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流千年
碧水向未來
在聞名的「年畫之鄉」楊柳青
將再添一個國家文化公園
運河水畔的楊柳青
5月19日,由天津市西青區人民政府聯合CBC建築中心共同發起的「運河上的京津冀——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元寶島)大師邀請賽」最終成果評選會於天津西青成功召開。
原研哉×柳亦春大師聯合團隊的「時光洲」方案和承孝相大師聯合團隊的「Y-HARP 楊柳青歷史區再生計劃」方案共同獲勝。
大師邀請賽基於元寶島、文昌閣現有的傳統基調,邀請到來自中、日、韓、美的五家國際頂級大師聯合團隊參賽設計,包括原研哉×柳亦春大師聯合團隊、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隊、承孝相大師聯合團隊、王向榮大師聯合團隊、謝曉英×齊欣大師聯合團隊。同時由大師自主邀請形成「景觀+建築+策劃」跨領域協作團隊,對楊柳青元寶島的空間設計、生態建設、運營發展進行通盤考慮,傳承發掘大運河文化,營造東方意蘊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使其成為文化傳承的載體、文化建築的勝地、文化交流的平臺、文化消費的場所和市民休閒的家園。
文昌閣
在經過為期六個月的精心創作之後,最終呈現五個國際標準、獨具特色的設計方案。
大師聯合團隊及方案展示
MASTER JOINT TEAM AND PROPOSAL
獲勝方案
原研哉 x 柳亦春大師聯合團隊
日本設計大師原研哉(Kenya HARA)聯合中國知名建築師柳亦春的方案將整個公園命名為「時光洲」,計劃通過自然與人工的融合,將公園建造成高精度的建築,讓遊客在感受到傳統的同時,在這裡創造未來的記憶。並通過隨處布置的可以拍攝趣味照片的場景,製造「到訪動機」及「信息擴散」,以「信息大運河」的形式使來訪者通過自發、快樂的拍照傳播對信息進行環流,從而吸引更多的遊客。景觀設計部分採用大地雕塑的方式,結合楊柳青特色,將整個元寶島打造成為一個在今天的資訊時代人們可以藉此重新理解自然的「照片公園」。
獲勝方案
承孝相大師聯合團隊
韓國建築大師承孝相以Y-HARP為題,Y-HARP是楊柳青歷史地區再生計劃的英文縮寫,同時也是一種樂器的名稱。承孝相的方案從記錄著元寶島過去痕跡的歷史照片入手,以「再生」為核心概念,根據不同地塊的特質分別通過再活化、再組織、再開發的方法,運用「城市針灸術」策劃業態,以楊柳青固有的土地紋理為依據組織功能設施,以文化為媒介,協調新城市的和諧之美,使楊柳青成為承載傳統和文化的,最親近人們生活的「活著的遺產」。
其它方案
▼
謝曉英 x 齊欣大師聯合團隊
知名景觀設計師謝曉英聯合知名建築師齊欣的方案以「源」為因,以「運」為題,以「融古今、融城市、融文化、融生活」為理念。新建雲端與文昌閣古今對望,打造時空錨固點;追求建築與環境的互塑共融,構築景觀山水骨架;注重日常與事件活動的交織互補,激發場地持久活力;景觀統籌與「微循環」有機更新,營建楊柳青歷史文化名鎮風貌。致力於塑造楊柳青品牌IP,打造天津西部的文化新中心,創新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未來發展新模式,推動大運河傳統文化走出京津、走出國門,銜接新時代的國際舞臺。
▼
王向榮大師聯合團隊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院長王向榮的方案以「流淌的歷史·生長的文化」為核心理念,為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提出了「繼承歷史文脈、融匯當代生活、預留未來空間」三個目標,通過「聯、融、活、現」的策略,強調「文化街區、小鎮與綠野的融合,創新產業和文化旅遊的共同孵化」,計劃將楊柳青打造為天津市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核心示範段。
▼
瑪莎·施瓦茨大師聯合團隊
景觀設計大師瑪莎·施瓦茨的方案基於氣候優化設計理念,提取了中國的四種傳統景觀元素「村、田、山、林」,運用到對於場地的設計之中,並結合生活和工作、學習和娛樂、文化、運動和休閒四種元素的活動設計,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課題背景下,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國家文化公園。
未來的楊柳青
將集聚設計大師的力量
成為大運河中國北部區域的
「國家文化公園」新標杆
來源:CBC建築中心 中國經濟新聞網 天津廣播
新媒體編輯 王妍
新報精華文章導讀公安部:6月1日起不戴頭盔處罰僅限於摩託車「全國停辦因私護照」?天津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總隊回復——有序恢復現場祭掃等殯葬服務!每日新報公眾平臺我們了解天津這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