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世界未來的競爭是智慧財產權的競爭。在全球化背景下,以智慧財產權名義進行的「世界大戰」硝煙已經瀰漫在中外企業之間,而且愈演愈烈。這其中,既有國際巨頭狀告中國企業取得成功的官司,也不乏中國企業叫板海外企業並大獲全勝的案例。
它們考驗著企業自主創新的能力,也考驗著政府保護智慧財產權的決心與行動。難能可貴的是,中國保護智慧財產權的力度越來越大,一些企業也已經開始習慣將智慧財產權訴訟作為基本的競爭策略,並在交鋒中對遊戲規則更加理解,應對技巧也更加嫻熟。這些案例其實是對保護智慧財產權最好的普及。在4月26日第七個世界智慧財產權日來臨之際,本刊推出「2006年度十大智慧財產權案件」的初衷也正在於此。
1 深圳朗科跨洋起訴PNY
2006年2月10日,深圳朗科公司以侵犯其快閃記憶體盤在美國的專利為由,將美國PNY公司告上美國德克薩斯州東區聯邦法院。如果勝訴,朗科將有可能得到USB快閃記憶體領域迄今為止最高的專利侵權賠償。此案被媒體稱為「中國企業境外專利維權第一案」。目前,朗科與PNY公司還在談判中,專利糾紛暫無結果。
點評:朗科—中國的「高通」?
在外人看來,成立於1999年5月的朗科公司在中國高科技企業裡絕對算是另類——它的成長几乎是和一系列專利侵權訴訟聯繫在一起的(從2002年訴華旗、2004年訴SONY再到去年訴美國PNY公司)。一開始,人們對朗科這種經營方式不解乃至非議,但隨著朗科與華旗、SONY訴訟的和解,隨著智慧財產權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有識之士開始意識到:高科技企業只有通過申請基礎專利、核心專利,才能真正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正如朗科總裁鄧國順所言,朗科已經走過了專利申請、專利維權階段,步入專利運營階段。美國高通公司就是通過運營CDMA專利而成長為一個令人尊敬的高科技公司,我們期待著朗科能夠成為中國的「高通」。
2 秀水街案落槌定音
2006年4月18日,北京市高院做出終審判決,駁回北京秀水街服裝市場有限公司的上訴,維持原判。2005年,法國路易威登馬利蒂等五家世界著名品牌公司將北京秀水服裝市場商戶及秀水街公司告上法庭,理由是其所售商品存在商標侵權和管理過錯。法院一審判決被告敗訴。被告秀水街公司對此不服提起上訴,但終審判決標誌著五大公司終於贏得了圍剿「秀水街」之戰的司法勝利。
點評:秀水街涅槃重生
登長城、遊故宮、逛秀水,一度是外國遊客來北京的固定旅遊路線。老秀水街20多年前以絲綢和外貿服裝起家,以假冒國內外名牌苦澀成名,但以本案為轉折點,開始了由成名到正名、馳名的艱難轉型。秀水街公司總經理汪自力表示:秀水街會選擇光明,而且會在世界馳名。佛經云: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其羽更豐,其音更清,其神更髓。祝願新秀水在經歷此案後涅槃重生,在通往馳名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3 五大影視公司聯手維權初戰告捷
因認為擅自銷售《世界大戰》、《超人總動員》等共16部電影的DVD影碟侵犯了其享有的著作權,美國哥倫比亞電影工業公司聯手另外四家世界級影視公司,通過16起訴訟案將北京世紀海宏商貿有限公司、北京世紀海宏商貿有限公司玉豪情音像經營部告上法庭。2006年12月18日,北京市二中院做出一審判決,判令被告停止侵權,賠償五原告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支出共計16.4萬元。
點評:國際影視業維權轉向司法保護和集體維權
由於以往通過司法機關保護著作權存在著審理周期長、賠償數額低等不足,國際影視公司大都採取行政措施保護其著作權不受侵害。2001年新《著作權法》修改後,不但繼續強化了行政保護力度,而且在司法保護上有許多重大改進:如增加了賠償數額、擴大了保護客體、加大了鄰接權的保護力度、增加了刑事責任等,從而使司法保護更具可操作性。由此,國際影視公司的維權策略也從單獨依靠行政查處轉變為行政、司法保護相結合,打擊重點也從盜版產品的複製加工者擴展到銷售流通渠道。本案另一特點就是國際影視公司的集體維權策略(在五大國際品牌訴秀水街案中也有體現),通過集體維權,不但可以降低成本,而且也更容易引起輿論關注,從而有利於推動糾紛的解決。
4「偉哥」專利一波三折
美國輝瑞公司治療陽痿的藥品萬艾可(俗稱偉哥),先是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發明專利權,後又因國內12家製藥公司提出異議,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覆審委撤消專利。隨後,輝瑞將專利覆審委起訴至北京市一中院。2006年6月2日,一中院一審判決輝瑞公司勝訴,專利覆審委需就「萬艾可專利無效」進行重新審查。本案被法律界認為是近年來最大的一起專利覆審案,更被國外媒體視為「標本」式的判決。
點評:「偉哥馬拉松」,中國藥企輸在起跑線上
在中國,從沒有一個專利案件能夠像「偉哥」案一樣在漫長的時間裡持續吸引著普通民眾和專業人士的眼球,有媒體形容它為「偉哥馬拉松」毫不為過。儘管被告和部分第三人已提起上訴,但從某種意義上講,該案已告一段落—涉案專利於1994年申請,保護期限至2014年。由於藥品生產還要經過申請、臨床前研究、臨床試驗、審批等階段,即使屆時國內企業在二審中勝訴,也沒有多少發展時間和空間了。對於國內製藥企業來說,儘管敗訴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一條就是沒有自己的專利,始終扮演著追趕者的角色。藥品仿製的發展空間和利潤已經越來越小,國內製藥企業必須轉變思路,將重點放到研發和創新上。
5 天價專利賠償案成無由之訴
1989年,原告鄭州拓普軋制技術有限公司為其一種「軋輥小撓度、高剛度軋機」申請專利,1991年獲授權。在2001年和2003年,原告核心人員2次被「挖」走。2002年-2005年間,原告認為被「挖」走的人員利用其竊取的原告專利技術,夥同其他企業進行生產,因此在北京、天津、鄭州提起了四次專利侵權訴訟。2006年6月20日,鄭州拓普訴該公司原副總經理胡玉秀及北京泰隆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一案,在鄭州一審勝訴並獲2980萬元的國內智慧財產權審判的最高賠償額,獲得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然而今年該案又有了新的進展:2007年2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覆審委做出了宣告涉案專利無效的決定,這將對本案的二審判決起決定性作用。目前,河南省高院將這起即將終審判決的案件中斷審理,同時最高院也暫時中止了對原告另一起專利軋機維權案的申訴程序。
點評:專利無效?制度無力?
本案有如一部好萊塢大片,情節跌宕起伏、撲朔迷離。回顧這一事件,確實有頗多的無奈。儘管孰是孰非目前很難評論,但其中肯定沒有贏家。圍繞一項專利,數十家正在發展中的企業捲入了一系列長達5年仍未完結的糾紛。這其中更深層次原因還是在於我國專利制度建立較晚,在專利審查和司法保護上還有很大的不足。只有依靠立法者、司法者、專利審查人員和從業人員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決維護專利穩定性與權威性的這一難題。
6 民營企業叫板英特爾
在英特爾以侵犯著作權為由起訴深圳東進公司一年之後,深圳東進的北京子公司—北京東進信達科技有限公司又以非法壟斷技術和妨礙技術進步為由,反將英特爾告上了法庭。2006年7月28日,北京市一中院開庭審理了此案。由於訴訟雙方身份的特殊性—一家是正處於成長期的中國民營企業,另一家則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晶片製造商,此案備受矚目。由於此案正處於《反壟斷法》出臺前夕,因而又被視為2006年「中國企業反壟斷第一案」。
點評:走在軟體兼容與保護之間
東進和英特爾兩家公司可謂「不是冤家不聚頭」。雖然英特爾訴深圳東進與北京東進訴英特爾兩案的起訴地、當事人、訴由完全不同,但都針對的是同一個也是全新的法律難題—軟體的頭文件(headerfiles)是否享有著作權,並由此引出另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如何平衡軟體著作權保護和軟體兼容性。由於中國軟體產業大部分都存在與國外軟體兼容的問題,這兩起案件的判決對於正在快速發展的中國軟體業來說,無疑具有重大的意義。
此外,從本案中還可以看到,現代企業特別是高科技企業應當而且習慣於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將智慧財產權訴訟作為基本的競爭策略。從英特爾方面看,不在東進三年前推出涉案產品之時起訴,而選擇在東進即將上市和其產品開始進入美國市場時起訴,其更為直接的目的在於阻礙競爭對手發展和阻止其產品進入美國;同樣,東進選擇在北京開闢第二戰場和將壟斷作為訴由也是出於競爭策略的考量,因為進攻是最好的防守,選在北京起訴,也有利於為自己爭取輿論支持。
7 汽車外觀設計頻陷「抄襲門」
2006年9月26日,北京市一中院受理了德國客車製造商尼奧普蘭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訴江蘇省中大集團外觀設計侵權案。尼奧普蘭公司稱,被告製造銷售的中大A9客車侵犯了其「星航線」客車的外觀設計專利。中大集團則回應稱,中大A9是中大集數十年開發經驗自主創新而成的,不存在抄襲。此案被部分媒體稱作「客車行業國外品牌狀告中國自主品牌的第一案」。
點評:「拿來主義」風險大
本田CR-V訴雙環來寶SRV抄襲外觀設計大戰的硝煙還未散盡,客車行業外觀設計抄襲的烽火又再燃起。此案不管結果如何,都給國內汽車行業敲響了一記警鐘:中國汽車行業絕不能搞簡單的「拿來主義」。反觀我們近鄰韓國、日本,它們起初也是在模仿、借鑑歐美汽車的基礎上發展的,但它們不是被動抄襲,而是在此基礎上更加重視吸收和創新,現在它們的汽車工業已然和歐美前輩們並駕齊驅。只有告別「拿來主義」,我們的汽車工業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8 通領科技全勝美國公司
2004年4月,美國萊伏頓公司以侵犯其專利為由,在美國新墨西哥州、佛羅裡達州、加州等地方法院先後起訴4家中國通領科技集團的重要客戶。為維護其美國客戶的合法權益,通領科技赴美主動介入訴訟,並成功把全部案件移送到新墨西哥州的美國聯邦地方分區法院。2006年5月23日,該法院布朗寧法官下達了對案件最終審判結果具有決定性作用的馬克曼命令,明確認定通領科技的產品不侵權,這是在中美智慧財產權糾紛中首例中國企業獲得全勝的案例。
點評:有底氣,當然敢於亮劍
這一案例對國內企業如何應對國外專利訴訟有重要的借鑑意義:首先要有自己的核心專利作後盾,及時在國外申請專利保護。其次,要和國外律師事務所合作,深入了解國外專利法律體系,並對自己專利進行侵權檢索和分析,取得非侵權的法律評定文書。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敢於應訴,敢於正面和競爭對手交鋒。儘管起初會面臨很大的風險和成本,但從企業長期發展來看是絕對有利的。通領科技勝訴後,不但吸引了許多以前還在觀望的大客戶,而且對國際智慧財產權規則的理解和應用也更加嫻熟:通領科技已經在深圳對萊伏頓公司在華設立的獨資公司提起了專利侵權訴訟,完美地完成了一個從被告到原告的華麗轉身。
9 真假「永得麗」、「美得麗」大戰
1991年,著名國際品牌立邦系列產品(包括立邦美得麗內牆乳膠漆、立邦永得麗內牆乳膠漆)進入中國市場。1993年3月1日,廣東省汕頭市一家銷售油漆塗料的企業搶先成功註冊了「美得麗」、「永得麗」兩枚商標。之後,該企業將商標轉讓給了廣州保賜利化工有限公司。2004年10月,保賜利公司以「美得麗」、「永得麗」商標權被侵犯為由,在廣東省廣州市和江蘇省南通市等四地將立邦塗料(中國)有限公司告上法庭,四起案件索賠額高達1600萬元人民幣。2005年9月12日,南通市中院做出判決,立邦公司被判侵權。2006年12月7日,江蘇省高院終審判決,認定立邦公司不構成侵權。同年12月13日,國家工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作出商標爭議裁定,對保賜利公司註冊的「永得麗」和「美得麗」兩枚商標予以撤銷。至此,糾葛多年並在業界引起軒然大波的立邦「永得麗」、「美得麗」商標侵權糾紛終於塵埃落定。
點評:打擊商標惡意搶註任重道遠
近年來商標搶註大行其道,有在國內搶註國外商標(如韓國現代汽車)的,有在國外搶註國內商標(如Hisense、狗不理)的。大家你來我往,「搶」得不亦樂乎,甚至還出現了一個新詞彙:「炒標人」。這一方面說明商標權利人保護意識不強,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國現行法律對商標惡意搶註打擊不力,使得大量「炒標人」有利可圖。以本案為例,在司法保護方面,本案一審、二審出現完全不同的判決;在行政保護方面,立邦曾於1999年提出撤消涉案商標申請被駁回,但6年後商評委又對涉案商標予以撤銷。所以,遏制商標惡意搶註無論對企業還是政府來說都是任重而道遠。
10 北大方正「陷阱取證」終獲正名
2000年,北大方正公司發現北京高術天力科技有限公司有銷售盜版北大方正軟體的行為。為獲取證據,北大方正採取「陷阱取證」方法,派出兩位員工佯裝成用戶,在北京市國信公證處公證員的隨同下,購買到了高術公司隨機配備的盜版軟體。2001年9月,北大方正集團、北京紅樓計算機技術研究所共同將高術公司等相關企業告上了法庭。這場訴訟歷時5年,歷經北京市一中院、北京市高院、最高院三級法院審理,終於蓋棺定論,北大方正全面勝訴。
點評:正版軟體有了取證利器
被業內稱為「軟體侵權第一案」的北大方正訴高術公司軟體侵權案歷經了罕見的四次審理(一審、二審、再審、提審),終於蓋棺定論。
儘管在1994年微軟訴北京巨人電腦公司和2000年Adobe公司訴上海年華圖文技術有限公司軟體侵權案中,法院都對「陷阱取證」這一取證形式予以認可,但仍未消除人們對這種方式的爭議。本案中,最高院在判決書中最終認定:本案在公正證明過程中未採取非法方式取證,其目的沒有不正當性,其行為沒有侵犯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最高院還認為,計算機軟體著作權侵權行為具有隱蔽性較強、取證難度大等特點,採取該取證方式,有利於解決此類案件取證難的問題,起到威懾和遏制侵權行為的作用,也符合依法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法律精神。最高院的觀點為「陷阱取證」正了名,對中國正版軟體業的發展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註:本文第1、3、5、7、9案例由張楚(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理事長、教授)點評;第2、4、6、8、10案例由程旭輝(中國政法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點評。
(責任編輯: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