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知名服裝設計師當中,川久保玲是少數幾個未曾去外國念過書,且也沒有主修過任何與服裝設計相關課程的國際設計師。
取悅他人偶有為之,
但至少在穿衣上,
只為了自己。
自己夠強大,夠自由,
就不需要去取悅任何人。
請用心和靈魂去工作。
永遠不要聽信規則。
——Rei Kawakubo川久保玲
東方時裝躍進「後川久保玲時代」
二戰之後,日本身為一個戰敗國,是必須花上所有的氣力才能在戰敗的陰影下蹣跚地渡過。而日本人面對明治維新之後又一次的現代化歷程,必須直接面對的已經變成漢堡可樂,嬉皮大麻和新浪潮思考的性解放,這樣的文化衝擊讓這個拘謹優雅的島國民族變得手足無措、無所適從。
因為經濟低迷,無所是事的窮孩子年輕人為了引人注目,便開始在身體上做起文章,譬如誇張染髮、紋身、穿洞打釘等,讓普羅社會中湧現出一派後來稱之為「新浪漫主義」的街頭浪潮。雖然這股浪潮的文化充斥著無秩序、乖張且粗鄙的面貌,但這些看在川久保玲的眼裡,卻成了令她興奮異常的奇特養分。直至後來,這股新現代風潮便與她無窮無盡的創意有了打也打不散的連結。
川久保玲被業界評為「反時尚」的時尚
在1981年巴黎時裝展發表會上,她率先啟用日本傳統服飾中不多見的黑色,然後用不對稱及垂墜等細節,剪裁出後來被時裝界稱為「乞丐裝」的經典設計。以當時的觀點而言,她的設計打破了貴族或上流人士對美的認知,強暴了所謂高級品味一貫展現的斯文得體,簡直就無美感可言。但她源自日本美學中的不規則和缺陷文化的設計思維,卻又的確打開西方世界對高級時尚服飾美學的新境界。這套寬鬆、刻意立體化、破碎、不對稱及不顯露身材的服裝設計美學,成功的引領了80年代的服裝潮流,也讓川久保玲開始了永遠備受爭論又極受推崇的設計生涯。
川久保玲 (Comme des Garcons) 2015春夏女裝秀
川久保玲 (Comme des Garcons) 2015春夏女裝秀
川久保玲 (Comme des Garcons) 2015春夏女裝秀
川久保玲 (Comme des Garcons) 2015春夏女裝秀
「讓身材凹凸有致」、「執著衣服與身形的各種比例數字」、「形體衣型寬鬆有度」,這些高級設計的聖經典語在川久保玲的世界裡成了無用的狗屎。刻意選擇硬重厚且視覺感中性的條紋布料,再配合不對稱剪裁、漏洞與拼貼,甚至讓以往時裝中藏都來不及的拷邊縫線、內外翻轉襯裡、甚至是失手沒對準(其實是對歪多少角度都有算計)歪到一邊的拉鏈,在她的設計中都有抬頭挺胸,上得了廳堂的通行證。不僅如此,這種不修邊幅、自由不驥的反禮數做派,反而成了某種精神意念上無窮盡的創意加持,讓生活或生命經由服裝表象而享受到滔滔不絕的自由延伸。
川久保玲善於使用低彩度的布料來構成特殊的服飾,其中有許多是單件同一色調的設計
而對普羅大眾來說,川久保玲也徹底革新了人們對於黑色服裝的著裝執念。她說:「其實黑色才是穿著最為舒適也最富於表情的顏色。」而她自己和她的設計也一如初衷地從來沒有改變過對黑色的鐘愛與堅持。眾所周知,設計師在全球外在環境或經濟狀態的改變之下,有時會在設計理念或顏色選擇上往所謂的"趨勢"上靠近,以對市場接受性做出不得不妥協的方向偏頗。譬如全球金融時,大多數設計師的設計作品都呈現更實穿或更經濟的市場訴求。但川久保玲仍然一如既往地依舊以其標誌性建築感抽象藝術風格,並使用低彩度的布料來構成特殊的服飾,展示她的黑色作品。黑色,是川久保玲的代表顏色,或者更精準地說,大道至簡,少即是多的人生哲學,在川久保玲的作品裡,俯拾皆是。
川久保玲向世界展示了一種革命性的新型穿衣方式
說實話,這麼脫離實際的服裝設計,說它是為創意與觀念的而產出的設計作品,其實不會太過。許多川久保玲的作品,其實並不被認為是流行服裝的實用之物。但是他作品中所藏有的精神意念與生命觀,才正是令她的信徒們趨之若鶩的真正主因。就像川久保玲品牌的法文名」Comme des Garcons」,翻譯過來的意思是「像男孩一樣」,所以有些人說這是他的設計理念。不過,事實上他只是因為很喜歡這幾個單詞的發音,所以才取這個名,根本沒有別的多餘解釋或外掛。而這既嚴謹又隨意、自由不羈又師法傳統之美的人生觀才是真正川久保玲的品牌精神。
川久保玲引領了刻意的立體化、破碎、不對稱、不顯露身材的服裝設計潮流
永遠進行創新,永遠不選擇遵循主流規則,才有迸發出乎意料不在預期中的所有絕世可能。
CDG PLAY
川久保玲在商業設計上最為人熟知且親民的作品,便是與紐約的波蘭裔插畫師Filip Pagowski二人聯手,於2002年推出的CDG PLAY 「Comme des Garcons Play」系列,而此系列也堪稱為Comme des Gargons旗下的經典代表。以心型為標誌圖案的「Play」系列在2008年夏天推陳出新,將"雀鳥」的造型融入其中,推出了的塗鴉T恤「Play Bird」系列。
川久保玲如是說:
「我至死也是個像青少年一樣喜歡『違法亂紀』的成年人。」
「我從來沒有要傳達的信息,只是要進行創造。」
「自始至終,我一直堅守自己創立品牌的理念從未動搖。因此,我知道隨著時間的過去,人們最終會理解並且尊敬它。」
「Comme des Gar?ons 是基於創造和無止盡探索新事物的理念上成立的。它永遠無視規則和既定規範。」
相關資料:與川久保玲密切相關的重要人物
Adrian Joffe
川久保小姐的英籍夫婿,CdG集團總裁,負責設計以外的一切事務。她不苟言笑,他能言善道。原本他也是時裝設計師,30年前把英倫的「新浪漫主義」街頭浪潮灌輸給川久保玲,從而在1981年首次登上巴黎時裝周,即獲得突破性成功。CdG倫敦的概念店Dover Street Market,走生活路線,將Speedo Crossover與TopShop推出,未來在巴黎的小型精品店(Pocket Shop),也全是他的主意。
Junya Watanabe
渡邊淳彌,是川久保小姐的大徒弟,1987年加入集團,擔任CdG Tricot設計師,1994年首次集團羽翼下推出Junya Watanabe for Comme des Garons 男裝,同時兼任CdG男裝設計師,他個人的顏色比較明媚。
Tao
慄原Tao,是倫敦St. Martin設計名校畢業,獲川久保玲賞識,原本打算讓她自己推出品牌,哪知小女子一味推託,寧可任Junya Watanabe副手設計Tricot針織系列,最後2005年單飛,在集團羽翼下推出Tao for Comme des Gar?ons 登上巴黎舞臺,以內衣手法做針織服飾,充滿驚喜。
Jun Takahashi
高橋盾,Undercover的設計師,自他1994年初道來,川久保小姐當他是自己兒子般一路扶植,進軍巴黎。Undercover也是CdG倫敦概念店Dover Street Market中,她唯一破例發售的非CdG直系日本品牌。
延展閱讀:日本文化、藝術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