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MaxProTech
本圖文原創,請勿抄襲,違者必究!
都知道,為了阻攔華為公司在5G和智能機行業發展的迅猛勢頭,美國於2019年將華為公司納入實體名單,嚴禁華為公司應用例如美國晶片等零部件和技術。
這一現行禁令執行後,許多美國公司及其應用美國技術的企業,都向美國明確提出了許可申請,期待能獲得向華為公司繼續供貨的許可。
據悉,在2019年,高通、谷歌和微軟等企業均早已向美國政府部門遞交了許可申請。在2020年以後,美國的禁令力度不但沒有減輕,而是變本加厲,在5、8月月突然兩度修改禁令。
其結果造成臺積電、MTK等使用美國技術的公司,也必須美國批准才可以向華為公司繼續供貨。
需要清楚的是,不論是高通,或是臺積電、MTK等公司,一旦終止與華為公司的合作都將遭遇巨大的的損害,因而競相向美國Z府部門提交申請。
伴隨著美國限制期限的臨近,愈來愈多的公司向美國提交申請,不只高通、臺積電,三星等海外科技巨頭也開始出手,為華為公司發聲。
近日,SK海力士和三星等海外科技巨頭又都不約而同地向美國商W部提交的申請,希望可以獲得在9月14日後再次向華為供貨的許可。
顯然,這很可能是因為受美國現行禁令的影響,以至全世界半導體晶片產業鏈遭到比較嚴重損害,臺積電、高通、SK海力士及三星等海外科技巨頭才不得不為華為發聲,希望可以獲得美國的許可
要知道,高通早已數次遞交許可申請,並且曾經向美國Z府發出嚴厲警告,稱禁止向華為公司供應,這將造成高通失去80億美元的銷售市場。而且據了解,2020年一季度,高通的純利潤就開始環比下降了29%。
而華為公司是臺積電僅次於蘋果的第二大顧客,喪失它,代表著臺積電每一年將損害超出360億的收益;MTK也因此丟了來自華為的晶片訂單,其數量高達1.2億顆,錯失進入高端晶片市場的大好機會。
即便是SK海力士、三星、美光等晶片公司,也與華為公司還有其他普遍的業務洽談,但是晶片訂單才是主要業務,一旦失去免不了嚴重的損失,僅美光科技一家就將損失20億美金。
換句話說,高通、臺積電、三星等科技巨頭競相採取一樣的行動,依次向美國提交許可申請,這樣的結果就是美國禁令的反噬所致。
實際上,除開臺積電、高通、三星等海外科技巨頭不約而同地為華為公司發聲,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和國際半導體協會也同樣都在為華為公司發聲,這也是美國禁令的反噬所致。
其中,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在匯報講到,她們對Z府部門的行動感到驚訝和擔憂,這將會不利於美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並產生嚴重後果。
要知道向華為公司等中國晶片生產商供應商用晶片,這不但促進了美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趨勢,也促進了公司的自主創新。
而國際半導體行業協會還建議美國一定程度地延長現行政策,這顯然也是在為華為發聲。他們認為對現行的政策限期適增加120天,可以進一步降低對全世界半導體產業的衝擊性,並將半導體材料晶片公司的損害降至最少。
最後,因美國禁令等諸多因素造成的本土經濟損失,也是美國禁令的反噬所致。
據報導,美國三次改動現行禁令,都給美國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的損失。這是因為華為公司的減產令造成美國晶片公司的積壓貨大增,就算先前美國有計劃向半導體產業進行228億美金的補貼,但這也不足以彌補空缺,最少必須500億美金。
值得一提的是,禁止現行政策造成美國晶片股一夜之間揮發千億元總市值,高通、英偉達以及英特爾等個股競相下跌。
除此之外,美國針對華為公司的禁令也本土經濟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引發美國科技股暴跌,三天內揮發了萬億美元的總市值。
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說,美國,何苦呢!高通、臺積電等接連發聲,禁令的反噬也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