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數據流通與隱私計算服務商「衝量在線」已於近日完成天使輪融資。本輪投資方為IDG資本,融資金額為數百萬美元,源合資本擔任獨家資本顧問。本輪融資之後,公司計劃持續打磨產品,同時進行客戶拓展。
該公司正式成立於2020年8月,專注數據流通解決方案,目標是助力企業構建可信、安全、隱私、公平、高效的數據流通平臺,用數據幫助業務進行精細化運營,同時幫助客戶構建外向型的數據生態。
當前,隨著國內外對數據使用方式的重視,特別是近期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的亮相,如何在保護數據隱私的前提下解決數據孤島問題成為各行業討論的話題。例如,金融行業是數據密集型行業,也是數據需求密集型行業,其風控、營銷等能力都高度依賴於大量內部或外部數據的支持,這就帶來雙方或多方在保護隱私信息前提下進行數據協作的需求。「衝量在線」解決的也是此類數據流通問題。
具體落地在產品層面,「衝量在線」根據客戶需求拆分出兩大平臺,即衝量公有雲平臺和衝量私有化平臺。
前者針對中小型網際網路企業的數據流通場景,後者針對傳統大客戶。根據目前行業動向,針對私有化平臺的訴求較成熟。這其中包含兩大模塊——數據互聯平臺和數據查詢平臺。數據查詢主要針對數據建模需求不高的客戶,它們的查詢訴求一般只需兩方數據就可完成,衝量會保護數據被查詢雙方的數據隱私安全與過程可信。數據互聯平臺,適用於需要多方聯合建模的客戶。這類客戶通常體量較大,有構建外向型數據生態的需求,比如我們常說的營銷場景就比較適用多方建模。這種情況下衝量會在保護多方數據隱私和安全的基礎上幫助進行數據流通。
衝量在線產品架構
更底層的技術上,「衝量在線」採用區塊鏈、隱私計算、人工智慧以及雲原生技術進行支持。區塊鏈不可篡改、可追溯、公平化權益等特性保證數據計算過程的可信,且未來可能有利於數據要素的清算;隱私計算包含可信執行環境、安全多方計算和聯邦學習三類技術,主要解決隱私數據的安全問題;機器學習算法保障了數據挖掘的深度與效果;雲原生則讓產品更易開發、更易部署、更易運維。
採用前三種技術是市面上多家隱私計算公司方案的共識,而雲原生是「衝量在線」強調的差異化特點之一。公司創始人兼CEO劉堯認為,現在行業客戶的數據/系統多擁抱雲原生,具備雲原生架構的產品也更易和客戶兼容。數據流通類產品屬於企業服務類IT產品,在真正落地的過程中一樣需要和客戶的大數據中臺、圖資料庫、AI平臺等IT基礎設施匹配、融合。這類特性在產品POC階段或許並不必須,但當產品真正落地時,其重要性會逐漸凸顯。另外,公司也在國產化方向進行了發力,軟體產品兼容了國產化的晶片與硬體,符合信創產業的自主可控標準。
在客戶畫像上,「衝量在線」主打金融、電信、網際網路這類數據密集型的行業,這類客戶對數據渴求度較高,同時對創業公司接受度也很高。在對重點行業的客戶服務上,「衝量在線」的特殊點在於,其不僅會為其提供數據流通方案,還會和客戶一起服務to B企業,為客戶解決更深層次的問題。之所以可以提供這樣的服務,也和公司此前積累相關,劉堯介紹,「衝量在線」核心團隊來自百度、華為、字節跳動等頭部科技公司,具備服務B端的技術能力,也了解政企類客戶的訴求,同時也有落地超大項目的經驗。
「衝量在線」80%團隊成員是技術出身,曾實施交付了多個雲原生、區塊鏈、可信計算的大型私有化項目,累計完成過數億級別的商業化成果,具備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隱私計算等領域的實踐經驗。並且公司多位成員也是國際和國內相關標準組織的核心成員,主導或參與撰寫了IEEE、人民銀行、工信部多個組織發起的行業標準。
作為本輪融資的獨家投資方,IDG 資本合伙人王辛表示:「在隱私保護法律法規逐步健全以及數據成為生產要素大背景下,既能保護數據隱私又能促進數據流通的解決方案將成為行業剛需。衝量在線團隊是國內最早一批進行數據流通和隱私計算場景落地的實踐者,在產品和技術方面具有先發優勢,並在金融、政務、電信、網際網路行業積累了豐富客戶資源和商業化落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