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華四川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應邀為電機系參加生產實習的本科生帶來了線上直播雲實踐活動。活動分為上午和下午兩場,主題分別為「電化學能源材料與器件研究中心中試線參觀調研」與「能源網際網路試驗檢測中心參觀調研」。
在上午的直播活動中,研究院科研管理部主任呂嵐春博士首先介紹了研究院的基本情況,並詳細介紹了清潔能源消納與智慧流域、智慧高效用能、能源裝備與系統創新、能源戰略與市場機制、能源網際網路產業生態等業務板塊的研究成果。
▲呂嵐春介紹基本情況
在實驗室參觀環節,電化學能源材料與器件研究中心技術主管戴林杉介紹了中心整體情況。中心佔地1700平米,主要研究方向是鋰離子電池材料回收再利用。在中試線,戴林杉詳細介紹了鋰電池回收的全過程,包括對電池的破碎、過濾、除雜、三元前驅體的製備、電化學反應器回收氫氧化鋰等。
▲戴林杉介紹電化學能源材料與器件研究中心
隨後的實驗室參觀中,技術主管時一方詳細介紹了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ICP-OES)。她首先講述了原子發射光譜的定性原理,以及如何對元素進行半定量分析,如何對濃度進行大致估算。儀器使用時需要高頻電流產生磁場和火花,使原子與之碰撞形成更多載流子,使等離子體溫度達到10000K,可快速同時分析73種元素。實習生李翔演示了軟包電池製作實驗:首先利用攪拌機攪碎原料,再經塗布過程將漿料均勻塗抹金屬箔上,將金屬箔用輥子進行3-4次輥壓,之後到裁片機進行裁片。之後,經疊片、點焊、烘乾等流程,最後用手套箱進行滴加電解液操作,封口靜置,即可得到軟包電池。
▲李翔演示軟包電池製作實驗
下午的活動中,能源網際網路試驗檢測中心技術主管姚大偉介紹了中心的整體情況,並展示了面向能源網際網路系統和關鍵裝備的平臺和可觀測設備實時運行數據的設備數字三維模型。隨後還帶領觀眾們參觀了關鍵裝備測試服務平臺、與能源網際網路緊密相關的成果展示區,居家直流改造區等。
下午的第二項內容是直流微電網動模系統組網與運行實驗。該實驗基於國家重點實驗室能源網際網路分室動模系統平臺,包括多能源接入的一次系統、實時仿真系統等。工程師包維瀚和周特展示了三個實驗:微電網組網、微電網併網運行和新能源併網功率平滑實驗。
▲包維瀚和周特進行動模系統平臺演示實驗
第三項內容為半導體晶片可靠性及電性測試實驗。能源半導體可靠性測試與分析實驗室主管劉聶介紹了半導體實驗平臺和目前使用的探測顯微鏡,在半導體晶片ESD測試實驗中展示了光信號晶片並介紹了矽基半導體的生產流程以及半導體可靠性等知識。
上午和下午的直播中均設置了在線交流答疑環節,同學們針對參觀和實驗展示中的各項內容積極踴躍提問,老師們也認真為同學們答疑解惑。
▲在線交流答疑環節
本次研究院開展的雲實踐活動給電機系學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使得電機系暑期線上教學的內容更為豐富多彩。研究院產研結合的良好氛圍使得同學們對能源領域和電力行業發展前景有了更清楚的了解,推動同學們積極思考未來的職業選擇和研究方向。
END.
本文轉載自@清華電機,作者魏泓屹、鄭可迪,部分內容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