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文旅中國 文旅中國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黃河母親雕塑
線路概況:
車至隴西,探古訪今;行至天水,尋根訪祖。觀世界上最大的露天摩崖石刻—水簾洞石窟、探訪華夏文明八千年的歷史見證—秦安大地灣遺址、在伏羲廟追思華夏人文始祖伏羲、對話世界文化遺產—麥積山石窟、登伏羲演繹八卦、開啟華夏文明之地卦臺山,去隴右第一名剎南郭寺感受人文和自然景觀,在寶雞探尋周王朝青銅文化、禮樂制度。
還有貴清山、遮陽山、李家龍宮(李氏祠堂)大象山、玉泉觀等山川廟宇遍及寶地,情寄於隴東名山大川之間,把名山作為修行之福地,便勝卻人間無數。
行程規劃:
路線:蘭州—定西—天水—寶雞
總裡程:約600公裡
推薦時長:4天
非遺體驗:
甘肅歷史跨越八千餘年,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被譽為「河嶽根源、羲軒桑梓」。歷史文化遺產數量多且豐富,蘭州甜醅子、隴西臘羊肉、麥積根雕、秦安羊皮扇鼓舞、隴西海興銀器等都是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
蘭州甜醅子
隴西臘羊肉
麥積根雕
秦安羊皮扇鼓舞
隴西海興銀器
第一天:蘭州—定西(隴西)—天水(武山縣)
(約290KM)
早上從蘭州出發,主要經蘭海高速、隴渭高速到定西(隴西)再經連霍高速、藥都大道到武山水簾洞景區。欣賞著沿途的風光,全程路況較好,大部分是高速。沿馬家窯—李家龍宮遺址—武山水簾洞石窟一線遊玩,最後到達武山縣,在武山縣酒店入住。
著名景點:
馬家窯遺址
馬家窯遺址
馬家窯遺址位於甘肅省臨洮縣城西南10公裡洮河西岸馬家窯村南面的麻峪溝口,是黃河上遊新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的遺址(約為5200年—4400年前)。遺址地處洮河西岸的一級階地上。1924年首次發現並進行考古挖掘,遺址文化內涵豐富,包含有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馬家窯文化的石嶺下類型、馬家窯類型、半山類型、馬廠類型和齊家文化、辛店文化、寺窪文化等,其中以馬家窯類型最為豐富,馬家窯文化或馬家窯類型由此得名。馬家窯遺址發掘了大量的上古時代代表華夏文化的彩陶器皿。馬家窯遺址為探討馬家窯聚落的社會結構和社會複雜化程度提供了重要資料。
1988年1月13日,馬家窯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李家龍宮遺址
李家龍宮遺址
李家龍宮遺址位於現今甘肅隴西縣南安鄉一心村廟兒巷。李家龍宮(李氏祠堂)始建於唐初,是唐代宮廷式古建築群,是天下李氏族人敦宗睦族、祭祀先祖的宗祠,因唐太宗李世民御筆親書「李家龍宮」而聞名。
它是研究隴西李氏文化遺址遺蹟的重要載體和標誌性建築之一,是隴西唯一保存下來的一處古建築群,也是開發隴西旅遊產業的重點項目。
李家龍宮(李氏祠堂)毀於唐末,明朝萬曆年間集資重建,以後數度遭毀,清末及民國初年又陸續進行部分增建,後改為學校,2002年對尚存的十一座古建築群進行了恢復原貌的維修保護,2003年9月正式向遊人開放。
武山水簾洞石窟
武山水簾洞
武山水簾洞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城東北約25公裡的鐘樓山峽谷內,谷中「群峰疊嶂覓無路,亂石開徑別有天。谷澗溪水潺潺,景色幽靜宜人。」水簾洞是高約50米、深20多米的天然巖洞,洞內常年細流不斷,雨天洞簷飛流直下如水簾,因而得名。
石窟亭宇始建於十六國時期的後秦,後又經歷代修建,有水簾洞、拉稍寺、千佛洞、顯聖池等著名景觀,尤以拉稍寺、千佛洞的摩崖題記、雕塑作品、壁畫等最為珍貴。該石窟現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景區內有享有亞洲之最的露天摩崖浮雕大佛拉稍寺大佛,在我國石窟藝術中實屬罕見,是研究我國早期石窟文化的重要資料。現共保留有歷代造像百餘尊,壁畫2000多平方米,建築物10餘座,舍利塔8座,題記碑刻10通,拉稍寺摩崖題記為研究分期斷代,以及美術史的淵源與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而最為珍貴。
特色餐飲:
通渭蕎圈圈、隴西燒雞粉、臘羊肉等。
第二天:天水市內景點
(約150KM)
卦臺山—伏羲廟——南郭寺—麥積山石窟
卦臺山
卦臺山
卦臺山,相傳為伏羲氏仰觀天、俯察地、始畫八卦的地方,處於天水市三陽川西北端,現轄於麥積區渭南鎮,距天水市約15餘公裡。卦臺山如一巨龍從群巒中探出頭來,翠擁廟閣,渭水環流,鍾靈毓秀,氣象不凡。登臨卦臺山頂,俯瞰三陽川,人們不難發現,古老的渭河從東向西彎曲成一個「S」形,把橢圓形的三陽川盆地一分為二,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太極圖。卦臺山巔,寬敞平整。建有伏羲廟、午門、牌樓、鐘樓、古樓、戲樓、朝房等,現存有一直徑64釐米,厚約10釐米的木製雕刻「伏羲六十四卦二十八宿全圖」,極為珍貴。臺灣中華六經學術研究會張淵量會長先期考察了全國的山川地理,又用最先進的儀器對畫卦臺及周圍的山形水勢進行了仔細的勘查和研究之後,盛讚三陽川是「太極無雙地」,卦臺山是「華夏第一山」。
伏羲廟
伏羲廟
中國西北地區著名古建築群之一,原名太昊宮,俗稱人宗廟,地址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西關伏羲路。1963年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伏羲廟坐北朝南,臨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進四院,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包括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新建築有朝房、碑廊、展覽廳等6座。新舊建築共計76間。整個建築群包括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沿縱軸線依次排列,層層推進,莊嚴雄偉。
南郭寺
南郭寺
南郭寺,位於甘肅省天水市城南2公裡山坳,佔地5.7公頃。這裡樹木蔥蘢,古柏參天,風景優美,鳥語花香,為天水的八景之一,譽名「南山古柏」。建寺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為歷代詩人墨客覽勝之地。中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於公元759年流寓秦州(今天水)時,寫下一百餘首讚美詩,其中「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秋花危石底,晚景臥鍾邊。俯仰悲身世,溪風為颯然」的一首傳神入化,故此,古往今來,更加引起人們對它的嚮往。
南郭寺為隴右第一名剎,甘肅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南郭寺在唐代已具相當規模。內有天王殿、鐘鼓樓、禪林院、關聖殿、杜少陵祠、北流泉等建築名勝,另有「唐槐漢柏」,黛色參天,虯枝衝霄。其東側山勢險要處,建有觀景亭,遊人登高遠眺,天水市全景盡收眼底。此外,南郭寺背負的山坡之上,有一片在古城天水範圍內唯一的天然白楊林,鬱鬱蔥蔥,為寺院增添了綠色和生機。
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麥積山位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是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酷似麥垛而得名。麥積山石窟始建於384-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餘平方米壁畫,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世界,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
麥積山風景區由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街亭溫泉五個子景區180多個景點組成,擁有豐富多樣的生物類型和物種,被稱為「隴上林泉之冠」,具有深厚的旅遊價值,是絲綢古道黃金旅遊線上的一顆耀眼的藝術明珠和最具潛力的旅遊勝地。
特色餐飲:
天水麵皮、天水雜燴等。
第三、四天:天水市—寶雞市
(180KM)
早晨從天水市出發,主要經連霍高速、寶雞過境高速到達寶雞,約3個小時。
寶雞古稱陳倉、雍城,譽為「炎帝故裡、青銅器之鄉」,寶雞歷史悠久,是周秦王朝發祥地。有2700餘年建城史,出土了晚清四大國寶及石鼓、何尊等文物,存有西府社火、鳳翔木版年畫、泥塑等中華工藝。有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寶雞民俗博物館、中華石鼓園、周原博物館等旅遊景點。建議寶雞遊玩時間兩天,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可以適當安排時間長一點。
著名景點:
中華石鼓園
中華石鼓園
中華石鼓園,坐落在被康有為譽為「中華第一古物」石鼓出土地的寶雞市石鼓山上。東臨茵香河,南靠秦嶺主峰雞峰山,西望市區,北瞰渭河,是融「遺址保護、青銅器展覽、石鼓文化展示、園林觀光、考古研究和休閒娛樂」為一體的文化生態公園,著名的石鼓閣、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在其園內。中華石鼓園2014年晉升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中華石鼓園配套建成20個景點。利用自然崖體做成的周秦文化牆,展示了周秦民族發展壯大走向輝煌的歷史過程;以「仁義禮智信」為主題的五德園景區,向遊客闡釋著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主要特徵和歷史淵源;橫貫石鼓閣東西的漢文字長廊,全面反映了漢文字發展演變的歷史過程,記載了周秦時期對漢文字發展所做的重大貢獻。8000平方米的祭天敬祖廣場以及祭天敬祖臺,向遊人展示祖先祭祀祈禱的神聖場景,使中華石鼓園成為傳承中華文化的聖地。
石鼓閣
石鼓閣是中華石鼓園的兩大標誌性建築之一,高56.9米,建築面積7200平方米,仿秦漢建築風格,採用外五內九的層級設置,喻示著周秦文明在中華民族史上的尊崇地位,主要展示石鼓文化和歷代優秀書法作品,並供遊人鳥瞰市貌,是寶雞市地標性建築。石鼓閣建成後,對弘揚石鼓文化,完善寶雞周秦文化體系,突出城市文化特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原為寶雞歷史文物陳列室,始建於1956年,國家一級博物館。為中國最大的青銅器博物館,新館館舍用青銅器出土的場景作為建築造型,建築面積3.48萬平方米,館藏文物12000餘件(組),其中一級文物120餘件,包括何尊、折觥、厲王胡簋、牆盤、秦公鎛等禁止出境文物。
中國青銅器博物院主陳列「周秦文明之光」,分為「西周王朝在寶雞發祥和秦國從寶雞崛起」「盛世吉金--中國21世紀考古新發現特別展」「岐山董家村西周窖藏專題展」等部分,薈萃了寶雞地區考古發現的青銅器、玉器、陶器、金器等精品600餘件(組),展示了周族興起、古公遷岐、武王滅商、分封諸侯、周公禮制、秦君遊獵、穆公稱霸等一系列重大史實,生動再現了周秦王朝的各個歷史側面,使人們認識到青銅文化魂之所在,看到周秦文明對華夏五千年所做的巨大貢獻。
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
從寶雞走西寶高速,在98公裡處蘭家南出口(有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標識牌),延絳湯二級汽車專用線直達山口。
太白山,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全國體育旅遊十大景區、「美麗中國」十佳度假區、中國最具吸引力十大旅遊目的地、中國最美生態旅遊目的地、中國登山搖籃。
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秦嶺主峰太白山北麓的陝西省寶雞市眉縣境內,公園面積2949公頃,森林覆蓋率94.3%。公園以森林景觀為主體,蒼山奇峰為骨架,清溪碧潭為脈絡,文物古蹟點綴其間,構成了一幅動態美與靜態美相協調、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渾然一體,是中國西部不可多得的自然風光旅遊區,被譽為中國西部的一顆綠色明珠。公園海拔高度從620米到3511米,是中國海拔最高的國家森林公園。
太白山的主體由規模龐大的花崗巖體組成,地質學家稱其為「太白花崗巖」。太白花崗巖在漫長的地質發展史上,幾經構造變動、斷層,節理十分發育,它們在各種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塑造了太白山奇峰林立、山勢崢嶸的奇、險景色。太白山高山區至今還保留著完整的、千姿百態的第四紀冰川遺蹟。
高山湖泊、古人及當地老人都稱其為「神湖」,實則為「說蝕湖」。這些冰蝕湖自古就有「太白池光」「高山明珠」之稱,被列為太白山八景之一。由拔仙臺環眺四周,角峰、槽谷、冰鬥、冰坎、冰階等第四紀冰川所特有的地貌是研究第四紀冰川最好的天然博物館之一。
太白山雲海
特色餐飲
豆花泡饃、岐山臊子麵等。
文旅小編Elisa
文/楊曉君
圖片來源於網絡
原標題:《精品自駕路書 | 尋根訪祖之旅》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