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背後有什麼?數據標註師必不可少

2020-12-12 張波說科技

目前我們國家已經有了龐大的數據加工隊伍,僅北京就有一百多家專門從事數據標註的公司,全國更是有千萬家這方面的公司,很多網際網路技術企業也都有著自己的數據標註公司。

目前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社會正在歷經從技術架構、應用模式、產業格局等多方面的改變,人工智慧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再這樣的人工智慧背後,數據標註人數也在不斷增多,這樣的AI數據標註工人,就是給計算機輸入圖像。並且在數據標註行業還流行著這樣一句話:有多少智能,背後就有多少人工。數據科學實驗室相關人員透露,通過內場景化、對外商業化的發展路徑,不斷開拓全新應用場景,打造眾安AI開放平臺,協助企業用戶構建AI應用技術環境,提供高可用的解決方案,但是這些智能方案後都需要通過人力逐一標註。

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和人工智慧(AI)的研發都是想將數據從人們生活中的簡單化,轉換為認知組件,但是目前都是需要人工的標註。就是所謂的AI數據標註員,他們被稱為人工智慧背後的人。人工智慧所學到的數據都是應當被標註一下的。晶片為舵,算法作槳,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人工智慧是建立在數據驅動基礎上的,大規模的智能計算是需要強大的計算能力作支撐。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員、視語科技創始人王金橋研究院告訴大家。目前人臉智能識別做得好的要數中青年人臉識別系統了,已經建立了有效的深度學習算法,藉助計算能力強大的GPU和樣本數據量龐大的數據,就可以不斷增加數據,從而使得對人工智慧的研究更加深入,但是老人和小孩的就比較少,不過對於深度學習來講,數據只有加上標籤才有意義,才能用於機器的學習和進化,而這其中標註是一個必須的工作。

要做人工智慧只有人工把數據搞定才可以。簡單來講,機器學習是指用算法解析數據,然後不斷地學習,對某些目標做出判斷和預測,達到人工智慧(AI)的效果。從數據的收集、清洗、標註到校驗都離不開人工。目前AI算法學習的數據,必須通過人工標註,所以還是需要進步的,並且一直在進步。

相關焦點

  • 數據標註師:人工智慧時代的新熱門崗位
    數據標註師:人工智慧時代的新熱門崗位近年來,伴隨著人工智慧行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已經可以清楚感受到未來智能化、數位化時代來臨的腳步。在新時代之下,未來的職業分類也必將迎來新的變化,而數據標註師成為了第一個數字時代的熱門行業。
  • 數據標註師:AI學習的老師
    數據標註師:AI學習的老師  如果把人工智慧比作一個懵懂的幼童,那麼把數據標註師看做是人工智慧的「老師」也毫不為過。人工智慧機器要想認識世界需要依賴大量已經標註過的數據,數據標註讓機器理解並認識世界,是人工智慧金字塔的基礎力量。  相比於人工智慧行業的繁榮與奪目,數據標註則顯得似乎沒有那麼耀眼,甚至在前期還被貼上了很多偏見。殊不知,在人工智慧高速的發展進程之下,數據標註早已經實現了「脫胎換骨」,成為了新時代下最炙手可熱的行業之一。
  • 人工智慧背後的「人工」:數據標註時薪縮水一半,欠薪高發
    來源:第一財經文/易柏伶 「我感覺兼職標註會越來越容易被替代掉。」來自廣東河源的27歲寶媽西梅(化名)對自己數據標註兼職有一種淡淡的悲觀。從2018年兼職數據標註,西梅的收入已經大不如前。據IDC統計,全球每年生產的數據量將從2016年的16.1ZB猛增至2025年的163ZB,其中80%~90%是非結構化數據,這些數據經過清洗與標註變成了結構化數據,才能被人工智慧所理解。2020年2月,「人工智慧訓練師」已正式成為新職業並納入國家職業分類目錄。業內往往說,「有多少智能,背後就有多少人工」。
  • 蔭蔽在人工智慧高端產業下的低端生意:數據標註是什麼?
    在印度喀拉拉邦的一座小村莊,高中輟學的Mujeeb Kolasseri領著一支200多人的團隊,為美國、歐洲、澳洲和亞洲的人工智慧公司提供數據標註服務,員工大多都是附近的村民。除了攝像頭拍攝的照片,還有一些影像來自雷達傳感器,這些雷達傳感器能創建3D地圖,以幫助自動駕駛車輛感知其周圍的物體,但這些相對抽象的數據要比攝像頭拍攝的影像數據更難被精確標註。伴隨著人工智慧(AI)興起的最關鍵的技術莫過於深度學習了。而作為深度學習的基礎,神經網絡是一種以輸入為導向的算法,其結果的準確性取決於接近「無窮量級」的樣本數據。
  • 2021年人工智慧數據採集標註行業四大趨勢預測
    人工智慧應用三大發展階段,對應數據需求各有差異。
  • 探秘山西數據標註基地
    探秘山西數據標註基地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產業的不斷發展,數據標註作為其最重要的上遊產業之一,也迎來了飛速的發展。為了推動人工智慧的進一步落地,促進產業轉型,在政策的支持下,百度在太原市建立起了國內規模最大的人工智慧基礎數據產業基地,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 數據標註員:人工智慧行業的「築夢師」丨曼孚科技
    數據標註行業裡有著這樣的一段話:「有多少智能,就有多少人工」。這句話在某種程度上道出了人工智慧的本質。事實上,現階段提升AI認知世界能力的最有效途徑仍然是監督學習,而監督學習下的深度學習算法訓練十分依賴於數據標註員進行標註數據。可以說,如果數據標註是人工智慧行業的基石,那麼數據標註員就是數據標註行業的基石。2020年2月,數據標註員被正式定義為「人工智慧訓練師」並納入國家職業分類目錄。
  • 2020數據標註公司排行
    於是,數據標註公司隨著發展如火如荼的人工智慧行業也發展起來。為了適應人工智慧公司對數據標註不同程度的需求,當前,我國數據標註行業的市場結構也分化為了幾種。 最開始興起的是眾包結構,在眾包平臺上,一端對接需求公司,一端對接大量有空餘時間的志願者(兼職人員)。
  • 數據標註行業未來:面臨取代?
    在人工智慧不斷發展的如今,數據標註行業隨之發展興起,然而隨著行業的不斷轉型升級,不少數據標註師開始擔憂,在一個以人工為主的行業中,伴隨著AI技術的發展,數據標註會被取代麼?  這其實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目前,的確有一些企業開始使用自動化的技術進行數據標註,但是你要想做自動標註,首先你得有模型,而你的模型又必然是從標註數據中訓練出來的。你想,如果客戶已經有了模型,他還要標註數據幹嘛?大部分企業他們是沒有 模型 的,他們需要標註數據來訓練他們的模型。所以用程序標註數據是一個悖論。當然這並不是說程序標註完全沒有意義,用程序對數據做預處理是非常有用的。
  • 淺析數據標註的發展前景
    什麼是數據標註?數據標註是AI(人工智慧)飛速發展衍生出來的新概念,是AI部分代替人的認知功能,所需要的的學習過程。簡單來說,剛剛擁有底層邏輯的AI是一張白紙,給這張白紙寫上我們需要AI學習的內容,即數據標註—就像一個剛出生嬰兒,我們要教會他認識周圍的世界,會不厭其煩的指著周邊的事物,告訴他是什麼,這還不夠,我們會讓他上學,系統的學習認知這個世界,而AI就是這個剛出生的嬰兒。
  • 500萬臺伺服器、500萬AI人才、5萬AI數據標註師,百度三個「5」加碼...
    近日,百度宣布,未來十年將繼續加大在數據、算力、人才等AI新基建領域的投入。7月2日,百度宣布未來5年將在百度山西數據標註基地培養5萬名AI數據標註師,提供更多的AI就業崗位,支持當地科技產業發展。6月19日,百度宣布加大AI新基建底層算力的投入,預計到2030年百度智能雲伺服器臺數超過500萬臺。未來5年,百度預計培養AI人才500萬。
  • 說說數據標註的那些事
    說起了數據標註,那麼就不得不談到人工智慧。其實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已經和人工智慧密不可分了,比如人臉識別,智能音箱等等,這些都需要龐大的數據資料進行支撐,而錄入這麼繁雜的數據資料就是數據標註這是一個異常繁瑣的項目,用人工智慧領域的話來說—「有多少智能,就有多少人工」。
  • 從小作坊到大生產,AI數據標註轉捩點
    2018年初,「甲子光年」曾發布《「數據摺疊」:今天,那些人工智慧背後「標數據的人」正在回家》。勞動密集型是人們對數據標註行業的固有印象,基層數據標註員被視為數據時代的「隱形人」,他們的工作日常就是坐在擁擠的小房間裡,不停地按動滑鼠,框取對象,依靠微薄的月薪在繁華的大城市裡找到自己立足的一席之地。
  • 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算法建立在大數據的基礎上
    目前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算法是建立在大數據的基礎上的,人工智慧在工作過程中首先要對大數據進行挖掘,然後再利用大數據訓練人工智慧模型。 對於圖片數據來說,這一工作說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實際上整個工作過程並不智能,這背後隱藏著一個賺錢十分辛苦而且工作內容非常枯燥的勞動密集型的產業。
  • 科大訊飛劉慶峰:未來數據標註產業面臨三大發展趨勢
    ·標註·扶貧」為主題的國內首屆「人工智慧數據標註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會議期間,組委會發起成立「人工智慧產業聯盟」,同時發布和田地區「數據標註產業之都」計劃,加速中國皮山數字經濟產業園區招商進程與產業聚集規模,吹響和田數據標註產業大發展的號角。
  • 人工智慧的底層邏輯究竟是什麼?是算法還是數據?
    有很多事情是相輔相成,互相依存的,只有結合在一起才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少了任何一樣都不行。 底層邏輯是什麼?這本身就還沒有達成有共識。
  • 數據標註這份工作,不是你想做就能做
    河南省郟縣睿金科技公司總部的工人正在標註數據據《紐約時報》的報導,在位於中原腹地的河南河北,數據標註正在漸漸成為最新的勞動密集型行業。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目前的人工智慧在被投餵了大量數據之後,才能認出三歲小孩子都能認出的東西,學會「黑貓白貓都是貓」。當然,狸花貓也是貓然而,在人工成本更高以及對數據標註要求更複雜的矽谷,工程師們需要尋找其他出路來獲取大規模的高質量有標記數據。
  • 從小作坊到大生產,數據標註轉捩點|甲子光年
    作者 | 芊乂、程丹編輯 | 火柴Q塑造者No.662018年初,「甲子光年」曾發布《「數據摺疊」:今天,那些人工智慧背後「標數據的人」正在回家》。在2016年,人工智慧隨AlaphGo強勢崛起並引發一系列創業、創新活動後,數據標註迎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爆發,但由於當時各公司的人工智慧業務多處於「跑Demo"、「做研發」的落地前環節——在質上,用標準數據集就可滿足;在量上,規模也不可與現在相比。所以當時的數據標註行業門檻較低,小作坊遍地開花,被視為「人工智慧背後的富士康工廠」,標註人員也魚龍混雜。
  • 星塵數據:人工智慧領域的基礎性服務
    原標題:星塵數據:人工智慧領域的基礎性服務  若把人工智慧行業比作金字塔,最頂端的是人工智慧應用(如無人汽車、機器人等),而最底端則是數據服務。「國內的應用端和歐美已經並駕齊驅了,但是在最基礎的數據服務上還有較大差距。」
  • 人工智慧如何才能工程化?
    較有難度的功能點:圖像標註、任務管理、數據集管理、文本標註、質檢管理、源數據管理、語音標註、團隊管理、視頻標註、實驗管理、機器學習算法、數據接入管理、畫布管理、私有鏡像倉庫、組件管理、運維管理、服務上下線。