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清宮戲可謂是一炮打響,戲中演繹的宮牆高聳,宅院院落裡的各種愛情故事,讓無數觀眾感動落淚,可是,清朝的生活畫面當真如此唯美嗎?自然而然,電視劇遠比現實生活浪漫而唯美,今天我們就通過一組照片來看看清王朝民眾的真實生活到底是怎樣的。
照片裡,母親和幾個孩子在一起,孩子的父親不知道該到哪兒去了,但是從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家庭生活十分貧困,孩子們衣衫襤褸,面容憔悴,儘管年紀還小,但臉上卻沒有絲毫的童真,每個人不約而同地露出了憂鬱的神情,還有幾個孩子連鞋子都沒穿
事實上,清宮戲也有過平民生活的場景,即使演員在戲中努力表演,但至少他們的衣著厚實,多數情況下是吃不上飯的,即使吃不上飯,他們也不能體現出清宮戲的面黃肌瘦,可見清宮戲還是美化了許多。
照片中的小孩正在吃晚飯,雖然從今天的角度來看,他穿的衣服也不算華貴,但至少比衣著華麗多了,面對鏡頭,他顯得十分淡定。事實上,這是一位富家少爺,他可以端著大碗坐在門口吃晚飯,已是很幸福了,因為許多窮苦人家連一天三餐都不能保證,就算是煮粥,鍋裡的水也少得可憐。外邊擺了個攤子,外邊擺了一大堆東西,看起來雜亂無章,零零碎碎的堆積如山,雖然他們一夜之間賺到了錢,但生意卻並不好,至少和他們比起來,現在的我們並不幸福,因為電視劇裡的那種商品琳琅滿目,來賓絡繹不絕的現象很少發生。
清末有一個囚犯,他旁邊站著兩個衙役,但看上去瘦骨嶙峋,給人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那囚犯用鐵鏈拴住,像狗一樣趴在地上,沒有尊嚴,更沒有人權。看到鏡頭上出現了兇光,他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那就是晚清雞毛房,所謂雞毛房,顧名思義,就是鋪滿雞毛的房子,其實雞毛房存在了很長時間,並非晚清時代的產物,清朝乾隆時期的詩人蔣士銓就曾寫過有關雞毛房的詩。雞毛屋多出現在城市的邊緣,比較偏僻,住在裡面的多是窮人和乞丐。
但是他們也只有冬天才能住進去,因為他們沒有能力為寒冷提供禦寒的衣服和物品,只能蝸居在雞毛房裡過夜,不過雞毛房也不是免費的公共場所,每晚要付三文錢,雖然寒酸,卻是底層窮苦人民度過寒冬的唯一希望。
從官家的大合照中可以看出,這個官家妻妾成群,有很多孩子,而且照片中的人衣著得體,光看神態就知道他們生活幸福,日子過得很滋潤,和眾多底層百姓的艱苦生活形成了鮮明對比。因此從這些老照片中就可以看出,現實遠比電視劇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