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天,伊能靜都在熱搜榜上。隨著《乘風破浪的姐姐》熱度飆升,藝人們的舞臺表現也受到了更多的關注,被大家紛紛置評。
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之前,伊能靜已經是很多網友印象中的「人生導師」:她是歌手、演員、導演......
雖然已經52歲的伊能靜,但正如節目的名字一樣「乘風破浪」,她一直詮釋著不同的身份,而這一次,以最高年齡參加女團綜藝,從未間斷的爭議,讓她成為近期大眾最關注的焦點。
#伊能靜##伊能靜談教王麗坤王智唱歌#、#伊能靜哭著說覺得委屈#、#伊能靜向趙兆道歉#、#伊能靜發視頻回應#等系列話題在最近熱搜不斷。有網友說「一個人就是一部劇」。
《乘風破浪的姐姐》最新播出節目中,《推開世界的門》不敵《蘭花草》,最終落敗,王智暫時出局。王麗坤、王智都是演員出身,唱歌是她們的薄弱項,但是在舞臺上的她們都不有餘力地展現了自己,也贏得了觀眾的認可。
而在訪談節目《定義》中,伊能靜提及王智、王麗坤兩位隊友時,用到了「沒有音」、「怎麼講都講不明白」這類話語,讓網友不太舒服。
作為樂壇前輩,她不遺餘力地教唱王智、王麗坤,收到如潮的好評。
王麗坤在微博上寫道:「幫助我們找發聲位置、教我們練聲技巧、如何調整呼吸節奏、摳每一個字的音準...... 」
伊能靜坦言她們被分到一首最難唱的歌,自己要幫她們平復她的信心,學會駕馭放出那個情感,忘掉那個失敗,重新建立再去唱歌。但是節目組安排是要先學唱歌,所以越唱越糟。自己教了10個小時,沒有停下來過,嗓子都是啞的。
但在衍生訪談《定義》中,因為評論隊友的一番言論則遭到網友大力討伐。這件事很快登上了熱搜,有人說她「耿直」,有人說她「好為人師」,保持中立態度的網友們則表示「得把她定義媽媽那樣的身份,就可以理解了」。
或許是伊能靜來參加節目就秉持著一種當媽的心態來指導新人,而講話的方式也「過於耿直」,就像在採訪中她自己所說的那樣:
「要是早一點,我都能生出藍盈瑩了。」「她們很像我的孩子,不見得我生得出來,我就是三十個人裡的一種小媽感。」「吵架是吵架,但其實是一種像媽媽的情感的勸說。」
以「人生導師」的口吻來敦敦教誨,確實容易招來討伐之聲,雖然身陷「言論浪潮」,但還有很多粉絲堅定地表示會支持偶像伊能靜。
而一位粉絲拿寧靜與伊能靜同位相比,意外得到了伊能靜本人的回覆。而這項回復,正好把伊能靜推向了風口浪尖。
為此伊能靜還專門撰文並錄製了個視頻來對此事做出了回應:
雖然很多網友表示「越描越黑」,但是也有部分網友表示力挺。畢竟娛樂圈藝人的優點和缺點都很容易被無限放大,於是便有了很多否定伊能靜以往成績的觀點以及言論。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曾經的伊能靜在90年代紅的難以想像。
曾經爆紅的伊能靜
對當今一代的90後、甚至是00後來說,對伊能靜不算了解,也難以感受伊能靜過往的輝煌,代入感比較薄弱。不過,對廣大70後來說,伊能靜曾經在歌壇取得的成績卻是有目共睹的。
就像伊能靜自己所說:「在90年代的最紅的女藝人中,還是有那麼點地位的。」
十六七歲的伊能靜被劉文正發掘後,與裘海正、方文琳組成「飛鷹三姝」。這個組合在當年有多火?臺灣當時流行一句話「女愛小虎,男愛飛鷹」。雖然這個組合僅僅維持五年便解散了。
從第一張個人音樂專輯開始,伊能靜就自己作詞。1988年,剛滿20歲的伊能靜推出個人專輯《十九歲的最後一天》,從此便一炮而紅,其中《十九歲的最後一天》、《生日快樂》等歌曲也成為當年的熱門歌曲。
伊能靜最紅的時候,各大綜藝爭相邀約,演唱會場場爆滿,一票難求,一度被歌迷封為「玉女派掌門人」。她迅速成為那個年代少男追逐的風雲人物,秦昊便是她的粉絲之一。他曾在網上曬出過人生中第一盒卡帶,便是伊能靜的《十九歲的最後一天》。
如今,伊能靜出道36年發了23張音樂專輯:「我應該是專輯數量最多的姐姐,怎麼可以說沒關係就來玩玩啊,我對不起那些買過我專輯的人,到現在還愛著我。」
雖然伊能靜站在了風口上,但是她在音樂上的成就是不可被忽視的,52歲的她站在舞臺上依然活力滿滿,想起她曾經在《下大雨了 春花開了》的專輯內頁裡寫的:「生命到此學爬的階段完成,我開始學習站立,用雙腳走路。」
在一個又一個階段中不停地去改變自己、更新自己的人生履歷,不鬆懈對自己的要求,這份精神值得欣賞。希望日後伊能靜能在舞臺上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也希望下一次的熱搜是有關作品而非其他。
在你們的心中,伊能靜的形象是怎樣的呢?歡迎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