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3月28日,大清頒布了《大清國籍條例》,從此就有了「中國國籍」這一概念。大家都知道,如今外國人想獲得中國國籍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那麼,誰是新中國第一個獲得中國國籍的人呢?筆者查閱資料發現,新中國第一個獲得中國國籍的外國人是喬治·海德姆,漢名馬海德。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當天,周總理在馬海德加入中國國籍的證書上簽了字,史稱「一號令」。馬海德究竟有何過人之處,竟然能獲得周總理特批成為新中國首個獲得中國國籍的外國人呢?一起要從馬海德獲得醫學博士說起。馬海德是美國人,1910年出生在紐約州布法羅市的一個阿拉伯移民家庭。
1933年11月,馬海德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後,他從報紙上獲得了一則消息,萬裡之遙的中國上海一帶出現了熱帶病。醫生天生的同情心,讓馬海德來到上海。1936年,在宋慶齡的幫助下,馬海德和斯諾來到了延安,斯諾在延安採訪了幾個月後離開,之後寫出了轟動世界的著作《紅星照耀中國》,而馬海德發現延安地區醫療水平極端落後,於是決定留下來,成為紅軍的衛生部顧問。
抗戰期間,馬海德來到寧夏工作了一段時間,他發現這裡回族人絕大多數都姓「馬」,於是就改名馬海德。從此,大家都稱呼馬海德為「馬大夫」。讓馬海德沒想到的是,在延安工作期間,他結識了相伴一生的妻子周蘇菲,當時是延安第一大美女。
周蘇菲是浙江定海人,家境優越,從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長大後因積極宣傳反對內戰上了軍統的黑名單。為了人身安全,周蘇菲在地下黨的幫助下輾轉來到延安。1939年冬天,20歲的周蘇菲因感冒請馬海德看病。
一次看病,成為了馬海德和周蘇菲萌發愛情的起點。多年之後,周蘇菲談到兩人初次見面時說:「這就給馬海德獻殷勤造成了機會。」在馬海德多次追求下,周蘇菲答應了,兩人最終結為了夫婦。筆者查閱馬海德的生平,我黨對他有這樣一句評價,「他以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和精湛的醫術為解放區軍民服務,並在對外交往中作出了卓越貢獻。 」
於是,新中國成立時,周總理親自批註馬海德加入中國國籍。據周蘇菲回憶:「(馬海德)在延安時候就想加入中國籍,周總理答應了他,說等全中國解放以後,我第一個批准你。總理說話算數。1949年10月1日,馬海德真的是第一個加入中國國籍的外國人,有一個證書,就是一號令。」
不僅如此,馬海德還以中國國民身份在開國大典時登上天安門城樓,而且毛主席還在開國大典幾天後專門設家宴招待馬海德全家。席間,毛主席對馬海德說:「祝賀你啊!原來你算是我們中國的女婿,現在你入籍了,就是完全的中國人了!」資料顯示,馬海生為新中國醫療水平的提高,尤其消滅性病、麻風病等疾病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參考資料:《新中國首個獲得中國國籍的外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