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間,J.K.羅琳的魔法傳奇《哈利波特》系列到今年已經誕生20年了。
從1990年在前往倫敦的火車上夢到靈感開始,羅琳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在不同的咖啡館和城市(尤其是愛丁堡)中完成了第一本《魔法石》,在1997年6月終於出版,最初的發行量只有500份。
沒有人知道,這部書會風靡全球,改編成一個數十億美元票房的熱門電影系列,成為有史以來全球最暢銷的圖書系列(《魔法石》全球銷售超過1億冊)。
其實原因很簡單:這些書非常精彩。羅琳是一位講故事的天才,她打造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魔法世界,孩子們和成年人都喜歡沉醉其中。也就是說,其中一些要好過另外一些。
這個系列的所有書都很好,但有一些真的很偉大,其他的則都有其缺點。所以現在趁《魔法石》20歲生日的好時機,下面就對這幾本小說來一次優劣排名。
首先指出,雖然J.K.羅琳在2001年還發行了兩本很有趣的衍生教科書《神奇的魁地奇球》、《神奇動物在哪裡》,後者現在甚至成了一個新的電影系列,但這兩本書甚至連個故事也不是,所以不考慮在內。
《詩翁彼豆故事集》雖然是故事,但發生在另一個童話魔法世界裡,與霍格沃茨毫無關係,所以也不計算在內。
8.被詛咒的孩子
沒錯,《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原本是一部舞臺劇,但隨後也被編輯出版成了一本書,而且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他們能夠體驗《被詛咒的孩子》的唯一方式(除非再過幾年也被拍成電影)。
很容易想像一下這部戲在舞臺上有多麼引人入勝,但它完全沒有再改編成一本書的必要。其目的顯然是為了被更多人看到,但這意味著舞臺上的很多精彩內容不可能在書中完全呈現,而且還有一些其他的問題:羅恩在這本書中感覺更像是雙胞胎之一,而且故事本身也更虛幻了,例如頻繁使用時間旅行。
不過,它依然講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再次進入這個魔法世界也非常令人興奮,特別是三位主角重逢的時刻。但是你絕對可能會告訴別人,這不是J.K.羅琳寫的。
7.密室
現在進入羅琳的正版系列,《哈利波特與密室》是「最糟糕的」一部,因為它確實不如其他幾本那麼優秀。
《密室》其實也很不錯:飛行的福特安吉利亞確實很有趣,這個故事本身有一個引人入勝的謎團,而且它也很好地利用了第一部小說中確立的人物和關係。如果你害怕蜘蛛的話,這本書一定讓你印象深刻。
《密室》的問題之一就是它引入了一些關鍵要素,但我們當時不知道。我們以為打人柳只是一個隨意的魔法樹;複方湯劑只是一個有趣的鬼點子;這個故事的主要反派只是一個血腥的日記?因為更廣闊的故事背景可以參照,這些敘事元素並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
《密室》很大程度上也是對第一本書的翻新,遵循著同樣的配方公式,這也就意味著它有點略顯單薄了。此外,還有一些新登場的重要人物(多比,洛克哈特,桃金孃...)刻畫的也相當刻板化,綜上,它在七部中最弱的。
6.鳳凰社
在《哈利波特與火焰杯》末尾的戲劇性轉折之後,《鳳凰社》開啟了後三部曲(《火焰杯》在前三部、後三部之間擔任著承前啟後的作用)。
經過三年的醞釀,這本備受期待的續集的確有很多優點。這本書中的魔法運用很神奇,特別是在鄧布利多軍的訓練中。隨著更多往事的揭曉,哈利與小天狼星之間的關係得到了進一步加深,而內維爾和他的父母在聖芒戈醫院的場景堪稱悽慘(更糟糕的是,在電影裡這段情節沒了)。這部本還有整個系列最可怕的反派多洛雷斯·烏姆裡奇,一些精彩的新成人角色,如金斯利和唐克斯,以及這個系列中最奇怪、最可愛、最有趣的孩子之一盧娜·洛夫古德。
鳳凰社在神秘事務司也上演了一場很精彩的正邪對抗。所有這一切都很好,但是《鳳凰社》還是有一些大的缺點。
這本書裡的哈利性格有點突變,讓人有點難以接受。他很困惑,很沮喪,心灰意冷自己力所不逮,使得每個人都處於危險之中,最終導致了天狼星的死亡。某種程度上,他的焦慮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沒必要寫成整個系列中最厚的一本,而這個厚度也意味著這本書大部分時候不清楚自己的方向。
5.魔法石
這本書開啟了整個系列。《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使成千上萬的讀者——特別是孩子們沉浸到了一個魔術世界中,讓他們渴望有一天自己也會收到霍格沃茨的來信。
作為開啟篇,這本書相當傑出。在開篇章節中,有足夠多令人興奮的魔法暗示引人入勝,讓你非常期待哈利成為主角。當海格出場說道,「你是一個巫師,哈利」,並帶領我們來到對角巷之後,這個系列的精彩好戲就正式開始了。
第一次讀這本書,讀者直接被帶進一個奇妙的世界,這裡充滿了奇特的人物,神奇的建築和一個神秘的陰謀。J.K.羅琳說,哈利在她的頭腦中發展成型,而通過這本書,他完全轉移到了我們的腦海裡。
4.混血王子
在整個系列的倒數第二本書中,我們遠離了曾經那個熟悉的奇妙世界,陷入了一個更黑暗、更成人化的故事中——這無疑是明智之舉,因為讀者都隨著哈利一起長大了。
《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是前六本中最黑暗的一部,正如你預期到的鄧布利多的死亡一樣。他的死非常有衝擊力,得益於情節鋪墊和情緒積累,最終呈現效果很好。鑑於哈利和鄧布利多之間的關係,讀者長期以來一直希望他們兩個人一起攜手合作(特別是在第5本中疏遠之後),這次很好地滿足了大家。
這本書的另一個優點是,我們知曉了更多湯姆·裡德爾的背景故事,進一步了解了這個終將成為伏地魔的男人(男孩)的往事。最後三分之一追蹤魂器的情節尤其激動人心,洞穴情節是整個系列中最令人興奮、最精彩的部分之一。混血王子的身份也再次突顯了羅琳製作神秘懸念的高超手段,而且對接下來的情節發展有著重要作用。黑暗風格也與引人注目的魁地奇比賽達到了一定的平衡,羅恩轉而成為了關注的焦點,使情節輕鬆了一些。
不過,感覺節奏還是有點慢,沒有太多能夠讓我們過目難忘的篇章,大部分動作場面都留到了最後。男女之間的感情戲也不是很有趣,很多情節只是為最後一本做鋪墊。不過這些鋪墊包括伏地魔的過去和斯內普的背叛,所以也不容錯過。
3.死亡聖器
暢銷十年之後,「哈利·波特」系列以第七卷《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作結。作為擁有大量忠實讀者、史上最偉大的暢銷書系列,J.K.羅琳能夠以一個令人滿意的方式結束它嗎?確切來說,她以非常令人滿意、非常完美的方式完結了。
這本書確實有一些問題:涉及到哈利、羅恩和赫敏旅行、野營的情節,節奏非常緩慢,特別是在羅恩離開的時候。最後一本書裡霍格沃茨竟然沒有太多戲份,也讓人深感遺憾。而且在高潮之戰中一些重要角色的死亡似乎有點過於倉促草率了,特別是海德薇之死。
不過,相比之下,羅琳從整個系列中組合起來的線索有了很大的回報。這個時候,巫師世界的狀態引人著迷又令人恐懼,只剩下了少部分的抵抗力量,伏地魔更加肆無忌憚公開化了。
這本書動作場面的節奏很好,有各種各樣的逃亡戲——多個哈利分路而逃、逃離馬爾福莊園、逃出古靈閣——每一場都比上一場更刺激,同時也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小場面。
而且大多數人物都得到了發揮充分,多比的死令人動容,內維爾的英雄崛起令人印象深刻,羅恩和赫敏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感受,我們也獲悉了死亡聖器不可思議的作用。即使是這樣,哈利依然堅持他的道路,堅持鄧布利多的道路,選擇魂器的命運,為我們帶來了這個系列的結局重頭戲:霍格沃茨之戰。這是一場發生在魔法世界的史詩之戰,一場書中從未出現過、而我們夢寐以求的那種終極之戰。
2.火焰杯
如前文所述,《哈利·波特與火焰杯》在更奇妙的前三部小說和更黑暗的後三部之間擔任著過度的作用。它融合了這兩種元素,凸顯出了一些非常獨立的東西,就像其故事一樣(直到最後伏地魔出場)。
看過前三部之後,我們以為霍格沃茨就是這個魔法世界的主要組成部分,而第四部通過魁地奇世界盃和三強爭霸賽大大拓展了格局。魁地奇世界盃特別有趣,可以看到在不同環境下的巫師和不同規模的遊戲,同時還引入了有意思的盧多·巴格曼。
魁地奇世界盃的歡騰很快明顯轉向了嚴肅情節,從這本書開始,這個系列越發沉重,好在這部電影的幽默元素和其他更嚴肅的元素之間達到了很好的平衡。
書中的人物發展也非常好,特別是主角三人組和他們之間的關係,而比賽提供了數不清的法術和奇觀場面,以及大量的驚喜。
但這本書也可以再短一點,家養小精靈權益促進會的故事情節很扎眼,而且不像其他情節那麼有趣,而這場比賽的不利之處在於它稍微搶走了霍格沃茨的風頭。
相比之下,這本書雖然有很多好東西,但也有一些很細微的毛病,而所有這些東西構成了最後充滿激情、令人心碎的結局。
1.阿茲卡班的囚徒
最棒的哈利波特電影《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其原著也是最精彩的哈利波特小說,這並不奇怪。
從這本書中你幾乎可以獲得全部「哈利波特」小說所具有的一切元素:它既沒有像後期幾本書那麼膨脹冗長,也偏離了公式,比前兩本更注重情感分量和角色深度。這本書率先暗示了該系列將走向黑暗,但同時也保持著令人驚奇的新鮮感,使人看一眼就愛上它。
這本書裡有很多重要的元素,包括:狼人,攝魂怪,鷹馬獸,守護神,活點地圖,霍格莫德,騎士巴士,盧平和該系列的最佳人物小天狼星布萊克(也許你的答案是斯內普)。這些因素中的每一個都以重要的方式進入故事。這本書專門以忠誠、背叛和悲劇為主題講述了整個故事。最重要的是,它以實際可信的方式引入了時間旅行。
這本書成就非凡。《阿茲卡班的囚徒》不僅僅是採取了一個較黑暗的風格轉折,拓張了這個系列,而且也向大家展示了這個系列要比任何人所意識到的更複雜。各種情節轉折、反轉和介於正義與邪惡之間的模糊臺詞,讓你廢寢忘食地想要一口氣兒讀完這本書。
讀這本書從頭到尾是一次令人興奮的旅程,它不僅為人物添加了新的層次感,同時具有大量的幽默片段,抵消了正在蛻變的黑暗風格,最後還有一個悲喜交加的結局(小天狼星獲自由,但他和哈利不得不分離,而小矮星逃脫了),這本書既與前兩本緊密相連,也為未來奠定基礎,甚至即使沒有伏地魔,也是整個系列中最精彩的一部。
你同意這個排名嗎?你最喜歡哪本書?歡迎留言評論讓我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