一本曾經幫助百萬青年人找到人生方向,獲得成長的個人管理類經典書籍,它在今年疫情期間,也幫助裸辭在家的我,走出了人生困境,獲得了再次出發的勇氣和希望。書中的幾句話一直銘記在心,作為前進的座右銘: 1、當未做好準備時,機會不存在:無論你眼前的這個機會有多麼誘人,若你沒有足夠的實力去應對這個機會可能帶來的無數未知挑戰,那也許放棄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就像巴菲特所言「只打甜蜜區裡的球」,認清自己的真實實力和理想之間的差距,是每一個青年人都應該上的重要一課。2、人生像一條馬拉松,跑得快的人不一定先到終點:曾幾何時,我有著無數年輕人的通病,好高騖遠,急功近利,想在任何一件事情上都要超越身邊人,朋友圈一定要營銷出自己很活躍,忙碌的形象,總之就是在「面兒」上,不能讓別人看扁了,但在看到這句話之後才明白,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能夠堅守初心,踏實沉澱,厚積薄發的人,才會是最後的贏家。11
《樞紐:3000年的中國》
推薦施展的《樞紐》,該書很厚,可以前後兩部分分開讀,所謂的樞紐是指中國在世界中的地位,因為中國地方廣大,能同時嵌入大陸秩序和海洋秩序,所提到的「超大規模性」可以解釋很多中國問題。簡單概括一下,首先超大規模性使古代中國的帝國朝廷能夠同時具備龐大的軍事實力和財政實力,這就讓中央政權對於地方勢力具備了碾壓性的優勢,於是,地方分裂割據便不能成功,中國維持了長期的大一統國家。第二,中國在近代為什麼在世界上落後了?這是超大規模性帶來的內捲化困境,在相對封閉的經濟環境下,人口嚴重過剩,經濟技術就會鎖死在一個低水平的狀態。第三,中國向近代轉型的時候,加入到開放的世界經濟體系中後,超大規模人口因為勞動力價格低廉,反倒會成為中國的競爭優勢。後來又因為中國的超大規模性,我們把握了供應鏈網絡的經濟邏輯,從而一舉成為世界秩序裡的樞紐。我們只有能夠理解與把握中國的超大規模性以及前邊說過的這些深刻影響,才能夠更好地理解當下、把握未來,特此推薦!12
《父權制與資本主義》
作者:[日] 上野千鶴子
譯者:鄒韻/薛梅
推薦《父權制與資本主義》。此書是作者歷經十年完成的重要作品,在第二波女性主義接近尾聲,後現代女性主義思潮、酷兒理論興起之初,對女權主義各個派別,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的再次思考。 上野千鶴子推崇一種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這種視角的貢獻在於以歷史化的方式釐清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未曾闡明的女性無償勞動問題,以及父權制的物質基礎。在「她經濟」興盛、女權主義的呼聲與批駁同樣高漲的當下,想要釐清性別問題的真正焦點,免於因誤解、對立而陷入的性別戰爭,《父權制與資本主義》或許是必讀書目。13
推薦人:Lord Florian Dio
作者:柳紅
說實話,作為一個小語種的學生,如果要去讀一本純經濟學的書是具有一定困難的,尤其是對近現代中國經濟的分析。我熱愛歷史(儘管80年代離我們並不是非常遙遠),也對經濟學感興趣。實際上在我們新世代(暫時定義為千禧年前後)的人群當中,許多人對80年代的了解基本上止於父母的隻言片語,或是影音、錄像的粗淺描述。而這本書不僅僅在告訴我80年代中國經濟轉型的方法,更把這些經濟轉型過程當中遇到的困難、阻礙、事件以一個個真實事件的方式告訴我,這本書不是一本說教的講義,而是把一個大時代呈現在我面前,我仿佛看到了80年代的經濟是如何在一個又一個的事情的推動下向前發展。作者不是在一條一條的分析中國經濟騰飛的理由,而是把一件一件看似不相關,實際上卻緊密結合的事情講述給讀者,讓讀者在讀完以後自然而然的形成了80年代的圖景。從《初步意見》到孫冶方獎,從計劃經濟體制的大討論到莫幹山會議,一位位偉大的經濟學家、主管經濟的官員在莫幹山會議的搖籃裡被孕育,他們將在未來到達他們未曾設想的高度。那是一個怎樣的時代?一切從頭開始,英雄不問來路。那是思想啟蒙的時代;是穿軍大衣、騎自行車、吃食堂、住陋室的時代;是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一起創造歷史的時代。因疫情原因,甌海區圖書館線下活動將嚴格實行防控措施,佩戴好口罩,出示健康碼,測量體溫,請來參加活動的讀者朋友配合現場工作人員的引導,注意自身安全!
1、開放公告 | 甌海區圖書館開放時間
2、開放動態 | 城市書房、百姓書屋開放信息
3、在線辦證 | 甌海區圖書館最全辦證指南請查收
4、場館預約 | 甌海區圖書館經典品讀區場館預約
5、電子閱讀 | 甌海圖書館超星閱讀本使用
6、讀者證過期 | 讀者證自助延期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