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灘遊玩的樂趣在哪裡?對於遊玩有個詞語叫做遊山玩水,那麼沙灘遊玩的樂趣大概就在遊沙玩水或者是遊水玩沙之間了。倘若是缺了水的沙或者缺了沙的水,都就不成沙灘了,但是對於水與沙又太融合的場景呢?比如海水共沙灘一色,沙灘與泥濘齊處,又是怎麼樣的感受呢?或許每個人都有答案的。
沙灘是沙與水共舞之所。從動與靜之態來分,水是靈動的,沙是文靜的。水的活潑生動是襯託了沙的嫻靜安逸,那沙的嫻逸反過來是不是旁託了水的外向呢?大概是的,因此我們為這一動一靜共處的沙灘吸引。水與沙又是伴生的,就像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之景,如果少了明月的松,與少了清泉的石,就仿佛成了亂葬崗的感覺。那對於沙與水來說也是成立的,少了水的沙,是沙漠或者戈壁,愁雲慘澹,黃沙漫漫;少了沙的水,是懸崖與峭壁,兩腿戰戰,壁立千仞。如沙與水共襄的話,就頗似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同樣的,水與沙也要復歸自己的本色。水有顏色的堅持,沙有質感的把握。對於一個沙灘來說,水的姿態有洶湧澎湃,有微微蕩漾,但是顏色應是碧藍的;沙的形態或粗細不均,或結成板塊,但質感應是細軟的。如一個沙灘能有這樣的景致,那些燒烤攤、火柴堆就是錦上添花了,但是沒有這樣的景致,燒烤攤與火柴堆就是擺設。
按照上面的評價來看木杓沙灘,沙是金黃均勻的,6月中旬的天氣赤腳在沙灘上行走,可以體驗到沙質感的細膩,踩上去比較舒服。然而水卻是與沙灘色共融了,渾濁的海水促使不了人急於下腳的決心,或許與大潮有關,或許是錯過了好的時節,當地人說此地的海水平時是碧綠的。因此木杓沙灘總體來說,水與沙可以貢獻出自己的本色,可以小小漫步一番。之所以說小小,是源於木杓沙灘總長大約300米,整體比較狹小,而且各方商業勢力似乎急於搶佔灘頭,形成了木杓沙灘「時局圖」。然而對於東海整個海域來說,找到一處沙質的海灘還是不那麼容易,東海的沿岸流如長江、錢塘江和閩江等入海河流帶來了充分的大陸泥沙,其灘涂大量以淤質泥沙為主,所以類似木杓沙灘都是比較稀少的,那麼由於稀少自然能從供需關係的角度,來解釋為什麼木杓沙灘這麼小,還能吸引這麼多人來遊玩了。
木杓沙灘還以自己的燒烤為小特色,覺得燒烤對自己有衝擊力的,可以找個好天、好風、好水的時候過來,這樣既可以看到好的海景,還可以享受到燒烤的樂趣。
然而,對於不少人來說沙灘遊玩最大的樂趣,是在水與沙中玩耍,具體來說不外乎水中遊泳,沙中遊戲,或踏水逐浪,踩沙留行。正如嶽陽樓記結尾中的感嘆一樣,換一種形式就是說微此地,吾誰與歸,希望下次找到一個更好的沙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