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個成語·焚膏繼晷.韓愈性格不張揚,一直得不到重用

2021-02-08 一天一個成語

✦關注這個公號,變成別人眼中博學多才的人✦

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



【成語名字】焚膏繼晷


【成語拼音】fén gāo jì guǐ


【成語釋義】焚膏繼晷是一個漢語詞彙,焚:使……燃燒;膏:油脂,指燈燭;繼:繼續,接替;晷:日影或者指一種古代的計時工具。形容夜以繼日地勤奮學習、工作等。


【成語出處】

1.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2.宋·周密 《齊東野語·譏不肖子》:「所謂焚膏繼晷者,非為身計,正為門戶計。」

3.元·吳萊《陳彥理昨以漢石經見遺今承寄詩索石鼓文答以此作》詩:「先生博學抱聖經,焚膏繼晷目耽玩。」

4.清·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世儒於此十三部,或焚膏繼晷,鑽仰終生,或鍛鍊苛求,百端掊擊。」


【近義詞】夜以繼日、通宵達旦


【反義詞】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碌碌無為、遊手好閒,


【成語辨析】「焚膏繼晷」與「夜以繼日」有別:「焚膏繼晷」多用在讀書學習或室內案頭工作、活動,多用於書面,比較典雅;「夜以繼日」比較通俗。


【成語造句】

1.他不顧一切地勤奮學習,像中了魔似的焚膏繼晷,終於考入北京大學。

2.相傳文人目多眚,歸咎讀書,焚膏繼晷,以致損明。

3.現在你焚膏繼晷地寫研究計劃,而不是去做研究。

4.在求學生涯中,他最難忘大學時,焚膏繼晷的勤讀不懈。

5.他的成功因素不在於天賦條件,而是那股焚膏繼晷的向學精神。



【成語故事】

韓愈是唐代著名文人,通六經百家之學,崇尚儒術,以提倡古文為職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如同中國其它讀書人一般,韓愈也希望能受朝廷重用,一展抱負與長才。他在年少時便中進士第,但因個性不適官場,一輩子在仕途中浮沉不定,頗有失志之感,〈進學解〉這篇作品就是在這樣的心情下寫成。

 

文中敘述國子先生(韓愈自稱,因曾十載之間,浮沉於國子博士之職)訓誨他的學生說:「你們要勤奮努力的學習,才能有成就。學問和品德都好,未來也不怕被埋沒。」話都還沒說完,就有一位學生質疑的說:「老師,您不要騙我們了!這麼久以來,我看您已是精通六藝,每天仍是手不釋卷,連夜晚都點燈接著白天來讀書。結果呢?只因思想不符合當政者,便遭當權者排擠,不被重用,以致生活困苦不堪。您自己有這樣的遭遇,居然還要我們專心做學問!」

 

韓愈借老師與學生之口,一方面譏諷為政者不能善用人才,一方面也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的失落。

 

「焚膏繼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夜以繼日地勤讀不怠。後亦用來形容不眠不休地工作或活動。亦作「繼晷焚膏」、「 燃膏繼晷。

贊分享,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往期精彩


相關焦點

  • 一天一個成語:焚膏繼晷
    >【成語名字】焚膏繼晷【成語拼音】fén gāo jì guǐ【成語釋義】焚膏繼晷是一個漢語詞彙,焚:使……燃燒;膏:油脂,指燈燭;繼:繼續,接替;晷:日影或者指一種古代的計時工具【成語出處】1.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2.宋·周密 《齊東野語·譏不肖子》:「所謂焚膏繼晷者,非為身計,正為門戶計。」3.元·吳萊《陳彥理昨以漢石經見遺今承寄詩索石鼓文答以此作》詩:「先生博學抱聖經,焚膏繼晷目耽玩。」
  • 一天一個成語——焚膏繼晷.山窮水盡還努力有什麼用呢?沒用!!!
    gāo jì guǐ【成語釋義】焚膏繼晷是一個漢語詞彙,焚:使……燃燒;膏:油脂,指燈燭;繼:繼續,接替;晷:日影或者指一種古代的計時工具。【成語出處】1.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2.宋·周密 《齊東野語·譏不肖子》:「所謂焚膏繼晷者,非為身計,正為門戶計。」3.元·吳萊《陳彥理昨以漢石經見遺今承寄詩索石鼓文答以此作》詩:「先生博學抱聖經,焚膏繼晷目耽玩。」
  • 成語故事:焚膏繼晷
    近義詞:夜以繼日、通宵達旦 反義詞:無所事事、遊手好閒 // 成語故事 // 韓愈是唐代著名文人,通六經百家之學,崇尚儒術,以提倡古文為職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如同中國其它讀書人一般,韓愈也希望能受朝廷重用,一展抱負與長才。
  • 日曝成語:焚膏繼晷
    上遊教育「知識新概念 快樂學文科 」一周時政 | 歷史常青 | 文學趣談 | 日曝成語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成語是「焚膏繼晷 」[fén gāo jì guǐ]  。焚,燃燒;膏,本來是指油脂,在這裡是指那些油脂做成的燈燭;繼,延續;晷,日光,就是白天的太陽光。
  • 焚膏繼晷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焚膏繼晷,點起燈燭;接替日光照明。(焚:燒;點燃;膏:油脂;指燈油;繼:接續;晷:日影;日光。)形容夜以繼日地發憤讀書或勤奮學習。出自:唐 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近義詞有:夜以繼日、通宵達旦,反義詞有: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焚膏繼晷是中性成語,連動式成語;可作謂語、狀語、分句;含褒義。焚膏繼晷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焚膏繼晷(fén gāo jì guǐ)成語釋義:點起燈燭;接替日光照明。
  • 今日成語|白天晚上的你都是這麼認真(打一成語)
    【小故事】韓愈是唐代文人,通六經百家之學,崇尚儒術,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如同中國其它讀書人般,韓愈也希望能受朝廷重用,一展抱負與長才。他在年少時便中進士第,但因個性不適官場,一輩子在仕途中浮沉不定,頗有失志之感。韓愈對他的學生說:「你們要勤奮努力學習,才能有成就。學問和品德都要好,未來也不怕被埋沒。」
  • 【看文物學成語】焚膏繼晷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形容勤奮努力的成語,它就是: fén     gāo       jì
  • 今天的許多成語出自韓愈的《進學解》,你了解嗎?
    韓愈像含英咀華原句是:「沉浸醲鬱,含英咀華。」佶屈的意義是曲折,不通順;聱牙指拗口,不上口。形容文句艱澀,讀起來不順暢。焚膏繼晷 兀兀窮年原句是:「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這一句有兩個成語。意思是:夜晚點了油燈繼續做白天做的事,一年都辛辛苦苦地堅持做這樣的事。前者指做事、工作、學習認真勤勞,後者指做事不辭辛勞,堅持不懈。我國許多成語都出自於古代典籍或古人文章當中,我們應有所了解。
  • 一天一個成語——不脛而走
    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推薦公眾號一天一個成語,這是一天一首古詩詞的姊妹號,每天定期推送一條成語
  • 一天一個成語·蠅營狗苟.誰不是在卑微的活著
    《送窮文》是韓愈發自內心的自白,把作者一肚皮的牢騷發洩得淋漓盡致,堪稱一篇寓莊於諧的妙文。主人(韓愈)認為被五個窮鬼纏身,這五個窮鬼分別是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五個窮鬼跟著他,使他一生困頓。因此主人決心要把五個窮鬼送走,不料窮鬼的回答卻詼諧有趣,他告訴主人,這五個窮鬼忠心耿耿地跟著他,雖然讓他不合於世,但卻能幫助他獲得百世千秋的英名。
  • 一天一個成語:擢髮難數
    關注這個公號,變成別人眼中博學多才的人 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 來啊,造作啊 形容罪行多得數不清。 【成語出處】《史記·范睢蔡澤列傳》:「擢賈之發以續賈之罪,尚未足。」
  • 一天一個成語——傷風敗俗.傷風敗俗,傳笑四方
    ✦關注這個公號,變成別人眼中博學多才的人✦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文:xiaobai
  • 一天一個成語·運斤成風.奇怪的成語很多
    鍾子期死後,伯牙把琴砸了,說:"我再也不彈琴了,因為我再也找不到鍾子期這樣的知音了。"故事二三國時候,蜀國大臣李嚴犯了罪,丞相諸葛亮將他撤職,流放到邊遠的地方。諸葛亮死後,李嚴嚎啕大哭,說:"諸葛亮雖然撤了我的職,但是他了解我,知道我的才能,如果他活著,說不定哪天就會重新重用我。他死了,還有誰能夠了解我呢!"
  • 韓愈如何將段子刷成成語?
    關於這篇的藝術手法,本版已經有過分析和鑑賞,不再重複,而這裡就其中的成語說一說。   韓愈自況是人中之龍,並非「常鱗凡介」,本來可以上天入地,呼風喚雨的,可是得不到應有的幫助和提攜,致使他一直很困頓和頹喪,輾轉在京城,落魄在長安,就像巨龍困在沙灘上,十分無奈。這個時候,身陷困境中的他,該採取一種什麼樣的求援態度呢?韓愈思來想去,覺得不應該自降身價、苦苦哀求。
  • 韓愈為何被後世人稱為「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們的作品對後世頗有影響,如韓愈所著的《進學解》,一篇中的"業精於勤"、"貪多務得"、"同工異曲"、"投閒置散"等詞,都已傳為流行的成語,被後入所借用。而能創造出這些成語的人,被後世人稱其為"千古文章四大家",但他生前屢遭貶謫,這又是為何?
  • 一天一個成語:蠅營狗苟
    ,不擇手段,像蒼蠅一樣飛來飛去,像狗一樣的不識羞恥。 【成語出處】唐·韓愈《送窮文》:「凡此五鬼,為吾五患,飢我寒我,興訛造訕,能使我迷,人莫能間,朝悔其行,暮已復然,蠅營狗苟,驅去復還。」解釋:這五種窮鬼,是我的五種禍患。你們使我忍飢受凍,惹得別人起訛傳造譏諷,你們能使我沉迷,別人離間不了。早上悔恨我的行為,傍晚卻又恢復故態。
  • 焚膏繼晷、程門立雪……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裡這道漫畫牆好特別
    焚膏繼晷、橘井流香……你知道這些典故的意思嗎?在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內科樓旁,新出現的一道「風景牆」,牆上不僅繪製了各種有趣生動的漫畫圖案,還有各種成語典故以及經典文句。極具文化氣息,不僅能讓前來就診的患者放鬆,還能讓醫務工作者時刻提醒自己。
  • 一天一個成語——動輒獲咎.生僻成語,動不動就被人罵,被人責備的意思
    >【成語拼音】dòng zhé dé jiù【成語釋義】動輒得咎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動不動就受到責備或處分。作謂語、定語;指做事往往獲罪。【成語出處】唐·韓愈《進學解》:「跋前躓後,動輒得咎。」【成語故事】韓愈是唐朝傑出的散文家,他才學甚高,24歲中進士,由於他剛正不阿,對宦官利用「宮市」而壓榨百姓的事看不過眼而上書皇帝,哪裡知道後果是被貶到連陽山做縣令。
  • 一天一個成語——夜以繼日.夜以繼日 不負使命 抗疫加油
    ✦關注這個公號,變成別人眼中博學多才的人✦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成語名字】
  • 一天一個成語·擢髮難數.復仇的人可怕在第10句.
    形容罪行多得數不清。【成語出處】《史記·范睢蔡澤列傳》:「擢賈之發以續賈之罪,尚未足。」他曾想效忠魏王,但因家境貧困無法籌得活動費用,所以見不到魏王,後來只好先到魏國中大夫須賈門下任職。 一天,魏昭王派遣須賈出訪齊國,範雎也跟隨前往。他們在齊國停留了好幾個月,都得不到齊襄王的接見。 齊襄王聽說範雎善辯論、口才佳,就賜了十斤黃金、牛肉、美酒等派人送給範雎。不過,範雎婉拒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