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上每天都在誕生各種奇思妙想,但它們的結局命運卻可能大相逕庭:有的很快夭折,有的成為經典,更有幸運的,蛻變為一種標準。
「貼吧」也許就是這麼一個幸運兒。記者發現,在後貼吧時代,無數網站相繼推出了各種各樣的圍繞某個關鍵詞作討論的「吧」,2.1億網民聚集其中,高談闊論,樂此不疲。
顯然,經過4年多的發展,「貼吧」已經遠遠超越了「社區產品」的範疇,進化成了一種新的互動交流形式,與即時通訊、BBS、博客類似。
日前,貼吧又迎來了它發展歷程中新的一頁,其全新的中文拼音式域名(tieba.baidu.com)正式啟用。
「名」副其實
貼吧之前的域名為post.baidu.com,「post」意為「貼子」,即網民在BBS上發表的文章。對將它更換為「tieba」的原因,「貼吧之父」、百度產品副總裁俞軍有自己的看法:「其中蘊含著一種寓意,貼吧不再局限為BBS,而是一種新的網際網路互動形式。」
當然,更換域名也有最直接的原因,即新域名的命名規則更符合國人的拼寫記憶習慣。據了解,目前百度旗下的知道、百科等產品,以及最近發布的財經、娛樂門戶頻道都採用了中文拼音的域名設定習慣。
據記者驗證,貼吧新域名已經完成解析,貼吧主站及各個分頁面的域名都已經全面啟用,而之前的域名依然可以訪問,但將被重新解析到新地址。
儘管剛剛上線不久,Alexa流量監測系統中已經有了新域名的身影。據Alexa發布的數據,tieba.baidu.com已經佔據整個百度總流量的3%,而post.baidu.com佔到了7%。隨著新域名的啟用,相信前者的比例將很快超過後者。
規模化拷貝
網際網路被喻為「第四媒體」,同時它又是一個最大的實時交流平臺,從最早的BBS,到後來的IM,再到後來的BLOG,形式花樣翻新。
2003年11月25日,一位名叫ncchenlin的網友在貼吧發表了一篇文章,據說這是貼吧現存的最古老的貼子。從此,一種全新的、基於搜尋引擎關鍵詞的交流平臺正式誕生,從百度搜索過來的網民開始陸續在這裡安營紮寨。
很快,「貼吧」形式被廣泛拷貝,就像後來的「博客」、「播客」一樣,幾乎成了一種基礎服務,只不過換了一種叫法——除了搜尋引擎的搜狗「說吧」、搜搜「搜吧」,各大門戶的 「股吧」,還有無數的行業網站推出的形形色色的細分「吧」。
有意思的是,這些後來者依然十分火爆。1月22日,A股大跌,憤怒的股民在中國知名股票交流平臺「股吧」的各個論壇發貼,相邀前往「中國平安」吧進行「爆吧」。短短的21小時之內,網友發了6300個主貼,跟貼達141樓,平均每分鐘20貼!
而百度貼吧也並非「牆內開花牆外香」,截至目前,貼吧已經有200多萬個吧,數千萬註冊用戶,總貼子數超過10億,對百度的流量貢獻僅次於網頁和圖片搜索。而在百度之外,大大小小的「吧」更是不勝枚舉,他們和電子郵件、即時通訊、博客、BBS一起,承載著2.1億中國網民的互動交流。
標杆的進化
如果要給「貼吧」模式下個定義,可以簡單理解為「一種圍繞某個關鍵詞的細分交流平臺」。而百度貼吧作為「貼吧」模式的標杆,也在不斷進化,為這一標準注入新的內涵。
前不久,百度貼吧相繼開放了視頻上傳權限、相冊編輯管理、名人堂、自定義連結等接口。而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貼吧先後經歷了大大小小的十多次更新。
「不斷加入的新功能給「貼吧」模式注入新的活力」,俞軍表示,「貼吧」這種討論平臺與傳統BBS的區別,就好比搜尋引擎和hao123的區別——後者是封閉、目錄式的、粗放的,前者則是開放、可無限擴展的、精準細分的。
隨之而然,其他網站也在對自己的「貼吧」平臺進行完善和豐富,以適應不同用戶群體的需求。
以百度貼吧為首的「貼吧」軍團正在擴大自己的勢力,悄然改變著網民的聚居方式,並輻射影響到大眾社會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